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传统文化习俗作文800字范文)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传统文化习俗作文800字范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24 16:20:09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传统文化习俗作文800字范文)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一】

每年的节日我国的最快乐的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过端午可以吃到我最爱吃的。无比美味的棱角粽子。墨绿的叶子一剥开,就显现出白白的糯米和香甜的蜜枣,看起来都能让人流出一脸盆口水来,真是好吃极了。听说别的地方还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吃雄黄酒,吃十二红的.风俗呢!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二】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的责任

我们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不同的风俗。有各自传统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我的这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的节日。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三】

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清明节要扫墓,但自从我姥爷离世之后,我了解了,我清楚了,我明白了。每一次过清明节的时候,心里感觉很凄凉,我真正地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落上行人欲断魂”。本来家人是不让女孩子扫墓的,但在我跟家人的再三请求下,家人同意了。跪在姥爷的坟前,一阵阵哭声哭得我欲断心肠。清明节是凄凉的节日。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四】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充满活力的人文学科。由于它的“新”,很多人常常对这门学科产生感性上的认识错误,比如在此学科的原始概念上,即便在文化和艺术的讨论上,很多人往往就混淆不清。谈及文化产业,就不得不涉及到文化艺术。有人常常把文化与艺术混为一谈。因此,首先区别一下文化和艺术的概念是至为重要的。文化艺术或者艺术文化,两者是相通的。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他把文化定义为了一种抽象的形态概念,然而我们东方人理解上总有些空洞,其实我们祖先在《周易》书中,对文化早有精辟的阐释,“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来自人文又面对人文,作用是化成天下,“化”字的用的非常巧妙,把文化艺术的巨大无形的精神力量,妙不可言的渲染出来了。也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国人的艺术思维,艺术是一种游戏的精神,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艺术思维,我们才能走进艺术的内部,发挥她的潜力,进而完成她拓展主体、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的根本宗旨。

在明确了文化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问题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自发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必然形成产业而且需要引导,需要从管理的概念上,总体上把握它的事态。说到管理是一个成熟的概念,在知识百科中,管理定义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流通的过程,必定是以商品的形式,通过流通、消费实现最终的价值的。艺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纯粹的商业行为,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需要来自行政体制、道德约束上的监管,在此基础之上诞生了文化产业管理的概念。进入商业运作过程的艺术品和艺术服务,它们可能是从一开始创造就带有商业动机或意图的,也可能是在以后被投入艺术市场才带上商业性,流通的终端是为顾客服务,获取报酬的商业性行为。那么,所谓文化产业,即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和活动,包括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报业、网络业、娱乐业、广告业、咨询业、策划业等行业,而文化产业管理,简单的讲是以一种适应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理念形成的管理模式,把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理念植入到文化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核心的三个元素:艺术生产(艺术创造、艺术市场、文化管理。

我们都知道文化体制改革在国内推行了很多年,有成功,有失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我们还是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经营管理案例就比较典型,这个北京市文化局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在尝试着实行剧团总经理负责制的改革中,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定位上分析木偶剧的受众人群,锁定在儿童群体。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的观剧需求,充分挖掘木偶艺术资源。国内开发专门为低幼儿演出的“小星星剧场” ,创作《春天的童话》、《美人鱼》、《七彩湖》、《太空动物园》、《亨特·格蕾特》、《天鹅湖》等一批大型新剧目。还到市内及郊区县举办的游园活动和庙会上去演出,为农村儿童演出。创建国外演出基地,抓住国外对传统艺术的好奇,倡导国际交流,走出去扩展国外市场。从2000年起,该团就同韩国演出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选送大型木偶剧到韩国巡演,组织演员按照翻译成韩语的台词录音对口型排戏。“韩本”的《木偶奇遇记》等剧目先后在韩国50多个城市与小观众见面,像在国内一样受到热烈的欢迎。这种坚持在艺术创作、生产和艺术生产的延伸上挖掘潜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改革,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剧团的演出收入从改革前的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万元,每年演出场次达到1000场上下。2002年,中国木偶剧院经营收入达500万元以上,剧团与剧院共创收 700余万元。所以说,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还是有所差异的,它是在艺术生产过程中依据自身规律和发展的特征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和模式而进行的,它要对艺术生产、艺术供求,艺术销售等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复杂的,一方面是成熟的文化产业观念,一方面是科学的管理理念,然而把这两则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学问,成为一种具有实效性的管理理念,又不是那么的容易。要想把这两则结合起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文化艺术的思维与管理法则融合到一起。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都凝结着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 思维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能源。《辞海》教育分册对思维作了这样的解释:“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理性认识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感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直接的、具体的,思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则是间接的、概括的。然而事实上,文化艺术思维同样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这两种特性,我们只要掌控的文化艺术思维的特性,才能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避免走向僵化和保守的藩篱。

首先我们看看文化艺术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媒介作用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思维的间接性, 主要表现于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属性。简单地说就是由此及彼。例如,清早起床,凭窗眺望,只见满地湿淋淋的(这是直接反映,凭已有的经验,我们就知道昨夜下雨了。虽然我们并没有直接感知到昨夜下雨,所以“昨夜下雨”这一反映,是一种间接的感之过程。当然,如果作家要搞创作,诗人要写诗,其间接认识会更深一层,即在普通人简单的间接认识基础上,产生一种更为繁复的间接认识,从而调动更多的经验积累,把昨夜下雨这一反映推向诗的境界。

所谓概括性,则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抽象,把事物的个别性上升到一般性,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属性和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人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有感性的高级动物”,“水往低处流”等。作家的思维,也有这种概括性的特征,然而他们与普通人的思维相比较,也有自身的特殊之处,如果说,小说创作中的典型化原则,是作家们思维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无论是文化艺术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终归到底都是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的基础之上的。文化艺术创作的整个思维活动,都是在想象和幻想之中进行的,离开了艺术的想象活动,艺术形象就无从存在。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家本领就是想象”。 艺术的想象和幻想,目的在于创造艺术真实,审美地反映真实的人生,即使采用变形的艺术形式,或者远离现实的荒诞形式,仍然是主体的现实精神的折射,其立足点主要是现实。

拥有了艺术的思维,在去从事具体的文化管理工作,才不会摸不到头脑,抓不到要害。所谓文化产业管理无非就是要对艺术行业的人、财、物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就是要求管理者通过艺术家所不具备的营销知识、公关知识及法律知识等来实现其作品利润的最大化。文化产业管理是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项目。并且为艺术作品寻找一个好的销售渠道,为了使艺术家付出的精神和物质代价得到及时或更大的回报,这是文化产业管理的目的。

那么如何实施文化产业管理呢?我想首当其冲的仍然是从提高管理者的艺术文化素养,善于用艺术思维与管理观念结合的方法,从事具体的文化产业管理工作。文化产业管理主要的就是对艺术行业的人、财、物进行规划、组织、协调。要做好艺术的管理工作就要从艺术的本身出发。让艺术有艺术存在。第一,从艺术文化的自身特点出发,尊重艺术的创造性。艺术本身就是一门由物质到感知再到理性的过程。其中创造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如果艺术,没有创造性,只是一味的沿袭模仿,那么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走向了僵化,僵化的艺术必然走向消亡。因而,鼓励艺术工作者去大胆的创造,尊重其差异。第二,对于艺术文化的发展采取非模式化要求。正是由于艺术有非模式化的存在,才使得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正是由这点才有第一点创造性的存在,倘若模式化,就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有创造性。第三,鼓励个性化艺术创作的尝试。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不能复制的,是强烈风格化特征的写照,正是那些优秀艺术家大胆的,不落俗套的创新才让艺术的家园,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局面鼓励个性化的创作。

其次,培育生命创新力的文化土壤,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马克思认为事物要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主观和客观。主观主导方向,客观是保障基础。搞好文化管理的“环境”不容忽视。第一、首先要从人才入手,通过各种手段引领、培养各方面的艺术人才。第二,制定、完善相应的方针政策,促进文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营造和谐的艺术氛围,完善艺术领域的预报、引导、奖惩、调控、监督、保障、应对机制。第三,鼓励各种资本为艺术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管理的发展同样需要资本的投入带活市场经济。要学会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引导和鼓励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争取把文化产业管理的周边环境做好。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管理的建设是一向长期艰巨的工程,是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和谐,必然呼唤管理上的科学高效。艺术文化思维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也就需要我们形成一种学习型的观念,在学习中进取,在实践中开拓文化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文化产业管理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五】

在朝鲜,到了新年的黄昏,家家户户都要把一年里收集起来的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全家四季平安。

涂抹红粉 巴基斯坦人新年这天,人人拿着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后,便相互将红粉抹在额上,表示庆贺新年吉祥如意。

互赠手帕 元旦那天,日本人在互相祝福时,赠送写有自己名字的手帕以示祝贺。争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之夜,全家要团聚一起,等教堂的钟敲响12点时,大家就争着吃葡萄,并要求按钟声的节奏吃下12颗,以示新年吉祥幸福。

忌食家禽 匈牙利人过新年时不吃家禽,他们认为,家禽都是有翅膀的,吃了它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就会随之飞走。

送石头 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居民每逢新年佳节,便带着一块大石头作为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并把它放在地板上,向主人祝愿说:“愿您家有一块像石头一样大的金子!”

送煤炭 在英格兰,新年到别人家拜访的人,必须携带一块煤作为新年的礼品,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火炉子里,同时还要说一句祝福的话:“祝您家的煤炭长燃不熄!”

树苗贺礼 肯尼亚人元旦这天互赠树苗,以祝愿儿童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老人像大树那样健康长寿。

敬献鸡尾 马达加斯加人新年这天喜欢向老人们敬献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鸡腿,表示关心。

冷食迎新 巴拉圭人在新年来临的前5天,无论是谁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直到新年钟声敲响后,才点火煮食物,庆贺新年。

揪耳祝贺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人们在新年见面时,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以此祝贺新年。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六】

我国的传统文化------元宵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春节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除了响亮的鞭炮声外,还有满街形状各异的花灯和五彩缤纷的烟花。

烟花有的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有点像孔雀开屏,还有的像流星雨,可漂亮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和鞭炮声闹成一片,形成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的作文【七】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文学记述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