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物名家作文(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写一篇作文)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写一篇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3-11 18:45:09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写一篇作文)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一】

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不是与常人不同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来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大。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其实他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他读过的书比常人多,思想就比一般人更加活跃。他教育学生总是通过一件事或物来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故而他的学生有很多贤能之士。

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受世人推崇,《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众人皆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他使用妙计集得箭支,正是“善假于物”智慧的体现。

近代的思想启蒙者,考虑到国民现状,大胆地借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大本国国力,再去抵御外来入侵者。虽然未能如愿,可他们一样留在了人们心中。

故事中的三只蚂蚁。乙蚂蚁辛辛苦苦,它想学古代愚公,老老实实,靠自己的能力去比赛。虽然平安归来,但它与别人的差距很大,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要知道一只蚂蚁要从平原到达青藏高原,路程之遥远丝毫不亚于唐僧取经所要经历的磨难,并不是一只蚂蚁可以承受得了的,丙蚂蚁于非命是自然的;乙蚂蚁一味蛮干,付出了很多,之所以能完成比赛,纯属幸运;甲蚂蚁则很巧妙地借助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轻易地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受到了欢迎和尊敬。

作为年轻的我们虽然并没有君子高风亮节的品质,但有他们一样的智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努力地为我们的梦想而奋斗。因为有大量的东西已属于现代社会拥有,他们对我们有更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只有借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诸位请记:称得上君子,得明白君子之道——得向甲蚂蚁一样“善假于物”。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二】

大树假借飞禽走兽,将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鸟儿假借辽阔的蓝天自由翱翔,任意嬉戏;花儿假借土壤的力量,娇艳成长;我们自然也不例外,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假借光明走出黑暗。

没有人是万能的,也没有人敢说:我的成功可以不靠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有真才实学固然是走向成功的根本,但善假于外物,却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

善假于物,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古时候,有一个卖马的商人,他的马可以说是全京城最烂的马,四肢无力,两眼无神,一看就是驽马一个,但是这个商人很聪明,他去请了当地最出名的一个相马伯乐,只要求他到自己的马厩前观望一眼就行了,但是就因为这个聪明的做法,他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因为大家认为他的马都是好马。还有,谁都知道,二战后,各国各地都精疲力尽了,经济也是濒临崩溃,可就在此时,聪明的美国就当时紧张的局势,发展经济,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商人善假于物,从而使他的生意红红火火;美国善假于物,成就了它在国际中经济大国的地位。由此可见,善假于物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善假于物,是一种机智的方式。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谓是千古流传,永不过时。当时蔺相如察觉秦王已无心偿还城池的时候,他当机立断,用一个谎言让和氏璧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于是,他假借他当时认为最有威慑力的兵器~柱子,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和氏璧的完整与秦王相逼,最后,为自己赢得了一条保命和不负道义的道路。再则有赤壁大战时,以当时的实力来说,西蜀是万万不能与曹操相比拟的。但是,在当时,诸葛亮巧借东风,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啊!蔺相如借柱相逼,孔明借东风赢胜仗。无不在体现着,危急时刻,善假于物,未尝不是一种机智的方式。

善假于物,是一种走向成功的正当捷径。刘备在三国中,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但是他自己却是没有多大才能的,一遇到事情便会说:为之奈何?但是,他善于借助像诸葛亮等这样的人才,为他出谋划策,最后,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成功,登上了王位。还有,在一部叫《安德的游戏》的科幻片中,主人公安德曾说:聪明的人是善于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去取得胜利。自然,他最后也取得了他想要的胜利。无论是刘备还是安德,他们都善于假借身边的人或事去取的他们心中所想的胜利。由此观之,善假于物,是一种走向成功的正当途径。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三】

深受国人喜爱的中国梦的系列漫画,凭借义乌的精美小商品走出国门;义乌精美的小商品借中国梦系列年画的“船”出海,销量倍增,还深受外国人的青睐。这说明具有中华文化象征符号的产品,倘若细致精美和有效搭载,就可迅速传播,让更多的世界人民接受。相互依托,相互凭借,两全齐美,乐而为之,这是一种善假于物的智慧。

凭借载体,才能迅速传播。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存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存在的,那么就需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依赖,相互依托,互为表里。纵观历史,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当从丝绸之路开始。当时的汉文化可以说是东亚地区最先进的文化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仁义礼智信,迅速得到周边的少数民族学习借鉴,并逐渐同化。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的认同和接受,需要凭借本民族智慧这个有效搭载,才能迅速被接受。中原文化正是由于先进的防治技术和先进的冶炼技术,生产出的先进工具等得以推广,而产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永恒意义的文化内核,才在周边获得少数民族和东亚中亚等民族的认同,得以迅速扩展,最终形成中华文化圈。由此可见,凭借载体是有效传播一种大智慧,古代的中华文化得以取胜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这对于我们今天文化“走出去”,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凭借载体,提高自身素质。若要自己的文化得到认同,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当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的竞争已由经济政治层面的竞争上升到文化上的竞争。让自己的文化更先进,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韩国把中国的端午节申遗,美国在世界各地推广着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一些日本动漫让中国的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日本民族主义,甚至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各种各样大餐的一波又一波袭来,文化侵略也好,文化传播也罢,都是一种文化的渗透,自己落后,却责怪人家文化先进,怎样保护自身文化不受侵略?因此发挥中华文化传统的魅力,就要挖掘、承传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丰富优秀文化的内涵,提高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即努力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质量,在激烈的文化竞争环境中才能立稳脚跟。看来,以质取胜是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播的前提。

凭借载体,贵在文化创新。当一种文化止步不前时,就要穷则思变,在创新上下功夫。中华文化要想走出去,提高质量和效益,就必须通过文化创新来驱动。中国梦的小漫画,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形式新颖,能客观反映民族审美情趣,内涵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是传播手段的创新。由中国仿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这本身就是一种众多方面的创新,只有提高了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以质取胜,以新取胜。可见,创新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弄潮儿涛头立,手握红旗旗不湿,”。

中华文化日益走向世界,我们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需要载体,更需要彼此的凭借,要积极热情地向外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善假于物,这是我们民族的智慧。最终获得世界的赞美与认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四】

牵牛花伸长纤细的藤蔓攀上枯木,连缀成一片娇美的屏风;纸鸢乘着春风扶摇直上,翱翔于燕雀难及的高空;独木舟凭借风帆的助推,驶向了太阳升起的远方……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无不向我们昭示着成功的通途:善假于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千年前的圣贤荀子如是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未假于马,千里何致?不假舟楫,何以绝江河?成功的对岸相隔万丈深渊,只可凭借那一根铁索才可度过,若仅凭自身一跃,十有八九会粉身碎骨。

因为善假于物,《远大前程》中皮普在赫克托的帮助下融入了英国上流社会,从小铁匠变身为贵族成员,展开了自己的远大前程;因为善假于物,《漂亮朋友》中杜洛华依靠玛德莱娜的身价与影响,成功获得了自己的名声与地位,成就了令人瞩目的事业。以上皆可见善假于物对于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褒禅山石洞前,临川先生曾发出如此感慨。宛如置身于漆黑深邃的洞穴,若没有那跳动着光与热的火炬,如何才能穿越那寂寥悠长的岁月?临川先生将此看得透彻。

或许有些人会有所不甘,心里如装着一头蠢蠢欲动的小野兽,发出豪迈的言词:一切都靠自己!可是千万别忘了,通往成功的路上有千千万万的猛士,又有多少人仅凭一己之力折戟沉沙?正如人类数百万年的发展史一样,凭借外力,运用工具,生产力才得以提高,世界才得以发展。有所凭借正是你我成功之路上的推动器,加速走向成功的步伐。

善假于物,使我们直挂云帆乘风破浪。善假于物,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成功的通途。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五】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六】

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不是与常人不同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来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大。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其实他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他读过的书比常人多,思想就比一般人更加活跃。他教育学生总是通过一件事或物来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故而他的学生有很多贤能之士。

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受世人推崇,《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众人皆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他使用妙计集得箭支,正是“善假于物”智慧的体现。

近代的思想启蒙者,考虑到国民现状,大胆地借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大本国国力,再去抵御外来入侵者。虽然未能如愿,可他们一样留在了人们心中。

故事中的三只蚂蚁。乙蚂蚁辛辛苦苦,它想学古代愚公,老老实实,靠自己的能力去比赛。虽然平安归来,但它与别人的差距很大,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要知道一只蚂蚁要从平原到达青藏高原,路程之遥远丝毫不亚于唐僧取经所要经历的磨难,并不是一只蚂蚁可以承受得了的,丙蚂蚁于非命是自然的;乙蚂蚁一味蛮干,付出了很多,之所以能完成比赛,纯属幸运;甲蚂蚁则很巧妙地借助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轻易地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受到了欢迎和尊敬。

作为年轻的我们虽然并没有君子高风亮节的品质,但有他们一样的智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努力地为我们的梦想而奋斗。因为有大量的东西已属于现代社会拥有,他们对我们有更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只有借用发达国家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诸位请记:称得上君子,得明白君子之道——得向甲蚂蚁一样“善假于物”。

寄情于物名家作文【七】

“外国也有乞丐”,是的;但他们的丐道或丐术不大一样。近些年在上海常见的,马路旁水门汀上用粉笔写着一大堆困难情形,求人帮助,粉笔字一边就坐着那写字的人,——北平也见过这种乞丐,但路旁没有水门汀,便只能写在纸上或布上——却和外国乞丐相像;这办法不知是“来路货”呢,还是“此心同,此理同”呢?

伦敦乞丐在路旁画画的多,写字的却少。只在特拉伐加方场附近见过一个长须老者(外国长须的不多,在水门汀上端坐着,面前几行潦草的白粉字。说自己是大学出身,现在一寒至此,大学又有何用,这几句牢话似乎颇打动了一些来来往往的人,加上老者那炯炯的双眼,不露半星儿可怜相,也教人有点肃然。他右首放着一只小提箱,打开了,预备人往里扔钱。那地方本是四通八达的闹市,扔钱的果然不少。箱子内外都撒的铜子儿(便士;别的乞丐却似乎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画画的大半用各色粉笔,也有用颜料的。见到的有三种花样。或双钩ToLive(求生二字,每一个字母约一英尺见方,在双钩的轮廓里精细地作画。字母整齐匀净,通体一笔不苟。或双钩GoodLuck(好运二字,也有只用Luck(运气一字的。——“求生”是自道;“好运”“运气”是为过客颂祷之辞。或画着四五方风景,每方大小也在一英尺左右。通常画者坐在画的一头,那一头将他那旧帽子翻过来放着,铜子儿就扔在里面。

这些画丐有些在艺术学校受过正式训练,有些平日爱画两笔,算是“玩艺儿”。到没了落儿,便只好在水门汀上动起手来了。一九三二年五月十日,这些人还来了一回展览会。那天的晚报(TheEveningNews上选印了几幅,有两幅是彩绣的。绣的人诨名“牛津街开特尔老大”,拳乱时做水手,来过中国,他还记得那时情形。这两幅画绣在帆布(画布上,每幅下了八万针。他绣过英王爱德华像,据说颇为当今王后所赏识;那是他生平最得意的时候。现在却只在牛津街上浪荡着。

晚报上还记着一个人。他在杂戏馆(Halls干过三十五年,名字常大书在海报上。三年前还领了一个杂戏班子游行各处,他扮演主要的角色。英伦三岛的城市都到过;大陆上到过百来处,美国也到过十来处。也认识贾波林。可是时运不济,“老伦敦”却没一个子儿。他想起从前朋友们说过静物写生多么有意思,自己也曾学着玩儿;到了此时,说不得只好凭着这点“玩艺儿”在泰晤士河长堤上混混了。但是他怕认得他的人太多,老是背向着路中,用大帽檐遮了脸儿。他说在水门汀上作画颇不容易;最怕下雨,几分钟的雨也许毁了整天的工作。他说总想有朝一日再到戏台上去。

画丐外有乐丐。牛津街见过一个,开着话匣子,似乎是坐在三轮自行车上;记得颇有些堂哉皇也的神气。复活节星期五在冷街中却见过一群,似乎一人推着风琴,一人按着,一人高唱《颂圣歌》——那推琴的也和着。这群人样子却就狼狈了。据说话匣子等等都是赁来;他们大概总有得赚的。另一条冷街上见过一个男的带着两个女的,穿著得像刚从垃圾堆里出来似的。一个女的还抹着胭脂,简直是一块块红土!男的奏乐,女的乱七八糟的跳舞,在刚下完雨泥滑滑的马路上。这种女乞丐像很少。又见过一个拉小提琴的人,似乎很年轻,很文雅,向着步道上的过客站着。右手本来抱着个小猴儿;拉琴时先把它抱在左肩头蹲着。拉了没几弓子,猴儿尿了;他只若无其事,让衣服上淋淋漓漓的。

牛津街上还见过一个,那真狼狈不堪。他大概赁话匣子等等的力量都没有;只找了块板儿,三四尺长,五六寸宽,上面安上条弦子,用只玻璃水杯将弦子绷起来。把板儿放在街沿下,便蹲着,两只手穿梭般弹奏着。那是明灯初上的时候,步道上人川流不息;一双双脚从他身边匆匆的跨过去,看见他的似乎不多。街上汽车声脚步声谈话声混成一片,他那独弦的细声细气,怕也不容易让人听见。可是他还是埋着头弹他那一手。

几年前一个朋友还见过背诵迭更斯小说的。大家正在戏园门口排着班等买票;这个人在旁背起《块肉余生述》来,一边念,一边还做着。这该能够多找几个子儿,因为比那些话匣子等等该有趣些。

警察禁止空手空口的乞丐,乞丐便都得变做卖艺人。若是无艺可卖,手里也得拿点东西,如火柴皮鞋带之类。路角落里常有男人或女人拿着这类东西默默站着,脸上大都是黯淡的。其实卖艺,卖物,大半也是幌子;不过到底教人知道自尊些,不许不做事白讨钱。只有瞎子,可以白讨钱。他们站着或坐着;胸前有时挂一面纸牌子,写着“盲人”。又有一种人,在乞丐非乞丐之间。有一回找一家杂耍场不着,请教路角上一个老者。他殷勤领着走,一面说刚失业,没钱花,要我帮个忙儿。给了五个便士(约合中国三毛钱,算是酬劳,他还争呢。其实只有二三百步路罢了。跟着走,诉苦,白讨钱的,只遇着一次;那里街灯很暗,没有警察,路上人也少,我又是外国人,他所以厚了脸皮,放了胆子——他自然不是瞎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