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借物喻人的作文简短)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借物喻人的作文简短)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05 11:03:10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借物喻人的作文简短)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一】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过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象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取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二】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它非常便宜,到处都有。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

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古诗: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三】

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古树,它已经有100多岁了。

它就在校园东南角方向。

春天,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就像春姑娘一样美丽。

炽热的夏天,同学们在树下乘凉,玩游戏,捉迷藏,真是好玩极了。

秋天,我听同学说,如果你接住了上面落的叶子,埋在树的底下,你就可以许一个愿望,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接了一片叶子,我默默的许了一个愿。然后把它埋在了树下。我许的愿是:希望第三单元能考到95分以上。果真,我第三单元考了97分,全班第四名。

冬天,古树的叶落尽了,古树换上了一片银白色的衣服。这时,同学们又在古树下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快乐的叫声把树上的雪都震了下来。

古树是我永远的好伙伴,虽然树不会说话,但是它对我们默默无私的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你有这样的朋友吗?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四】

白杨是种奇特的树,其实他也很平常,只不过是他身上的块块伤疤,在日夜闪动着光辉。

伤疤又名节疤,人们若想让他们成为栋梁,必须毫不留情地把旁枝杂干砍掉。创伤留了下来,就成了节疤。

白杨定是委屈,他有他的自由,凭什么让别人干涉。他想反抗,但无济于事。手起刀落,刀不认人,人类象切除肿瘤一样砍去了本属于他的树枝。

ròutǐ的痛是暂时的,区区小伤不会要了白杨的命。虽然他很伤心,但由于没有了旁枝,他一心向上生长,最终成为一棵栋梁。

人和白杨是有区别的,对于人,外伤不久便会复合,有时甚至看不出一点受伤的痕迹。对于白杨,就没有那么走运了。节疤仍会顽强的留在他的身上,留在他的心里。

人和白杨是有区别的,如果人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有可能认为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怨天尤人,日渐消沉,甚至会懦弱到轻生。但白杨不懂这些,他就不会像人类那样做蠢事。就算他懂,他也没有能力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也没有能力使节疤消失,任凭他留在自己心里……

待他再大一些,他就会明白,其实,他比人强的多:

他没有人类的羁绊,所以他能一直生长。

他没有人类的懦弱,所以不会去想放弃生命。

他没有人类的自私,所以能坦荡地望向远方。

其实他可能没有注意,他拥有一样东西:节疤。

现在,我们可以不叫他节疤了,叫白杨的眼睛更为合适。惨痛过后,伤疤其实只是存在于他的肌肤。而心理的节疤转变成为一颗颗明亮的眼睛,默默地欣赏着这个世界。

成为栋梁的白杨,不见累累伤疤,但见颗颗慧眼。无需点化,白杨顿悟:最难得的经历是受伤,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

后记:白杨问了问成为栋梁的老白杨:“为什么他们不让我们恣意生长呢?”老白杨笑而不答,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伤疤才会真正变为白杨的眼睛。

借物喻人的作文高一【五】

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啊,停电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