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孩子的作文(父母能看孩子的作文吗)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父母能看孩子的作文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7-12 12:04:03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父母能看孩子的作文吗)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一】

周一下午,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名叫《念书的孩子》。

主人公是一位脱离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名叫路开。九岁的他,和爷爷在乡下相依为命,把所有的重活都扛在自己肩上。他每天晚上都给爷爷读课文,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开开很爱爷爷。在这部电影中,感人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开开对他养的流浪狗“小胆儿”诉说他对父母思念之苦时,我的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开开与父母相聚的情景,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开开的梦和奢望!

开开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没有电脑,他没有高清电视,他没有父母的关爱,和他比起来,我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爸爸妈妈们,在您们眼中,给我们买我们喜欢的东西就代表您们爱我们,您们不知道,只要您们能每天陪伴我们在身边,我们就知足了。我们都是念书的孩子,在城市中,叛逆少年在增多,都是父母没有经常陪伴他们。在城市的学校,许多学生不写作业,在乡村的学校,每一个孩子都把学习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能考上大学的大都是乡村孩子,因为他们能吃苦,把学习放在首位;城市的学生呢?好吃懒做,沉迷于电脑、电视中,遨游于书海的学生极少。同样是念书的孩子,差距如此之大。

看了这部电影,和开开比我自愧不如,以后,我要学着独立生活了,开开是我的榜样,向他学习,准没错!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二】

伴随着悠远绵长的音乐,冉红的朝阳在薄雾中渐渐升起,这是崭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念书的孩子》这部影片的开端。

炊烟萦绕着烟囱,宁静而偏远的小乡村随着阳光的扬洒从黑夜的宁静中苏醒过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其中有一小一大两个孤单的身影,小的是个九岁的男孩,名字叫开开;年长的略显佝偻的是开开的爷爷。他们相依为命地生活在这里,陪伴他们的还有一只叫小胆儿的小狗。爷爷有肺心病,拖垮了家里的经济,为了吃药,连有线电视费也不交了。开开放学没事干,爷爷怕开开空虚,就哄着开开念课文。今天的课念念,昨天的课巩固巩固,明天的课预习预习。爷爷并不在意开开念得对与错,只要能让开开有事干就行。开开每次念书的时候,小胆儿就很捧场,坐在爷爷的鞋子上认真地听。

一天早上,小胆儿突然叫起来,要开开去爷爷屋,开开跑过去,发现叫不醒爷爷,爷爷煤气中毒了。开开打了120将爷爷送到医院。所幸抢救及时,爷爷醒了.

有一天,小胆儿又突然叫起来,还咬着开开的裤脚往爷爷屋里拽。开开连忙跑过去,却发现爷爷躺在床上没有了呼吸。开开的父母回来安葬了爷爷,要带开开进城。开开不想走,说班里的吴美芳进城半年都没有找到学校,前几天又回来了。开开要念书,不想进城。

开开的爸爸在城里打工,住的是工棚。妈妈在城里当保姆,住的`是雇主家。开开要是进城还真没地方住。城里上学的条件太不成熟,但在农村还可以。开开跟爷爷学会了做饭,蒸馒头擀面条都会,吃饭穿衣不是问题。最让开开爸妈担心的是,万一晚上开开有个病啥的,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于是开开爸去找开开的老师。王老师说,白天开开自己吃饭,晚上可以睡在老师家,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没有了爷爷,开开做饭心不在焉,总是把饭烧糊,上课也总是迟到。后来开开干脆不做饭了,和小胆儿一起啃馒头就咸菜喝凉水。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终于开开要进城了。进城的头天晚上,开开把书包腾空,把小胆儿装进去试了试,正好能装下。开开对小胆儿说,我就要带你进城了你开心吗?第二天早上,父子俩带着小胆儿到了村口汽车站。要上车的时候,爸爸却突然说小胆儿不带了,到城里爸爸再给买个更好的。开开不同意。爸爸说火车上不卖狗票,带着狗人家不让上火车。开开仍然不同意,爸爸生气了,说开开不听话,把开开的手掰开把狗绳扔掉,硬是抱着开开上了车。车开了,开开一边反抗着爸爸,一边哭喊着让小胆儿快跑,说我在前面等着你。小胆儿拼命地跑起来追赶着汽车,但越追离汽车越远。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着两个群体: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直以来,我们都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说,我们那风华正茂的一代,在现实的无奈逼迫下,把最需要关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滞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万万个开开和他的爷爷。

在这部电影中,小狗小胆儿是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它给一老一小的生活平添了几丝生机与活力,也处处表现出对开开的依赖和友谊。最后开开坐车离开,小胆儿飞奔在马路中间的情景真的是让人心碎。

作为为数不多的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之一,《念书的孩子》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我们也确实需要反省一下,为了生活我们放弃的那些到底值不值得,我们的老人和孩子又在承受着些什么。这些才是整部影片的价值所在。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三】

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

路开是一个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每天都给爷爷读书,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打来电话,也许这就是开开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不幸的,但他是坚强懂事的,他那种超出同龄孩子的坚强实在是让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学习。

我对主人公开开真是佩服有加,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当我看到他与小胆儿诉说对父母的思念之苦时,我那感动的泪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仿佛看到了他与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开开的梦和奢望!

开开那不屈不挠、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今后我要像他那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和开开比我自愧不如。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学着自己面对,不再依赖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做为一名家长,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这儿说几句心里话。孩子今年上高一了,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我们跟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今天我要对你说说心理话,同时也给你提点建议和要求。

亲爱的孩子,看到你慢慢长大,成为一个高中生,作为家长我十分高兴,十分自豪!从你出生的那一天起,你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寄托的希望!亲爱的孩子,你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快乐,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意义。你的快乐牵动着我们的心,你的成长是我们永远的牵挂,你的未来更让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家长,孩子,我想对你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所交织的社会大家庭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共同筑起和谐社会这个大家庭,希望你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文明人。

孩子,我想对你说:你现在是一个中学生,学习对你来说是你的第一项任务,我们希望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你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更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习中难免遇到困难,中难免不尽人意,但分数不是目的!要勇敢的面对失败,总结。成功的经历就是不断的总结,在总结中不断的进取。

孩子,我想对你说: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活着,活着就能实现梦想,就能创造人生价值。所以,就要有一个好身体,我希望你在学校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参与各项活动是锻炼和培养能力的机会,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孩子,我想对你说:高中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你青春年少,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希望你们男女生保持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老师和家长当成你的朋友,敞开心扉和我们经常交流。因为,我们也曾经年轻,也有和你一样的经历,会理解你们,这样就会免除一些误会,老师和家长会正确引导你们健康成长!

孩子,我们作为家长,要对你们说的很多,不要嫌我们唠叨,有一天你会理解,只有天下的父母才会对你唠叨,等你将来也做了父母,你就会明白。今天父母为你付出了很多,这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努力工作,全力以赴支持你,你们在校努力学习,就是对我们的回报!

孩子,我们祝愿你:在你的高中学习阶段,每天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给自己留下的精彩回忆!

爱你的父母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五】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念书的故事,他有一位慈祥和蔼的爷爷,有一只忠诚可爱的小狗,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童年……影片中包含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多少辛酸的经历啊!

一天,他放学回家,与他的小狗一起来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向它诉说着他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在梦中,他梦见了父母,追着,喊着,他们却头也不回;睡梦中,他想起了父母,为了不惊醒爷爷,他只能悄悄坠泪,泪水浸湿了衣枕……想想我们现在,天天有父母的陪伴,长辈的关心,饭帮你端上桌,房间帮你收拾好,晚上帮你盖被子,我是多么幸福,却不知足。想想开开吧,只能和爷爷相依为命,他只想让父母陪伴,只要一会儿就好,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父母的爱对我们来说太多太多,但对他来说,实在太难太难。

一天早上,他发现爷爷因使用煤气炉而煤气中毒,他不慌不忙地拨打了120,将爷爷送去了医院。当他进入病房,爷爷醒了过来。开开冲上前去,和爷爷拥抱在一起……我们的眼睛湿润了,他虽然比我小,却懂得如何将爷爷送去医院,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拨打急救电话吧!

生离别的痛苦折磨着他,有趣的学习生活吸引着他,懂事可爱的小胆儿深爱着他。他,就是坚强的路开!

关于看孩子的作文【六】

文/浩涛

身为父母者保护自己的孩子既是本能,也是责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危险的事物和区域,不让孩子被别人欺负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毫不含糊。

如今的家庭,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点,全家人的注意力高度统一,在安全上更是小心谨慎。只是社会上的各种危险和危害的随时出现。对孩童的侵害和虐待不时惊现在报纸和媒体。让每一个家长触目惊心。如果不能有效的将孩子们周围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幼儿旁边永远不能放松的警惕,是幼儿园门口长长的接送大军。这里消耗了多少老年人黄金般的晚年时光,又消耗和拖累了多少青壮年创造社会价值的时间和精力。

不正常的社会环境催生了无数不正常的人,这些扭曲的人性释放出对别人的肆意和残忍的伤害。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会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这种既可恨又可怜的病态性格的人,在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上,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有效平衡,还需要无数具有心理学知识的社工们孜孜不倦的疏导。

香港就有无数具有心理专业知识的社工和义工奔走在钢筋水泥从林里,抚慰和疏导无数剧烈变化和激烈竞争中受伤的心灵,使他们不至于在旁人不闻不问的情况下恶化成为一个个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病人。在西方那些具有公民意识的国家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社会共同的孩子,任何一种对于幼童的侵害,都会被无数警觉的眼睛发现和举报。警方和社会爱心结构第一时间立刻介入,成为儿童保护强大的力量。

这些社会医生和社会公民我们暂时是无福拥有,在儿童侵害不能有效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侵害发生后不能有效的处理和安置的负面信息的影响下,家长们本能的将保护的手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孩子,哪怕让他有一天患上幽闭怔,哪怕从此捆住孩子探寻的脚步。这种惯性让家长们在家庭安全的环境中也无法放松,为了尽量不让孩子受到哪怕轻微的伤痛,“不可以”“不能”“不要”“NO”随时从父母嘴里射出,似乎用这些警示和怒喝就能够把孩子和危险彻底隔离。他们忘记了,孩子还有自身规避危险的本能,有部国外拍的关于儿童身体本能的纪录片中,展现了婴幼儿就已经具有规避基本危险的本能。当孩子在尝试每件新事物时都将眼神投向父母时,幼稚的脸上产生的迷茫表情和不知所措的动作就已经是足够危险的信号!

我们不但习惯于将孩子们在凉寒季节里将孩子们裹得如粽子一般,我们还希望用各种疫苗来给孩子们加上一道道防护病菌的壳。我的孩子在出生一个月时就抱到防疫站去打疫苗,当看到长长的针管刺进孩子那滑嫩的肌肤,突然而来的刺痛让孩子的脸严重扭曲,我的心也一样刺痛扭曲,可怜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体最初的记忆中,我们带给他们的是一阵接一阵深深地刺痛!

我们总是不能相信将来他们的身体能够抵御那些病毒的袭击,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也对孩子们没有信心,可是我们又怎么知道:对于不断产生和变异的各种病毒,这几十针疫苗够用吗?是否需要用一生的注射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如果没有哪个科学权威和部门能够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带给孩子们的,不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记忆,还屏蔽了他们身体自发对于各种病毒入侵的抵抗力,使他们身体完全依赖于那些不断更新疫苗的.刺激才被动防御。

如今的幼儿教育市场化,(我们在应该大力保护的领域却大刀阔斧的市场化,在应该全面放开的领域却极其谨慎的“国有”起来,真让人无奈也无语)。私人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各种保护措施齐备,尽量杜绝一切能够给孩子身体带来伤害的因素,他们将教室里铺上木地板,在教室外铺上塑料软垫,这不能说不好,只是不断爆光的幼儿园老师们虐童事件,提醒家长们再具保护功能的环境也不如有一个好幼儿老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固然重要,我又担心的是这些在软性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他们离开每一个柔软的保护窝时还需不需要去接触和面对坚硬和锋利的东西?

幼儿需要家长谨慎保护,也需要学校老师的爱心保护,更需要社会中所有公民的自觉监督和保护,如果保护只是简单的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隔离,将他们与危险的事物隔离,将他们的身体系统与病毒隔离,那么这些我们自以为安全的措施只是一件如皇帝的新装般——那是空气的躯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