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一木一草的作文)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一木一草的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03 03:02:40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一木一草的作文)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一】

“五一”放假时,我和家人游览了位于浙江省素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的古镇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只有一小片陆地。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周庄真不愧是东方威尼斯。刚走进周庄,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小河上,有穿梭往来的船只,在一条条船上,艄公们摇着船桨,唱着古老的号子,优哉游哉地向前划去。河面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周庄的古朴与宁静。

我们去的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雨打在脸上,痒酥酥的,让人感到江南的清丽。

周庄第一多是水多。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无论从哪里看都能看到周庄的小河曲曲绕绕,穿插在古镇中。

周庄第二多是桥多。河道上横跨着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其中以桥楼富安桥和双桥最为著名。到了周庄,不去双桥,可真是一大遗憾呀。

周庄第三多便是古建筑多。镇子上近千户居民至今还居住在明清时代的房屋里面。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楼”的深厅。这两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典雅秀美、旷远明瑟的风格,居住在周庄里的人们也具有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纯朴和淡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宽广,青海湖的质朴,天池的清澈。但我却被周庄水的细腻所感染,它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纯洁,而又不失江南的妩媚。希望有朝一日再能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水乡———周庄!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二】

千佛山有一个万佛洞,把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中的精粹聚集在一起。对于礼佛者来说,是一个圣地。

刚进洞口,凉气习习。刚才拾阶而上,正满身冒汗,在这站立了几分钟,就汗消神清。洞口是赵朴初题的万佛洞三字。

千佛山的石雕塑像,刻的不全是佛陀菩萨罗汉,反而有许多平民塑像,农夫农妇之流,女像发髻高隆、弯眉秀目、长脸长鼻,微带笑意,态度亲切。衣饰简洁,线条流畅,长裙贴身。男像也宛若邻家大哥,笑意晏然,举手投足皆自然大方。有的竟然右手扬起,好似说错话不好意思,轻轻拍拍自己的后脑勺。头上一个束髻,身着小马夹,显得疏朗俊逸,干净利落。

有一种方形四层佛塔,图案分布佛塔的四面,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镶嵌于每一层中。有的是佛陀头像,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十字形,有的是几个符号。这种佛塔,立于岔路口,不知是否作为指示的作用。

国庆期间,千佛山举办庙会,人山人海,爬山赏景赏美食。新疆、云南、北京、四川各地美食汇聚,让人光看就饱了。

大明湖湖水碧波荡漾,湖的这边可以望见对面的亭台楼阁,湖面不甚宽广,相距不远。湖上船来舟去,走几步就一个泊船的地方,许多人在排队上船。宁静的湖面平添了许多乱意。不想去扰那水底的游鱼,水面的残荷,所以只是沿湖而行。不多久看见铁公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就是嵌在铁公祠的正门上。铁公祠却是一个开放的院子,四通八达,周围的围廊全有出口,倒是看不出何为祠。出了铁公祠,再看听荷院,农历八月末,满池荷叶已是尽失颜色,青绿中透出涩涩的黄,想起荷尽已无擎雨盖的诗句来。绿色的莲蓬变得漆黑如墨,里面的莲子依然鼓胀。《老残游记》中写道,老残随手摘了一个莲蓬,剥出白嫩的莲子吃。大约这莲是无人采收的。叶底的游鱼很多,在那里嬉戏往来,似乎不知秋意已近。

大明湖的游人太多,湖太大,也不知游览些什么,顺着人潮走,到处是卖东西的货摊。吃的喝的玩的,热热闹闹。《老残游记》中的大明湖,人迹杳然,太冷清。或许捡一个游人尚未进园的清晨,漫步其中,才能真正地悠游。

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游人可在大明湖边,远眺千佛山,寺院禅声、绿树红墙、枫叶如火,如展开一幅水墨图画。再看那画卷,竟然蔓延至水里。水中也有千佛山,历历在目,在清波绿水的映衬之下,如若仙境,胜过那横在远处的一黛青山。如此美景,在熙熙攘攘中,自然是无法领略。

明湖居是一处茶馆,雕梁画栋,不知是不是《明湖居听书》中那处旧地。门口停了许多车,却无管乐之声传出。出明湖居时,看见老舍先生纪念馆,去瞻仰了一番。济南是老舍的第二故乡,老舍曾经在齐鲁大学教了多年的书,著作甚丰。《济南的冬天》《一些印象》《济南的大葱》《大明湖》都是在济南的作品。

趵突泉人也很多。不管人多,只捡喜欢的地方去。

当然首先是看泉,趵突泉周围人头攒动,挤进去看了一眼,三个泉眼咕噜咕噜地往上冒,最高的也只一尺左右吧。老舍说的周围的小泉却一个不见。澄澈的绿水托举三朵白莲,自然是极美的;又像碧波上三个可爱的孩子,在不管不顾地兀自嬉闹。

泉边有一石碑,字迹苍劲。康熙题字:激湍。只知湍急,却不知激湍是什么意思。查过词典,大约知道是飞速溅起,飞速下落的水流。

趵突泉处处流泉,因着地势围成一汪一汪碧湖。大约根据水的深浅,有的砌有护栏,有的只几块大石围护。看见许多人围着一个石砌的小池,也好奇地挤进去看。却是一只海豹,在游人惊讶地议论中游来游去。海豹本是生活在海里,如何局促在这一个小小的'池子里?而且形单影只,真是可怜!

然后去参观李苦禅纪念馆,纪念馆自成天地,是一处精致的近代大宅院。有万竹园、蔷薇园、石榴园、玉兰园。每一处院中种有不同的植物,有的院外绕着一道细长的泉流,要踩着一块石板那么大的小桥,进去。有的院外却是蓄成泉池,池子上建着两个小八角亭,亭子有回廊相连,颇有曲径通幽之美。每个院子各有各的用处,有的会客,旁有客房;有的做书房,有的是用来锻炼。院内的石榴、蔷薇都颇有些年纪了,苍郁遒劲。若是开了花,或者结了果,真是想不出会有多美。

李清照纪念馆则是另一番景致,院内假山流水、庭院回廊,颇像江南的园林。里面有李清照的白玉塑像,手捧书卷,清柔俊逸,飘然出尘。纪念馆每个院落以李清照的一个故事作为主题,设计了彩绘泥雕,墙上是相应的诗词佳句,倒也颇为生动,对于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熟悉她的佳作,有极大的帮助。可惜人太多,反不能细细欣赏。

辛弃疾纪念馆据说也在趵突泉,竟然遗漏,不过也为下次再去济南,留了一个念想。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三】

仲夏夜,四叶草无声地绽放。

“这个不是送给你的,中考之前帮我种出四叶草,考试前一天你得回赠给我。四叶草的第四片叶子代表幸福,这份礼,算是我们俩的幸福吧,希望你能得到——生日快乐。”打开包裹好的粉红色的盒子,附的贺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盒子里是一个小花盆,陶土做的,淡棕色的小罐子用金色的线封好了口,很是可爱。打开封口的蜡纸,里面有种子和泥土,另外附上了说明,是关于种植的。真的能种出来吗?我仔细打量了下这个罐子,不太相信这个可爱的包装。

那会儿正是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很是冻人。我不敢将柔弱的四叶草暴露在这严冬中,于是那个粉红色的盒子便被我放在了桌角边,直到春天。

今天离中考还有122天,我亲自把倒计时的数字写在了黑板的右上角。

真叫人紧张。她抬头看着那个数字。

是啊,要是明天就是中考,那我会疯掉。我边整理着粉笔。

对了,我给你的四叶草呢?

对啊。四叶草呢?我都快忘记这件事了。

天气暖和了,该是种草了。我捡起桌边那个粉色的盒子,打开它,把细小的种子一粒粒码好在土里,浇上水,把它搁置在飘窗上,等待着幸福。

终于发芽了,一支嫩黄的小芽从土里冒了出来。我高兴地捧着它,恨不得将它拉长,让它快点长高,长壮。春日的阳光滋长了萌动的心,似乎总看不透,街边的草木也显得那么茂盛,无尽地展枝条,葱茏的叶遮蔽了绵绵细雨,给了心一片成长的'天地。

你的四叶草发芽了。我一到教室便忍不住高兴地说。

哦?是吗。她似乎有些冷淡地回答了我。

中考前肯定能长好的,相信我。

好吧,谢谢你。

这次对话尴尬地收场了,我有些失落地走开。走到讲桌前捏起粉笔补充好倒计时牌的空缺。

雨,不会来。六月的阳光如期而至。炎热蔓延在灰白色的空气中,似乎有些窒息。

草终于还是草,我无能为力。

“快考试了,四叶草还是放一边吧,我知道幸福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加油吧,为了将来的幸福。”这段话出现在了一张贺卡上,否则我将会揉成纸团扔掉。不知是考前的祝福,还是别离的安慰,心情有些复杂。毕竟中考只有10天了,教室已不再是天堂,冲刺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距中考仅有十天。我带着些许恨意,用粉笔将十字架刻在黑板上。我期待的不是这样,说好的幸福呢。

该来的终于来了,该走的总是要走。离别不在乎,真的不在乎。

仲夏夜,无声。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四】

每当我浮躁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想读一读汪老先生的文章,于是我这次就翻开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逐渐地,我开始慢慢理解,慢慢地理解书中描绘的世界是生活,更是人生。汪曾祺先生坚持写下他最真实的情怀。他曾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清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嗯,他做到了,他的真心得到了最朴素而真实的阐释,所以这样的文字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做到科普知识和分享情怀两不误。喜欢这种类似白描的笔触,字字句句都能打入人的心坎,带你亲近自然,带你品味不一样的人生趣味,带你真正领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份随遇而安,那份恬静自由,那份谦卑朴素。

忆起自己第一次见梅花,是几年前的春节,记得那年春节,大伯家增添了一盆新成员,那便是梅花,至于是哪种品类的梅花,我们也没有十分认真地考究。只觉得那深棕色的光秃秃的树干里多了几分韧劲,枝干上点缀着两朵洁白的梅花,这让我有机会真正目睹了梅花的绰绰风姿,那一刻,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小兴奋,凑到梅花跟前,认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严寒,也没有花香,但是那一刻,我就是真正见着了梅花呀!它洁白的花瓣,让人心生爱慕,花瓣的中间点缀着一丝丝的棕色让整朵花儿显得不会单调,也是一种恰如其分,这两朵花儿呀,第一次遇见了,就让我如此着迷。

而初识绣球花,则是在花瓣的美图网站,从此以后,我便对绣球花的唯美圣洁的形象久久不能忘怀。直到有一次,跟朋友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花店,与真实的绣球花不期而遇。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有生命的绣球花的美,原来它是如此的多姿多彩,那个绣花球浅蓝中夹着一点清新的薄荷绿,没有娇艳欲滴的颜色,它只是静静地安插在透明的玻璃花瓶里,低调而圣洁。而我有幸在这漫无目的的闲逛中,邂逅这份圣洁的美好,这本来就是一件极致美妙的事情。

所以内心不由自主地羡慕汪曾祺先生所描绘的这个花园,虽然不可能每一种植物都是自己所喜爱的,但至少它们每时每刻在你想看看它们的时候,就会陪伴着你,带给你无尽的乐趣与欢乐。大自然呀,在你用心去发现,留心去观察的时候,不管你是着迷于它的外观还是颜色,还是功效,只要你和植物彼此之间有了交集,那份真情便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

喜欢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夏天》里描写的各式各样的植物。只可惜我能亲眼目睹的不多,栀子花估计我只见过一两次,具体的摸样也没有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牵牛花,从小时候就知道的一种像小小喇叭的花儿,见得多了,也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至于秋葵,凤仙花,马齿苋,益母草等植物,我也暂时只能在网上寻找去了。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段小蓝花的描写,“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想起竹叶而较柔软。”广东人都热衷于喝凉茶,对淡竹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真正看过鲜嫩淡竹叶的人,估计不多。不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大山的某个角落曾经与之邂逅。

这不禁勾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暑假的时候跟堂姐爬了张家界的天门山。那天,山上的温度很低,我跟穿着单薄的衣服,虽然人的感觉是冷冷的',但是我的内心却是热沸腾的,第一次被如此高大的山峰包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的天空。我们走走停停,偶尔触摸一下峭壁边的岩石,偶尔探头往往巍峨的大山,走在大山的小径里,仔细地发现着大山里的花草树木。五瓣的枫叶子让我找到了,妈妈平时很喜欢的龙吐珠也让我遇见了,奇怪的是,龙吐珠已经不是我所熟悉的盆景了,而是长在深山里的一颗树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一朵小蓝花,冥冥中,我觉得它就是汪老先生笔下的浅竹叶开的蓝色小花。当时的我,特别惊喜,特别的兴奋,因为在大山里,满目之所及的几乎都是绿色,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抹鲜嫩的蓝色映入我的视觉。它的叶子有如竹叶般的纹络,它的花儿小巧玲珑,加上清晨薄雾的点缀,越发地绽放光芒,如一只栩栩如生的蓝色小蝴蝶,让人赏心悦目,驻足观察。最后,我以一张照片记录这美好的一刻,那张照片我还一直存放着,偶尔翻出来看看。没想到,这次的阅读,在汪老先生文字的带领下,再次拥抱了大自然的那份美好与纯粹。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里,隐藏着很多很多细碎的美好,风俗,人情,植物等都描绘写的精准动人,对这样的文字,一直心生喜爱,最后用周作人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阅读时的心境“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嗯,再忙碌也要停下来,看看世界,看看美好的大自然。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文【五】

“五一”劳动节到了,爸爸说:“思思,带你出去玩吧。”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辛苦学习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可是他们会带我去哪里呢?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和我经过5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叫泾源。

我们定好宾馆以后,坐车来到了胭脂峡。一进大门,我看到前面有高大碧绿的松树耸立在一个小山坡上,我激动的冲进去,在松林里跑来跑去,围着松树转来转去,像小松鼠回到了自己久别的家。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的流在高大的山谷中间,流着流着,转过一道山弯,眼前有一条栈道,栈道下面还是清清的小溪,溪水曲曲折折,犹如碧绿的带子在飘动。走过栈道,眼前有一潭清清的水,在向下,小溪还在向前蔓延。我们顺着溪水向前走,小溪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再往里走,它又唱起了哗哗的歌声,一会,还吐着泡泡。越往里走,峡谷越深,溪水从峡谷石缝中流出,初出无声,在两丈处骤然增大,哗哗,猛的跌落,是一条瀑布。我奔上前去,爸爸吹出树叶笛,满瀑布里飞扬着,笼罩着,每一个眼波都是明丽,每一个音节都是天籁,每一道笑纹都是柔顺。瀑布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欢快的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又走了一会,我们来到了胭脂峡的最里面。看,在陡峭危立的绝壁上,一株株倔强的青松穿过白色的薄雾,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有意向人们炫耀她妩媚娇美的英姿。瀑布下,洒落的水珠像珍珠一样,“大珠小珠落玉盘”。真是美不胜收啊。我在瀑布下流连忘返,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脱掉鞋子,我把小脚丫伸进水里,真凉啊,我玩的`都忘了该回家了,妈妈喊了我几声,我才想起来该回家了。

我回到家,一直都忘不了这次的胭脂峡之旅。“五一”我过的真快乐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