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步训练法(怎样进行作文训练方法和技巧)

作文三步训练法(怎样进行作文训练方法和技巧)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03 00:45:08
作文三步训练法(怎样进行作文训练方法和技巧)

作文三步训练法【一】

写——读——写即学生先根据题目要求写成初稿,再找出同题材同体裁的`范文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再对自 己的初稿进行修改。

教师在教读说明文时,大凡都要从理论上大讲特讲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文的其它有关知识,教读过程中更 是离不开扣住说明文体的特点去分析,可以说学生对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及课文内容已经了如指掌。然而,当他 们面对说明文的写作时,脑海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运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大套理论去作文,即使绞 尽脑汁,“挤”出一篇“牙膏作文”来,仍是条理不清,漏洞百出。这是初二学生写说明文出现的“通病”。

出现这种“通病”的原因在于没有把读和写很好的结合起来,缺乏技能技巧。课文是营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消化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使学生很好地吸收、消化和转化,就必须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怎 样结合呢?

如:《宜城汉江大桥》

操作:(一)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写出初稿。(二)引导学生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 关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让学生认识:同是写桥,作者能介绍得那么清楚,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是怎样体现的,自己的文章与之相比存在哪些不足,或没抓住事物的特征,或 说明顺序不合理,或无恰当的说明方法,或说明语言不准确、简明。通过比较,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所 领悟。(三)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初稿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修改,写出第二稿交给老师批改。

写——读——写,不同于学生作文前老师念念范文进行的指导。它是在学生独立写出初稿后进行的比较阅 读,然后再进行的修改。学生用来读的“范文”,可以是课文,作文训练后的例文,还可以是作文指导书上的 优秀文章,只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可读性即可。因此,不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学生熟练后,写—— 读——写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

作文三步训练法【二】

写完一段后,如果发现偏题,就要马上结束上面的话,立刻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如以“善待自己”为话题作文,某同学开头就谈起来“要善待别人”这个中心。中途,作者才发现偏离了题意。这时,就应迅速将“要善待别人”的话题结住,然后,用一句话承上启下:“善待别人自然应该,那么,善待自己是否就可以忽略不计呢?”接着,从“善待自己是善待他人的前提”,“要像善待别人一样善待自己”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这样一来,由于补救及时,文章就由可能的四类文进档为二类上了。

作文三步训练法【三】

一题两写即同一题目的文章要生从不同角度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文。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所编课文,为记叙文教学向说明文教学过渡架设了很好 的桥梁。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以往的写作训练,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去写生动有趣的故事,自己 往往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人。而文体的骤变,生动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严肃的科学知识;融注情感的陈述 变成了准确的说明,心理上自然会产生厌恶、无所适从的情绪。一题两写则可以架起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 过渡的桥梁。

如:《我的文具盒》

操作:(一)辅导时,讲清记叙文与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二)进行 记叙文的写作。(三)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四)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

一题两写先训练学生写记叙文,然后训练写说明文,分两次进行。待多次训练后可以在一次作文中同步进 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写的记叙文很有特色。他以两次数学为中心事件,写了文具盒对“ 我”学习上的帮助、鼓励、批评、督促,反映出“我”与文具盒之间的友谊。他在结尾写道:“我望着试卷上 鲜红的‘100’分,高兴的笑了,这时文具盒也朝我眨眨眼, 仿佛也在为我高兴……”我把他的文章刻印出来 在班上认真评讲,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写出来的记 叙文内容充实、具体、生动。在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基础上,我向学生具体介绍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明确指 出说明文的写作与记叙文的写作本质上的区别,并要求学生拿出文具盒,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本着有什么写 什么的原则,把自己的文具盒介绍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介绍文字绘画一个文具盒,与自己的文具盒对照,写 掉了什么,哪一点写得不像,再进行充实修改。学生当堂写,当众念,我当面评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另有一 番风格,或平实说明,简明朴实地介绍文具盒的形状、结构、功用等;或生动说明,描绘盒盖表面精美的图案 ;使用拟人的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有趣的介绍文具盒的内部构造。下面是一位学生的精彩说明语段 ,她写道:掀起上盖,呈现出三个大小不等的房间。靠外边最长的房间是米尺先生的家,它长24厘米, 宽4厘 米,高约1.5厘米。里边面积最大的房间,长19厘米,宽6厘米左右,它是钢笔、铅笔、圆珠笔三兄弟的家。橡 皮妹妹住在一个长约6厘米,宽5厘米的小房间里,我念几句顺口溜,你能找到像皮妹妹的家吗? ‘橡皮妹妹胆 不大,请了搭盖保护她,还选两家作邻居,太阳公公先喊她。’……”

我在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时,找出习作中好的、差的最有代表性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 些文章的得与失,要求学生再作修改,写好作文后记。

通过这样训练,学生从实际写作中总体上把握了说明文与记叙文写法上的区别,把学生从记叙文的写作中 引向说明文写作的新天地,很好的完成了由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的过渡,迈出了说明文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三步训练法【四】

瞧,下雨前,天上乌云由少变多。不一会儿,天上便积聚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像是一张不小心被墨水浸染到的纸。这时,雷公电母也出来看热闹了。天上响起了闪电的“霍嚓”声和打雷的“隆隆”声。好像是雷公电母在喝彩似的。

过了一会儿,雨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小故事。雨渐渐大了一点儿。落在雨伞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犹如一首首优美的音乐。雨越来越大,敲打在窗上时发出“咚咚”的声音。似乎有一个愤怒的小精灵使劲地用拳头在捶打着窗户一样。雷公电母依旧不住的叫喊着,好似在为雨珠们鼓劲。让它们勇敢的跳下去。

过了好久,雨终于停了。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空中传出一声悠扬的鸟叫声,树上的蝉又开始开起了演唱会,雷公电母也停止了喝彩。远处,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了天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美丽极了!近处凝聚在屋檐上的雨珠还在往下滴着,发出清脆地声音。

大自然的音响无奇不有,只要你用心去听,便可以听到很多,并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奇特。

作文三步训练法【五】

验证评讲即把学生介绍制作类、操作类、游览线路类的说明文,拿到实际中去验证它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说明文的写作由于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总觉得枯燥无味,验证评讲法则可以激发学生 写说明文的兴趣。

如:《从学校到我家这样走》

操作:(一)辅导时,告诉学生本次作文要采用验证评讲法。(二)作文完成后,绘好路线图,同桌交换 ,根据作文介绍,去找对方的家。(三)找的过程中,发现介绍不清、标志不明的地方进行修改。(四)写出 验证评语。

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写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怕对方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写得认真、 清楚,有条理。验证结果,全班60多人,只有一名学生由于方位介绍不清,标记断线,对方未能找到她的家。 还有一位同学一详一略的介绍了两条路线,对方按照两条路线均找到了他的家。

验证评讲法,给了学生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作文前或亲自观察或亲自操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 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说明文指导生活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写作兴趣。

作文三步训练法【六】

在不知不觉中踏进了12月,是一个正式踏进冬季的一个月;同时也是临近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月。但最让我感到的是,我所学的知识并不完整,不及格的测验卷上显露出我的真实水平。

第一步曙光:

自从期中考过后奋斗的力量就在我的身体上不断点着。每天我们激起勇气的起床,水龙头的清水冰冷了我的\'口腔,冰冷了我那沉睡的脸;冒着寒冷的雾气,背着沉重的书包,踏着坚稳的脚步沿着学校的路径到达学校的大门,爬上那高高的楼梯;从走廊中飘来阵阵的寒意……门口贴着励志的青春霞彩让我感到班级的幸福和温馨。进入教室6点55分的时钟为我们的早读敲醒了警钟,悬挂在后面的“Nevergiveup!”默默地为教室诵读每一节课的精神。每一节课的精髓都让我们激起奋斗的勇气……

第二步曙光:

和馨的中午我们的一天打下了最后的基础,那时间我们总觉得过得越来越快;使我们时常手忙脚乱。师弟师兄们期盼已久的放学时间已经到了,我们时常听见楼上的桌椅隆隆地响,听见他们微微的欢声笑语,而我们还是坚持在明亮的灯光下努力学习。时钟指向6点了,劳累了一天的我们终于能够放下疲劳的双眼回家。但抬头看看天色已经不晚了,太阳早已悄悄的落山,换上了满天黑雾的云,校园里亮起了灯,照眏了我们长长的影子。

第三步曙光:

期末考试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的梦乡。它告诉了我,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现实中老师拼命的赶课一边的与我们进入复习的阶段。而我们也要付出全力让自己更精彩。

晚上那冷冷的凉风让我忍不住躺在床上暖和一下,厚厚的课本让我感到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密满书本的笔记让我感到一阵新意。

作文三步训练法【七】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

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6. 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