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2024南通苏北七市二模语文作文)

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2024南通苏北七市二模语文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14 16:04:35
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2024南通苏北七市二模语文作文)

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一】

一大早,我和妈妈便起床了。一切准备完后,妈妈开着汽车,我坐在车上急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去哪儿玩啊?”妈妈说:“小鬼头呀,去了你就知道了。”过了一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军山风景区。我高兴地问:“这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么?”“是的。”“哇,太好了!”买了门票,我们便兴冲冲地走进景区大门。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白色瓶子,据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净瓶,那瓶子又高又大,看了介绍,我知道这个瓶子足有28米高,上面垂挂的杨柳是观音菩萨洒水用的。“妈妈,《西游记》里的`菩萨手拿的瓶子也没有这么大的啊!”我大喊道。

继续前行,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哗哗的瀑布声,我循声跑去,只见瀑布从高处直冲下来,撞在石头上,溅起了水花,像给谷底蒙上了一层白纱,壮丽极了!我身临其中,不禁想起那首诗句“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更能到诗中的意境,并惊叹于诗人那神奇的想象。

看完瀑布,我们拾级而上,开始向山上攀登,爬到半山腰,妈妈早已嚷开了:“受不了啦,休息一会儿吧!”于是,我们便在一个亭子里休息,我放眼远眺,发现远处烟波浩渺,一条大河似长龙般壮观。我问妈妈:“那条河是什么河?”“那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啊!”

休息片刻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栋古老的房子,进去一看,原来是气象站。在气象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测天气的精密仪器,气象记录和古老的无线电话,传真机,打字机等等,真是大开了眼界。

军山的风景真是迷人啊!一天的旅程很快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是我感觉很快乐。

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二】

文章起始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单独成段,为的是强化读者对它的接受效果。这句话与其说表述的是一种“实然”,是一种事实判断,不如说是表述了一种“应然”,是一种价值期待,它的真正本意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号召: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这句话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这一点上,徐江先生在十年前对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将其当作事实判断、当作中心论点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的宣言,是文章的引子。”这无疑是真知灼见,但他进而又表明白己持此种看法的根据――因为这句话没有现实针对性,就与实际不符了。《谈骨气》的写作背景很清楚:文章写于1961年春,之前,由于国家领导层决策的失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和我国签订的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这几年面临着严重困难。文中所言“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针对的即是此种背景。

2022南通二模语文作文评析【三】

对《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思路,不同的解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种争议是很有价值的。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最好能用自己的一堂课、一个、一次作业的批改、一项活动、一点等等,来加入‘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对《谈骨气》的细读,当然也可以对已有的议论文知识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甚至一定程度的重构。

议论文实际上可以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教学中要区别对待。用证明文的思路来解读阐明文,必然会觉得不通。不能一遇到议论文就要分析三要素,因为阐明文是不需要论据和论证的。分析阐明文,要引导学生分析其论题、论见及对论见的阐述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论证知识需要细化,太笼统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比如证明文的例证法,语文教材一般只笼统地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要保证和实现知识的实践价值,至少要说清楚:举例论证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枚举事例,而孤立的简单枚举事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需要以较为深入的、能够超越事例表象的具体说理分析来配合,做到事实和雄辩有机结合。相反,只会简单举例支撑论点而不会分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只习惯于选择听话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不敢、不善于利用反例展开论述,会使学生形成懒惰、不健康的思维方式。还如孙绍振教授所言:“选择了与论点一致的材料,就是排除了与之不一致的材料的结果,无视这样的矛盾,论证就必然是盲日的。”过去不少教师教《谈骨气》,都爱讲本文用三个事例来证明一个中心论点,学生也接受了举几个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证明一个观点的知识,实际上根本没有学会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更不用提初步的辩证思维了。

不少老师认为《谈骨气》中孟子的三句话与下边所举三个事例一一对应,一个事例体现一句话的内涵,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中充斥了太多的奇奇怪怪“想当然”的知识。此类模式化的、习惯性的认识应该还有不少。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细读,无疑是化解此疾的妙方。

议论文中对经典的引用,根据写作需要,可以是求真的原原本本的引用,也可以是以善和美为追求的化用,不可拘泥待之。

探讨议论文的语用价值,从语用角度分析文章的思路和修辞,看看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场合对文章写作的影响,也是议论文解读应有之义。如此,才能真正读出文章本意。

如果《谈骨气》真的引发了我们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而使议论文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善莫大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