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一面之缘却念念不忘的事作文)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一面之缘却念念不忘的事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3-01 12:12:39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一面之缘却念念不忘的事作文)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一】

人生在世,总要对一些事做出取舍。事后追忆,取也罢,舍也罢,总是一丝甜蜜。

——题记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时,妈妈在青少年宫给我报了国画班。据妈妈说,那是一门高深有趣的艺术。我于是满怀着兴趣与希望踏入了中国画的大门。

开学的第一节课里,我们学的与美术课并无他样——无非是将铅笔改为毛笔,把蜡笔改为涂料,在宣纸上草草地描绘出几只公鸡,并为其上色而已,但我却在其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奥秘与乐趣。

当我的手握上毛笔,我便迎来了第一个挑战——虽然方法差别不大,但毛笔却不同于铅笔的特性——铅笔可以很细,可擦,即使画错了也没有大碍,可毛笔不但更粗,无法消除痕迹,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力度笔便会洇水。这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习惯于重笔,一笔下去,纸的反面定会上凹痕。可毛笔却一定要将手抬起,才能保证墨饱而不洇。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我在肘下垫了一个文具盒,并慢慢抬高,待调整到合适角度时,方拿开文具盒,并用左手固定住右手胳膊。这个方法勉强奏效了,那节课结束后,手酸得几乎抬不动的我在抱怨之余,却依然感到了中国画的深奥。这似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我以后在中国画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解决了洇墨的问题后,我又迎来了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问题:色彩水印的交融。

这个问题出现在公鸡的尾巴上,公鸡的尾巴是彩色的,但其中是有不少渐变的。倘若单用浓彩去描,便会如一道道单一的彩线,把公鸡尾巴分成了不规则的几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多些水蘸上颜料,把其洇在纸上,让色彩逐渐扩散,再用另一种颜料重复过程。两种色彩的水洇相交,便会自然地完成融合渐变。

我开始画鸡尾巴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顾用干毛笔点上浓浓的颜料往上涂,快涂完时才发现,公鸡的尾巴上颜色分明的程度实在太明显了。我只得亡羊补牢,向老师求救,水洇交融的方法这才进入我脑海的意识中,但尾巴只剩下了最后两色,所以也就只有一种是成功渐变了的。那幅画现在还保留在我家中,每当我看到那幅画,我就能想起各种国画的趣味。

后来的两年中,我继续学画,也越来越爱国画,可由于六年级学业繁重,我只能忍痛割爱,最终放弃了国画。

那多久之前的回忆,何时能让我重温?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二】

从了解到它的那一刻起,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绘画与我的身心合并,它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我,而我也不愿离开。

我与绘画的缘分和我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我从一出生开始,就比其他孩子安静许多,很少吵闹,在幼儿园里,我好想不太合群,参加的活动很少,没有什么爱好,也从来没有想过花花,虽然在那之前,我好像特别喜欢拿笔乱涂,但真正掌握,还是通过了一个机会。

在我三岁时,幼儿园总会安排各种类型的兴趣班,最抢眼的心算班,舞蹈班大大地写在墙上。性格原因,那时我总爱关注一些被人忽略的,所以注意到了,墙角一个小小的“水粉班”,妈妈支持我,给我报了名,其实我还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但也按老师说的准确好材料,上第一节课,我还记得作业是两只浮水的白鹅,我凭自己的感觉去画,自认为画得很美,不过同桌一个小男孩却说:“天鹅的翅膀不是这样的,你画得一点也不像!”边说边在我的画上添了几笔,他认为是美的,而我却感觉不太和谐,不过还是把不快给忍了下去。但我平常用水彩笔作的涂鸦仍不被大家看好,她们说我画得不像,太奇怪,但我总是坚持自己的画法,绘画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一有空闲时间就掏出彩笔,随心图画,慢慢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习惯和风格,技巧也越来越成熟,我至今不认为那些同学说要“像”,至少我不喜欢那样。

我还记得,六年级妈妈从抽屉里找出一张画,画中是一个抽象的人头,没有鼻子,眼口都是夸张的,妈妈说:“这是你两岁自己拿我的笔在客厅画得,我觉得这个人头还有那么点神态,于是就一直给你收藏起来。”虽然画画技术越来越高,我还是依然欣赏那张不含杂质的简笔画。

从一面之缘到不解之缘,绘画带来太多快乐,我很感谢上天赐予我对它的爱,并保佑我一直坚持下去。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三】

5岁时,妈妈准备送我去学古琴,在我的印象里乐器一向是女孩子十分喜欢的,可对我们男孩子是一点吸引力也没有的,不过在妈妈的再三要求下,我还是妥协了,答应去试一试。

来到学琴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让我十分奇怪的是他只有八根指头,两个手的小指部分空空如也,这让我很是不解。那位中处人叫到:“上课”,学生们纷纷起立,他说:“我姓秦,你们可以叫我秦老师。”我刚想问他指头的问题,他便马上开口说道:“你们是不是想问我指头的事?”他接着说:“在弹古琴的时候,每个手的小指被我们叫作“禁指”,这个指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影响到我们弹琴。不过我的指头是天生的。”他加了一句。

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没想到此人天生就是为弹古琴而生”。他接着从后背拿出一把琴,他说:“这琴名为海清明月,是我最喜欢的琴”。他一边说着一边摸着他的琴“现在开始跟你们说说古琴的结构,它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琴身、琴微、琴弦。琴身与琴微需要经过精细的雕刻产生出外观美,而琴弦却产生出音质的美”他边说边很得意地拿起他的海清明月,十分炫耀地跟我们说“这是一位制琴大师花费了二年的时间帮我打造的”。不过他立马收起那副神色,抚起了他的海清明月,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跃进了我们的耳朵,没有想象中的欢快而是截然不同的静谧,仿佛身处虚无之中,突然乐曲被打断了。

他说那首曲子名叫《培源静心曲》是有静心效果的曲子,接下来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缩小版的古琴,把曲子写在黑板上教我们弹,二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秦老师给了我们两首曲子回家练习,还把那小古琴送给我们,他说那两首曲子既简单又好听名叫《平沙落雁》和《高山流水》。

自从这节古琴课以后我便迷上了这种古老神秘的乐器,不过让人不如意的是我搬家了,不能再学习那令向往的古琴了。不过至今我还用那小琴练着《平沙落雁》和《高山流水》。

古琴,我真的只能和你有一面之缘吗?我想不会的。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四】

在墨香中,轻轻提起毛笔,在粗糙的宣纸上写下重重的一笔,那是我书法之路的开头,那是我书法之路的第一笔……

——题记

在我所有才艺中,书法是练得最久的,也是我最喜欢,记忆最深的一门才艺。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白纸黑字,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各有各的美,而我对书法,就是一见钟情,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这要从我与第一次接触书法说起。

记得去学书法的第一次,我心中满满全是不乐意,这是妈妈硬要我去的,我可忘不了以前那半途而废的舞蹈,我可不愿意再受一次折磨,可不乐意归不乐意,我还是和妈妈来到了书法课堂上,那时我七岁。

一位已过花甲的奶奶在门口迎接,寒暄几句后才知道这位杨奶奶和自己的奶奶以前是同事,为此她非常关照顾我,牵着我的手指着第一排位置让我坐下,我的对面是一位小妹妹,后来知道她就是书法老师的孙女。

刚坐下,就看见一位个头矮小,但精神抖擞的老爷爷走到讲台,他铺开一张宣纸,握起毛笔,沉思了几秒,然后在砚台上熟练地蘸墨调整笔尖,离他最近的我好奇地站起身,只见握着的笔在纸上不紧不慢地游动着,分三行写下了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喜欢、认真、观察”,我看着,看着,惊呆了,忍不住的说:“太漂亮了,象印刷的一样。”

他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你练得好,以后也会写得这么漂亮。”

顿时,心里一阵激动,脑海里闪现出我熟练写书法的样子,此时心里的不乐意早就飘去远远的西班牙了。

更庆幸的是,听了杨奶奶的介绍,知道了书法老师姓赵,是书法学会会长,在全国书法界是位名人,更重要的是这位书法家教小孩学习书法已三十多年了,这在全国都是首例。

我暗下觉心,一定要练好书法。

上课了,赵老师首先介绍了书法的历史,接着提问“怎么把书法学好?”大家沉默不语,只见他把刚才写的六个字挂在了黑板上,并让我们大声朗读了一遍,然后解释说:“喜欢一件事,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写毛笔字要学会仔细观察老师写字的每一个动作,然后用笔准确的写出来,一遍不像写二遍一直写像为止,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写好……”

接下来,赵老师开始教我们如何握笔:食指中指放在前面,无名指小指顶在后面,大拇指作用最大,在后面顶住整支毛笔。

开始写字,我以为会写笔画,没想到是用毛笔画横、竖线。

我心想:这么简单,为什么不教我们写字呢!

赵老师似乎看出我的疑问,说道:“不要小看写横、竖线,横要写直且每笔横粗细均匀,写竖不能歪,每笔竖都一样长,这样把笔用好了才能开始写毛笔字,学好书法这是第一步。”

我没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依然觉得非常简单,写了几笔,发现我完全控制不了毛笔,横不直且粗细不均匀,竖就写得更难看了,歪歪斜斜的,我连续写了几张纸都没能写好,这时赵老师走来握着我的手慢慢地教我写,他小声说:“心要静下来,写不像没关系,今天写不像明天再写,总有写成的时候,关健是写的每一笔要对照老师写的字样找到不像的,下一笔改正,每一笔更正好的笔画还要懂得欣赏,赞美自己写得好,这样就有足够的信心学好它。”

听了赵老师的话,我信心百倍,心也静下来了,横、竖线写像了并得到了赵老师最高的奖励,给了我三张画,西瓜、云朵和雨点并教会了我如何画。这是我最开心的一节课,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书法。

如今,我已经考到了书法的最高级九级,参加了许多次全国、全省以及南昌市的书法比赛,多次获得金奖,可我始终记得那一节课,那整张的横、竖线。

对书法,我是一见钟情,我喜欢它的大气,我喜欢它的全部!

停下手中的笔,闻着墨香,我落泪了,泪珠落在纸上,绽出一朵朵花,可我却是笑着的……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五】

静静地看着那把古木色的吉他靠在书柜旁边,那一根根透明的琴弦将我与这琴系在了一起。

我学这吉他已经快两年了。回忆起学这门艺术的种种往事,仿佛还是在昨天一般。件件往事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我与吉他的缘起。

我原来六年级时曾上过奥数补习班,在那个班上,我交到了一个很的朋友,她很有才华,自己写了一首歌词,套用了网上的一首曲调,哼起来朗朗上口,我很是佩服她的才华和智慧。那一天,她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学乐器吧,她希望以后可以将写的歌弹唱出来。我当时却有些犹豫了,我从未想过学一门乐器,只时小时候偶尔弹一弹电子琴。正在我纠结之时,她又说了,楼下有家琴行,等会儿下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下了这节奥数课后,我被她拖到了琴行门口,门口的墙壁上挂着一些乐器:长笛,葫芦丝,古筝等,但我却一眼看中了一把挂在墙角的吉他,那把吉他是多么美丽!从上至下看,这把琴的上半部分(用左手按住的部分)呈笔直的流线,古木色包裹着的琴杆,而下半部分的型态又和上半部分相分,下半部分呈胖胖的接近球的形态,而吉他的中心里面则是空的,这样一连串的美妙琴音就会发出来了。而透明色的琴弦紧紧绷着,坚韧而又不服输似的,手指向上一钩,发出一颗清晰的音后,立刻又像蹦极似的,从空中坠落,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不论是这一把吉他,或是任何其他一把吉他,都是那么的匀称、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那么美丽的,夺目的光芒!

在看完了些乐器后,我很坚定地告诉了那个朋友,我选择了吉他,而她也觉得吉他的声音美妙动听,我们就这么定了下来——就选择吉他啦!

我回去和妈妈商量后,妈妈很支持我学,只要我能够坚持就行,而我的那个朋友周珂宇的妈妈也答应了她,我们就一起约好了找老师,买吉他等等,直到现在我还觉得这一切如梦般梦幻。

我现在依然在坚持学吉他,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那么多的乐器中选了那把位置偏僻的吉他呢?然后又当机立断地买下了它并开始学习呢?也许这一切,都要从缘开始……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六】

小时候,我喜欢在墙上画画。左边画一个电插座,右边再画上一个小插头。上边再画一个喷气式客机,下边还要画上一个小轿车。于是,妈妈送我去幼儿园学画画。

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上了那么多画画课,可记忆中只隐隐约约浮现出这么一点点。

那节课,好像是女老师教我们画太阳的,画公共无人售票汽车以及更复杂一些的小轿车。

以前,我画的太阳是圆的,那节课,我学会了画尖的太阳。开始,幼儿园女老师用白板笔在白板的左上角画了一个角,就像在直角上标上一个钝角的符号,在钝角符号外边又画上几根线,中间画上一个笑脸,然后加上几根皱纹和一些饰品,就这样,尖的太阳就画完了。

在尖的太阳照耀之下,有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在等红灯。老师让我们把她的得意之作再复制一张。我不记得我复制出来的大作是个什么样子。反正还是和那些喜欢赞叹自己得意之作的女生还是有差距的。

放学了,经过"长途奔波",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以致用"。我恨不得把墙壁一块块的割下来,使劲削使劲削我的那只铅笔,直到把铅芯削没。然后我用刚刚从女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在我家那雪白雪白的墙壁上画出一道道无法擦去的画痕。

也是从按个时候起,我还学会了画方形的小轿车,方形的公共汽车,虽然老师教我们画的是圆的。

上了小学以后,美术课和这堂课有着八九不离十的相似点。小学老师还用过一张不知道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画的画,让我们在课堂上复制。与那堂课的区别是小学的那张画是彩色的,除此之外的不同点是,幼儿园女老师是现场画的。

后来,我再也没上过课外的画画班了,也没在墙上画过画了,因为墙上已经被我画满了

一面之缘普通作文【七】

悬挂于玄关的丹青画,由柔美墨色淡淡渲染。曾与人生伴随于一时,与那流动着的丹青。

孩提时代,坐在小竹椅上呆楞楞地望着。手轻轻地抚上那早已干涸却又展现出无尽生命的墨笔丹青。或许称不上美,没有西洋画那五彩繁杂的颜料,一层一层漆得密不通风的色彩,但它给予人一时的记忆却几乎是印入心房的。像一条凿好的印记的溪流,注入水里面便流淌着澎湃的生命力。

“想接触这单纯的艺术,若能学会便是极佳的!”小小的我奔去询问母亲,母亲轻柔地答道:“这是丹青画。一种神韵的艺术作品。”

于是,小小的我深深地将“丹青”二字记入心里。这两个字仿佛在我心中占了极大的分量,如一件珍宝一般铭记着这二个字眼。

而在真正地接触,并与之见面还是在一个星期之后。

只依稀记得母亲带着我转了一班又一班的车,才到达了一处极为偏远的地方。母亲带着我,一步一步走着,我好奇地四处打量着。

对,竹子!在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竹子,青翠欲滴,笔直地挺立着。古老的石墙有一种年代悠久的感觉,两旁爬满了湿漉漉的青苔,与小道边倔强生长着的小草互相照映着。

与母亲上了楼,只见一位妇人正用心地教导着,黛色的两壁挂满了作品,拥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较为生涩,有的则富贵辉煌。虽只有淡墨、浓墨、朱色、青色几种简单的色彩,却能在寥寥几笔之中十分准确地写意出印象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母亲与那妇人在一旁攀谈着,忽然那妇人点点头,向我走来,她笑着对我说:“你想学水墨画吗?”我迫不及待地点点头。于是那妇人递给我一支沾满墨水的饱满墨笔,“画吧,你想画什么便画什么。”

接过笔,在一旁的一张白暂的纸上涂鸦着,不一会儿,一幅作品便完成(尽管那时的我也十分疑惑我在画什么)那个妇人接过画纸便笑了,她指着一幅作品对我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竹子”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对,丹青画最重要的便是神韵,若是太满,墨色太浓,都会令画面板。所以丹青画讲究灵活,只用数笔便将一物描绘出来。这,便是丹青。”妇人微笑地讲着。

她拿起另一支毛笔在我涂鸦的那一团充满稚气的一物轻点几笔,一个新的图案便诞生了。那是一只体型庞大的鲫鱼,在一团不知方向的淡黑中勾了一笔浓墨,两条胡须,短笔勾勒便能画出一方新物,令我感到十分惊异。

……

在那件短暂的启萌中,丹青画便伴随我大约一年的光阴。心中有墨志,或许这便是丹青给予我的最大益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