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高考作文常考的20个话题)

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高考作文常考的20个话题)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5-27 03:27:00
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高考作文常考的20个话题)

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一】

议论文是有套路的,要按套路“出牌”,规范写作。

1.开头直接点明论点,如考场议论文《做一个善于交流的人》:“当今社会,我们要学会交流,做一个善于交流的人。”也可通过援引事实材料的方式开篇。如考场议论文《向前再跨一步》:“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矿工为了寻找宝石而抛弃了一切。他在一条河边整整干了五年,敲碎了成千上万块石头,但一无所获,矿工终于绝望了。可是,只要他再看一块石头——仅仅是再多检查一块石头,他就会发现他找了五年的宝石。”援引材料为议论张本。此外还可使用设问激思、引用的方式。

2.主体部分按恰当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可按分论点展开,如考场议论文《为“曾宪梓饭后打包”叫好》:“叫好之一:‘打包’反映出的节俭精神,是企业发展、兴旺的源泉之一。叫好之二:曾宪梓打包,弘扬了节俭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围绕中心论点列出两个分论点,依次推出,各个击破,条理清楚。分论点的呈现,切忌交叉重复,宜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也可按层层递进的形式展开,即选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行文方式。如考场议论文《小议弄虚作假》一文。文章先举出弄虚作假的种种现象,再分析其性质、危害、阐述弄虚作假者的动机,然而亮出论点——“我们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继而联系实际为消除弄虚作假行为开出“处方”——点明具体的措施,落实“怎么样”。行文如层层剥笋,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二】

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转眼间,我的高中生活已过去了。有欣喜亦有伤感,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与同学们相处的生活也结束了。你们的真诚、欢笑让我难以忘记。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分别习以为常,自己也能够坦然面对。可今天在最后还是不争气的落泪了。舍不得,是真心的舍不得。舍不得这些同学们,舍不得教我们的恩师们,舍不得这个高三四班。

高三四班,尽管相处的时间只是短短的几个月,但留给我的是最为深刻。父亲说,高中的同学到现在他也记忆犹新,一开始我还难以理解,以为高中的同学同以前的一样,一离开便谁都忘了谁。到今天才明白真的有那么原来分别真的有那么沉重。

一百天的时间固然短暂,但它也能包含着我们的付出。四班,有着我们的酸甜苦辣,有着我们的欢笑,有着我们的`困苦,有着我们的悲伤,有着我们的汗水和泪水。

六月的季节,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是个美妙的季节,是个毕业的季节也是分离的季节。我也最终将和我的朋友们分别,尽管是心痛,也是不得已。也许以后的日子再也难以想见,也许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有着很多的也许,可这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有经历才会有成长。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也。浑浑噩噩的度过十几载,现梦中惊醒,唉……

明天就要高考了,是真正决定的时刻到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明日进考场,金榜定有名。在最后,祝愿高三四班的同学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未来前程似锦

高考作文的3个要诀【三】

1.议论文的深刻,表现为新鲜而独到的立意。比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镜 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逃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吃透”材料,可确定以下几个较新的立意:

①人们照镜子,常常只关注自我,没有关注他人。电梯里的镜子,有人用来装饰自我,有人用来保护自我,有人用来方便自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自我”之外的“他人”呢?这些人的出发点总是在自己的脚下。

②“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这种“有的人”想必是因为镜子丑化了他的形象。曾有一则寓言:猪八戒不满于镜子“丑化”了它,因而愤怒之下摔碎镜子。“打量”面前“直爽”“忠实”的镜子,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思想:不要责怪别人“揭”了自己的“短”,应当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正视自我,活出本色。

③古人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把一个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水准作为自己学习的样板,就能够看清自己身上的得失。对这句古训也须“一分为二”:选准了心仪的榜样,学习他们的长处,自己就有“得”,就能够进步;若选错了学习的对象,向他们的错误“看齐”,势必会“失”掉自我,误入歧途。

应该相信,运用以上几个立意来写作议论文,其深刻性不言而喻。

2.议论文的深刻,表现为论据的鲜活。使用论据,一方面可以举出革命领袖、名家大师的经典例证,另一方面更应贴近时代选择“我想要的”事实材料。如考场议论文《人文强则国强》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

“人文”更应该培植、彰显、传承。我们无比欣慰地看到,“雷锋精神”不老,是因为有郭明义们的倾情传承;信义之风劲吹,是因为有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的大力践行;感恩之花绽放,是因为有恩施万氏家族“三代艄公义渡百年”的坚守;仁爱之光耀目,是因为有河南商丘“全国道德模范”孙成乐几十年呵护孤寡老人的大爱。

这些从报刊上信手拈来的鲜活材料,用于证明论点,既充满说服力,也大大增添了行文的亮点。

3.议论文的深刻,表现为阐述的手法多样。主要的有由果析因、由此及彼、巧用喻证等几种。

①由果析因。追溯事件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写得深刻。如考场议论文《“看客”,可以休矣》,在摆出一群麻木的看客漠视生命、尽兴看热闹的现象后,随即写道:

这样的“看热闹”,说穿了,就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就是一种可怕的病态。剖析看客的心理,那就是:只要事不关己,就可高高挂起!只要不对自己产生影响,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看热闹,何谈对他人的关心,何谈对生命的敬重?

此处剖析看客们“看热闹”的实质和心理,追根溯源,彰显了深刻。

②由此及彼。论述时由一个层面延伸到另一层面,用简练的文字拓宽论述空间。如考场议论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结尾段: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语源于商场,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信条,但它“放之四海而皆准”——为人处世中,行走红尘间,也可作为难得的宝典。毋庸讳言,其中的“德”当是现代人安身立命之本。

由商界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由此及彼,自然显出了深刻。

③巧用喻证。在阐述论点时,巧用喻证,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也是写得深刻的`一招。如考场议论文《障眼的硬币》中的一段:

“障眼的硬币”对聪明的人来说,就像衣服上的一粒灰尘,一吹一掸它就没了;而对愚笨的人来说,却似一块牛皮癣,怎么消除都难以奏效。

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对待“障眼的硬币”的态度,借“灰尘”和“牛皮癣”两个比喻,就真切深刻地反映出了,多有表现力!

一篇成功的考场议论文,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细节,那就是,行文要与标题、材料相互照应。论点从材料中析出,开头要便捷地点题,主体部分要熨帖地扣题,篇末要自然地应题,从而构成丝丝人扣、井然有序的论述结构。比如考场议论文《正视自我,活出本色》,文章由猪八戒因“镜子现丑”而摔破镜子人手,析出“正视自我,活出本色”的论点,继而结合古代帝王喜好美人的不同标准,探究美与丑的问题,接着联系娱乐圈几名“丑星”“正视自我,活出本色”的例证强调论点,结尾处强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视自我,活出本色”的重要性,与标题、开篇遥相呼应。根据材料写成的考场议论文,最忌讳开篇不加选择地抄录材料,点出论点后就把材料扔到一边,造成行文与材料“貌离神也离”的局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