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性(人性善作文题高考)

高考作文人性(人性善作文题高考)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5-17 02:44:48
高考作文人性(人性善作文题高考)

高考作文人性【一】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安定和谐的日子里,大家都过着美好宁静的生活,人们似乎都很有爱心,都很善良。大家似乎都能做到和朋友一起享受丰收,然而能一同面对苦难与危机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平静的时光里,人们似乎都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不畏惧亡”。那种大义凛然的气势如同一个伟岸的英雄,可当真正面对生的抉择之时,那些能慷慨面对亡的英雄是否存在?也许,只有在苦难下,人性本质上的善恶美丑才能挺拔而鲜明的凸现,那一切在平凡生活里所体现的人性都只是表面上的虚无,都只是遮盖人性本质的面纱,无法落实于生活,不能有益于生命。因为表面上所体现的人性,如同一个空空的壳囊,没有承载任何事物的重量,也没有任何事物主动检查它的真实性,而本质的人性是经过现实的考验才有所体现的,因此,只有透过现实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实与本质。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朋友在小酒店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他们的这个熟人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可疑的贞操和可靠的爱情,其中一个朋友啪的放下酒杯,激动的说:“为打心眼里蔑视这种人”接着有力的抨击了世风的败坏和人心的堕落,雄辩的论证了精神生活的高贵和身外之物的卑俗。最后,尽管他对命运的不公大表义愤,但仍以哲学家的风度宣布他爱他的贫困和寂寞的命运。这时,另一个朋友慢慢咽下杯里的酒,懒洋洋的问道:“可是,那个家伙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那个愤世不公,抨击世俗的人是一个非常清高的人,但对于他的.心灵暗暗受着嫉妒的折磨,更使他的清高有了一种悲剧的色彩。尽管这是一种清高的嫉妒,但本质上仍是嫉妒,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只是换了一层更高贵华丽的面纱来掩饰心灵本质上的庸俗,人性亦如此。本质是永恒的,无法改变的,只是人善于掩饰它,善于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但永远无法逃脱本质的束缚。正如有些人用恶毒的手段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嫉妒,而有些人用清高的风度来掩盖他的嫉妒,但林林总总的形式所反映的永远只是人性的嫉妒,由此可见,人性的表面千变万化,永恒不变的就是事实,就是本质。

《三字经》中云:“人之初,性本善”。孔子云“人性本恶,须后天去雕饰也”。这似乎是矛盾的,但矛盾中也有着相通之处,无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必定有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如果人性本身是善的,可为什么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恶人。如果人性本身是恶的,可为什么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还有数不清的善男善女。因此,人性一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而推动变化的就是时间和岁月。在短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一个人的本性与内心世界,只有在不断相处与了解中才能发现人性的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原因了。时间与岁月是人性的见证者,正是因为有时间的蹉跎与岁月的流转,我们才能看清真实的,本质的人性。

人性隐藏在世界的最深处,只有透过无数层面纱,才能明白人性的菩提。

高考作文人性【二】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疲劳是每个人肯定会有的。面对层层重压,我们如何才能快乐的生活?卡耐基先生说:"能够分享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找个适当的机会,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去健健身,游游泳,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全都得到放松,这是焕发活力的好办法。确实,与他人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这样也许你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想,年轻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活力,永葆活力,激情无限。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这不仅仅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更是对人性的细细剖析。认清人性的弱点,正视人性的弱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或许古人所谓的:"知耻而后勇",就是这个道理吧。

高考作文人性【三】

所谓:“为善不同,同归于美。”对于美,众说纷纭,有人以容为美,有人以心为傲,动中有美,静中美在。美,是多彩纷呈的,但有一种美,能触动我们的心灵,那是一种人

性之美。

曾记否?那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曾记否?那位风尘仆仆的老者;曾记否?那一种打动人心的美。

我悠闲的翻阅着报纸,汶川震后的最新消息密布在暗灰色的\'报纸中,有那么一个镜头,牵动着我的心灵,那一幕幕,如同在我眼前展现——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每天受着人们世俗鄙弃的眼神靠行乞得来的微薄的生活费,在自己依然挨苦挨饿的情况下,依然得去银行换取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不顾众人疑惑的眼神,

拄着简陋的竹拐杖,缓缓地走向那个闪耀着红光的捐款箱去,此时,行动不便的老人却变得利索起来,他毫不犹豫地将钞票小心翼翼地放入箱内......

这看似平凡却伟大的一幕被一位记者摄下,登在报上,唤醒千万人的良心......

读到这里,我的心猛然一颤,继而不禁潸然泪下,掩卷沉思:世界上不幸的人太多太多,他们不仅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且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这是多少穿戴光鲜的人所没有的人性之美啊!

近段时日,各界媒体都报道着:扶起老人的好心人却被冤枉成撞到人;因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却倍受关注,走红网络......

这一件件事实无不揭示着社会的假丑恶,刺痛人们心灵,甚至麻木人的神经......

而这位老者,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一颗金子般难能可贵的心,与以上种种形成强烈的对比,往人们心中注入一股清泉,唤醒人性之美......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重拾那份遗忘在角落的人性之美,让社会四溢芳香。

高考作文人性【四】

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风靡全球的励志经典,有人说它是一本改变人生的书,也还有人说它是一本鸡汤书。首先,我不认同它是一本鸡汤书,如果仅仅是一本鸡汤书的话,我想也不会畅销这么多年一直经久不衰。我也看了,里面全是教我们具体实践的操作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教的具体的实践为什么还会有人说是鸡汤书呢?

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在于我们不清楚人性的弱点有哪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弱点?不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当然就不知道怎么做!好了,清楚了这个逻辑之后,在讨论怎么做之前,我们先要弄懂人性的弱点有哪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弱点?

在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人性的弱点有哪些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人性,所谓人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共性,是先天就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是我们没法改变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都在变,唯有人性不变!对人性的善恶,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论,基督教宣扬的是人性本恶,说人生下来就带着原罪,活着就是为了赎罪,做好事后就会进天堂,做坏事后就会下地狱。儒家宣扬的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在后天环境下形成的。佛家呢,讲究的是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发现没有,他们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叫人要向善,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叫人去作恶,这个世界就乱了!但是他们都是带着主观倾向的,都不够客观。要说客观可能还是道家要客观些,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就产生了。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美和丑,善和恶,都是人为的去把这些标准划分出来的。我们不要去把美和丑,善和恶单独切割出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是说美和丑,善和恶是辩证统一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性善和人性恶是同时存在在我们身上的,最后表现出来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是我们的一个选择问题,一个习惯的问题。

好,前面说完人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表现出来的好坏只是因为习惯问题。我们再来说什么是人性的弱点,这个我们又得从心理学层面去找答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位五个层次,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包括对食物,空气,水,睡眠,性等维持生命的物质的需求。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任何有风险的事情。感情需求,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尊重需求,包括对权利,名誉,地位,被重视,被认可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对理想,抱负的追求。这些我们不法控制的需求就是人性的弱点。这些需求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说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一种需求起支配地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要矛盾。需求的不满足是内部矛盾,需求要演变为动机,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还需要外部的刺激,也就是外部矛盾,外因再通过内因起作用。

通过前面的阐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明白人性的弱点不代表是人性的缺点,好的习惯会让弱点变成优点,当然同样,坏的习惯也会让弱点变成缺点,至于是优点还是缺点就要看我们怎样去把握。我们也知道了人性的弱点就是人的内在需求决定的,而我们对他人说的话,做的行为就是属于外部的刺激。现在我们再回到《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应该怎样去把人性的弱点变成优点,该做出怎样的一个行为,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能够很好的去影响别人,最终实现的是一个双赢的状态。

《人性的弱点》列举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赢得他人喜爱,如何让他人信服你,如何友善的改变他人,虽然具体的方法因不同的场景而各式各样,但都是基于人性中渴望尊重的需求。这些方法都是很实用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原则,按着这个去做我们就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得到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违背这些原则我们就会得到消极的营销。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原则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拿我大学的两个老师举例,就会得出鲜明的对比,这讲个老师我大学记忆最深刻的老师。其中一个教战略管理的老师,我相信他是看过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作为一个二专业的老师,他能够记清每一个同学,上课抽同学回答问题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鼓励,即使回答的不够好也会给同学一个很好的台阶下,脸上也是时刻带着真诚的微笑,最让我感动和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在厕所相遇,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不但记得我,还主动跟我打招呼,问我学习情况怎么样,那一刻我就被这老师的人格深深的折服。这样的老师我想没有人不会喜欢。另外一个老师,不用我说自然是一个反面教材,他是我们的单片机老师,相由心生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有时候啊一个人的内心就会通过他的外貌表现出来,长的看着就是一副很猥琐的样子,语言更是尖酸刻薄,它的不满经常就会表现在脸上,口头禅就是“你们怎么这么笨呀,我教好多遍了,这么简单都不会,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考进大学的”,说一两次也就算了,他会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嘴边,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同学都讨厌他,更不愿听他的课,去上他的课就会是一种折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低情商的表现。这样的例子我们我们每个身边都有,甚至是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我们常常也会做出这样错误的行为,给别人带去不开心也给自己制造麻烦,所以我们又该做出何种的选择。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关键在于能不能这样去做,这本身也是克服自己人性中弱点的一个过程。

现在我们在提高一个维度,我们已经承认这本书确实很好很实用,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这本书有没有不足之处?任何书也都会有它的一个局限性,不可能把方方面面都写到,马克思哲学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它到现在为止是最科学的揭示了真理,更在于它指出了真理不会穷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探索。我前面也说了,这些书中的几乎所有具体方法都是在于满足尊重的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除了有尊重需求外,还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情感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这些方面,这本书没有给出相应的方法。

所以从销售的角度来看,这还不够,只是满足客户的尊重需求,很大的概率是赢不了订单的。书中只是讲的普遍的人际交往的规律,解决了普遍矛盾,没有解决具体的矛盾。在销售中,每个具体的人,会有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去满足不同的需求才行。如果客户只是生理需求,可能送送礼,给些小恩小惠就可以搞定。如果是安全需求,客户会有不同的原因,或许因为怕失去掌控权,或者怕失去上级领导信任,或许担心在钱财上有损失等等,需要解决的是怎样去打消他的顾虑,让他觉得是安全的。更上一层是归属的情感需求,有人想抱大腿,有人需要有人来抱大腿,能不能去洞察到这种不会明说又确实存在的需求。还有就是尊重需求,也不只是对人尊重就可以了,里面还会涉及到派系的斗争,如果和A派系走的进就会被B派系反对,如果和B派系走的太近就会被A派系反对,而销售又不得不站队,这时候要怎样确保自己不站错队。以上的种种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人性中固有的弱点。

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物,要弄懂人性,并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有谈何容易,如果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修行就是一场去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谁越能克服人性中弱点,越能运用好人性中的弱点,谁就将比别人过的更加幸福!

高考作文人性【五】

理性没有主动力,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p497。休谟在这本著作中致力于为情感申辩,而将理性对于道德的作用最小化。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p498,真、伪在于对观念的实在关系或实际存在和事实的符合或不符合,而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原始的事实或实在,本身圆满自足,并不参照其他的情感、意志或行为,因此是无法断定真、伪的。休谟推断出,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的(p510,因而与理性无关,而道德的性质在于内心(动机,以外界行为作为标志。发生德的感觉只是由于思维一个品格,感觉一种特殊的快乐。正是那种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赞美或敬羡(p511。但是休谟又将道德的根源与自然联系起来,爱是最根本的动机,称为自然的动机,特别指出动机并非因德的需要而生,而来自某种自然的动机或原则。

在休谟的道德学里,正义与非义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我们的道德感可以分为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类,正义便是前一种的,是由于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用的人为措施或设计(p515,对所有物的占有情况成为正义与非义观念发生的条件。在人们缔结了戒取他人所有物的协议,并且每个人都获得乐所有物的稳定(约束私欲的规则以后,这时立刻就发生了正义和非义的观念,也发生了财产权、权利和义务的观念(p531,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p536。

正是因为自私,才成就了正义,自私因此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此动机受到政治家人为措施的促进。道德的善恶的感觉就随着正义和非义而发生……这种感觉虽然是由思维他人的行为得来的,可是我们也总是把它甚至于扩展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上(p540。因此对于公益的同情,让人们对正义的德产生道德赞许。正义永远是和对财产权的维护联系在一起的,而财产权必然成立于对象的某种关系(p567。财产权产生的条件:现实占有(效用不超出社会最初形成时期、占领、时效(prescription、添附(accession、继承(succession。这些条件的中介便是所有者的同意,除了所有主同意将所有物和财产给予另外一个之外,财物和财产永远应当是稳定的(p554。进一步,休谟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平与稳定的三条基本自然法则:稳定财物占有法则;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履行许诺的法则。因此,休谟在这里指出,如果我们的财产权(正义依靠的道德依靠于自然(情感和行为,那么我们世界的次序便会因为偏私的道德体系而破坏,所以正义必然是一种人为的措施。区别正义与非义有两个基础,利益和道德。

我们人性中的缺憾让我们通过许诺的方式产生了政府,而政府的出现又使我们产生了忠顺的义务。虽然这种义务最初是建立在许诺的义务之上,但很快就自己扎根,并且有一种不依靠任何契约的原始的约束力和权威。公益感被看作是忠顺的限度,权利基础原则被休谟视为忠顺的对象:长期占有,一脉相传的体系;没有长期占有的政府形式,现实占有便出现了;征服权;继承权;成文法。

正义与非义来自人类的一种契约行为,不属于自然的德和恶。完全自然的,而不依靠于人为措施和设计的德和恶可分为善良的心理性质,产生爱和骄傲;恶劣的心理性质,产生恨和谦卑。同情的性质和力量可以看作是心灵在其感觉和作用方面的例证。同情来源于产生情感、情绪的原因或结果,成为我们对一切人为的德表示尊重的根源(p620,作为人性中一个强有力的原则而产生对美的鉴别力的强大作用,同时也通过同情产生一切人为道德的道德感。所以同情可以看作是一个中介,联结自然和人为的中介。到这里,休谟概括出了自然的德与正义(人为的契约之间的唯一差别(p621:前者所得来的福利,是由每一个单独的行为发生的,并且是某种自然情感的对象;正义则是针对社会而言,单独的正义行为往往可以是违反公益的,只有人们在一个总的行为体系或制度中的协作才是有利的。

总的来讲,休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思想家,他在这本书里所提到的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是比较繁琐的,这也成为他的语言风格----晦涩。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精妙的构思和论证----在阅读那些论证时感觉十分的头痛,因为繁琐,所以略过了很多。虽然我们不一定认同他关于道德起源的看法,当然这也是休谟难题所在----如果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而前提是我们有对道德没有理性的认识时,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自己根据情感所作行为就是道德的?我认为这也许只能归结到神学上去,当然这也就有偷懒的嫌疑了。

高考作文人性【六】

盘古初开天辟地,世界不再混浊不堪,但仍是气沉沉。直到女娲娘娘创造了人这种生物,才变得绚丽多彩。人,这个独特的生物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统治世界,并以其特有的光辉润泽了每一片土地。

这特有的光辉就是人性的美丽。人性的美丽源自于人性的善,也能从人性的善中体现。

儿时还未踏入学堂,母亲就整天以《三字经》上的句子教导我,让我在懵懂间知晓了好多道理。母亲最常念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句。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的美丽也能从人性的善中体现出来,也源自于人性的善。年青军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却因体力不支溺水而亡。他去救落水女子,是出于人的本能反应,也就是人性的善。而他的举动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人们都称他为英雄,以他为榜样,他的举动彰显了人性的美丽,也让沉醉于金钱世界的人们传递着这人性的美丽,就像奥运火炬手一样,在每一个传递站点都有着不同的美丽,来自于同一光辉的美丽。

人性的美丽无处不在。就像二月的春风,吹绿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吹暖了人们的心房,吹出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以忠诚感动中国的衡阳消防官兵,为救身陷火场中的人,二十个消防官兵牺牲,仅有一人幸存。英雄试飞员梁万俊,在飞机失去控制的危机关头,将个人生置之度外,以惊人的胆识操纵飞机安全降落,创造了世界奇迹。还有勇斗歹徒的女司机石东,杰出民警鞠俊瑞。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信仰,他们互不相识,却有着相同的品质。他们平凡,他们普通,但他们的行为所展现出的人性的美丽,却让人们知道了平凡而又普通的他们。人性的美丽无处不在,他们也无处不在。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整日听着母亲念诵《三字经》的孩童了。但我仍常念诵“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是想让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始终陪伴在我身边,让我自己在小事上尽显人性的美丽,即使那特有的光辉在我这儿是如此微弱。但我相信,万事积少成多,总有一天,我会拥有足够的光辉,去照亮每一个人,就像他们那样,让光辉照亮大地!

高考作文人性【七】

至今我所得到的最大教训是 — 人的思想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造就我们这个人。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命运。

艾默生说:“人是思想的产物。”

马卡斯·奥里欧斯只用了一句话做总结 — 这也是决定人类名誉的一句话:“思想决定一生。”

曼诺·文森特·皮尔说:“你所认为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问题,而非担扰。关注意味着要认清问题并冷静地采取步骤处理它,忧虑只是慌乱的绕圈子。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 如果你达到成功的巅峰,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磨练。

人真的可以改变想法,来克服忧虑、恐惧甚至各种病痛,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个城市还要伟大。”

威廉·詹姆斯:只要将一个人内心的态度有恐惧转为奋斗,就能克服任何障碍。

第五大原则:想得开心,做得开心,你就真的会觉得开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