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用寄情于物写一篇150字的短文)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用寄情于物写一篇150字的短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4 04:06:07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用寄情于物写一篇150字的短文)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一】

荀况在劝学篇里有这么一句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善假于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善于借助外物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善于通过学习,物为我用;三是善于发揮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荀况所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意思是说,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登高而望远,顺风而声疾;借助于马力,而行千里;借助于舟楫,而渡江河,皆是“善假于物也”。

的确如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增强,百倍千倍的延伸。

大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利用他人之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才智、人力之不足吧。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善于利用他人及朋友之力,不但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年代也会有更多的机遇。诸如“借鸡下蛋”、“多个朋友多条路”等等。

古代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就很懂得利用他人之力为我所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最典型的例子如三国赤壁大战。

曹操、周瑜都是“善假于物”的能手。曹操虽然拥有八十万大军,但不习水战,要想战胜具有水战优势的东吴,谈何容易。足智多谋的曹操善于用人,他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的水战能力大大提高;周瑜军力不如曹军,当他发现曹军水寨井然,竟然“深得水军之妙”之时,知是得力余蔡瑁、张允,于是暗下决心,“用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矣。

正当周瑜绞尽脑汁谋定策略之时,曹操手下谋士、周瑜故友蒋干来访。周瑜眼前一亮:“天助我矣!”他要借助蒋干之力实现自己的计谋。周瑜看出蒋干来意,一是说降,二是刺探军情。于是,他利用“朋友”关系,来个“将计就计”。

周瑜当晚大摆宴席,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周瑜大笑畅饮。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在桌上堆着往来书信公文中,蒋干发现了“蔡瑁、张允谨封”等信,他大吃一惊,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蒋干寻思,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于衣内,回到床上假装睡觉。

大约四更时分,有人进帐低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没有做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后面的话声音太低,什么也听不清楚,不一会,周瑜回到帐内又睡了起来。

蒋干在五更时分,趁周瑜未醒,悄悄离开营房,溜回江北,向曹操报告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交出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张允。当手下献上二人首级时,曹操方才恍然大悟:“吾中计矣!”

周瑜借助蒋干这个老朋友之力,又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才有了流传千古的赤壁大战火烧曹营的壮举。

充分利用现有物力发展壮大国力的事例当属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在过去,中国的旅游业极不发达。据说上个世纪50年代,外国友人曾向中国建议,将自然风景区肇庆建成像日内瓦那样的城市,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是中国不同意,还说什么,我们要把这里供我国劳动人民享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旅游业是无烟工厂,是一本万利的事业,于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其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业进入“现代旅游阶段”,其发展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阶段,新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建立起来,但发展缓慢,而且艰难曲折。只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领导懂得“善假于物”,利用我国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才迎来了旅游业的春天,1978年我国入境旅游者为188万人,为过去24年人境人数的总和。现在,我国已把旅游事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我国已“从单一的抓国际旅游转变为国际、国内旅游一起抓”。这些决策,推动国内旅游进入了一个振兴繁荣、健康发展的崭新阶段。这就是中国人“善假于物”的明证!

对于荀况的“善假于物”,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物”,而且还要看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亦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比方说,中国地大物博,由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长期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生产蒸蒸日上;由于僵化的管理体制,尽管有人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生产力还是非常地下;自从农村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蒸蒸日上,粮食年年丰收,终于解决了13亿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质的飞跃,这就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资”、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只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荀况的“善假于物”的内涵,古为今用,身体力行,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我们定会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胜利。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二】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在春天的小树林里,雪都融化了,动物也从冬眠中苏醒了。万物复苏,小草们都从荒凉的土地里钻出来,也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可爱的小松鼠从冬眠中苏醒了。他睡了整整一个大冬天,觉得自己的小肚子饿饿的,就去树上找一些树叶,来填饱自己有饥饿有好久没吃东西的小肚子了。

还有,一场春雨过后,小草从湿润的泥土里钻出来。花儿又重新开放,找回花儿自信。小溪上面的冰层都融化了,小动物们有可以重新喝到纯净的山水了。鸭子,鹅,都有在水中嬉戏,玩的非常开心。大雁和燕子个个成群结队的从南方飞回来了,重新在这里搭建新家。

这就是春天的小树林,真美啊!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三】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雨滴滑落地上的声音,再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在我的耳中都是动听的乐音。

每一次坐在琴前,听着美妙的乐音从指间流出,我都会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斥着全身。尽管这音乐断断续续,但每一遍下来,妈妈总会啧啧赞叹。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一天发现我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很强,一首童谣听过两遍立马就能记住。于是,妈妈带我去了一家音乐教室。整齐悦耳的琴声从教室传来。我好奇的走进去,原来是几个哥哥姐姐在弹电子琴。妈妈问我想不想学,我点了点头。

我学会的第一首曲子是《采荼扑蝶》。以前没学的时候,我总是双手放在琴健上,左一下右一下,受陶醉也仅次于电视上钢琴家弹奏时的动作。现在不同了,让我着迷的是优美的琴音“1-2-3-4-5-6-7……”,一遍一遍,先单手练,再双手练,左手在低音区,右手在高音区。

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中途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总是这几个一成不变的音阶,使我感到枯燥乏味。电子琴班的其他同学也一样,一副无精打采的感觉。老师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事,把我们叫过去,关上琴,给我们说故事。这让我们惊诧不已。老师笑着说:“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学东西总也坚持不了,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音乐,于是就下决心练好电子琴,使音乐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看看我们,伸出双手,“我完成了目标,这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师的手很粗糙,很多长时间与琴健接触的地方已磨起了茧子。忽然间,我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都惭愧的埋头练琴。就是这双手,让我懂得了何为坚持。所以我坚持下去,一遍一遍反复练习。脑海中也时常浮现出这双大手。我在探索音乐世界的路上,三年过去,我的欣赏水平不仅提高了,而且一首歌听过几遍总能弹出几句。

付出让我有了收获,是音乐,也是那双手,使我学会了坚持,更磨炼了我的意志。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四】

在秋天的果园里,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撒下香香甜甜的气味……

在秋天的果园里,挂着一个个石榴娃娃,它们笑盈盈地向秋天挥手,有的还笑破了肚皮,露出了一颗颗“珍珠”,其他的水果树上,一个个“小财迷”恨不得抓上一大把。

在秋天的果园里,一位位穿着美丽的红皮袄的苹果小姐,在说着悄悄话呢!别的水果树上的水果,每个都想穿上苹果小姐的红皮袄,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在秋天的果园里,一位位葡萄先生换上了帅气紫袍,正想邀请对面的苹果小姐跳舞呢!别的树上的水果先生,都想买一件像葡萄先生那么帅气的紫袍。可是,哪里有的卖呢?

在秋天的果园里,一位位穿着鲜艳的黄皮大衣的橘子和橙子小姐,正在比美呢!她们在比谁的黄皮大衣更时尚,更美丽,更……

在秋天的果园里,一位位橘子先生穿上了帅气而优雅的绿色西服,正想着去给橘子小姐献花呢!

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水果们的季节!

写一个寄情于物的作文【五】

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不是与常人不同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来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大。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其实他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他读过的书比常人多,思想就比一般人更加活跃。他教育学生总是通过一件事或物来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故而他的学生有很多贤能之士。

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受世人推崇,《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众人皆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他使用妙计集得箭支,正是“善假于物”智慧的体现。

近代的思想启蒙者,考虑到国民现状,大胆地借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大本国国力,再去抵御外来入侵者。虽然未能如愿,可他们一样留在了人们心中。

故事中的三只蚂蚁。乙蚂蚁辛辛苦苦,它想学古代愚公,老老实实,靠自己的能力去比赛。虽然平安归来,但它与别人的差距很大,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要知道一只蚂蚁要从平原到达青藏高原,路程之遥远丝毫不亚于唐僧取经所要经历的磨难,并不是一只蚂蚁可以承受得了的,丙蚂蚁于非命是自然的;乙蚂蚁一味蛮干,付出了很多,之所以能完成比赛,纯属幸运;甲蚂蚁则很巧妙地借助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轻易地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受到了欢迎和尊敬。

作为年轻的我们虽然并没有君子高风亮节的品质,但有他们一样的智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努力地为我们的梦想而奋斗。因为有大量的东西已属于现代社会拥有,他们对我们有更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只有借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诸位请记:称得上君子,得明白君子之道——得向甲蚂蚁一样“善假于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