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最简单的写事的作文记叙文)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最简单的写事的作文记叙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06-19 02:28:30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最简单的写事的作文记叙文)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一】

1.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应把握好线索的藏与露的程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二】

琦君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赏析】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

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电影《佐罗》里总有一个黑色的面具伴随着佐罗每一次英雄行为出现,这个面具增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成了佐罗的标志。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三】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四】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感想。

7、侧面描写

8、运用排比句升华主题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像一个人没有了心,或肝、肺一样,就不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五】

每天从学校回家,在小巷的转角,有一棵白杨树,树下总站着一个老人,挂着慈祥的笑容,等待着我的归来。

那棵白杨树很高很高,我总是要仰着头看它,正如许多年前,我仰着头看那位老人。

暮色四合。白杨树孤单地站在巷口,夕阳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片片巴掌大的树叶将泛着沧桑的干黄,那上面的叶脉正如老人手心的纹路,错综复杂,每一条都是深深地,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旁的电线杆昂首挺胸地站着,几只麻雀落在电线上,像几个黑色的音符,这一刻,他们也安静了。夕阳投下余晖,尽力释放着它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耀眼的金黄中浑浊一片。她站在树下,身体略显笨拙,月牙眼眯成一线,认真地望着我回家的方向。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因为它足以让我留下热泪,足以让我如镜般平静清冽的心湖荡漾起温暖的涟漪。

每回她等到我时,总会笑吟吟地替我拿着沉重的书包,说:一出门就刚好接到你。只有白杨树,才知道她等了多久吧。

我常常仰起头,抬起干涩的双眼望着白杨树,右手轻轻抚过它粗糙凸凹的树皮,说:她和你一样老了吧。你的枝干,同她的白发一样多的吧。

白杨树沉默不语。很多时候,我望着白杨树,就能想起她。

每个傍晚,她总会站在那里,像一尊坚强的石像。下雨的时候,她会打着一把印有橘色小花的老式雨伞。不,她不只拿一把伞,手里还有一把漂亮的淡紫色薰衣草天堂伞,是为我拿的。

这道风景太美,就算是技艺最高超的画家也无法真实地记录,照相机更会破坏它的温馨,怎么办?

白杨树“沙沙”地回应着我,似乎在说:我的每片树叶,我脚下的每一粒泥土,黄昏的每一缕金光,都是这道风景的见证。

奶奶,这道风景,也已经烙在了我的心室壁上,永远不会抹去。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六】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作文【七】

“快来瞧啊!多美丽的花。”听到姐姐的喊声,我连忙跑过去瞧一瞧。是啊,多美丽的花。

看!这边的月季花,它那娇美的脸,透出粉色的笑,身体使劲往直挺,生怕人们发现不了它。它的那些手和脚由翠绿逐渐变成深绿,简直是个完美的组合。

再看这边,火红的玫瑰也许是听到了人们在夸它漂亮,脸羞得通红,在微风中,它扭动着柔美的身躯,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在离玫瑰不远处,有娇嫩的百合,它伸出雪白的面庞向四周张望,好像在看看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它也想加入呢!

远处还有一株向日葵,它那修长的身体撑着深黄色的脸,正在向着太阳致敬。

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还有几株菊花,它们有白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粉色的。一看到它们我就想到菊花在秋日里不怕严寒的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都是张爷爷在家中的院子里种的。一到冬天,张爷爷会给一些经不住严冬的花儿们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小房子”。在里面,它们不怕严寒,不缺水,长得更加旺了。留在“房”外的菊花们也不甘示弱,相互竞争呢。这些花儿之所以长得这么美,全是张爷爷的功劳呢!

夏天虽然炎热,水分流失较快,但是张爷爷经常浇水,使得每朵花精神倍加。

秋天,气候较为反常,有时候下大雨,张爷爷就会赶快拿出塑料布,给花朵们遮风挡雨。

张爷爷这样照顾花儿们,花朵们长得美丽、漂亮也是理所应当的。张爷爷的汗水没有白流,花儿都在向张爷爷报恩呢!

看到张爷爷对花这样的热爱,我也被迷住了,闻到那清淡的花香,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和不甘心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