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写春天的曹禺公园的作文)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写春天的曹禺公园的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2-12 17:16:34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写春天的曹禺公园的作文)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一】

暑假的一天,梦里辉、陶伟龙和我一起去曹禺公园游玩,当我们到达时,夜幕快要降临了。

一进入曹禺公园,五颜六色的彩灯把大树和小桥流水装扮的分外妖艳,一会儿变一个颜色,红的、蓝的、绿的、黄的、紫的、白的‥‥‥一颗颗小树像变魔术似的一会儿青翠欲滴,一会儿百花争艳,一会儿满山红叶,一会儿银装素裹。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的人在打羽毛球、有的人在滑旱冰、有的人在跳舞、有的人在水上划船……音乐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

当我们经过人声鼎沸的音乐喷泉广场,来到新建成的水车旁时,我们看到有一些小朋友在水池里欢快的嬉戏,我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顾不上脱掉长裤,不约而同地跳到半米多深的水池里,我们三个人各占一方,双手紧紧地握住圆形的大水车,我门一边异口同声地喊着一二三,我们一边使出浑身的力气往下拉动水车,只见水池的水越来越多的水流入水槽,水槽中的水在水车飞速的旋转中,欣然怒放,形成美丽多变的喷泉,水花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的照耀下四处飞溅,碎琼乱玉般的水花落在池中,像仙女散花,又像一幅幅水帘画,而层出不穷水槽边的水,在水车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厚实的水花,像一条条的水蛇跳着舞着游玩着,和我们一样快乐开心。

飘散在空中的水滴飘飘洒洒的飘荡,我知道这是在向我们告别。我们恋恋不舍地迈着缓慢的步子离开,看着这曹禺公园绚烂的夜景,我们也感到分外快乐。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二】

有人喜欢奔腾不息的江河,有人喜欢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但我却喜欢家乡那美丽的曹禺公园。

顺着大道继续往前进走,便可看见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雷雨广场。雷雨广场是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喷泉。每当夏夜,喷泉开启的时候,数千盏华灯闪耀,仿佛星星落到了地上。音乐响起,万根水柱冲天,随着音乐时高时低。有时像一只只雄鹰在展翅飞翔,不时掉下几根羽毛;有时像柳树柔软的枝条,轻轻地梳理着它的头发;有时像一发发导弹从发射器中发射出来,慢慢地在空中爆炸开来……我们这些孩子再也忍不住了,冲了进去,和它们一起翩翩起舞。

站在广场环顾四周,到处都是湖水。每当清晨,湖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好像给湖水披上了一层轻纱,太阳一出来,雾渐渐散了,湖面波光鳞鳞,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的,好像金子掉进了水里。这时有人在湖面上泛舟,有人坐在湖边的柳树下悠闲地钓着鱼,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许生机。

广场北面有曹禺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曹禺的作品,东北面有北斗山、望日亭,站在亭上,可以看见公园的全景。南面有园梦园、健身广场。

这就是美丽的曹禺公园,为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曹禺而建造的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三】

一进入曹禺公园,五颜六色的彩灯把大树和小桥流水装扮的分外妖艳,一会儿变一个颜色,红的、蓝的、绿的、黄的、紫的、白的‥‥‥一颗颗小树像变魔术似的一会儿青翠欲滴,一会儿百花争艳,一会儿满山红叶,一会儿银装素裹。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的人在打羽毛球、有的人在滑旱冰、有的人在跳舞、有的'人在水上划船……音乐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

当我们经过人声鼎沸的音乐喷泉广场,来到新建成的水车旁时,我们看到有一些小朋友在水池里欢快的嬉戏,我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顾不上脱掉长裤,不约而同地跳到半米多深的水池里,我们三个人各占一方,双手紧紧地握住圆形的大水车,我门一边异口同声地喊着一二三,我们一边使出浑身的力气往下拉动水车,只见水池的水越来越多的水流入水槽,水槽中的水在水车飞速的旋转中,欣然怒放,形成美丽多变的喷泉,水花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的照耀下四处飞溅,碎琼乱玉般的水花落在池中,像仙女散花,又像一幅幅水帘画,而层出不穷水槽边的水,在水车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厚实的水花,像一条条的水蛇跳着舞着游玩着,和我们一样快乐开心。

飘散在空中的水滴飘飘洒洒的飘荡,我知道这是在向我们告别。我们恋恋不舍地迈着缓慢的步子离开,看着这曹禺公园绚烂的夜景,我们也感到分外快乐。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四】

当拿起《日出》的剧本,必须要整理好自己的心绪,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年代,才有办法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与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个扭曲心灵的形成,也才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曹禺老先生写这个四幕悲剧剧本的真正含义。

我特别喜欢读《日出》,无论它用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细腻与自然,也让我们现代人可以永远铭刻那段悲惨的历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的人物之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逃不过那个黑暗、悲剧的社会,当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又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着”更糟糕时,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会上各种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好比如有陈白露身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几分“倔强”与对现实的妥协;有如淤泥中莲花般的方达生,有新的思维也有冲劲,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奋斗的人,最后也只能来去匆匆;有彻底悲剧色彩的“小东西”,无法看到希望与热情,只等这个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当我读到这样一个个细腻的情节,会让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笔下那最真实的文字,因为他通过一个四幕的剧本,通过这些错综复杂而又悲情的剧情里,让作为读者的我已经可以对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对那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愤愤不平,当出现一些让我心觉痛恨的对话时,我甚至会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剧本中很少涉及欢乐的场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会写欢乐场面的心,而是那个时代,再大的喜都是从悲中来,只有用浓浓的悲情色彩,更可以烘托出时代的特征。

我认为,《日出》是通过刻画人物来体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很贴切,因为人们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带着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的坏,他们的悲,也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而用“日出”这个名字也恰好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愿望,一定会冲破这个黑暗,等到日出的到来,等到美好生活的到来。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五】

今天下午,我邀了几个小伙伴去曹禺公园走走。

来到曹禺公园,看见公园大门上镶嵌着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曹禺公园”。

走在进公园的那条宽敞的路上,两边是一簇簇被修剪得平平整整的矮灌丛,还有一颗颗排列整齐的香樟树,这一切都散发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清香。

接下来就是深受小孩子们喜爱的音乐喷泉了。每个周末的傍晚喷泉就会伴随着音乐喷发出来,这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冲进喷泉池一玩痛快。这喷泉时而像怒放的花朵;时而像飘逸的丝绸;时而又像直冲云霄的巨龙……

我们又来到芳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荷花池。这里的荷花婀娜多姿,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顽皮的小童,对我们点头哈腰;有的又好像几个孩子在那玩耍、嬉戏。我们又看到了淘气的小鱼,一会儿游到这片荷叶底下让你看不见,一会儿又藏到那丛水草中间让你找不着。闻足了满池的香味,我们又向假山进发。

登上了假山顶出,向远处眺望,看到了曹禺爷爷的雕象,他身穿中山装,手主拐杖,头微微抬起好像在说:“潜江,我的故乡,虽然我很少回来,但我在异地他乡总是牵挂着您!”这里的石头也是姿态万千,这块像可爱的小男孩,想要把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那块又像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伴随着夕阳西下,我们也向美丽的曹禺公园轻轻地挥挥手,踏着一路斜阳,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家了。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六】

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摘自曹禺的《北京人》。

这里的北京很安静,永远吹着冰冷、安静的曲调。这里的曾家也很寂静,住着没落的封建家庭,供着一群士大夫弟子。他们染受了过多的腐烂的北平贵族文化,他们悠闲,雅致,没有什么谋生的工作,所以有着浓厚的寄生性,慢慢的消磨人的意志。

而男主人公曾文清便是这种没落文化的产物。他出生在这个所谓的“书香门第”,寂寞时徘徊赋诗,心意恬淡时独坐品茗,半生都在空洞的忽悠中度过。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懈怠之感。“懒于动作,懒于思想,懒于说话,懒于举步,懒于起床,懒于见人,懒于做任何严重费力的事”。种种对于生命的厌倦和失望致使他懒于发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知道自己的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他是棵萎了的苗子,只剩生命的空壳。

他的沉闷窝气,拼命的吸着烟让我想到了那张病态的脸——汪文宣,不,他和汪文宣是不同的,至少汪文宣挣扎过、努力过,而他却只会用吞烟来慰藉自己那失去灵魂的躯壳。一切脱离轨道的无措让他对一切变得懒得。

从而他的妻子——曾思懿,那个自命知书达理,精明干练,整天满脸的堆着笑容。虚伪、自私、多话、猜忌多疑,而自以为慷慨大方的女人。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权诈,诡秘的空气中勾心斗角,言辞间总是显露得她那种谦和、孝顺、仁爱……就是一个封建社会有的“毒妇”。她是悲剧的制造者,她希望拥有最好的,希望自己是主宰,实际上不过是想在这将倾覆的大厦里捞一点最后的晚餐而已。所以她的一切费尽心机的活动只是加速了大厦的颠覆。而她让我觉得她同样不幸,即使她是只张牙舞爪的母老虎,但相对于这个吃人的礼教、文化,又何足挂齿呢?

而他们的儿子和媳妇,仿佛是这个破败贵族文化的“继承人”。那年轻的,本该充满生命力的孩子们,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真,喑哑一般地捱着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对遭人虐待的“牲畜”。看得出他们讨厌这个家庭,我始终记得当曾思懿告诉她儿子自己又怀了孩子的时候逃离家庭的样子,他虽然还小,但是他对那种将会又有一个陪葬品时的恐慌和憎恨真的是让我心中一沉。

在这老北京里,明白的北京人应该是愫芳。她温柔,随性,也因此无可避免的成了曾浩的活拐杖。在曾浩日渐衰颓的暮年里,愫芳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也是他半脚步入棺材的“陪葬品”。谁也猜不出她心底压抑着多少痛苦的思想与愿望,她是缄默不语的。

愫芳在在曾思懿的冷嘲热讽下,总是低着头,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浅浅的笑(很淡定)。对曾浩这样的老人,她也是百般照顾,任劳任怨,理由很简单:“因为她爱文清,爱那个充满文采、忧郁的文清,她的爱很含蓄,只有在偶尔和文清的诗画来往中,她才不自知的流露出一点忧郁的情感。”她爱他,这种爱很安静,就犹如空气,仿佛在支持着她活下去的信念。她的爱是超越肉体的,即便在文清终于忍受不住,逃离这个封建牢笼时,她没有选择和他一起离开。她要留下来,“他的父亲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为他喂,连她不喜欢的人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他所不爱的也还亲近过的”。这种爱让她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她的自由。她宁愿困在这个老咯,就为这么一个人,只要想着她,她就觉得快乐,心永远是暖的,就好像春天一样,“我们活着就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

但是,在我的眼里,就算他和文清相爱,刚开始是文采上的契合和相互吸引,那么至少后来他们的心已经隔得很远了。愫芳的心永远透着光,平静的眼神深处透着希望的暖光。而文清已只剩下生命的空壳,抽烟成了心里向往爱情却无能为力的慰藉(当然不只是爱情,还有许许多多的羁绊)。他们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们不只在现实我生活中有着有形的隔阂,心与心之间也有着不可预约的`鸿沟,个人认为他配不上她。

他只求安宁,即使心里也有千百万个不愿意,但是他没有保护自己爱的人的能力,他永远不吭声,害了自己,同时也苦了别人。他终究有忍无可忍的时候,他终于因为怨恨逃离这个家,但毕竟是折掉羽翼的鸟儿,已经无法飞翔了。他终究还是回来了,他的思想已经被那封建的思想所侵蚀,他已经成了生活的奴隶。,个人认为,他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即便他现实生活的不容易,让他一切都变得懒堕。比如当她的妻子专横,泼辣,冷嘲热讽时,他是可以拿出一点夫君的威严的。既然他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什么就不拿出“三从四德”的教条老管制一下他的妻子呢?如果他不敢抵抗,那么他的父亲以一个做父亲的身份,屈下那年迈的膝盖时,他不就应该以“百善孝为先”的信条来戒烟吗?为什么到最后还是病态的去呢?

整个曾家,就仿佛一个老北京,这里住着传统,被封建思想熏陶的老北京人。但是,我看到了曙光,在这个棺材般的世界里,让我看到了封建制度垂的必然性,从这个封建小家庭震荡的崩溃的图景中,看到了新生命发展的痕迹,看到了新北京人的崛起。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一种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然后在走向新的胜利。愫芳和瑞贞的离开,让我看到了老北京春天的气息。新的生活潮流正在冲击着旧社会的河床,奔向解放和光明。

曹禺公园作文800字怎么写【七】

曹禺的戏剧《日出》可读性很强,和《雷雨》相比,“戏剧味”适度降低了一些。换句话说,《日出》更加贴近生活,磨滑了大部分戏剧中的巧合性,涉及了更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并没有将焦点全部集中在一人或两人身上。字里行间充斥着生活的无奈,渗透人性本质,使其不依靠浓烈的戏剧性,却能牢抓读者的“胃口”,或深深同情一个,或强烈憎恶一个。这魅力背后,理由很多,吸引我个人的,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其一,曹禺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人物性格的.饱满度加强了我们对它的印象,令人爱恨交织。一部成功的作品,人物的刻画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语言、形态、动作、心理等表现手法来描绘人物,塑造其形象。在《日出》中,这独特的话剧体裁决定了作者需要更深层对人物形象进行提炼,他需要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凝练到人物语言中,以语言见想象其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

陈白露算得上是此剧的一个中心人物,为了生活,逐远曾经天真可爱的自己,降落在这纷浊的世界自毁性地生活。但是在其他面目狰狞自我放荡的“朋友”中,她的内心依旧是“白净纯洁”的。正如她以往的名字,竹均,如此清秀澄澈。也正因这层潜在的善良与纯白,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充满自嘲,不甘于显示却又认命于现实。

陈白露的这些特性,我们皆从其语言可推敲。在和方达生的对话中,自嘲的味道尤为浓重。方达生对她的住所、交往之流等生活现状表现出不满时,她的言语往往会表现得异常刺人。在我看来,这是逃避式的自我保护,她将方达生逼入尴尬的一隅,防止方达生再说出刺伤自己的话。而这种反应算得上是本能。她无法忍受无邪年少时的朋友指责她的生活,这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与绝望,她唯一的方式是逃避,所以以尖刻与挑衅堵了方达生的嘴。

原文中:方达生(望望女人,又周围地嗅嗅)这几年,你原来住在这个地方?

陈白露(挑衅地)怎么,这个地方不好么?

方达生(慢声)嘿——(不得已地)好!好!

除此,陈白露的性格中还有些调皮的成分。在我看来,这是她在风尘中前些年摸爬滚打不至于彻底毁灭的一个重要点,这不应该是她本身就具有的,而是在杂乱尘世中后天生成的,这个调皮多少有些戏谑人生的味道。它因纷浊世界而衍生,也同时支撑了一副皮囊苟活于这纷浊世界。这也似是大多数交际女子的共性,在陈白露身上显露,并没有妖娆风情的感觉,反而杂糅丝许可爱可怜与凄凉,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久经世故。这个调皮成分在陈白露与方达生的对话中可触摸到,还有第一幕中与潘月亭的对话中也可感受到。

其二,整个剧本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是整个氛围或是故事情节有一脉相承的贯穿性,一片黑色,在黑色中期待日出,却在日出后长睡。在陈白露所居的旅馆中,正如王福升所发的牢“有太阳又怎么样,白日还是照样得睡觉,到晚上才活动起来。白天睡,晚上才飕飕地跑,我们是小鬼,我们用不着太阳”一样,永远是黑色的背景色,只能傻傻地无望地期待某个“日出”。金八爷如鬼魅一般存在于每个人物的恐惧中,森然恐怖,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似是那一阵阵令人更加无望的阴风。而无论是陈白露、翠喜还是李石清、潘月亭,抑或是黄省三、小东西,他们的生活命运都应承了诗人的那句诗“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陈白露渴切自由的,却葬于命运的阴霾,直至吞药结束生命。

李石清饱受羞辱、穷困和辛酸,却又不得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逢迎位居其上之人。在我眼中,他已深度分裂,用鲁迅先生所用词“卑怯”形容质变后的他是再好不过,有羊一样的怯懦,又有狼一样的凶狠。黄省三是整幕喜剧中悲剧色彩最浓重的一个人物,在他的生活里,被欺诈,被压迫,连期待日出的力气也是奢侈的,在李石清的面前他显得如此卑微,请求都显得那么颤抖。最后无望的生活给了他一条用鸦片毒孩子的路,这也是最压抑最绝望的一个结局。如阿Q性格的王福升卑劣,卑躬屈膝的小人样,欺负小东西时盛凌模样,都深化了生活的灰色与窒息。所有的人物中,除了方达生能让人看到一丝希望,其他的都被阴霾覆盖,他善良纯真,不被淤泥所沾染,他最后的离开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探索——对新生活的探索,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长睡的人。

以上是我对戏剧《日出》的简单理解,由于篇幅关系不能分析每个人物,但是必须补充一句,在曹禺的戏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无论主配角,都是字字斟酌刻画出来的,正因此,才会有大的魔力,让读者难以忘记每一个形象。

其实在看戏剧《日出》之前,我先接触的是曹禺先生由戏剧改编的电影剧本《日出》。对比而看,两者面目大有不同,各有韵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体裁的不同。整体的魅力上,虽然我更加倾向于电影剧本,但是平心而论,戏剧特限于舞台上表演,而电影却可以让表演空间更加开阔,在很大程度上两者并没有可比性,比了便是对戏剧《日出》的不公平待遇。但在陈白露的形象塑造上,电影剧本比戏剧版本的进一步含蓄细腻饱满。戏剧《日出》第一幕结束,陈白露的性格特点与内心矛盾我们稍加分析就会感受到,但曹禺在后几幕中(主要是第四幕)通过方达生的话将陈白露的主要特点都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就我个人喜好而言,这么做有些多此一举的嫌疑。而在电影剧本中,并没有如此直白的概括过陈白露,但是形象的轮廓也是十分明了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