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君子作文(以君子为题的作文分论点)

高中论君子作文(以君子为题的作文分论点)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14 05:30:10
高中论君子作文(以君子为题的作文分论点)

高中论君子作文【一】

《礼记·曲礼上》有言:“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最早是贵族的统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一词经过孔子的阐释,内涵丰富为“圣人之下,富有礼仪规范的人。”君子的定义成了“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并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孔子当初广收弟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铸就君子。何为君子?我认为,君子应该是以追求仁义为目标,坚持修身养性的人。那就是可以做到十年如一日,将修身行善贯彻于心,且永不懈怠的人。坚持和修身养性,独做一件的话,自然容易,两者一理结合之后,就如同石墨与催化剂结合一般,发生化学反应。前者成就儒家仁义典范——君子,后者生成世上昂贵的矿物——钻石。钻石的生成需要历经烈与高压的双重磨炼,而君子的成就又何尝不是呢?

宗圣先师曾子则提倡“君子三费”,后世对君子规范中也有“君子四不”。此外,《曾子立世》中还有大量对君子的严格要求。君子之道,行之艰难,不免让人望而却步。君子并不是由他人评选而出,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评价,只要初心不变,贯行仁义者,就是君子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些人的事迹、作品、精神被后人推崇,流传于世,他们也被尊为君子,或许他们的初心并不是成为君子,对他们而言君子是一份外在的荣誉。君子之人,所期盼的并不是君子之荣,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呕心沥,追求理想,穷尽一生。那些将君子式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所追求的也并非为后人赞扬的君子,而是成为君子本身,一辈子学做一个君子。

君子如星,以自身树立起崇高品德的标杆,后来者们仰望浩瀚星空之时,方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好地脚踏坚实大地去引领社会的道德正义,让仁义之理深入人心。君子如风,在历史烟云中不断涌现,如唐宋八大家中的苏门三君子,戊戌变法里的六君子等。君子如风,一代又一代,他们在璀璨的华夏文明典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君子”一词随着文明的进步,内涵也不断丰富。战争时期人们渴望和平,君子人格中应有勇敢仁爱;和平时期人们追求幸福,君子人格中应有积极进取。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沧海又桑田,君子人格永远是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

高中论君子作文【二】

对官员讲官德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问题是在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对贪、官讲伦理道德靠谱吗?对贪、官而言,他们根本就不信伦理道德这一套,否则他们就不会走贪腐这条路了。况且,他们连强制性的法律严惩都不害怕,又何惧无关痛痒的软性道德说教?就此而言,试图在贪、官面前讲官德无异于痴人说梦。

虽然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有非常多的优秀官德资源,例如孟子的民为贵,范仲淹的忧民思想等,但当下的官德建设,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把传统文化中的`官德直接拿来使用,因为传统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有治人,无治法”,这种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官德,显然没有今天法治的“权利本位”等新道德因素。因此,当下我们的官德建设必须以权利为基础,从权利的本位出发。

由此可见,道德作为一个无法量化的软性约束,虽不可或缺,但不应成为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先决因素。其实,当下官德不彰的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权力监督不力,则官德建设就无从说起。如果权力监督不力,就会使掌握权力的人丧失人之为人的基本特质。最近,中央编译局有一位高官—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他在记者面前坦言:“都怨自己权力太大,约束太少,诱惑太多,情人太妖……”,可以这样说,权力的监督不力害了衣俊卿。权力使人变为神,权力又使神变为鬼。试问,如果权力监督有力,衣俊卿敢如此放肆和女傅士—常艳,到北京西单闹市开钟点房搞男女关系?由此可知,权力监督不力,是导致官员生活腐化堕落的主要原因。

有一位反腐专家说:“当权力失去百分之二十的监督时,贪、官们就会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百分之四十的监督时,贪、官们就会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百分之六十的监督时,贪、官们就铤而走险;当权力失去百分之八十的监督时,贪、官们就会敢于践踏法律;当权力失去百分之一百监督时,贪、官们就不怕上断头台。

要遏制贪腐现象的蔓延,对贪、官们不应当只讲道德建设,而应当着重于制度建设。在现代社会,道德与制度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道德约束诉诸的是一种依靠个人自觉的内在价值体系,而制度则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外部因素的约束。由此可见,制度是道德发挥效力的先决条件,给官员们讲道德的前提是每个官员必须是一个守法的公民。经济学家哈耶克说:“制度是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举妄动,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恶魔,将人性之罪恶无限地泛滥”。

因此,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官员,不将权力关进牢笼内,就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官德建设,唯有融入刚性的制度之中,才能奏效。

高中论君子作文【三】

今年寒假期间,青年演员翟天临遭遇了来自学术界的“雷神之锤”,成为全网群起而攻的学术打假对象,苦心经营的“君子”人设也轰然崩塌,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也被拖下水,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社交平台,舆论媒体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真小人,但也有不少人出来为翟天临辩护。在网络上弥漫的硝烟里,我不禁思考着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去电影院,电影里的故事总是善恶分明,恶有恶报善有善终,我便很天真的问父亲是不是世界上的好人和坏人都会得到自己最终的结局呢?可父亲那时候叹了口气,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世界上并不只有好人和坏人,正如黑和白之间总会有大片的灰一样。”

小时候的我并不能听懂,直到很多年后我才渐渐明白,真正的好人和真正的坏人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而芸芸众生都是披着灰色的外衣踽踽行走在人世间。他们有时扮演着“君子”,有时演绎着“小人”,更多时候则是在两边犹豫不决,我们会对“扶不扶”问题迟疑,心理道德的拷问和社会诚信的缺失使意志摇摆不定;我们会为“抢方向盘”事件纠结,理性和感性究竟哪一个重要?过分感性成不了君子,那是不是理性就可以呢?当滴滴司机人事件多次发生,当越来越多小人造就的色事件爆发,慢慢染红了人们的视野时,我在思考,是否世上真的没有君子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梁晓声所言的“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便是君子的标准。我们应做的,也便是用善良做砖,用修养和泥,造就文明的高塔。是的,走过匆匆,渡过冰冷的社会熔炉,一捧问候的温情,一位正气凛然的勇士才难能可贵。

纵使所有的青藤都倒了,君子也会站着,纵使所有的人都睡了,君子也会醒着,就像屈原,形容憔悴,行吟泽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像梭罗,当所有人都为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欢呼雀跃的时候,让所有人都奔向华丽浮夸的歌剧院的时候,他说,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就像庄子同大鹏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超脱世俗。

而今在这个纸醉金迷浮华喧嚣的时代,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叩问成为君子的秘籍呢?又有多少人曾梦入瓦尔登湖,去一睹梭罗的君子风范呢?

青藤皆靡倒,唯君子独立,众人皆酣醉,唯君子独行,愿世间众人皆能成君子,愿世间不平之事不再发生。

高中论君子作文【四】

古有周敦颐《爱莲说》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世间百花争芳斗艳,为何单单荷花能成为周敦颐口中完美的“君子”?心中抱着疑问,我独自来到荷塘边为自己解惑。

还未靠近,荷花那缕醉人的.幽香便扑面袭来,使我顿能体会到“香远益清”之感。待临塘边,香气愈发浓郁。驻足凝望,眼前是一朵完全盛开的荷花。彻水而望,只可见浅浅一摊清水,在往下便是大片大片的淤泥了。荷花从淤泥中抽茎而起,却不留一丝泥污。她的花瓣由底部的嫣红,越往上越显淡雅,到最上方已经变成了无暇的白,缀着几点如玉般透澈的露珠,宛如豆蔻年华的少女,面抹粉黛,心中又有万千愁绪,化作几滴相思泪,淌落面颊。

凝望眼前这一塘盛放的荷花,思绪仿佛又回到千年以前的南宋,跟随着李清照一起醉后泛舟,体验“误入藕花深处”般那偶然的邂逅。穿梭于荷塘之间,忍不住采下一支莲蓬,细细咀嚼其中的莲子,先是一口淡淡的甘甜,然后便有一丝苦涩,使我顿能体会到易安的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忽地,看到“一双鸳鸯入深藕,荷香饶水乐同游”,便划桨前进,去看个究竟,那曾想却“惊起一滩鸥鹭”,倏地把我拉回现实。

在回家的路上,回想刚刚眼前和脑海中的一切,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荷花作为君子的洁身自好,而“香远益清”则是荷花作为君子,以自身的良好品格和身体力行,感染身边的人。与此同时,莲花本身也浑身是宝——花朵是供欣赏的上品,莲蓬和莲子还可供食用或入药,这不正如君子一般那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高尚品格吗?

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中论君子作文【五】

挫折也是人生的财富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许多人都说: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我越来越深地感悟到: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没有挫折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黯然失色的。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最主要的一点是挫折会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当然,这首先需要我们经得住挫折。俗话说:“吃一亏,长一智”。

这可是绝对“老人言”,绝对有道理的哲言。比如小孩子不小心被狗咬了,很痛,哭了。对孩子来说,这是挫折。经过这次挫折,孩子知道狗是会咬人的,他必然对狗有了一份戒备。下一回,他就会想办法避免被狗咬。这不就变得聪明一点了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偏偏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了!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来,认为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避免被狗咬,有人采取看见狗就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有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上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从来没有被狗咬过的人,照样可以用后一种办法对付狗。因为聪明人不但能够从自己的挫折中明白一些道理,还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这点来看,挫折不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吗?

诚然,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但我总感到人生道路的过分平坦,整个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于是,我又想到,我们现在许多做父母、做老师、做长辈或领导的,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闯荡闯荡,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一番事业呢?还有高考落榜的学子,是不是也能从挫折中得到点什么,振作起来,开始新一轮的搏击呢?你比别人多了一番挫折,经受了一番磨难,那么,一旦成功,你也必然比别人更多一份喜悦。

经受了挫折,经受了磨难,你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更加有出息!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与其老是被动,不如学点主动进攻。只要我们经得住挫折,那么,挫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的。垫在人类社会底下,托起现代文明的,不正是人类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吗?挫折,确实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啊。

高中论君子作文【六】

人生,就是走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路上的。

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对挫折都有不同的理解。二三岁的幼儿,挫折就是学步的摔倒;七八岁的小孩,挫折就是学习的失利;十五六的青少年,挫折就是对未来的迷茫;二十三四的挫折,就是工作的失败……每个年龄段,都有各种各样的挫折。

可是对于个人的角度,每个人的挫折类型也不同。挫折,有失败性的,也有毁灭性的。

失败性的,只要战胜了,便是人生的垫脚石。

对于一个坚毅的人来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历失败,哪得成功的道路?经历失败,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总结失败的经验,就可以更好的避开成功路上的陷阱。成功的成分也很简单,99%的努力和1%的运气。

可是对于一个懦弱的人,失败是萎靡之父。一旦失败,便是放弃,一蹶不振,没有半点重头来过的勇气。他们是不想成功吗?不,人人都想成功。只是有的人,在半路被绊脚石绊的摔了一跤,痛的再也不想起来。

这只是失败性的挫折。仅仅是失败,就能让人仿佛坠入地狱底层。那么毁灭性的呢?我认为最让人觉得惊奇的是毁灭性的挫折。比如:音乐家失去了听觉、画家失去了视觉、歌唱家失去了声音……这样的挫折,已经不是努力就可以战胜的了。

那要怎么战胜呢?也是有办法的。两种:转向他处,或者强行突破。

转向他处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方法。比如失声,这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失声等于失去了这份职业。可是歌唱家选择了转行,并获得了成功。这就是战胜毁灭性挫折的方法。

强行突破一直是一个让人们感到惊异的方法。音乐家失去了听觉,简直就是失去了职业。贝多芬失去了听觉,他却咬着木棍感受钢琴的震动,感受音乐的节奏。他是聋子,但是他也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这震惊世界的一点无可否认。

没有无法战胜的挫折,只有无法战胜的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