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高考语文作文用什么文体好)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高考语文作文用什么文体好)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6-28 00:47:50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高考语文作文用什么文体好)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一】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二】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

2. 汽车在奔驰。(扩句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5.我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改为反问句

6.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改为被字句

8.十五的亮很圆。(写成比喻

9.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缩写

10.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写

11.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缩写

1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

13.小路穿过树林。(扩写

14.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15.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改为陈述句

16.蓝色的天空飘着一块块红绸般的浮云。(缩写

17.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18.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19.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20.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

2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2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2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三】

1、各种造型优美的桥,给人以方便。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连夜向泸定桥奔去。

3、泸定桥的木板被敌人抽调了。红四团的战士仍冲到了桥对面。

4、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好人的心能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5、()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失去了也不可惜。

6、一个人()不能从小事做起,()不能实现大的愿望。

7、()多读书,读好书,()能和书交朋友。

(二)把句子写具体(扩句)。

1、老师走进教室。

2、铃声响着。

3、我把鱼钩摘下来。

4、水面泛起波纹。

5、雪下了一夜。

6、妇女手里攥着麦穗。

7、大家表演节目。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此人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我们从集邮中得到的好处,难道抵偿不了我们付出的代价吗?

翻开精美的集邮册,难道我能不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吗?

古代精美的青铜器哪一样不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

我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一件小小的屋子呢?

2、我看到一片青翠的大草地。(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3、太阳一出来,大地上的雾全散了。(改为拟人句)

柳树被风吹动。(拟人句)

4、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改为“被”字句

5、周围风雨大作,闪电划破了像铅块似的漆黑的天空。

这句话把比作

??像??似的??

6、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

缩句:

人们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缩句:

窗前的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面目清秀的盲姑娘。

缩句:

7、雨点从天而降。(改成夸张句)

8、我们经常在教室里讨论数学题。(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9、胜利属于这样的军队。(改成反问句)

10、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照在海面上。(改成比喻句)

一棵棵榕树,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向我们飞过来。

按要求写句子

1.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l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他说的对不完全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改为转述句

4、这场电影我一定去看。(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原意

5、用“蜡烛”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2、这幅画很美。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4、西蒙得很惨。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二、按要求改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反问:

双重否定句: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反问:

双重否定句: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反问:

双重否定句: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四、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马老师讲故事。

2、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3、老板娘叫我。我收拾一条鱼。

4、同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5、妈妈买补品。补品送给奶奶。

五、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4、小红,把窗关一下。

六、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每题在括号里写出。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2、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3、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4、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5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6、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7、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四】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①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②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总结: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五】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⒈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 (2

(3 (4

⒉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

⒊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⒌“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答案要点是: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答案是:“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六】

第一种:直接反驳。抓住错误论点的要害,分析它的谬误,或者分析错误论点的危害性,用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后果,揭示它的谬误。

第二种:间接反驳。提出一个与错误论点截然相反的新论点,并对此作充分论证。正确论点一经成立,也就驳倒了错误论点。

第三种:归谬反驳。针对错误论点的破绽,先故意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依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一个十分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错误论点的荒唐可笑。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要求【七】

一、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作认真的分析。

二、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观点。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

三、要以理服人。反驳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驳,不能搞压服;而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道理为武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才能驳得有力,令人信服。

四、要有对象感,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错误观点,反驳时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