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2024呼和浩特中考作文题目是啥)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2024呼和浩特中考作文题目是啥)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7-28 05:34:45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2024呼和浩特中考作文题目是啥)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一】

散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沿着两旁长满各类花草树木的宁静小道散步,更是一种享受。

城里太喧嚣了,到处都塞满人群,每迈出一步都要十二分的小心,刺耳的喇叭声又绵绵不绝,扰得人心烦意乱,的确不是散步的好地方。

乡村,无论白天或是黑夜,总是宁静而安详。即使偶尔有几辆货车鸣着喇叭从村庄疾驰而过,也不会让人生厌,相反,你会觉得像一曲短暂而优美的曲子,使人愉悦。在这里散步,你会心旷神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在这里散步,你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得到某些启迪。

早晨,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独自一人踏着清新的晨露,沿着朝霞中的弯弯山道,开始我的散步。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幽香,夹杂着泥土发芬芳。苏醒后的鸟儿唱着新曲,开始了一天的觅食。村民们扛着锄头,背着犁铧,吆喝着牛儿,开始了一天发劳作。火红的太阳越升越高,绿叶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是那么的玲珑剔透,那么的美丽,却转瞬即逝。阳光温暖着我,仿佛是在带给我什么启示或是要我去感受些什么。

山地冒着缕缕青烟,犁铧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卸了架的牛儿悠闲地啃着青草;村民靠着埂子坐下,卷上一卷旱烟,按下打火机的开关,旱烟便迅猛地燃烧开来,吐着烟雾的农民凝视着逞亮的铧口,似乎在沉思什么。

看到这一切,恍惚回到了人类的最初。这是多么自然多么和谐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啊 !可这又暗示着什么?

傍晚,做完功课后,又来到那条山道,继续我未散完的步。

鸟儿已经归巢,他们聚集在一切,唱着动人的旋律,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庆贺这一天的丰收。村民们唱着山歌,赶着牛群向家的方向走去。看到这些,早晨的疑问又再次浮现在脑海。在高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是可悲?可喜?还是可贺?可悲,人类的发展总要以牺牲某种原始美为代价。

“ 叽叽叽......”“蛐蛐蛐......”小昆虫们的歌声唤来了黑夜,月亮已爬上梢头,清冷而明亮。缀着点点繁星的夜空悠远而深邃,很美!

我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用收获的喜悦结束了一天的散步。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二】

据网上载到:一个从小就被家人溺爱的大学生,因新宿舍没有空调,而自身亡。这个残酷的事实令我思绪万千。

品不优,乃溺爱之过。我曾经有这样一个密友——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其百般迁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为他掩饰错误,对其过错既不教育,更不责骂。久而久之,他变得骄横张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品德日益恶劣,以至走上了不归之路。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溺爱不是爱而是害。溺爱只是残害孩子的一种婉转的方式,它只会把孩子从一个黎明推向另一个黑夜,相当于引导孩子走上慢性自的路途。把孩子沉浸在溺爱中,让他们为所欲为,最后只会断送孩子的前程,只会为自己留下悔恨。

我从不否认父母对儿女的宠爱,但绝对否定溺爱。因为溺爱是一种无原则的爱,在这状况下的孩子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最后或许会碎骨于悬崖之下。也许,有家长认为:给孩子灌输爱是我们天经地义的。对!给孩子灌输爱是你们天经地义的,但给孩子灌输无原则的爱是你们必不可取的!父母爱的出发点没有错,只是爱的方式犯了错误。把宠爱误解为溺爱,只会把孩子从辽阔的草原退下万丈深渊。

历史上有哪位名人是在溺爱中成长的?有哪一个能在溺爱中成名的?我国乒乓球坛的擎天柱——邓亚萍,她从小就在邓大松残酷的训练中成长,最后扬名天下。难道这不是邓大松对女儿的爱吗?他助女儿攀登人生的高峰,这不是爱吗?明显的是,他的爱不同于溺爱。假若,邓大松对于女儿只停留在庸俗的溺爱中,那么我国还会飞跃出这么一个人才吗?其实,孩子非得在溺爱中成长,也非得在苦难中徘徊。只要家长稍微控制爱的量尺,别让爱成为一种过错,那么孩子便会拉开与深渊的差距,始终置身于草原之上。

父母们,放开手吧,别让爱成为一种过错,别让爱成为自己的悔恨的眼泪,更别让爱成为残害儿女的毒药。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三】

【答题思路】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

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2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3观点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四】

(1启发思考类题目:

①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

②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③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2补充论据

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①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②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五】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六】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8、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3分

9、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 ▲ 关系(2分

10、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4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2分A沉稳 B洒脱

12、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2分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13.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4分

2024呼和浩特中考一模语文作文【七】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 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注:①[涵泳]:深入体会。 (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

12.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2分

答:

13.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方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B.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方法和态度无关。

C.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D.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松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方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

14.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2分

15.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3分

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