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我的老师500字作文大全优秀)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我的老师500字作文大全优秀)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3-10-01 07:53:52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我的老师500字作文大全优秀)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一】

她喜欢着一身淡黄色的连衣裙,一个可爱的草莓发夹点缀着一头卷卷的长发,总是抱着一摞教材,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就是我们的“百科书老师”——杨老师。

上语文课时,杨老师如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解决着我们的奇思幻想与各种古怪的问题。原本是一个不明白的深奥问题,杨老师总能化难为易,风趣地解答。有时我们刨根问底问到与课本无关的内容时,杨老师就会风趣地一笑,说“你们这些淘气包,再问我就成亚里士多德了。”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学习的疲倦立刻一扫而光。

考前复习时,杨老师仿佛一本《孙子兵法》,认真细致地为我们讲解阅读的思路与写作文时的小技巧,并夜以继日地为大家搜集范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作文的主题,打开我们的思路,让大家无惧任何考试。杨老师的学习办法总是那么好,令人佩服不已。

午饭后的点心时间,杨老师又好像《美食大全》,津津有味地说着各地的特色美食,把我们馋得垂诞三尺。当我们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总会给我们带点从未吃过的零食,鼓励我们。美食的滋味可真是让大家回味无穷,同时也让大家更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给我们讲起革命烈士们时,杨老师立刻如同一部《史书》,双手紧握成拳头,充满正义地讲述南京大屠的残忍与江姐的坚韧不屈与浦志高的凛然正气……杨老师的讲述好似把我们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澎湃,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强大。

杨老师实在是一本书,一本风趣、有内涵、令人回味的书!我爱我的“百科书”杨老师!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二】

在我的印象中,好几位老师都教过我,如和蔼的孔老师,严厉的韦老师,教学认真的孙老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怪招迭出”的陈老师。

陈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中等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有点发红的鼻子。她虽然长得并不出众,但我们非常喜欢她。因为她教育我们怪招迭出。

记得有节体育课,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时候,吴雨泽和吴嘉豪因为在做操时发生了点小摩擦,吵了起来。结果他们越吵越厉害,最后居然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同学们赶忙跑来劝架,可是他们打得不可开交,怎么也拉不开。体育老师来了,可是他处理不了。他们两人打红了眼,“战事”正在不断升级。

就在这时,我们班的“飞毛腿”张家瑞叫来了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大喝一声“停”!他俩立刻停了下来。陈老师笑着说:你俩爱打架,今天就进行一次比赛,看谁最后能赢!现在把你们的上衣脱掉!”说着陈老师从地上拔了两根草,交给他俩。并说:打仗不能没有武器,你俩就用草当武器吧!”他俩不知所措地看着陈老师,他俩半天都不动兵。我也觉得奇怪,心想:陈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时陈老师说:“你俩不是想打架吗?现在拉开架势好好打呀!”于是他们脱下上衣,拿起草打了起来。草打到赤裸的上身可真痒啊!打来打去,他们两个都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扔下草,握手言和了。就这样陈老师用怪招使吴雨泽与吴嘉豪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就是我们班“怪招迭出”的陈老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在心里也暗暗地佩服起她了!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三】

我要给幽默的、凶凶的袁老师画一副漫画。

袁老师黑黑的,长的人高马大,肚子圆圆的好像吞下了一个大西瓜。头发卷卷的,像顶着一黑色的鸟巢,鸟巢看起来一点也不舒适,因为我感觉袁老师的头发硬硬的,像铁丝一样。那带着方框眼镜的眼,笑起来时就像一条细线,我怀疑袁老师笑起来看人时,会不会把我们都看扁了。

记得上学期某个同学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袁老师马上开始狂批他,那可不得了,袁老师如果训人吼起来,那就是张飞也得被吼趴在地半天起不来,梁山好汉们也得全体退避三舍。这时同学们已经吓得赶快捂上耳朵,没有一个人敢喘粗气。下课后,有位同学告诉我,他感觉袁老师的吼声像听了很长时间的雷鸣。我也有同感,感觉更像听了长时间的飞机坠毁+汽车加油站爆炸+包租婆的狮吼功。我想那位同学以后再也不会不完成袁老师的数学作业了。

袁老师虽然会凶,却很幽默。有次上课,袁老师问了个问题,只有很少人举手回答。哪里想到袁老师提问了一个没举手的同学,结果还答对了。袁老师让那位同学站到了后面,我们都疑惑不解地看着袁老师,他的眼睛又笑的眯成了一条缝说:“你对了,说明你会还不举手,所以你要站到后面去。”原来不管你答对答错,只要不举手,都要站到后面。袁老师话音刚落,全班五分之四的同学都快速举起了手。我心里真是佩服:“袁老师的套路堪比太平洋啊!”

现在我们升五年级已经换了数学老师,相信袁老师还在用他那严厉的、幽默的教学方式,教导着一班又一班的学生,让他们展翅高飞。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我喜欢的“百变”老师就是我们尊敬的班主任——叶老师。

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不长不短的头发经常扎着一个小马尾,一双大大的眼睛,挺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小小的耳朵,时温柔,时严厉。

叶老师的脸就像一张藏不住情绪的“晴雨表”,高兴、伤心都写在脸上了。就拿讲课来说吧,叶老师讲课讲到一半,就说起了我们。她说:“有些同学,做梦梦到他/她就很高兴,心里就笑开了花。”说着,叶老师的脸上也笑开了花。忽然,叶老师的声音变得难过起来:“有些同学,一梦见他/她心里就割上了一刀。”说完,叶老师脸上充满了伤心和失望的表情,接着她又长叹一声:“唉。”

叶老师虽然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恨铁不成钢,但是上课扮演角色、组词等时候都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思考和展现的机会。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但是总能感觉到叶老师对我的期望和鼓励。在一次生字组词的环节中,我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叶老师点了我的名,我顿时感到叶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可是第一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呀!我马上站了起来,心里喜滋滋的,大声地说出了我想的词语。叶老师笑嘻嘻地点了点头,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在对我说,不错!

叶老师有时候会变得像妈妈一样温柔。这是发生在二年级的事情。一天中午,正在起床时,我一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颅内出,被送进了湘雅医院的抢救室。叶老师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后,赶紧跑到医院来看我,我非常感动。从青园小学来一趟湘雅医院很远很远,是多么不容易啊!叶老师站在我病床前,温柔地看着我,她的眼眶红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鼻子塞了,声音都哽咽了。我看到叶老师这么温柔的样子,很感动,真的很感动,我也想哭了!

“百变”的叶老师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五】

爸爸一下班,不换衣服,也不做家务,打开电脑就是玩。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不久,爸爸就回来了。爸爸打开电脑玩了起来,我大喊:“爸爸,检查作业。”爸爸回答说:“来了。”可是,我等呀等,始终不见爸爸的踪影。我走到书房一看,爸爸正玩得津津有味呢!“爸爸——。”我大喊一声,爸爸差点吓破了胆。爸爸只好说:“马上就来。”

作业检查完后,我对爸爸说:“爸爸,赶紧煮饭。”“哦!”爸爸说。过了半小时,我以为饭煮好了。谁知我跑到厨房一看,饭根本没煮。我怒气冲天地朝爸爸大喊:“饭、饭、饭…… ” 我大喊了10遍。爸爸好像也有点生气了,大声说道:“知道了。”他一气之下把电脑关了,去煮饭了。

还有一次,爸爸在电脑上玩“斗地主”,我在做作业,妈妈在烧菜。妈妈说:“你们谁帮我把衣服放进洗衣机?”“不行啊,妈妈,我在写作业。”我说,“爸爸,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爸爸说:“哦。”可是等妈妈烧好菜一看,衣服还一动不动在原地。妈妈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我这么忙,你都不帮我。”说完,把电脑关了。爸爸挠挠头皮,不好意思地说:“下次……下次一定帮。”

唉,爸爸真是个无药可救的电脑迷!

我的老师的作文500字以上【六】

哈哈,哈哈在菠菜老师幽默滑稽的开场白中,我们的紧张和不安渐渐变成一缕缕轻烟慢悠悠地飘走了,一个个都露出了清澈纯洁的笑容。

这么一位语文老师,烫着一头泡面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倒与相声演员于谦有些神似。他的长相是那种丢在人堆里找不出的那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一对眯眯眼实在好笑,人家那是丹凤三角眼,可他呢?一瞪眼睛也只不过就绿豆这么大。那嘴唇更夸张,好像绑着两根香肠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被毒虫咬过呢?他不修边幅,时常穿着短裤拖着人字拖来上课,越看越像手上拿着小扇子的街头小贩儿一边抠着脚丫子,一边撩着头发喊着:回收旧手机,回收旧电脑!

菠菜挺有意思的,我们说他太肥不应该叫菠菜,应该改名叫多肉。的确是啊,你看他那啤酒肚,像个怀胎八月的妇人,不知道一天下来要灌多少食物才能填满呢!可他呢,不以为然,说什么能吃就是福。课上若讲得起劲,他还会扭动着肥硕的身躯,肉肉就开始有节奏地抖动起来。那动作可是辣眼睛啊!

菠菜是个典型的中年油腻大叔。上课时,总是拿着根粉笔夹着根香烟似的手舞足蹈。我们笑他眼睛贼小,他却说我们不懂品味,什么小眼好看,大眼无神,什么浓缩,什么精华,唉!这还不是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吗?课堂上的笑声此起彼伏,一节课下来,笑点低的同学估计都笑出了八块腹肌了。

菠菜布置的题目也很怪,什么《给自己的娃娃取个名》,乖乖,我们还是个娃,如何给自己的娃取名?再说了,自己未来的夫君姓什么,鬼才晓得呢!这起名字的活,为时过早啊!我无从下手,狗咬刺猬一样。我咬着笔盖,苦思冥想,毫无头绪。他笑了笑,开始教我们找关键词,什么是文章的题眼,什么是这个文章的重点,如何想象,如何选材,如何组材

虽然唾沫横飞,但思路越发清晰。久而久之,我的习作水平日渐增长,被菠菜在课堂上点评表扬到自己的文章,乃一大幸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