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文作文题揭晓(各省考作文题揭晓)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各省考作文题揭晓)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6-18 15:33:43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各省考作文题揭晓)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一】

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先生在《理性精神——大国崛起之关键》一文中说:理性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还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追问。利玛窦曾在《中国札记》里,批评中国人没有理性思维,缺少理性精神。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考(高考)语文结束后,我发现今年部分省市的作文题,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

以往中国的作文试题明显地带有抒情性,而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国,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比如2010年法国中学生会考作文题:1.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3.解释托马斯·阿奎那作品的意义。

这些作文考查的都是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再来看看去年美国高考作文题。第一个,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第二个,接受群体的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免于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吗?第三个:鼓励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

这种没有对错之分的考题是美国作文最爱出的一种类型,其考查的并不是学生在这方面的态度,而是看学生如何能把自己和点评作文的老师说服了。也就是说,要看你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如何把你的观点呈现在阅读者面前,然后用事例说服人,让人信服。

欧美这几年的作文题,往往是直接采用问句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抛出矛盾,启发学生理性思考,省去了学生审题的时间,又不带有命题者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作文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因为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它首先是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思想认识的事,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是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题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高考作文《一家之言:高考作文题告别抒情》。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而这也正是高考作文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的意义所在。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首先是提升人的理性,对学生有更深切的人文关怀。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侧重于通过言语技能的学习去领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蕴,培育其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而高中语文则必须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

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针对其一些弱点,如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狂热偏激、好走极端、反教育、盲从、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独立分析问题、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对世俗的现象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有反思的能力,对未来生活有一定的构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积极昂扬的状态,具有崇高的生活信念,屏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我们处在高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不能不去思考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能学到什么。

当然,作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审美力以及理性思辨力既不是空中楼阁 ,也有别于昙花一现式的灵感。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来源于阅读中的隽永品味,更来源于作文教学中对思维训练的执着追求。板结的土壤结不出甜美的果实,只有在具备厚实的人文素养的心田里,才能绽放绚丽的理性之花。所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关键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精神建设。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正处在鼓励创新展现自我的时代,鼓励打破“宗经”思维的束缚,更应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二】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三】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考语文作文题揭晓【四】

①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3月14日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在几十年后面临缺水威胁。

②报告说,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而现在那里的冰川却在以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

③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主任珍妮弗·摩根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将会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但在几十年之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河流中的水位将会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将会受到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④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说,当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减少时,水力发电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这会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水量减少还会影响农田灌溉,导致庄稼减产。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26年至206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摩根说:“所有国家必须明白,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个极限是非常危险的。”

⑤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湄公河、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居住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数亿民众都依靠这些河流供给水源。

【相关链接】

新华社电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队长、冰川研究小组负责人康世昌说,通过观测显示,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直观上珠峰地区冰川退缩强烈。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导致珠峰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强烈。

1.请在“相关链接”中用横线画出能具体体现第①段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一说法的语句。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只要”强调了什么意思?

3.概括①—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假如你是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科考回来后,针对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现象,你打算向世人提出哪些忠告?

参考答案

1.【相关链接】第二段句子“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下画直线

2.强调时间之短,说明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气候变化达到一个危险程度将是很快就会出现的事情。

3.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或“后果”“危害”

4.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要求:围绕“保护环境”来回答。示例: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控制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切诱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等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