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关于景的作文250字大全)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关于景的作文250字大全)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0-28 16:42:05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关于景的作文250字大全)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一】

看,那从寒波“从雾畔曼舞而来的风,也优雅非常,轻轻走向你,摇落一串冬意,却从未带走一片温暖……”吟哦着这一首青女素娥在字里行间曼舞着的《冬韵》,一股浓浓的爱意就涌上心头……

我是一个从北方迁居到南方来的孩子。南北两方的季节差异我也甚知详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南方的冬天秀气,清雅,像一捧玉石琵琶,琴瑟声描绘出了这一真实鲜明、清新优雅的充满凉意的世界。南方的冬天太秀气,是位纯美俊俏的大家闺秀,高洁,神圣,至尊无上。冬雨降在屋檐上,枝丫上,水洼里,结了一层冰,清透的凉气,更加的把这片本来就很美的景地变成透明的了。阳光照在冰上,绽放出一簇簇七彩的光烬,这个世界又变成绚丽的了……

北方的冬天粗犷,豪迈,就像一响安塞腰鼓,鼓鸣声渲染开来这一热情洋溢、温馨热闹的令人感动的世界。北方的冬天太直率,是个干脆爽朗的山野村姑,热情,开怀,平易近人。霜雪降在屋顶上,树枝上,地上,披上一层棉袄,浓厚的寒意,更加的把这片本来就很朴素的乐土变成洁白的了。孩子们举起火把在雪上玩耍,油生出一朵朵在风中摇曳的玫瑰,这个世界又变成缤纷的了……

冬天来了,“江春入旧年”。如今,我依然站在江南,遥望着南疆的冬景,遐想着北国的冬韵。雨夹雪降在无锡,伸出手,却是一绺轻柔的雨丝。北国现在也在下大雪吧,大片“鹅毛”,是否融进了那一片令人感动的土烟色踏歌而来的晨晖,婉约地可人,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有的只是温暖的包容……”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二】

冬天,是奇特的。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南方,气候较暖,故没有北方的大雪连绵,没有白雪覆盖的房子,没有用软如棉絮的雪铺成的马路;甚至,连一朵小雪花,我也不曾见过。可是,我却不认为这样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逊色,而且,更增添了几分生气。

你看,窗外不是单调的白,而是富有生机的绿。所以,比起北方的冬天,我觉得南方的冬天更有特色!为什么说冬天是奇特的呢?冬天起床,离开暖烘烘的被窝,你会忍不住打冷战颤。对着空气吹一口气,你会发现,自己会变戏法了,就像电视里的神仙一样,吹出仙气来。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好好玩,好神奇,就不停地吹啊吹,但吹着吹着就发现白色的烟雾越来越少,最后甚至没了。于是,我很失落地跑到大人面前,说自己的仙法失灵了。大人们总是呵呵地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就会懂了,这,是冬天的乐趣。”

冬天你会发现,早上起来时,植物的叶子上会有一层白茫茫、冷冰冰的霜。植物就像白雪公主般纯洁、美丽,披上了白头纱,穿上了白礼服,戴上了闪耀的`白色钻戒。在空气中,它闪耀着。这,是冬天的美。

冬天,整个天空会被一片白布包围,不要惊讶,这,是雾。小时候,上学要走20分钟左右。在雾很浓的时候,会感到有点呼吸困难。走了一会儿,头上便积聚了数以亿计的小水珠,就像满天星般点缀着。走在路上,会以为前方是仙境的入口,因为它总是白茫茫的,想捕捉又捉不到。有时特意快步走上前去,却发现,前路,又是一片迷茫。走在大雾中,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总感觉自己在高高的云层上,想像着腾云驾雾的样子。雾,是一块神奇的面纱,它,是冬天的奇幻。

冬天虽冷,但也有不怕寒冷的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冬风的刺骨,没有冬雨的肃,哪会体现梅花的高尚气节?哪会有梅花的扑鼻香?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三】

星期五放学比平时早了许多,骑着车行进在这条我经过了无数次的路上。小学母校的门前,不由地停了下来,心中似有种不知名的.情绪牵引着我,向学校走去。

凭着记忆,我找到了一截相对比较矮的墙,脚踩在一块突出的砖上,手扒在墙上,轻轻松松爬了上去,向下一跳带起一阵风稳稳落地。小时候因为总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而总是迟到,可走这一条捷径却是刚刚好。

收回视线,躲着看门的老大爷,将学校逛了一遍。

操场上,飘荡着我们运动会夺得冠军后的笑声;雪白的墙上也有我们顽皮时留下的脚印;看到车棚,我依然会想起当时搞恶作剧偷放车胎气时内心的窃喜,和被老师抓到后,在办公室写了痛改前非保证书后,走出办公室依然无法无天的情景……

最后,我的脚步停在了承载了我六年记忆的地方。踮起脚在门上摸到一个钥匙,几年来老师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走进教室,记忆犹如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呈现,桌上有我无聊时刻的字画。黑板上因我调皮而敲掉的一块还是这么显眼。我彷彿又回到了小学时代,同学们开着玩笑,老师在讲台上维持着纪律,校长一来全班鸦雀无声,一走,却又沸腾起来。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六年的欢乐,六年的陪伴,你们还会记得吗?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四】

在一则寓言里,有两个人和一头驴走在路上。这两个人是父子关系,这头驴是他们的财产。这故事很老,想必你已经听过,但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讲的,现在我把它从驴的角度重新讲过。对于四足动物来说,能在路上走总比被拴在树上要强,何况春日融融,两个人都没有骑在它身上,所以它感到很幸福。我不知道驴子知不知道这样一句古话,叫做“乐极生悲”,但这意思它绝不陌生。走着走着,遇到一伙人,嘀咕了几句,儿子就骑到它身上来了。读过这则寓言的人必然知道,他们遇到了一伙农妇,她们说,瞧这两个笨伯,有驴不骑,自己走路。按照人的概念,这伙娘们是在下蛆、使坏。但驴子毫无怨言:它被人骑惯了。

文章写到了这里,我忽然想到要作点自我介绍。我现在是个自由撰稿人,过着清贫的生活。我的稿子发在刊物上,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名字,没有一对括号,里面写着“美国”。基于这些状况,我和那头驴一样知道自己傻,写个文章也本分,决不敢起那种取巧的题目:“人眼看驴”,或者“第三只眼睛看中国”。闲话少说,让我们来讲这个故事:驴载着人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伙人,又嘀咕了几句,儿子就从驴背上下来,换了老头骑着。驴子知道自己傻,所以谁爱骑谁骑,它一句话都不说。

在寓言的原本里,驴子遇到的第二伙人说:瞧这少年人,骑在驴身上趾高气扬,让老父亲在后面跟着。人心不古,世道浇漓,到了何等地步。老年人的屁股硬一些,但对驴来说也没有什么。糟就糟在又遇上了第三伙人,这是一伙少妇,七嘴八舌地说:这个老头太可恨,自己骑驴舒服了,全不顾自己的孩子,让他拿两条腿来撵你们四条腿。从驴的角度来看,这话讲得没道理,什么“你们”?这四条腿都是我的!既然此驴不骑不可,谁骑也不可,两个人商量一下,干脆就一齐骑上。一只小毛驴,背才是多大的地方。老头骑着脖子,小孩骑着屁股。驴子难免要嘀咕:我就是傻,你们也不能这么欺负我。你来试试看,这让我怎么走路?

我既是个学究,就得读书。现在的书刊内容丰富,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有的谈新儒学,有的谈后现代,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治国之策。当然,这路文章的实质是和别人商量怎么治我们,这就和驴耳朵里听见人嘀咕一样,虽然听不懂,但准知道没好事。总而言之,我看到带括号的文章,满脊梁都是鸡皮疙瘩,联想到那寓言的最后一幕。

这头驴又遇到最后一伙人,这些人对骑驴者说:两人骑一头驴,你们想吃驴肉吗?从驴的角度来看,挨被吃肉倒也好了。骑在驴背上的`人跳下驴背,一个揪耳朵,一个扯尾巴,把它四条腿捆在一起,穿过一根大杠子,倒扛起来,摇摇晃晃地上路了。那驴头在下,脚在上,它又不是蝙蝠,怎能呆得惯。何况它四个蹄子痛入骨髓,所以大叫起来,但编寓言的人不肯翻译一下它喊些什么。我这篇文章要替驴说话,所以当翻译义不容辞——它喊的是: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编寓言的人还编出一个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考虑到驴的惨状,真不知是何心肝。我的寓意却是:“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当然,还有个寓意也说得通: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但这种寓意只适于狠毒的人。 

描写景物和人的作文250字【五】

南方的冬天里没有雪,故事里也没有雪,只有凛凛的寒风和不时的雨天,两者参杂在一起对于不喜欢冬天的我来说显得格外无奈。南方里的冬天也会有格外温暖的故事,一杯奶茶,一首歌,一个人,足够讲一个故事,无论动人与否。

对于一直生长于南方的我来说,格外喜欢北方的雪,因为下雪可以堆雪人,滑冰。有期待的生活让人充满动力和活力,读到一篇好文同样也能让人振奋,使原本低沉的的情绪又高涨。偶然间在广播听到一篇《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愿意听到负能量》的文章,作者是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翻看了她的博客,值得看一看。小时候期盼冬天快点过去夏天快点到来,长大后冬天竟然没有那么长那么冷,也算是一种温暖。

没有雪的冬天,有西方节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商场里装饰的圣诞树充满过年的气氛,还有热卖的苹果。想起以往的圣诞节是抱着各种各样的圣诞卡到学校与同学交换,大家脸上洋溢开心的笑容。也许,过节大家图的就是开心和陪伴。大概最深刻的是前些天平安夜时候,同伙伴去刷街二十多公里看风景,回来时候天黑又下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南方的冬天没有雪,但有故事,有陪伴,回想起久前,甚是不喜下雨天缘由简单到是因为没有一把像样的伞,现在独立生活离开父母的视线,从前觉得身不由己的事情多渴望能够随心所欲,现在却觉得荒唐可笑也不觉得当初的渴望有多炽热。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再没有当初的意义,于是对自己说条件允许时一定要及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没有重来也没有彩排,错过的有时会成为遗憾。南方的冬天没有雪,可北方的冬天有雪,想堆雪人,滑冰,到北方的冬天去吧,那里有雪,天地都白茫茫。

南方的暖阳,寒风,在南方心中装着北方,惦记那里的雪花和童话。一壶茶,一首诗,沐浴在南方的暖阳里,写着诗里的北方,装在心中的念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