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游桃花源作文500字)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游桃花源作文500字)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06-04 01:00:27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游桃花源作文500字)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一】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我在读完《桃花源记》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世事纷争中,想有这么一个桃花源,洗尽铅华,与世无争。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呈现出一个安乐、美丽的理想境界,其所表达出的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不满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发人深省。在作者优美写意的笔触下,我眼前浮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桑竹脉脉,人笑晏晏。这里生活悠然,人人自得其乐,令我心向往之。

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问外世,不着烦琐,人们没有大的,邻里之间没有纷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行其所,自得其乐。这是淡泊,是悠然,是一种安定,是知足常乐。所有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所有的歌舞升平、尘世喧嚣都远去,归来只余一片真心。正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当繁华落幕,一切附加的葺饰都不在意,只守着一方静土,一脉温情,一个怡然的微笑。这,就是桃源之理想所在。

不禁想到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极快,一切都争分夺秒。无心再驻足欣赏一株春桃,无意再与家人好友多些亲切的深谈。同时,快节奏带来的还有功利心。不知何时,似乎做一件事已不在乎过程,重要的仅是结果;又不知何时,先祖留下的传统宝藏已无太多人潜心静会。这个世界嘈杂喧闹,只闻那一串又一串匆匆而又沉重的脚步声。及此,再无怡然。试想,每个人都急着奔赴终点,错过了一道复一道风景,又如何会有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安居乐业、不急不缓、"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再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些竞争。竞争不是不好,但怕的是于竞争中引出的.纷争。朋友曾对我开玩笑到:“现在社会呀,就是凭实力竞争也得小心三分,怕遭人挂念啊!“人心不可知、不可测,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为了一些功名利禄,舍弃初心,舍弃真情,这种事层出不穷。那种桃源式热心相助、相惜相乐,去了哪里?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淡泊安然、相扶相助的处世真情。

摒尽那种种繁华修饰、世间纷争,吾心安处,独一世外桃源。惟愿有一桃花源,且以怡然洗铅华。??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二】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内容丰富曲折,语言生动优美。文中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突出桃花源环境的优美,也写出作者对桃花源的喜爱。文中还写道“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写出渔人的不守信用,突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在优美的环境,渔人过着舒适的生活,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依赖,最后选择的离开,不是想要回归原来的生活,而是想到外面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存在,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就会扰乱这里的安宁,阻挡来往的道路,后来的寻找,只是利益在前,消失的道路告诉他,不是所有梦都是现实,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召告天下。梦只存在于自己的幻想,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遗忘痛苦的奢求,对明天的期盼,对夜晚恐惧的淡忘,但在梦里出现了让自己轻松的事情,出现了现实中没有的安逸,那时候的自己有了一种想一直待在梦里,永远不要来的想法,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认知,虽然不知道一眨眼,迎来会是挂着月亮星星的夜晚,还是泛着点点亮光初升的太阳,但也总有睁眼的那一刻。但梦醒十分,原本的美好似乎都不复存在,等待自己的将是未知,不能盲目在现实中寻找梦境的美好,因为那只会让自己更加失落。努力面对未知的挑战,才是正确选择。

读了这篇课文自己仿佛从梦中惊醒,明白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是没有任何用处,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陶渊明写这篇文章,表达自己想过美好生活的期盼,却无奈当时统治的黑暗。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三】

最近几日,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偶有所感,付与笔端,倾于纸上。

夹水两岸,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正是此番美景,使得渔人“欲穷其林”,也让陶渊明陶醉其中,不可自拔。步入桃源,仿佛若有光,这光照亮了路,使渔人豁然开朗,让身处尘世的陶渊明心中有了希望。“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环境安适宁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渔人目之所及,便是陶渊明心之所向。

陶渊明,那个才溢志高,偏生于末世的靖节先生,在亦仕亦耕中挣扎了十余载,终于抛却五斗米的束缚,躲进自己构建的“象牙塔”中,开始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他以为是脱俗,实则也是一种逃避。社会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停止动乱,也没有一方势力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百姓也不曾过上他所期望的桃园生活。当世外世界与凡尘俗世的对比愈来愈强烈,在理想与现实间来回挣扎,却不懂得作出行动来争取,伤的最深的仍是浊世中的清醒者。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讲,世外桃源并不存在,因为所有的和平都是通过斗争而来的。若是一味选择逃避,就永远无法触及真正的美好。在虚构世界里自我解脱,独守一方天地,终究没有奔赴正义来的实际,终在荒凉中落下人生的帷幕。

这个世界向来不是至纯至美,“独善其身”是一种生活态度,也要有“革弊端,济天下”之宏愿壮举。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四】

去桃花源时是晚春,绵绵的丝雨铺天盖地地下着。于是只得撑伞,以更为虔诚的方式去探寻那浩大的文化盛宴。

在门口时我还在想,桃花源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它只是出于陶渊明的虚构,按理来说并不存在;但若以虚构的桃花源来说,它则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门后是一条小道,两旁栽满桃树。桃花都已败落,枝干突兀,不过确实是“中无杂树”。文中渔人缘之而行的小溪并未见到,委实有点遗憾。继续向上走去,终于看到了一条小溪。说是小溪,其实最多只能称之为泉罢了!之后就到了陶潜祠堂与高举阁。祠堂应该是新近修建的,高举阁内则空无一物。我对于“古韵”的期待立即荡然无存。而我最期待的还是那个“秦人洞”,就是那个“初极狭,才通人”,走出后“豁然开朗”的洞。想着会看到那样一番景象,心中不免狂喜。走近了,发现洞确实如文中所描绘的。走出洞后的那个天地却令我大失所望,不过是一块小小的方坪。站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侧有一个狭小的山谷,那就是文中所说的“世外桃源”了。虽感失望,但我很快又自我安慰起来:“世外桃源”到底只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一个理想圣地,若是真有那么一个地方,那才真的奇怪呢!

我朝着山谷走去。

没想到一路上都是店铺和摊位。我的目光被一个小摊上的擂茶吸引。擂茶是常德的特产。不知怎的,我对于特产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以为它们最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于是买了两袋。可离开不久,竟得知我买的擂茶掺了假。我满腔愤怒,在这样的文化圣地怎会有这样的事情!文化本应与唯利是图丝毫沾不上边!文化,不能容忍铜臭的污染!因此我又走向了那个摊位,要求退货,摊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终于,我感到的悲愤转化为滑稽与讽刺,最后只得苦笑着离开。一瞬间,曾经所幻想的心中“圣地”轰然倒塌。

终于走出了山谷,我向曾经的“圣地”投去最后一眼。而它给我的印象是一种莫名的凄凉——我竟分明看见陶渊明长袖一挥,离开这里而走向了更为僻远的山林。

好吧!既然“世外桃源”真的不适合存在于凡间,那就让它留存在幻想中吧。

得赶紧回去。雨怕还要下得更大!真冷!

游桃花源优秀作文500字【五】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桃花源。

那个让陶渊明魂牵梦萦的人间仙境,无税无征,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丰衣足食,与儒家的大同社会相似,在我们今天看来,小康社会都比桃花源更美好,但在当时黑暗的东晋末年,这样的社会也只是笔下的虚妄。

陶渊明其实是有“大寄于苍生”之志的,但一人之力,终究难挡天下大势,“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这样评价他,消极避世,老庄思想,《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也都是在记载他隐居后的生活,他的一腔抱负无法实现,但笔下的文章清新自然,令人忘俗。

桃花源中的世界再平常不过了,村中人和谐相处,民风淳朴,正式住即心之所向,我觉得这篇游记最令感动的是,作者的渴望,桃源是飘渺的,可他仍在执著的寻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渔人“处处志之”,刘子骥“欣然归往”表明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心之所向,让他虽知桃花源本不存在,但仍不放弃立志寻找,身处黑暗的无间社会,心在美好的桃花琼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飘屡空,晏如也”不知千年后的今日陶令是否在桃花源里耕田,是否斟一壶美酒,酩酊大醉,下笔惊神?春风轻佛,仿若桃花簌簌而落,掩遮了那个叫做“桃花源”的仙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