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游桃花源650字(桃花源作文650字)

作文游桃花源650字(桃花源作文650字)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01 23:45:22
作文游桃花源650字(桃花源作文650字)

作文游桃花源650字【一】

星期六,天气晴朗。爸爸说:今天我们去看桃花吧。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飞快地收拾好东西,向公交车站台走去。

我们乘上开往温泉方向的公交车,在车上我遇见了同学张艺,她们一家人也去看桃花。车上还有好多叔叔、阿姨带着孩子们去看桃花。公交车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来到了一个叫牛蹄桥的地方,桃花岛到了。

一下车我看见许多的人向一个山坡走去,我断定这上面一定是桃花岛。我也随着人流向前走去,没走多远,一大片的桃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果然不出我所料,上面就是桃花岛。我们沿着桃林中的.石梯边走边看。桃花大多是粉红色的,也有深红色的。开得早的已经开始凋谢,开得晚的还在打着花骨朵儿。仔细一看桃花有五片花瓣,里面有六七根花蕊。

再往前走就听见隆隆的响声,我们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了一座小瀑布,那隆隆的响声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看完瀑布,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到了山顶。登上山顶,我看见山下的桃花林像一片粉红色的花海,一阵微风吹过,桃花随风飘动,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山顶上,几个农民伯伯在给桃树除草、施肥。爸爸和农民伯伯攀谈起来,得知桃树给农民伯伯带来很好的收益,他们一年赚的钱少则五六千,多则好几万。

桃花岛不仅给城里人提供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作文游桃花源650字【二】

东晋太元年间,一渔人无意迷路,却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尽头有座山,山上有一洞口,穿过洞口就来到了一座村庄前。村民看见了渔人,于是请他到自己家去。停留几日,渔人便回去了。而后,渔人再寻桃花源,却再也找寻不到……

陶渊明的这篇游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桃花源中的淳朴人情。桃花源中村民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净土。在这人间净土,村民见到了渔人,没有戒备心,而是将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有的是对陌生人的盛情款待。在这人间净土,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益纷争,有的是信任与热情。

想想桃花源外面的世界,那简直是人间地狱。东晋太元年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军阀混战,百姓赋税繁重,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桃花源里,百姓却过着安逸、幸福、快乐的生活。无论外面的战事多么频繁,人性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败,桃花源中的百姓总保持着与生带来的一份淳朴与淡然。

反观今天的社会,人们追名逐利,处处算计,人性的黑暗与扭曲每天都在上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是,人们并不想失去淳朴与善良,“人之初、性本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涌现出来,为了社会和谐无私奉献,星星之火,终可燎原。我们的_为了让百姓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加大改革力度,让各项举措更贴近百姓,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的心灵会返璞归真,人间处处是桃花源。

作文游桃花源650字【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我在读完《桃花源记》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世事纷争中,想有这么一个桃花源,洗尽铅华,与世无争。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呈现出一个安乐、美丽的理想境界,其所表达出的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不满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发人深省。在作者优美写意的笔触下,我眼前浮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桑竹脉脉,人笑晏晏。这里生活悠然,人人自得其乐,令我心向往之。

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问外世,不着烦琐,人们没有大的,邻里之间没有纷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行其所,自得其乐。这是淡泊,是悠然,是一种安定,是知足常乐。所有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所有的歌舞升平、尘世喧嚣都远去,归来只余一片真心。正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当繁华落幕,一切附加的葺饰都不在意,只守着一方静土,一脉温情,一个怡然的微笑。这,就是桃源之理想所在。

不禁想到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极快,一切都争分夺秒。无心再驻足欣赏一株春桃,无意再与家人好友多些亲切的深谈。同时,快节奏带来的还有功利心。不知何时,似乎做一件事已不在乎过程,重要的仅是结果;又不知何时,先祖留下的传统宝藏已无太多人潜心静会。这个世界嘈杂喧闹,只闻那一串又一串匆匆而又沉重的脚步声。及此,再无怡然。试想,每个人都急着奔赴终点,错过了一道复一道风景,又如何会有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安居乐业、不急不缓、"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再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些竞争。竞争不是不好,但怕的是于竞争中引出的.纷争。朋友曾对我开玩笑到:“现在社会呀,就是凭实力竞争也得小心三分,怕遭人挂念啊!“人心不可知、不可测,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为了一些功名利禄,舍弃初心,舍弃真情,这种事层出不穷。那种桃源式热心相助、相惜相乐,去了哪里?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淡泊安然、相扶相助的处世真情。

摒尽那种种繁华修饰、世间纷争,吾心安处,独一世外桃源。惟愿有一桃花源,且以怡然洗铅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