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四二班(32班的作文)

作文四二班(32班的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1-03 05:16:56
作文四二班(32班的作文)

作文四二班【一】

当老师拿起笔给你们写这封信时,眼前不由浮现你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老师与你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多月,回想起9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你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来到我们这个快乐的小天地时,是那份陌生和胆怯,抱着爸爸妈妈哭闹,情绪焦虑的样子,看,现在我们的宝贝每天都能自己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在幼儿园里,你们学会了自己端起小碗吃饭,学会了自己如厕,自己大口的喝水,并且能不用妈妈抱高高兴兴地自己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室,能安静的听老师喊到自己的名字走出教室,能自己躺在床上睡觉,能和老师一起在操场上游戏,能使用小画笔画画,学会了自己打滑梯,学会了安静地听故事能听老师的`话,许学会了有事情主动告诉老师,学会了唱歌跳舞,学会了每天早上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还记得,有老师离开教室去开会,回来时,你们都会问:“老师,你去哪里啦!我们想你了。”听到这话语,老师心里美滋滋的,都给你们一个拥抱,每当你们看到餐车推进教室里的时候,你们都会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这句话深深印在老师的脑海里,这一刻,老师好感动,好幸福!

亲爱的宝贝们,时间一天天的流逝,你们也一天天的长大,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期待你们的进步,希望你们能快乐成长。七天的假期很快就会结束,老师期待你们的到来,期待你们能高高兴兴地自己走进幼儿园,老师希望宝贝们在以后的日子中有新的进步。

最后,老师祝愿你和你的家人健康、快乐的时光、节日快乐!

爱你的老师们

作文四二班【二】

去年春天,还冷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裤子在三联书店旁边的雕刻时光请我喝了一杯咖啡,喝咖啡之前,我终于在三联买到了苦苦寻觅已久的《刘震云精选集》,因为里面有那篇在当时并不是很著名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喝完咖啡,后劲很大,回去之后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到凌晨一两点。坦率的讲,这不像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种纪实文学,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经历过那惨绝人寰的一九四二年,但里面写到的,我相信它们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后来,听说冯小刚要把这一年拍成电影,我便开始深深的为他发愁: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种背景,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个总局,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部电影——能原原本本的还原出那一年的本来面目吗?它在残酷性上堪比余华写的《菜人市场》,却又包含了一些有意思的所谓政治在其中。

所以,今年电影一上映,就去看了。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段历史值得回顾,跟张国立和陈道明无关,跟钢琴师和肖申克无关,跟冯小刚也无关。

电影围绕了一个富裕的河南家庭展开,开头几分钟,有点像《活着》和《白鹿原》的感觉,但紧接着,它就开始成为了《一九四二》。那是一段多么惨痛的历史啊,人命如草菅,那么一大群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了!

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关于近代战争的电影都掺杂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冈村宁次的一句话却让我几乎感谢日本人,他说,饥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他用粮食收买了一些饥民,与中国军人做斗争。在那个场景下,活着,确确实实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入戏很深,几乎融入到了那个世界里,所以看到红着眼睛的野狗撕扯着路边尸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小说里似乎还提到了卖人,但小说里的卖人和电影里的卖人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人被买走,还能活命,哪怕是受尽耻辱的活着。但小说里被卖掉的人,几乎全被吃掉了——没人愿意吃掉自己的家小,只好卖掉自己的家小,换来一丁点钱,去食用别人的妻儿。——感谢冯小刚,没有拍出这么残忍的镜头,否则观众一定会做噩梦的。

我虽然是个喜欢亲近小动物的家伙,但远远没有苛刻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那样招人讨厌,尽管如此,看到地主的女儿为了给刚刚生完孩子的嫂子找口吃的,把逃荒路上坚持养下来的黑猫给人宰掉,并且平静的说“一会煮好了给我喝口汤”的时候,我那不值钱的眼泪还是不知不觉流下来了。

再次流泪,还是关于她,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被人卖到妓院,服侍贪官,端着盆为他洗脚的时候,几次弯不下腰。贪官说你把盆放下吧,她哭着说“爷,我吃的太饱,实在。是蹲不下”——这个时候,许多观众不合时宜的笑了起来,不知道是他们太残忍,还是我过于入戏了。

而结尾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场景——除了最后徐帆和张默在茅草丛里换棉裤的时候响起了音乐——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悲伤。为那个时代的河南人,以及蒋介石。他太不容易。最后一次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是结尾时的字幕出现了“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踞台湾”。

我们都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看,不过它和《一九四二》不属于一种类型。在毫不犹豫的为前者打满五颗星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狠狠的给后者一个大差评吗?

固执与偏见是一张需要撕破的蒙脸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细数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次在没有探究真相的情况下让一种来源于别处的态度在自己心中先入为主?这样不好啊。


作文四二班【三】

一九四二,在抗战八年的宏大叙事中不值一提。正如刘震云说的,那一年,还发生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的感冒,整个历史上却没有河南的位置。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的上映,某种程度上打捞了那段苦难的历史。

片尾旁白问母亲一九四二年的经历,母亲说,那些闹心的事,我都忘了,你要写它,图个啥呢?

是的,图个啥呢?

作文四二班【四】

你们现在好吗?提笔书信,想说的话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担心,有想念,更多的是期盼。此刻相信你们和我一样,期盼着漫长的假期早点儿过去,早日能重返校园,共渡相聚的美好时光。

记得20xx年的冬日,接近放假那会儿。你们像小鸟一样,天天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天天学习,真没意思。啥时放假?放假几天?说实话,那时我还天天笑你们是一群“小傻瓜”,天天有使不完劲儿,怎么那么能闹腾!如今这个假期因为疫情让我们过得非同寻常,过得终生难忘!疫情隔断了距离,但隔不断的是我们的这份师生情。

此刻,老师想和你们聊聊,话题很多,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聊这么几个:勇敢担当感恩

勇敢

平时,在校园里,男生搏斗,胜出称之为勇敢;敢从栏杆上滑下去,称自己很勇敢。什么是勇敢?什么都不怕那叫“胆子大”,不是勇敢。勇敢是明明害怕,却依然选择继续往前走。比如,小的时候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屋睡觉,长大一点儿,第一次独自参加长途旅行……或许你有担忧,有恐惧,可你还是努力去完成,这就是勇敢。

勇敢是抗击疫情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湖北前线所有医护人员竭尽全力,各省市的医护工作者的逆行驰援。勇敢是在病毒面前,没有人不怕,然而在危机面前,却有人主动请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了解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正确看待这次疫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过好当下的每一个今天。

担当

担当,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责任感,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有许多比我们大一点点儿的姐姐哥哥们都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也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儿。可他们却说:只要穿上白大褂,他们什么也不怕。孩子,白大褂是有神奇的魔力吗?显然不是,让他们挺身而出的是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担当。

现在,我们宅在家里,被党和国家保护着。此刻,也许你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爸爸妈妈正在卡点上坚守,甚至连简单的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但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他(她)们努力着、奉献着。

也许,你偶尔有一次作业没有及时上交,我不怪你,但你要知道,宅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教弟弟妹妹认认字。学着做一顿饭,搞一次环境卫生;不出门,若需出门,务必正确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这也是一种担当。

感恩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电视、网络,了解了许多心怀善心的普通人。他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无名老人。在新闻中,我看到他拿着崭新的钞票来到捐款处时,没有告知姓名就走了。他说:“国家有困难,我就要出份力,留名‘知恩者’”。

听到这句话,让我瞬间泪奔。他已经90岁高龄了,但他在面对疫情,依然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不图回报。“知恩者”这个词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祖国给了我们和平与幸福,现在国家有了困难,我们也应该做出行动。孩子,现在让我们好好呆在家里,努力学习,相信疫情过去,你们也会把爱的种子传递下去,做一名拥有爱、传递爱的天使。

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逆行者”,他们的行动不仅照亮了自己,更温暖了我们。

孩子们,春已到,花必开。让我们好好学习,静心等待!

想念你们的三二班老师

20xx年2月23日

作文四二班【五】

影片中的老财主,市侩、狡诈,是典型的封建地主。但是在这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孙子的去,最后与自己的女儿分离。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描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面对灾荒,战争的各种挣扎。

在这场灾难中,老财主从见到自己的儿子迫害妇女袖手不管,到最后主动地收养一个孤女,其中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老财主在这场灾难中不得不像普通农民一样逃荒,在逃荒开始,他还幻想着能够很快的回来,重新拥有一切,而他的女儿,星星,一个仍在读书的年轻少女,少不更事,还未能理解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带着一只黑猫,把赖以生存的食物喂给黑猫。开始的富裕,与众不同,在逃荒的过程中化为乌有。老财主的老伴、儿媳饿在了路上,女儿星星也因为饥饿将自己出卖。

大年三十,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老财主家在这天彻底的家破人亡。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他却能够在最后收养一个孤女,我想可能是作为依靠,可能是作为星星的替代,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很多人会把这个行为判断为善良,会将老财主定位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一个封建地主,即使处于近代社会,也是靠着剥削和压迫发家致富的,要说善良,还真算不上。从看他纵容自己孩子败坏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算不上什么好人,更何况,在开始逃荒的时候,他带着充足的粮食,甚至还有武器。面对着众多走投无路的灾民仍然无动于衷,仅仅是分给自己的长工一点点粮食。他的自私、防备、狡猾可见一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自己都顾不上的情况下仍然收养了一个孤女呢?我得出一个结论,源于生存的信仰。

老财主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这是人的`本性的复苏,也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是在生存层面上的,而在他丰衣足食,靠着压榨、剥削农民的时候,“欲”是支配他的时候,当遇到巨大的灾难,生命受到威胁,只能抛弃财富。这时候生存层面占了上风,能够保证他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全力来保证生命安全,正是因为这种对生的渴望,才使得希望得以延续。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在“欲”和生存之间挣扎,为了金钱、地位、名誉不顾生命,由外在的“欲”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成了一个受物质所支配的行尸走肉。这就是丧失了生存信仰的后果。

而在影片中另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值得我深究,他就是栓柱。作为老财主家的长工,他是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但是却没有觉醒意识,心甘情愿被老财主所驱使。这是一种奴化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栓柱身上,这种现象深深的烙在了一个民族的身上。这个暂时先不说。但是他又是非常质朴,忠厚老实的,他会在受了老财主的一点点好处之后说“我还做您的长工”。会在灾难来临之前对老财主一家不离不弃。也许他的忠心耿耿是奴性的体现,是对生存的渴望,但是在他答应了花枝要照顾花枝的孩子后就已经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栓柱忘却了生存的渴望,在日本军人面前敢于反抗呢?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欲”的满足。作为一个没有文化,有着深深奴性的被压迫者,他本身没有多大的思想觉悟,在他看来,跟着老财主逃荒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可以不用挨饿,二是为了心上人,也就是星星。在无法做到口腹之欲的情况下,星星也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这时候花枝将自己给了栓柱,使他“在饿之前有一个老婆”。

二、愧疚感和责任感。由于无法保住自己的老婆,他感到愧疚,因为答应了花枝的请求,他意识到自己有了责任。而当孩子不见的时候,道德层面上苏醒和良心的谴责使他暂时抛下了生的渴望,跳下火车。

三、无知者无畏。在被日本人抓到之前,栓柱不知道会面临亡的威胁,甚至说他没有受过这样的威胁,没有危险意识。

当这些因素一齐作用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崩溃或者是亡。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栓柱的信仰是发生极大的转变的,由生存的物质层面上升到道德的精神层面。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当道德和现实脱轨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现实无法满足他对道德的承诺,无法满足他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的时候,那时候面临的只有毁灭。

所以说,一切的的一切,都只有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未来,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也就是生存信仰。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感到的是满足,因为我们已经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想要得到更多。但是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总是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挣扎,害怕失去,但是却又为了得到而失去。

作文四二班【六】

冯导早前的喜剧大获成功,主要不是他导的有多好,是他成功的笼络了一批人在对的地方做着对的事情。而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脑子里还没有一个健全的观影模式,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喜剧可以笑,悲剧让人殇。小人物的生活又特别的接地气儿,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看什么呢?其实就看个自己。

后来冯导拍多了喜剧片,膨胀了,觉得自己大片导演什么都能拍了。就开始琢磨拍点慑人心魄的,震撼人心的东西。在我看来,冯小刚也许也觉得自己在驾驭悲剧的问题上有那么点没底,于是乎他得给自己的作品加点料,还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料,也就是大灾大难之类的东西。比如他在《非诚勿扰2》里要讨论生,就必须先浓墨重彩一个人的亡,用一整部电影去铺陈,再煽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汶川地震的时候,多少人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着救援哭得跟那个似的,只是这难道是因为央视的摄像师拍摄技术特别好吗?这是因为那些记者的镜头下对于灾难的解析直击人内心深处吗?当然不是,傻子都知道那是因为大灾本身就足以撼动人坚硬的内心,记者要做的就是如实报道罢了。

刚看完《唐山大地震》我觉得拍的特好,都看哭了。我朋友就说她觉得没什么,觉得煽情挺刻意的,我一直说人家冷,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冷静的思考啊。直至今日回想起来,除了“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一句台词,我完全想不到《唐山大地震》有什么特别震撼我的话,所有的哀伤元素,演员的形象脸谱化模式化的。当时内心的颤动不过是因为同理心在作怪,觉得大地震真是太惨了,那么多同胞都了,仔细想想,这也不是冯小刚的功劳,大地震的部分几分钟就结束了,剩下的不过是我脑中自己脑补的场景。他不过就是给观众搭了一个空架子,电影好不好看完全要看观众自己的修为。他拍一唐山大地震你要能脑补出一个星际大战,那这片子你就爱翻了。

所以说,会拍的不如会说的。这次他又要拍《1942》,说是要让人们铭记一段快要被遗忘的历史。可是人都说了,饿人的年头多了,你说哪一年?为什么是这一年,这一年和下一个饿人的那一年的礼拜四有什么不一样?你就说不出来,仔细想想,也只是因为刘震云写了这么一部小说选择了这一年罢了。冯导多聪明啊,用一个苦情的背景去烘托一个故事,连人物特点书里边都写好了,你不得不以一个国人的心去带入自己的私人情绪,很难以一个纯粹的角度去观赏。说白了还是他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大背景渲染就表现不出东西。

总觉得现在的大导演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个发国难财。救国英雄什么的就必须拍一段小日本把人虐的跟妈了逼似的然后人们忍无可忍起身反抗,我前段时间看电视剧,敌方逼供我方同志的方法居然还是抓了他妻子在他面前羞辱,为什么总是同样的剧情在反复?因为国人就吃这套。《金陵十三衩》也是这样,我承认当时看完也很难过,不是震撼,就是难过,想说这几个女的真苦,心里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苦,后来还是豆瓣里有人说了句,“就因为他们是妓女所以比学生的命贱吗?”仔细想想可不是么,人性的光环要这么去烘托,不就是赤裸裸的阶级歧视吗?看完以后好多人在骂“小日本真XX”,那么请问导演想要突出的人性光点在哪儿呢?有人提吗?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既然想要用这种民族情结的东西烘托自己的电影,就不要怪观众陷入这种情节之中而忽略电影本身。

而此种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取材的是中国历史,中国人能代入情绪,等到上映的时候还因为中国观众多,花钱看电影的也多,就能带来票房。

作文四二班【七】

我对冯小刚执导的影片一直很关注,《唐山大地震》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晚观看了<一九四二》在大上海影院的首映。电影结束后,我一直沉浸在《一九四二》那腥而又悲惨的岁月之中.....。

冯导用如此大手笔拍下这样一部巨作,它显示的是一个敢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中华民族的气度,是一个不忘贫穷落后被人侵略、任人宰割历史的坚强民族!唯一使我遗憾的是,看完以后还有两点不了情:一是影片好像还短了些;二是好像自己也跟那位美国战地记者走了一遭,大有一种只是看了一部大型灾难历史纪录片的感觉,似乎还缺乏一种更催人泪下的刻画人们心灵世界的动人故事情节。

影片中大碗影星的演技个个都十分了得,国际关系的处理也十分微妙。《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把当年河南灾荒造成的凄凉和难民们悲惨的命运刻画的如临其境,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一笔勾画出来,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把苦难深重的灾民推向绝望深渊的丑恶嘴脸全部揭露出来,把70年前那段天灾加人祸造成的三百万人亡的大灾难历史追忆给后人永世铭记!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灾难不计其数,因为许多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的关键不在灾难本身,而是在于灾难一旦发生后,国家当权者与政府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的?《一九四二》就是要告诉人们,过去的“蒋家王朝”与今天的人民政府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的历代关爱人民和领导救灾的生动事例举不胜举,我想这也就是冯小刚导演拍这部巨作的真正教育意义所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