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二模语文作文(太原二模语文满分作文)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太原二模语文满分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6-10 02:26:57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太原二模语文满分作文)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一】

双脚踏在石级上,我知道,我的藏山之行才真正开始了。仙人峰、南天门、不知有多少醉情山水的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把他们的赞叹抛洒在风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山年年只相似。藏山就是这样一个曼妙的情人,不,不光是藏山,其实每一处名山秀水都应该是。它们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它希望着心的感知、心的交流,为这一生中可能是与你唯一的一次约会。

沿着石级,爬上一段山坡,就到了南天门。正午的骄阳无遮无拦的撒下来,藏山群峰尽收眼底。在夏日的阳光下纤毫毕露。

淡红色的花岗岩山体,被生长与石缝中的绿色切割,没有云雾的遮挡,那些一如藏山松一样倔犟的岩石,也仿佛在努力的向上生长,意欲刺破青天。我忽然有一种感觉,仿佛觉得它们就像伟岸的男人,瘦峭而有力,冷峻而强壮!它们不就是旷世未有的仙人吗?只不过这仙人今天脱掉了云雾的霓裳,露出块块暴突的肌肉,在游人面前一展本来面目。

南天门,人在其上,宛如置身于一根擎天石柱顶上,周围群山环拱,下看不到峰底,上就是蓝天和骄阳,真有种摇摇欲坠、飘飘欲仙之感。在这里,人与天离的是那样近,仿佛伸手可揽日月!

正午,从南天门顺势而下,石壁岈然。

骄阳如火,微风徐来,游人如织,可我久久不愿离去。下山的道路更加陡峻仄狭,一步一回头,真想把这里的一石一木深深地烙在脑海中。仙人峰、龙凤松,仿佛伊人如约。再回眸,更觉奇峰伟岸。

尽管文献中确有藏山众多寺庙的记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登临,从他们的游记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藏山的以往,但藏山是清爽的、是自然的,起码在我的眼中就是如此,那种“白天逛寺庙,晚上睡睡觉”的登临名山感受,在藏山是没有的。可是,就凭藏山如此胜景,为什么就没有得到历代高僧的垂青呢?

有句话说“是名士,真”,藏山就是山中的名士。感谢自然铸造了藏山,感谢藏山留住了自然。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二】

我的家乡——阳泉,雄居太行,俯瞰华北,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家乡也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有着“太行明珠”的美誉,也曾有过“小上海”的盛名,单凭这些雅号,就足以证明这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驰名中外的娘子关、千年不衰的藏山祠、价值连城的关王庙、文献荟萃的冠山书院、风景秀丽的诸龙山药岭寺、环境幽雅的梁家寨温泉等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石评梅、高长虹等文化名人辈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现代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阳泉熠熠生辉。

每当夜幕降临,你坐在火车上缓缓驶进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家乡简直就是一座不夜城。十里矿山灯光闪亮,胜过天上的繁星;市区高楼上彩灯闪烁好似夜上海;新建的桃河公园,两排沿河而上,蜿蜒的路灯,犹如天上银河。阳泉的夜景,美得让人陶醉,让人分不清是天上的繁星,还是人间的银河。

家乡的母亲河——桃河,曾象一条冰洁的玉带穿市而过。元代诗人笔下它是“满藤曲屈水淙淙,喜听箩声自击鸣”,历经沧桑的桃河,如今清秀不在,容颜已改,成为阳泉人民的“丑母”。俗话说:儿不嫌母丑,但一个不体面的母亲也是让当儿女的很难为情的,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母亲漂亮过人呢?新改造的桃河年轻漂亮,妩媚动人。她正成为阳泉最美最靓的一道风景线,成为阳泉最具有标志性的一项城市景观。

桃河经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更加晶莹剔透,丰姿绰约,桃河4个景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一脉相承,寓意深刻。美景如画的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桃河36处景观形态各异,巧夺天工。景点与景点之间,充满田园情趣,尽显现代风姿。银杏、合欢、国槐、法桐生机盎然,红花、碧草、黄杨、女贞点缀期间,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

夜晚漫步桃河,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间,令你沉醉于无限美好的桃河夜色。花香、鸟语、飞泉、瀑布,如织的人流波澜不惊,悠扬的歌声缥缈无限,我的心儿为之颤动,双眸寻寻觅觅。但见十里桃河华灯绽放,璀璨夺目,造型奇特的光纤灯、海鸥灯、螺纹灯、礼花灯如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功能奇异的庭院灯、草坪灯、射树灯、嵌壁灯似繁星点点,五彩斑斓。桃河沿岸,高楼林立,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正如我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

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尤其矿藏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黑(煤)、白(铝矾土)、黄(硫铁矿)被誉为家乡“三宝”。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共52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32种,尤其是阳泉的煤、铝矾土、硫铁矿以其储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而驰名国内外。建材资源更是遍及全市,业已同“黑、白、黄”一起,成为家乡的四大优势资源。无烟煤储量和产量更是全国第一,丰富的矿藏资源养育了我们家乡人民,煤炭的特性也造就我们阳泉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为祖国建设勇于献身的精神。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寒冷。然而,与其它城市比起来,这里的夏季并不是酷暑难耐,冬季也不是冰冻严寒,这里却是气候已宜人,是我们阳泉人引以为豪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乡更加注重城市改造建设。桃河的治理与蓄水工程很快就会竣工,滨河世纪城的建设,图书馆和展览馆的重建,还有各处住宅小区的修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必将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城市,更加富饶的地方。

家乡是如此的\'秀美,她像一位神秘的女神,内涵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但这些已足够让我用一生去爱她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化爱为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家乡、装扮家乡,让我的家乡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啊!家乡,我爱你的现在,更爱你的将来!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三】

1.本体论的提问与构成论的回答

语文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有许多种: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历来的争论大致上都是在“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之间的选择或权重的分配上。从来没有人想过,“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A+B用这种回答方式是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吗?

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个概念:本体与构成。

语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一个语文本体论的问题,它要回答的是,语文的本源与实质。而A+B这种回答方式,则是一个语文构成论的回答方式,它所回答的,是语文有哪些成分和要素。

语文本体论,属于语文教育哲学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观;语文构成论,属于语文课程论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课程观。如果说语文的本体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是“语文是什么”,那么,语文构成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则是“语文课教什么”。这两个问题处在不同层次上,它们的答案,也处在不同的领域。

从研究方法上来讲,语文本体论是一种认知思维,它需要的是思辩。它首先要确定人的实践系统,然后弄清楚语文在人的实践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实践系统的关系,最后才能对语文的本源与实质作出判断。过去,我们试图用释名的办法来获得答案,要么是求之于训诂,要么是求之于“语文”名称发明人的约定;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求之于语文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这都不是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训诂法也好,考证当事人的约定也好,从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总结归纳也好,都是证实的办法。这种办法把语文教学当作一种“客观实在”而不是当作一种“实践设计”来看待,陷入了一种以实体证明来探寻本源和实质的路子。语文教育首先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本源和实质,是人的一种价值选择。忘记这一点,永远也无法获得关于语文本体的说明。

语文构成论的研究方法则与之相反,它是一种筹划性思维,它需要的是归纳、总结。它首先要确定的是语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要涉及到哪些“材料”,从这些活动和“材料”中,就总结出语文教育的成分和要素。

总之,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A+B这种回答方式误将一个构成论的回答当作本体论的回答。这是语文本体论与构成论的双重迷失。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误导了语文教育。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语文构成是由对语文本体的认识决定的,语文是什么的答案决定语文由什么构成,前者是后者的标准,是后者的分析工具。这种看法从逻辑上来讲是正确的。但是,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上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先后关系。从思维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讲,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常常是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的,在很多情况下,常常是成熟的筹划思维催生了认知思维的发展,认知思维建立在筹划思维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基础上。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是认知思维指导了筹划思维,人们根据自己对事实的理论认识,来筹划自己的实践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案。

应该说,目前关于语文的学术积累和理论准备,都不足以为我们提供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换句话说,关于语文的研究,还没有发展到由认知思维向筹划思维转化的“理性时代”。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片面强调从“语文是什么”到“语文教什么”曲本体论到构成论)的逻辑过程,可能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有的同志主张与其花那么多工夫讨论“语文是什么”这么一个抽象命题,不如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这种主张,也许是对的,至少是有意义的。

2.语文是什么与语文不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是语文本体论的正面设问,语文不是什么,则是语文本体论的反面设问。

在这篇小文章里,笔者想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先从反面探讨一下,语文不是什么。然后再具体讨论一下语文的构成。

第一,语文不是语文的内容。语文和语文的内容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应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传统的观点是一个很简单但很有力的论证:文以载道,所以:文即道。现代,人们更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命题出发加以论证,证明二者之间内容的优先地位:内容是皮,形式是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里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比如:文与道是一个“载”的关系吗?即算回答是肯定的,由此可以得出文与道即是同一关系的结论吗?还比如:语文与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吗?语文的形式指的是什么呢?对于语文来说,语文的内容具有优先地位吗?内容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具有优先地位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都是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的。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这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主题之一即是对语文教育人文内涵的失落提出了批判。作为一种纠偏,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称之为“人文教育”的倾向。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设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认真阅读课文,请说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一些新编的语文教材,更是设计了大量的人文主题活动,围绕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话题,要生走入社会,走人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虽然在这些活动设计中,也有一些是要求学生查阅文字资料,有的最后也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者日头演讲的,但活动设计的主旨,它的目标指向,不在这些“语文活动”本身,而在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这些人文主题。有人称这种貌似与语文有关、但其主旨却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教学为“泛语文”。

一个最有力的质问是:这些教学活动与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艺术课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如果说这些够活动设计因为涉及到了语文的运用很阅读资料、撰写报告、口头演讲等赋算是语文课的话,那么政治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课里不也有语文的运用甚至语文活动吗?

这种泛语文倾向实际上影响到了所有的语文教学,因为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人文的主题,《松鼠》不是一个自然的主题吗?《胡同文化》不是一个文化历史的主题吗?如果我们把这个自然的主题、文化的主题也都归于语文的教学内容的话,那么它与生物课、历史课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什么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语文是什么”的本体论答案。我们目前能说的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是不一样的,因为语文与语文的内容不是一回事。张楚廷教授的这段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学习语言学的时候,并不特指某种对象,不是就某一类具体的事物来学习的,……也许都涉及到,但都不是特定对象;与其说它因涉及而负载了这一切,不如说一切涉及它自己一语言;也许通过学习它而涉猎了许多,但主要还是涉猎它自己一语言;它不拘束地回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怎样从“某一类具体的事物”“回到自己”。这种“泛语文”的语文教学,则是迷失了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本体论迷失。

第二,语文也不是一个知识系统。我们可以把数学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可以把历史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大致上是没错的。但我们可以把语文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吗?

过去,我们主要是在“能力与知识”的范畴内来讨论语文与知识的关系的,这种视角很容易得出一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这种“很正确”的结论。现代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学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知识化”“知识中心”是现代学校教育一种前提性、普遍性的\'倾向。语文是现代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环,于是现代课程的设计者毫不犹豫地断定了语文的知识性质。

语文与知识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语文的教学性质这个角度来考虑,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语文知识是用以描述语文教学的目标,借以指导教师理解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附语文本身来考虑,语文至少与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大致上收归在语用学这门学科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一些这样的语文知识是有益的,必要的。

但是,从语文的本质这个层面来看,语文是超知识的,或者说是非知识的。语文更多地以直觉的形式呈现,语文更多地以知情意统一的特点引起人们的注意。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对语言的知识化理解是对语言的误解。过去,我们主要是在工具论的指导下断定语文的知识性质的,所谓工具论,其实就是语文知识论。实际上,工具论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早已被现代哲学深深质疑。从马克思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到胡塞尔“语言是使认识成为可能的先验性条件”,从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住所”到伽达默尔“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唯一方式”,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到分析哲学的语言本体论从接受理论到语言建构主义,从认知语言学到语言人类学,它们都指向一个结论:语言远非工具,语言远非一个知识系统。

如果我们把语文看作一个学校教学的科目,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知识。我们学物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物理世界,我们学历史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历史;物理知识与历史知识都是“真理性知识”,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必然规律,对这种客观必然规律的掌握是“掌握”物理与历史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可以称之为“语文智慧”(大家更能接受的表述是“语文素养”)的东西,语文知识对语文智慧的获得来说是不是不可或缺的呢?目前的研究似乎还不能证明这一点。语文知识是一种“非真理性知识”,它是建构的(传统的说法是“约定俗成”的);对于语文实践来说,重要的是获得这种建构的智慧,“约定俗成”的智慧。而有关研究表明,语文知识既不是建构语文、“约成”语文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而只是辅助条件。

总之,语文涉及到知识,但语文不能被看作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把语文当作知识来学,既不符合语文的规律,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3.教什么与什么是可教的

现在我们回到语文构成的论题上。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语文课教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实践设计的问题,它当然与语文本体有关,它必须符合语文本身的要求。但在整体上,它直接面向的,是语文教育的实际需要。换一句话说,教什么的问题,是把语文当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设计的问题,它除了涉及语文本身以外,还涉及到语文以外的其他要素,比方说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作为教育科目,它还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或某一社会意识,等等。语文课教什么的设计,就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一种整体选择。我在这里强调“教什么”的可选择性、设计性,目的除了说明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强调这种选择的相对性、阶段性、可变性:它是建立在目前大家对语文本体和与语文有关的其他社会因素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没有终极性,它随着人们对语文本体的认识的变化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种面向实际的实践选择,而不是理论的逻辑的证明,虽然它并不排斥理论的逻辑的证明。

当我们从“教什么”这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一个复杂的局面。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我们可以分析出语言、文章、文学和文化这么四个成分。几乎所有的研究最后都是从反面来论证的:语文能不包括语言吗,语文能不学文章吗,语文没有文学还是语文吗,语文能去除文化的含义吗。这种反面论证方法一方面说明它的这种研究不是穷尽的,也许在这四种成分以外还应有其他成分,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反面证明其不可或缺并没有解决它们在语文中到底占据一个什么位置的问题,它只是说明它们对语文来说不可或缺,但它们相互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各自对语文来说起着一个什么作用、被摆在一个什么具体的位置呢,这个问题对语文实践来说也许比判定它们是语文的一个成分或要素更重要。

那么,在语文中,语言、文章、文学与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它们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吗,第二,作为“教什么”的问题的一个回答,它们具有可教性吗,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把它们贯穿起来呢,统领它们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可以肯定地说,语言、文章、文学与文化这几个概念不是并列的,内涵上也在不同的领域。文章和文学是成文作品,文章与文学的区别在这种成文作品所在的不同领域与不同表现形式。文化是文章和文学的内涵,任何一篇成文作品,不管是文章还是文学,都是某一时代、某一类人的精神生活和实践生活的产物,都是某种“文化体系”的产物。直接地说,在文化学层面上,文章和文学都是人的精神生活和实践生活的成文表现形式,都是文化的物化形态(之一)。

那么语言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呢?要论述清楚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相当的篇幅,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广阔的学术背景。我们在这里直接引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列维·斯特劳斯曾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归纳: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结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语言则是文化的一种条件。“首先,这是从历时性方面来看文化的条件,因为我们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多是通过语言”;“另外,从理论性更强得多的观点来看,语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文化的条件,是因为语言所赖以建立的材料同文化所赖以建立的材料是属于同一类型的:逻辑关系、对位、相关性,等等。由此观点来看,语言好像是为那些相应于与文化的不同方面的更复杂的结构奠定了一种基础”。斯特劳斯的意思是说,语言是比文化更基础的东西。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由语言提供基本成分和结构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工具,则很自然把它放置在第二个层面,而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世界观”,则很自然把它放置在第三个层面上。

以上论述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语文要素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文章与文学;第二层:文化;第三层:语言。那么,站在语文的立场上,我们怎么样将它们统一起来呢?我寻找到的概念是:言语。

不管是文章和文学,还是文化,还是语言,它们都被包容在“言语”的概念中,或者说,它们都能被“言语”这个概念所解释。文章和文学作为言语作品这是不证自明的,它们是言语作品的不同类型。从言语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正是对言语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说明,换一句话来说,我们从哲学意义上来理解言语,言语就正是一种文化活动。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则早有前人的经典论述:“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文章与文学、文化、语言,都是语文的构成要素。我们把它们统一在“言语”的概念下: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把这四个要素都要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呢?一也是也不是。说“不是”,是因为教学内容是一个实体性的所指,在语文这个范畴内,文化的实体性所指不是别的,正是文章与文学。离开了文章和文学,(在语文这个范畴内)文化只是一个“概念”或“内涵”,作为一种概念性、内涵性的东西,它只能让人领悟到,思索到,体验到,却无法使它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因而没有可教性。语言是可教的,但可教的语言是物质形态的语言,是知识形态的语言,而“世界观”形态的语言则是不可教的,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作为文化的条件的语言是不可教的,因为它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说“是”,是因为文章和文学、文化、语言四个范畴是相互层叠蕴涵的,它们是全息性的四个范畴。“语言结构是‘许多系统的系统’,或者说各种相互有关的范畴的‘网络’,其中没有哪个部分是完全独立的,或者完全从属于另一部分的。就语言来说,在把一切都学会以前,没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学会的。”皮特·科德的这段论述,对语文这四个要素都是适用的。

于是我们获得关于语文的一种结构描述:以文章和文学为语文的基本要件;以文化为内在的意蕴与价值取向;以语言为基础;以言语观为基本立场(一个理解语文的理论视域)。由此我们获得了语文教学的几条基本原则:从言语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把握语文;从语言的这个基本层面走向语文;着眼于文化的意蕴展开语文教学;着力于文章和文学这两个方面来实施语文教学。其基本要义可以概括为:明确文章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阵地;都要从文化来立意;都以语言为基础;都作为言语来学。

注释:

①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

②参见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59-268.

③参见拙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4-265.

④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2.

⑤[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0.

⑥[英]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391.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四】

我的家乡是位于山西省东边的--阳泉,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想当年,阳泉还只是中国版图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四处只有荒凉的土地和低矮的平房。可是,在党的领导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变广场,平房变高楼。阳泉—我的家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如果来到阳泉,阳泉的几处风景名胜你可是非转不可。翠枫山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市郊西南部,这里山势挺拔,翠绿苍劲,而生机力无限,溪水潺潺,水质优良,且蕴涵量丰富……。狮垴山,整个公园由山顶平台、北风垅、刀刃梁、将军垴四部分组成。狮垴山森林公园系以纪念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英雄业绩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森林公园,碑群周围和景观布置得庄严肃穆,其余大部分区域则利用自然地形分区设置,每区景观各具特色,中南部依势挖山建湖筑榭。各景区皆以古朴、典雅的园林建筑及小品点缀之。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公园于1995年8月15日建成“百团大战纪念碑”。刘备山地处阳泉市中北部,主峰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势如坐佛,巍然而立,俯瞰人间,十分壮观。刘备山主峰高达1272.6米,山脉面积近20平方公里,群山环绕,山上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可以说阳泉处处花草遍地,绿树成阴。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在山西阳泉平定县城北45公里处,是长城著名关隘,出入山西的咽喉。藏山, 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阳泉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 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山间古刹相连,有资福寺、祟古书院、文昌阁 (吕祖洞在其下及夫子洞,人称"冠山书院"。各个历史人文一样不缺。

说起特产小吃,平定的沙锅、阳泉铁锅、盂县花椒别具一格。玉茭面、糊嘟、炒不烂风味独特。不仅这样,我们阳泉还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呢。

最亮丽的风景要数正在改建的桃河公园。初入阳泉,首先看到的是气势宏伟的桃河桥,河的两岸,花红柳绿,煞是令人留恋忘返。改建后的桃河会蓄水,想必清澈的河水配有五彩的路灯,成为人们休闲、嬉戏的好去处。

阳泉,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这里,我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阳泉二模语文作文【五】

我去了美丽的南山公园。这是我第四次去了,这一次,与三个小朋友同行。

我们打的而去,路上车入隧道,时间很短,似乎“呜”地一声就过去了,只发现里边有灯。在门口,我们每人一瓶矿泉水。公园门口有人工瀑布,没水。该上山了,路凹凸不平,非常窄,非常崎岖,有的地方还格外惊险。有一块石头像船。人工池里全是脏水,中间有个石像,是个光屁屁的男孩在小便。我们进了山洞,钻洞像过关一样,很惊险,很刺激,但是很臭!

到山顶就是凌云阁了。远看,绿树掩映着白塔,只剩最顶三层,展翅欲飞;近看水中有孑孓、斑蛰、蜻蜓、小青蛙、小鱼等等,中央五个大花盆,可花盆里什么都没有。走近了看,斑蛰在耍一段“轻功水上漂”,一根不大的木桩上,竟然有四只小青蛙,水面上许多“战机”,他们是“蜻蜓敢队”。我们用望远镜看得很仔细。

再走就是猴山了。猴子,一个个长着“瓦刀脸”,长着树干一样的胳膊。猴子的屁股红红的,挠痒痒与人相反,人是上边向下,下边向上,它是上边向上,下边向下。猴子吃东西像偷,来到水果堆里看一看四下无人,猛一出手,拿了就跑,吃的时候,就先钻一个洞,然后大口大口地吸起来,他居然吐皮!甚至,有个超进化的美猴王,左右开弓,一手拿一个,更要命的是他吃一口扔一个,这就糟蹋粮食了。他看不到,怀了孕的猴子就在身边,独立很大,等着吃。

游览到最后,荷花池闪亮登场。走过曲桥和艺术长廊,我们一边野炊一边欣赏。边上,有弹吉他的大哥哥,有写生的大姐姐,还有背外语的大学生呢!荷花高高地开着,荷花瓣,由红向粉白过度,荷叶,有睡的,有醒的。荷花与睡莲的区别是:荷花大,睡莲小;睡莲有须,荷花没有。其他我就不写了。有此两点,足可辨认。

最后当然是游乐场。游乐场有蹦床、水上公园、滑梯等等,不过大多数没人玩,里外的只有蹦床,人还不多。妈妈去问了售票员,她说每人5元,我们总共五个人,那就二十五块,妈妈没舍得。我们没玩。

总的感觉:南山公园虽然很美,但有不少垃圾,盼人人动手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打扮这个美好的世界。我相信将来一定更美好!

我去了美丽的南山公园。这是我第四次去了,这一次,与三个小朋友同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