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努力上班工作的简短文案)

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努力上班工作的简短文案)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6-14 20:51:34
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努力上班工作的简短文案)

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一】

关于这一个命题,张黎先后是有得出了两个不同结论的。其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给出的答案,显然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强大。该剧的主题曲选择《历史的.火山》这样的唱词,便是明证。而《辛亥革命》一开始就以鉴湖女侠秋瑾赴时的独白,作了新的不同的解释:革命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是人们摆脱奴役的状态。

无论那种,革命的目的都是崇高的。但表述的不同,绝不只是玩弄文字的把戏,而是反应了创作者关注重点的根本性转移。《走》更多地是冷静地刻画晚清至清末的各方政治势力,细致地描述国家走向共和的艰难不易,强调的是国家强大和复兴的历史使命,与当时兴起的大国崛起思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革》动情于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借秋瑾之口直白地说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谋个人的幸福,而不是口号式的振兴中华,与当下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不谋而合。

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二】

大自然总是最明白这道理的。

依米花是个笨小孩儿,她不懂得怎样能飞快地抢来养分,夺来水源,怎样抓紧时机让自己绚烂让自己怒放。她只知道一门心思地长自己的根,一天一点,让它慢慢变深变大,大得足够抓牢土地,足够供给自己营养,然后才不急不缓地开出小小的花来。

毛竹也不怎么灵光,抛在山谷里几年也不动声色,只是一根筋地积蓄着力量,然后一场大雨后,冒出一片青翠,绿遍整个山林。

于是我们看到了沙漠里的小小花朵,她比很多更大更惹眼的`植物都坚韧;于是我们看到了蓬蓬勃勃的竹林,骄傲地摇曳生姿,挺拔清丽。你看,这些笨孩子,谁说他们不是最聪明的?

人类当中会走曲线的也不少。达·芬奇成百上千次地画鸡蛋,堆出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大画家;王羲之的一池墨香,染出了一帖龙飞凤舞的《兰亭集序》;陈景润的几麻袋演算纸,砌成了歌德巴赫猜想的阶梯;爱迪生的几千种材料,试出了照亮千家万户的那盏灯泡;李时珍踏千山跨万水尝百草,尝出了一部鸿篇巨著《本草纲目》。他们都不是所谓的“聪明人”,没有那捡着近路走的小心思,只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蛮劲,只知道一直走一直走,不懂回头,也不知道看两边的千般风景万般诱惑。这样看来他们都是笨孩子,可是试问,有哪个“聪明人”达到了这些笨孩子的高度,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事?

曲径通幽。沿着曲线走也能把你带去光明灿烂的彼岸,但有时候走直线却容易把人引向歧途。看那靠一张脸蛋铺出通向名利之路捷径的明星,如烟花般转瞬即逝。还有那贪官污吏,几张支票赢得的荣华,却只能把人推向无底深渊。

试试看,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两点一线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文案【三】

。薪水一拿到,就马上按计划存起来。严格执行消费预算,看到不管多喜欢的东西,只有没有预算了,也只好放下。

有一次,妻子趁冬季特价,买了一件3折的衣服。开心地回家后,才想起自己没有买新衣服的预算。马上又跑回店里退了,以退货明志,以展现自己壮士断腕的精神。

去超市前一定会列出采购清单,不在单子上的东西绝对不碰。

很长时间里,夫妻俩共用一部手机。

不使用信用卡。

虽然收入越来越高,但他们都依然保持简单的生活态度,不买名牌包、衣服,在背包客的世界里,他们不必遵循主流的价值观。

4.投资美股ETF指数基金

巴菲特说过:“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他俩也采取了这样的投资策略,把存下来的'薪水和获得的股利收入都投入了ETF,以年化7%计算,他们在20多岁存下的每一块钱,透过复利,到了30岁能增值2倍,到了50岁就可以增加到4倍。

持续存了10年的钱之后,利息从一开始的几十元,到现在可以支付他们一家人每个月的所有花费,靠的就是复利的力量。而时间会让复利的效应越来越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终于有一天,夫妻俩鼓起了勇气,辞职环球旅行去了,那一年,妻子33岁,先生38岁,他们不需要再为钱而工作了,他们走上了梦想之旅。

一开始,他们从物价便宜的墨西哥、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开始,实验起4%的退休金法则。起初,他们还是担心钱不够用,会坐吃山空,依然过着非常节约的生活,结果3年多下来,每年只花了2-3%的退休金。剩下的钱依然投入了指数基金。

3年后,他们的退休账户居然比退休前更多了,不减反增。于是,他们开始转向欧洲旅行,吃好、住好,还订了商务舱。日子开始苦尽甘来。

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却有收入,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全世界旅游,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另类?

有人认为他们的做法太极端、太自虐,也毫无必要。但30多岁就退休,还有钱,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目标,没有非常的行为是不可能做到的。用10年的辛苦,换来了后面几十年的自由,不是很值得吗?

虽然书中提到的具体方法,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但借鉴一下别人的思路,知道还有这样的可能性,或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作为工薪层,难道我们只能辛苦工作到60岁,才能去环游世界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