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1-29 12:39:43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一】

时间在飞逝,人类在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上又多了无数深深的烙印。这其中就有令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老祖宗在那无比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那么多奇迹,那么多财富,令全世界都无比震惊,名声响彻云霄,虽然他们的肉体已灰飞烟灭,但是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精神不可磨灭,并且还在一代一代的延续,更加的发扬光大。

祖先们是聪明的,也是无私的。他们把自己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毫不保留的传承给了我们。这里面既包含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然而精神方面的财富才是永恒的。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带给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是这强大的力量使我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进取创新。

显然这强大而又无形的力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影响了多少有志青年。因为它们是精华,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认和认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传,被子孙后代们继承和弘扬。

那么,作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呢?如何利用这批宝贵的精神食粮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广泛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本质与内涵,明白他们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才能谈该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作为活力四射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用不同的方式把传统美德传播发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理应看得更高,望的更远。我们要把自己的传统美德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让世人领悟我们的风采和强大。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盛,民族才会更加团结。

我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理应知道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一生的作用。我们要时刻把这些传统美德放在心里,作为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总则。继承和发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实施,那么这些精华是绝对不会被继承下去的,更不能被发扬光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被遗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幸,那是多么的可悲啊。我们绝不能让这种悲剧上演的。

作为志向高远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就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淋漓尽致的把它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吧。

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会是人类前进道路上一条永远亮丽的风景线,为了理想,创造奇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二】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被罗马帝国所占领,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也早已被波斯帝国所消灭,其文化也被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分别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些统与传统,培育、造就了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美德代代相传。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叠被子,懒得洗袜子、洗衣服,懒得收拾书包、收拾书桌,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

事实上,家长并不太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溺爱、宠爱和放纵,使得独生子女们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只顾传授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成绩上去了,道德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开始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不讲孝敬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扼制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该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三】

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是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如今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每个二中人的身上。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校园,像阵阵微风,吹进全体师生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走进我们的校园,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张贴、悬挂的孔子像,随处可见的国学格言,儒家经典的校本课程……优雅的校园里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儒学气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只要你每天走进校园中,就会立该被校园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吸引。教室内课前诵读、老师办公室、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我们一边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边大声朗诵着《弟子规》。这个最通俗,经典的《弟子规》,无声无息地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深处,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老师,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从现在开始向你们行“鞠躬礼”,是您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其实,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举手整理教室图书的时候;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美德在我们心中,美德代代相传,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美德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四】

“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分工。”正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两会上,福建省民进专职副主委、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家建认为,福建各地应将有特色的朱子文化纳入到自身城乡文化建设中,推动加强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使朱子文化优秀内容全面得以传播。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近年来,福建官方正致力于弘扬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闽派文化。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中的发现,伴随着朱子文化复兴,福建各地呈现出各自为政,争相哄抢“朱子文化”的局面。

记者梳理发现,福建多地已规划投入重金打造朱子文化相关产业。其中,作为朱子出生地的三明市尤溪县,投资3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建设占地4.4万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园;南平市建阳区是朱子墓地所在地,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8000亩的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朱熹学习生活50多年的武夷山五夫镇,则规划建设成为弘扬、交流、体验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镇。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后提出建议,要改变长期以来将朱子文化看作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思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何强说,没有统一规划和统筹,难做出特色,文化保护难以落到实处。

原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省政协委员马照南建议,根据朱熹在福建的理学足迹,政和、尤溪、建瓯、武夷山、建阳、延平、福州、厦门同安、泉州、漳州、宁德等,策划开发覆盖福建全省“朱子理学寻踪游”活动等。

郑家建则进一步指出,不仅要加强省内城市合作,也要联合省外有关地市,共同打造朱子文化项目。他说,朱子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留有足迹,如其祖籍地婺源、开风气之先的`朱张“会讲”之地岳麓书院、完成其理学思想转变的白鹿洞书院等,都是朱子文化遗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年开通的合福高铁,途经福建武夷山、建阳、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多个朱子文化要地,正串联起一条“朱子之路”。郑家建举例说,目前,武夷山到婺源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两地联合起来推动朱子文化的时机已经到来。

正是看好“朱子之路”,福建省旅游局已先行探路。2015年,该局邀请了200名欧美知名旅行商莅临武夷山开展“朱子之路再出发”武夷新发现活动,探访丝路茶路传奇,打造朱子文化旅游黄金线路。

朱熹在武夷山学习生活长达50多年。该市市长徐春晖称,武夷山将探索会同“朱子之路”沿线城市联手打造朱子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朱子文化在台湾地区影响力也十分巨大。郑家建还建议,由海峡两岸联手,调动海内外资源,建设一个国家级朱子文化博物馆,不断激发保护发展朱子文化遗存的动力。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五】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六】

唐山是一个文明的城市,我就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唐山人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城市凤凰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征文600字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征文600字。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珍爱这里,为这里的文明做贡献,如果不信,我就给你讲讲我身边的故事吧!

五一那天,我和妈妈去南湖玩,在15路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这时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小孩上车,旁边坐着的一位小女孩忙站起来,走上前说:阿姨,请您坐到我的座位上吧,这位抱小孩的阿姨忙说;谢谢你,还是你坐吧。小女孩忙说:没关系,您抱着孩子挺累的还是您坐吧,这位阿姨微笑着说:谢谢。像这样让座的事在车上随时都能看得见。

在南湖,有不少外地的游客,因为路不太熟悉,经常会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可在这里只要有人问路,热心好客的唐山人就会耐心细致的告诉你要去的路线,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微笑的脸庞和谢谢的声音成为南湖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日月往来,物转星移,多少事如烟而过,多少人悄然而去,但文明自始至终一直流传下来,它成为我们唐山进步的标志。完善文明,并非一定要做什么大事,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让我们的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做人还要文明,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打架。我给大家讲一个实例:2012年8月29日晚,周某某、何某裕、蔡某等人在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马峰村宵夜摊一包厢内唱歌喝酒,王某某、黄某某、徐某某等人则在隔壁包厢喝酒。期间,黄某某因走错包厢而与何某裕发生争执,双方均不服气。何某裕和周某某等人商议后便通过电话纠集人员来帮忙打架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征文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七】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关于古诗背诵竞赛的形式是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众说纷纭。然而,这种只存活于娱乐秀场上的文化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传统文化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收视效应羡煞诸多媒体特别是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团队。而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等披着“弘扬传统文化”外衣的娱乐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攻占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档。可是这些节目的制作人是本着对传动文化的弘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去制作这几档节目吗?显然不是,他们只不过是发现了现如今传统文化这块上好的热点材料,所以抓紧时机对其肆意消费。从其单一的背诵,填空的节目内容,多人同台竞争的节目形式中就不难看出这些节目是没有灵魂的,松竹梅傲人的风骨在这些节目中被娱乐油腻的脂粉所掩盖。这样随意消费传统文化的作秀与《我爱记歌词》这种世俗到最终被世俗抛弃的节目又有何区别?

换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拿传统文化作秀的形式都能引起群众的一片叫好和阵阵掌声,归根到底是因为古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渐淡去,甚至可以说是日益消亡。在中国,除了中小学的课程及专业的学术研究,古诗词在这个大数据快节奏时代的作用越来越小;日常场合身着一袭汉服,难免也会令人侧目;书信也多用打印甚至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进行,文房四宝却难觅踪迹……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大多数出现的时候仅是一副失去了风骨的躯壳,用于表演,甚至是用于作秀来博人眼球等刻意而为之。有多少人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仅仅是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莫不因那是他们记忆力,学习能力的时候。

正因如此,让传统文化怎样能在除了娱乐的秀场之外的更广阔的方面重焕生机成了必须要攻克的难题。而现代诗人郑愁予则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最擅长于将古诗词的措词和意境与现代诗自由随意的风格融合起来,让读者在现代诗的形式之中亦能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他也曾说过“让传统文化焕发第二春就是要令她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去做郑愁予,而是尝试在日常表达中试着将其融入,这样不仅装饰了你的言语,更雍容了你的精神。

弘扬文化必先要尊重文化,而把传统文化作为可以任意消费从而获得利益的摇钱树,把传统文化搬上娱乐的秀场作秀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极不尊重。传统文化,更应该在书香的课堂中传递,在老少之谈中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弘扬。通过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是也是风靡全球的歌手的鲍勃?迪伦的例子更是证明了只要尊重文化,传递文化而非利用文化作秀,公共媒体同样能真正的对文化起到弘扬的作用。

让传统文化远离虚假的秀场,融入真正的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弘扬传统文化,在一举一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需要作秀!

弘扬传统文化吟诵美好中国作文【八】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