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作文300字左右(槐树作文200个字)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槐树作文200个字)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10 12:02:59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槐树作文200个字)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一】

碎瓦遍地的老家,立着一棵老槐树。

它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四面灰土飞扬,挖掘机的隆隆声不绝于耳,它就那么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童年的时候就听老家的一个长辈说过,奶奶的小名就叫槐花。奶奶出生的时候正是满村子槐花盛开的季节,奶奶的小名就叫槐花。奶奶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奶奶和她的.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嫁到爷爷家,全家从很远的地方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就不再叫槐花的名字了。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有了爸爸那一代,现在又有了我们这一代。

小时候的一年四季,常常出现槐树的身影。

初春时节,槐树冒出一层绿油油的嫩芽,探头探脑的,像是试探周遭的一切。清明时更多的嫩芽争先恐后的生长,一场春雨过后,便有了满眼的新绿。每到这时,奶奶便会拉着我的小手,那是一双温暖而粗糙的手,教我念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类的诗词。奶奶小时候的家境不错,上过几年学,一到闲下来的时候奶奶总喜欢带起老花镜读书,并且还不时教导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末初夏时,槐花密密挂在枝头,有了开花的树,普通的家院也变得诗意葱茏。每到这时,奶奶便会拿起簸箕,在槐树下铺上干净的布,用长竹竿打下槐花,然后洗净,晾干。盛夏时节,家人拎着大包小包带我来奶奶家避暑,穿过小巷,眼前的槐树投下的阴凉让人顿生欢喜,树叶早已不是春时的新绿,而是浓浓的发亮的绿,一直持续到了夏末。

在奶奶家,奶奶常会包槐花馅的包子。奶奶把干槐花泡好,拌进肉馅里,说来也奇怪,奶奶的手就像一把秤,装进皮里的馅不多也不少,个个包子都很精致,不一会功夫,包子就全部包好了,再过一会就闻到香喷喷的包子味。一口咬下去,清甜的槐花香味刚好中和了猪肉的油腻,我能一口气吃上好几个,撑得肚子圆鼓鼓的,甭提有多好吃了。

奶奶怕我孤单,还专门为我做了一扇秋千,秋千绳一头固定在院墙上,另一头就系在槐树上。秋日的傍晚,坐在秋千上,看落日余晖,看看秋日槐叶纷纷飘落,看奶奶扫院子里的落叶,扫帚划过的地面有清晰的纹印,一棵槐树在我们头顶,我想这就是岁月静好的最美诠释了吧!

可是春去秋来,奶奶终究老了,槐树老了,村庄老了阵阵拆迁的轰鸣声传来,一切都成为从前。

多么希望还能像从前那样,坐在那棵大槐树的秋千上看风景啊!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二】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那真是千年古槐,耸立人间,根深蒂固,叶嫩枝繁。腰系红带,雄姿威严,顶天立地,威武壮观。

众多游客云集在大槐树周围,手持相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还有那棕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也纷纷过来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话说在明朝时候,山西省人口稠密,一个山西省的人能顶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总和,洪洞又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采取移民屯田,恢复发展生产,应对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大量迁徙人口,当时就选定了人口稠密的山西省。洪洞县又是山西省人口稠密的大县,移民就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因此就出现了(流传的“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东西部区域,迁徙的具体地方有广宁卫,保安州,顺天府,东星卫,天津卫,太同府,真定府,宁夏卫,凉州卫,临府,凤翔府,隆庆府,菜州府,顺德府,兖州府,安东卫,洛南府,东昌府,太原府,彰德府,广平,河南府,怀庆府,南阳府,开封府,凤阳府,应天府,宁国府,杭州府。历时几十年,才完成了迁民的大工程。

我们徜徉在景园的小道上,到处花红草绿,树木成荫。我们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着,只觉得神清气爽,令人惬意,走着走着不觉来到了祭祖堂。看那祭祖堂前:炉香袅袅,人密如织,祭拜祖先,盛况空前。在祭祖堂大殿里排列着数不清的牌位,香客们认真地找寻着自己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饮水思源洪洞大槐树作文3篇作文。

接着我们又看了迁民后的民居遗址,还有那古老的农民戽水车,利用水冲击旋转汲水浇田,既省力又省电,这种戽水车,多在我国南方。向前走了一会儿,忽然看见一个门脑上写着“解手”二字,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厕所,这个名字叫得真稀罕。传说古时候解差押送犯人,行至中途,犯人对解差言道,我要大便

解差说,你去吧。犯人又说,我双手戴着刑具如何是好?解差去了刑具说你解手好了。从此以后把上厕所称“解手”。“解手”一语一直流传在民间,如今乡下上了年纪的人还把大小便习惯地叫“解手”。

夕阳西下,我们准备返程了,在车上“根祖圣地”的美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三】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今天,我就和家人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玩。 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灾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的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残暴的统治。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朱元璋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从当时比别处经济繁荣不少的山西开始移民,一场大规模的历经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园内有很多情景剧,我们看了一场《大槐树移民情景剧》,讲得是大槐树下的人们即将迁到异乡时,依依不舍的与家人惜别,跪拜大槐树的故事。那棵假的大槐树后面有广播,演员们都是对口型,但他们的嘴对的刚刚好,演的也刚好和广播对上,演得十分感人。

我们看完情景剧,就去了移民浮雕图处。浮雕图是由青铜制成的,它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黄剑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只要是外迁的人,小拇指都要被官兵砍一刀,作为记号。他们都十分不舍,不愿离开家乡,但没有办法,只好剪下槐树的槐枝,提醒自己是洪洞人,再怎么样也不能忘记家乡。我想起自己的小拇指上也有这样的记号,看来这个雕塑是根据历史建造的。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四】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白云姐姐朝我微微笑,太阳公公向我招招手,无论什么都显得格外的和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中,我们去大槐树公园春游啦!

我们来到了大槐树公园,一从从的郁金香扑入了我的眼帘,它们真是千姿百态:有的正在“幼年期”,它象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躲藏在花苞里不肯出来,但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将花苞拨开一点儿往外面看。有的正在“成长期”,它贪婪地吮吸着春日的阳光使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地长大。还有的正在“成年期”,它努力地将自己的身体张开,想让游客给它拍照,注意它……这些姿态不一,五彩缤纷的郁金香给大槐树公园增谈了几分美丽。

接着,我们走过了小桥,绕过了绿茵茵的草坪,来到了樱花林。瞧!樱花林多美啊!洁白如雪的花瓣包裹着金黄色的花蕊,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樱花随风舞动,洒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洒在大树下,洒在小河里。美丽的樱花点缀着大槐树公园,使这个花香四溢的公园更加美丽!

我们游览完了这些景点后,挑了个地方野餐,然后又恋恋不舍的逛了一圈,在夜的帷幕下,我们背着大槐树公园渐行渐远。我不禁看了看被我抛弃在身后的珍珠泉,心想:大槐树公园这块风水宝地我以后一定还来!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五】

我们的校园边上,有一棵很粗的槐树,算是我们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我之所以对这棵树有好感,是因为在一年级,我和我的好朋友,总是在中午在这棵树下会和;我们的一切小游戏都是在这棵树下进行的——这又是一个可爱的游戏场所,遮天盖日的枝丫和茂密的树叶像一个大伞,遮在我们头上,一点也不觉得热。在夏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避暑场所。

我喜欢这棵槐树的绿,春天刚到,就抽出小芽芽,很是喜人。远远望去,原来黑条条的树枝出现了几点可爱的新绿,还有点发黄。近看,树枝上有一个个小团包,顶上冒出个小叶尖。

夏天,是最炎热的时节。而它,也是在这最炎热的时节,穿上厚厚的衣裳,为人们遮挡火辣辣的阳光,自己却默默地流着汗水,从没有一句怨言。

秋天,叶子纷纷落下,好似千万只飞舞的.蝴蝶,从树枝上慢悠悠,打着转儿飘荡下来,像是仙女撒下的小纸片,那么美丽。

这棵槐树,无论春、夏、秋、冬,总在为周围的人们服务着,我赞美这棵槐树,我赞美槐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六】

每天我上学的时候,一走到校门口,就能看到我们中心的一棵老槐树。听老人讲它距今已有百年的岁数了,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满树的槐花香飘满整个校园,十里外都能闻到。

据说它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呢,每年春天槐花开的时候,傍晚时,就有五彩祥云在槐树的上空环绕。听说王母娘娘看到这颗老槐树的花开的特别香,特别稠,不同其它槐树,就下凡来采摘一些入药,来救助那些难以医治的病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每年春天槐花开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在这颗老槐树下举行歌咏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课间时我们都在老槐树旁边游戏、做操,但没有一个同学去损伤它,更没有一个人去摘槐花蒸着吃。

我们学校正由于有了这棵老槐树,才让我们更加喜欢我们的学校,因为它百年来伴随着学校历经沧桑,让今天的校园越变越好,老槐树,我爱你,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七】

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漫步在校园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特别是那两棵古老的大槐树,更让人流连忘返。

近处的大槐树,树皮粗糙高低不平,在树头上已经长满了黄叶,正在掉落,这一切让大槐树变成了金发苍苍的“老爷爷”。

远处的大槐树就大不相同了,树干挺拔,神气活现,像是一名老师天天盯着我们上课似的。

秋天给大槐树披上一身金袍,来迎接秋姑娘。满天飞舞的落叶像这个“老爷爷”的“金色头发”,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小伞兵,还有的像金灿灿的蝴蝶。

大槐树就像是我们的“保护神”!

槐树作文300字左右【八】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有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 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至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所以时至 今日,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魂牵梦绕的老家。

洪洞大槐树下移民的故事,要从一首令所有炎黄子孙荡气回肠的歌谣谈起:“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段如泣如诉,传遍了大半个中国,凡有中华儿女的地方,都跳动着它那哀婉而又亲切的歌谣,它令诸多的黄河儿女梦牵魂绕。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是尧王建都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洪洞,古称神圣之邦,西周时为杨侯国,是山西第一大县。演绎八卦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统领四方的黄帝,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都曾在洪洞留下深深的印迹。可以说,华夏大半部 文明史在洪洞浓缩,在这里,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难怪发生在洪洞这个神圣之邦的故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十四世纪中叶,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朝统治者的野蛮征服和残暴统治极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反抗四起,朱元璋为平定天下,连年征战,天灾人祸致使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据史书记载:豫鲁皖苏之民十亡八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燹灾荒,涂炭了生灵,吞噬了中原。

当一幕幕战争的悲剧在燕赵鲁豫轮番上演时,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远离战祸的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洪洞一带。

面对中原地区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累年岁租不入的局面,明初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发展生产,明统治者把移民屯田的目光投向了人口最稠密的山西,空前绝后的大移民不可避免的在这里发生了。按文献通考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传闻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 资,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为移民聚合之地,于是,汾河岸畔那棵并不超群出众的汉槐,便以无与伦比的身姿,走进了历史的风雨,走进了岁月的沧桑,走进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移民,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却割舍不了浓浓的乡情。当年,许多苦难的移民含着热泪告别古槐,告别家乡,离开了丰沃厚重的黄天厚土,离开了富足安康的中原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岸畔的渡船,再也听不到萦绕槐园的鹳鸣,背井离乡的他们把对故乡的追忆,编织成一代代人期盼的梦,永远镌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记忆中。

自移民的第一天起,移民后裔对故乡的思念就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故乡的一草一木,均深深镌刻进他们的心田。当他们恋恋依依、一步一回首,三步一徘徊,渐远乡井的时候,他们的泪眼最后看到的是那棵高大的古槐,是那古槐枝丫间一簇簇令人惆怅的老鹳窝,于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了迁徙者们诀别故乡时最后的标志。当时的移民从大槐树动身时,不少人或者纷纷折槐枝带在身边,或者带一把槐树的种子。把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槐种上。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到了新的居住地,安居之后,便把槐树栽植在新居的庭院里、大门口或大路的旁边,辛勤的浇灌,精心的`培育。每当逢年过节,有的人还献上供品,烧香、叩拜,祈求先祖保佑全家平安。有的槐树干枯了,人们都不愿伐掉。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这种传统习惯。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当第一代迁徙者归根无望之时,面对故乡明月,他们谱不出逐水曲,唱不出游牧歌,脱口而出的是这首“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数百年来,这首古朴的民谣,慰藉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创伤,激动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心房,唤起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向往。

今天,在明代移民遗址上,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拔地而起,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汾水岸畔,已经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海内外移民后裔寻根访祖的圣地。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由移民文化区、祭祀区和游客体验区三部分组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