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作文拔河)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作文拔河)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5-23 00:51:22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作文拔河)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一】

民俗文化的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应该受到保护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的民俗文化,让不同的民俗文化碰撞出火花。而社区是民俗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重要主体和载体,也是实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仅要注重政府、旅游开发商、游客的参与,也要重视社区的参与,通过不同方式使社区成员参与到当地民俗旅游中,实现社区和社区旅游一体化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福兴.民俗旅游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商务印书馆,2009.

[4]陈丽华,董恒年.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与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6.

[5]唐小双.浅谈村镇民俗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受益:途径与模式.农村经济.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二】

??碳生活我参与700字

我是一个酷爱上网的小男孩。一次上网,无意间看见这样一条消息:“你知道被你随手丢弃的垃圾需要多久才会分解?”答案是:“塑料瓶:450年;易拉罐:200—250年;铁罐头盒100年;油漆过的木板:13年;棉织物:1—5个月;纸片:半个月。”

“多么触目惊心的一串数字啊!“

滑动鼠标,另一串数字又映入了我的眼帘:“回收23.5万吨废铁,可以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回收6000吨废铝,可以生产74架空中客车飞机;回收120万吨玻璃,可以建造254个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回收100千克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这意味着可以少砍17棵大树。”

天啊!我们扔掉的不仅仅是财富,扔掉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啊!

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地球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而尽自己的一份力。

看着看着,我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了。刷牙时,我接满一杯水后就关掉了水龙头,改变了以前水哗啦啦一直流到刷完牙才关的状况;尽量少看电视,看完之后及时把插头拔下来;吃饭时比以前更认真了,一粒米饭也没有撒出来;每周有一天我不坐电梯改走楼梯,我家可是住在17楼啊!

妈妈惊讶于我的变化,她非常认同我的做法。在我的`带动下,她也加入了“低碳行动”,我们一家开始了“低碳生活”。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尽量少开空调改开电扇;妈妈把所有的照明灯都换成了节能灯,还把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我将垃圾桶设两个:可以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我和妈妈出门都自带喝水杯,并且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咱家看电视的时间少了,都到室外参加活动了……

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节电、节水、节气、节油,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我们身边所有的人。

低碳生活,让我们共同参与吧!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三】

(一)社区参与是实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997年在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了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做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旅游发展与当地环境、文化、社区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让社区参与到民俗旅游的全过程,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发展当地民俗旅游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同时,当社区居民看到游客对他们的民俗有很大兴趣时,会产生一种文化自豪感,对民俗旅游发展也会更加支持。对于切身利益的关注,使得社区参与到民俗旅游发展时会提出更可取的建议,着眼于环境、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参与民俗旅游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服务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且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因此发展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旅游社区以自身的文化特色为资源加入到民俗旅游发展中,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是这些地区往往保存着富有吸引力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这些社区不仅可以用独特的民俗吸引游客,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相关服务,比如开办社区旅馆、传统手工艺品商店等,既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和服务内容,改善旅游环境,也可以解决社区内成员的就业,带动整个社区经济增长。

(三)社区参与能够为民俗旅游提供更加浓郁的民俗氛围。

与传统旅游相比,民俗旅游更加注重对于社会文化的体验,而不是普通的观光和娱乐。对于一个民俗旅游社区来说,当地的.居民就是当地传统民俗的创作人和继承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节庆活动,将独特的民俗文化再现给游客,比如云南摩梭人的生活习俗“走婚”,新疆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姑娘追”等等。这些文化习俗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引人入胜的文化感染力。由社区居民再现的民俗活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习俗,让游客能够真实地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将会超越传统的导游讲解或者图文描述,形成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民俗旅游的质量,推进民俗旅游的发展。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四】

一是为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公平、公证、透明,请农民朋友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建设,方可享受补助资金,决不允许建房时不按标准建设,建成后验收不合格到处找关系、托人情,采取5户或10户联保,若出现1户不按标准建设的房屋其他几户均按不达标对待。二是坚决杜绝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若农民朋友按照规范标准建设的房屋,受到阻碍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就办事的以及以各种借口收取费用的,请急速向当事人追回资金并留有证据,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三是由于近几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仅靠国家的补助资金,致使农村居住在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老、弱、病残弱势人群无法改善居住环境,基层各级组织既要积极帮助农户自愿申请享受农村廉租房建设,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采取互建、援建和一对一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开展社会互助,动员单位、工商企业、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农村特困人群危房改造建设(请农民朋友在房屋侧面上圈梁处抹一块80*80喷绘标志牌位置,验收合格喷(挂)牌)。

农民朋友们,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推动社会经济、关系民生、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需要各位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请参与危房改造的农民朋友积极配合村委班子做好危房改造的前期选址、旧房照片采集等基本信息,县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不受理不按规范标准建设的房屋,若出现不按规划随意建设、不节能省地、不抗震安全、先建后申请等一律不予认可,愿大家一起努力共建美丽的新家园。

监督电话:县纪委监察局:

xx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X年七月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五】

一 个人申请。凡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地的村委会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五保供养、低保金领取、贫困残疾人、贫困户等证件和危房照片材料,并填写《xx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申请表》。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六】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把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实行“五个基本”,即基本的质量标准、基本的.结构设计、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质量检查、基本的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全力实现危房改造户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

一质量标准。基础部分的处理必须符合当地地质条件。结构上必须设置上下圈梁和构造柱,极度贫困户的门1米,窗子大于1.8米的必须在每间隔墙打构造柱(构造柱和上下圈梁连接)。其它户的门1.5米,窗子大于2米的必须在每间隔墙打构造柱(构造柱和上下圈梁连接),砌筑砂浆的水泥标号必须满足质量要求,决不允许同一幢房屋出现不同质量的结构,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必须符合抗震、保暖、节能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改造后建筑面积不得超过40平方米或人均13平方米以内,坚决杜绝室内外豪华装修,外墙体不得贴瓷砖、挂石材,否则不予验收。

二 面积标准。4类重点对象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且1人户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户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户不低于40平方米;3人以上户人均面积不超过18平方米,不得低于13平方米。农户根据自身需要确定住房面积,缺口资金和超出面积建设费用由农户自筹。

三 补助标准。自治区2017年补助标准统一调整为:“四类重点对象中的极度贫困户”每户补助3.9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3.6万元,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补助0.3万元;“四类重点对象”每户补助3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1.8万元,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补助1.2万元;“其他贫困户”每户补助1.5万元,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全额补助。

参与拔河的体验作文【七】

民俗旅游,实际上就是“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自己惯常居住的社会文化环境,到异地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里,以观察、感受、参与、体验异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寻根访祖游、异国风情游、民族风情游、乡村风情游、古村古镇游、胡同老街游等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游客参加民俗旅游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发展的结晶,它体现了一种异国、异地的文化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往往是唯一的。这种文化不可转移,只会呈现在它所缘起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就是“旅游社区”。

旅游社区是指在民俗旅游景区这个较大的地理空间范围之内的人群活动区域相对独立、社会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拥有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传统的一个人口聚落群体[1]。它可能是一个古镇、一个村寨,也可能是一条老街、几座院落。旅游社区具有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地域、文化和生活。与旅游景点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社区里仍然有居民居住,仍然有居民在此生产生活,而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正是“民俗”的生动体现,游客希望看到的也正是他们独具文化特色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催生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社区,这些社区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但自身获得发展的机会,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所谓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2]。

本文所指的社区参与民俗旅游发展是指在民俗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和参与主体,以在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保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