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高考作文30篇范文)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高考作文30篇范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02-16 15:40:45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高考作文30篇范文)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一】

赏析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二】

种地者,先种心:心中先有种子,大地后有桃李;先播春风与梦想,后收秋色与果实。我想,如果能给自己、别人、后人留下一棵丰美的桃树、扶疏的李树,那是一个多么醉人的开始啊。如果再能给世间留下永恒的春风,那将是多么令人慰藉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可是,你对我说:心田种下春风又有何用,如果世界全是冰雪。不,你不必先报怨环境污秽,如果你自己的心田都不想种下一缕春风,那你又何必报怨社会上没有枫红银杏黄、瓜绿葡萄紫呢。

当然,我理解你的心情:君不见,有人一边诵着佛经、圣经、道德经,一边狂求名利并且不忘宣讲所谓理想主义者春风情怀;君不见,有人一边唱着“我反对你的观点,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一边潇潇洒洒搞着小动作耍着歪门邪道竟还自认为在心田播种良善。真可谓:心有雾霾,口吐莲花;心有冰雪,口吐春风。也许不应该对人性要求太高,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心田,种的当然是小名小利、小恩小惠、小得意小酸溜,真正种植春风的心田何其少也。

于是,我想起了那个种春风、播大爱的史怀哲——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哲学家、音乐家、医生。

他本是欧洲的名人,衣食富足,可他自愿到非洲无偿行医。他老老实实学习了七年医学,他认认真真为黑人免费治疗,他耐心加严厉地面对着缺少文明习惯的他们。他还提出了“敬畏生命”理念:牛吃鲜花是应该的,人为了美而摘花则是罪;不无端害生命,哪怕是甲虫或青蛙;使用动物的生命要有敬重或惭愧之心。今天,环保主义者行动在世界各地,他们是否知道史怀哲的名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史怀哲在世人的心田中种下了春风,我们相信种子,也相信岁月。钱穆先生说:“一个人就是一种风俗。”今天想来,他这话未必全对,因为你未必影响到他人,他人也未必愿意接受你的影响,哪怕你是对的。

但是,种下桃李春风,总比种下仇恨妒忌与丑陋好吧。只是你本人,必须要确定,你种的确实是桃李春风,而不是狗屎拌香油喂别人,自己偷着乐。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三】

(一论点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立论。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举例:1、如针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香港回归问题,有人提出香港可以暂时不驻军,邓小平则掷地有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

2、“五四青年节”,各地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足见领导对青年的重视。有媒体用这样观点做题目:关注青年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二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论据使用注意事项:

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

3、论据要新颖。新颖方能吸引人。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中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引言论证、事例(名人、时代人物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以及比喻论证。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四】

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相对来说,高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所以文体自选时最好选择记叙文。

2016高考作文及范文【五】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