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关于演讲时的细节描写作文)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关于演讲时的细节描写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13 14:30:10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关于演讲时的细节描写作文)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一】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的存在。的确,若是George VI身边没有这样一个帮助他,爱他,不管怎样都不离开他的妻子——Liz,我相信他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克服一系列的障碍。或许这在人们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夫妻夫妻,注定是要相互扶持的。可是真正可以在心里面互相信任的也并不多,往往一些小小的困难就可以把两个人分开。可是Liz却不是这样,她一直以来都在支持着他,即使有时Bertie想要放弃,她也体谅,并继续为他找医生,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的埋怨、气愤都只是对自己无能的郁闷之情。

而我现在还要说,一个男人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支撑自己走下去,理解自己的朋友。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有一份真正的友谊尚且困难更不要说是作为国王的George VI。虽然在他们在相识之时国王并不是国王,只是拥有爵位的王子,而另一个也只是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执照,只是靠自己的努力帮助结巴患者的没人要的业余演员。但罗格没有因为George VI是王子就趋炎附势,而是秉持着一贯的尊重患者的风格,让他将自己当做朋友,以一个朋友地身份去帮助他。他叫George VI为Bertie,George VI也叫他Lionel。其实George VI的结巴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心理,他的爸爸给他极大的压力,他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况且他本来也不会成为国王,只是一个帮助自己哥哥的辅臣,哥哥也同样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所以罗格就让他知道有个人愿意听他的倾诉,愿意帮助他。这样朋友相称,让他把自己内心的许多秘密都说了出来,并且教他很多方法来克服自己的障碍。那些方法或许很多看起来都不是正规的矫正方法,甚至有些还会使他的名誉受损。可是却意外的有效。

之后他们的友谊也一直持续着,每次George VI演讲罗格都会在他身边帮助他,鼓励他。后来Lionel受到了三等勋章,这份国王的感恩之情开创了先例,这是唯一一枚为王室服务的骑士勋章。

于这里我也觉得,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接班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一切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而且要以平等的地位来对待他们,不能让他们感到压力,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从这整个故事中我也可以感到语言魅力的伟大,George VI的演讲在战争期间成为英国抵抗精神的代言人,激励这这些英国的战士和公民们抵抗法西斯,保护自己的国土不受侵害。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二】

9月28日,在全体师生的注目下,阳东广雅小学《希望风帆》体操比赛终于拉开了帷幕。

大家都规规矩矩地认真看着,而坐在旁边的五(6班的部分同学却在对低年级同学的表演指指点点,嘲笑起来,的确令我感到十分气愤。

过了好久,终于到我们上场了,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音乐一开始,我专心地投入到做操中,努力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仿佛全世界只有音乐和动作。

退场后,我们观看了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精彩表演。那么整齐、有节奏感、富有活力的体操表演,完全把我震撼住了。

最后的结果令大家十分失望——我们只得了全年级的三等奖。大家立即转过头去看李老师的表情,有的同学大胆地问:“李老师,您不生气吗?”李老师只是笑着叫我们坐好。

回到教室,李老师对我们说:“人生有很多场比赛,胜负总是要有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对待每一场比赛。有没有拼尽全力去完成它。你们得了第三名,老师仍很高兴。”

体操比赛虽然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永远地刻在我的心中。这也是我参加过的最令我难忘的体操比赛。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三】

这天晚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在学校阶梯教室观看了励志电影《国王的演讲》。

电影《国王的演讲》傲视群雄,以14项提名领跑今年的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压倒此前呼声甚高的《社交网络》和《盗梦空间》等电影。最后,安静稳重的《国王的演讲》最后成功地阻击了人气更高的《社交网络》,问鼎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为了帮忙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一样。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但是,公爵发此刻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于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它是一件艺术品。电影里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硬汉,没有华服,没有恢弘的气势,更没有火爆的动作场面。画面镜头,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明明安静而没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却是映入你的眼帘,扣入你的胸膛。

这是一个大人物透过发奋取得成功的故事,却让看过电影的不少小人物产生了共鸣,很多幽默诙谐的台词让学生们一向在发笑。作为励志片,它没有我们期盼的那么激励人心,没有太多的艰辛发奋催人奋进,但我们在片中看到了很多关于友情和友爱的表达,看到了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刻画和和心灵历程变化最生动的描述。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便是《国王的演讲》成功的关键。

应对当今的激烈竞争,只要你发奋,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国王也是人,我们人人都能够胜过国王。

应对紧张的学习,我们能有时刻静下心来看一场热门的电影,学生们可能会终身难忘。这天看完了电影,也有任务。每位同学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然后在语文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由一位同学听取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汇总后写一篇读后感在教室内张贴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奖。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四】

(二)

看完邹越的演讲已一周多了,一直想写点什么,总是静不下来。现在想想,也不知一天在忙乎啥。哎,一天又一天,匆匆忙忙,到底为了啥,到底为了谁呢?

记得看完演讲的第三天早晨去参加一个老人的葬礼,几个同学聚到一起谈起邹越,谈起那天的演讲,人人还兴奋不已,说得津津乐道。忽然一名同学的一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她说,那天好多人都哭了,哭的人都内心都有愧呀。我半晌没说话。是呀,是内心有愧呀。比如说我,我哭的时候还真是心里有愧呀。

邹越的演讲我看过好几次录像了,看一次哭一次。这一次我又哭了,没有前几次厉害,因为我和学生说了我尽量不哭,但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这次演讲,由于时间关系,只讲了三个板块,三个板块中都有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一是爱国篇。说到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视如归带领200多名兵士向日本舰队撞击的英勇表现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壮烈的场面,看到了邓世昌站在船头指挥战船冲向敌人的英雄形象,我感动了,但我没哭。因为我无愧,我没做过甚至没有想过什么愧对祖国的事情,所以我没哭,但我感动了。

第二是爱师篇。邹老师说到老师为了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孩子,我哭了。是呀,为了学生,儿子上小学时,我连续教初四毕业班,早上儿子还没起床,我就离开家了,只能看着孩子的小脸,轻轻地亲吻后慢慢离开。中午回到家吃晚饭,儿子又睡了,我也要休息睡一会儿,片刻的亲近之后儿子又睡了。晚上回家大都8点多了,孩子又要睡觉了。我时常看着孩子酣睡的小脸,坐在床沿上良久,就那样望着望着……

孩子小学五年,上学放学我没有接送过一次,课程学习我也没辅导过一次,孩子的课本我没摸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都是他爸爸参加。一次,孩子作文获奖了,我竟然不知道。他写的就是希望妈妈能多陪陪他,陪陪他看看书,陪陪他逛逛公园,坐坐木马小火车,转转摩天轮……

孩子上了初中,我开始教他,才发现孩子语文生字差得很多,课堂笔记跟不上,错字连篇。我当时火冒三丈,为什么会这样?然而,冷静之后,不得不承认错误在自己,是自己对孩子的管理实在太少了。我心急如焚,一切从头开始,给孩子补习文化课。一跟就是四年,孩子学啥我和丈夫就学啥,语文、数学、英语,孩子做的练习册,我和他爸都跟着做,孩子的作业我们每天都给判出来,并力求讲会。起早贪黑,家里不再有人看电视,外面的应酬一律推掉。坚持了四年,最后孩子终于考上了一中。欣慰之余我心也酸楚楚的,我也愧对孩子,如果小学就管理孩子,可能他会考上重点班,现在的成绩可能也会更好。但一切已经过去,时间不可能再倒流,生活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和“可能”……

现在,孩子上高中,有多少孩子妈妈都能去给自己的孩子送晚饭,而我,孩子吃饭的时候正是我组织学生们放学的时候。有时,放学后,我还要和某些学生的家长谈论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如何提高其各方面素质,有时甚至很晚。

想到这些,我哭了,我对自己的孩子、我的儿子问心有愧呀。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流进了我的心里……

第三是爱父母。是呀,我为父母做的事情太少了。每天学校——家,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学校要处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今天某同学有打架倾向了,明天某同学父母吵架该生没写作业了,哪天某学生遭父母暴打有逆反心里甚至轻生念头了,哪天某某同学没来上学了,等等。这些事情,有的我要找学生谈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有的我要找家长,让家里人和谐共处,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我要做家长的工作,学会用现代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孩子。学生把我当成了说知心话的人,有时不和父母说的话他们都要和我说,我成了某些学生心灵的倾诉站,成了处理学生的校园家长。我又怎能让信任的心灵受伤?在学校,我要忙忙碌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上两个班的语文课,看自习,批作业。备课的时间大部分被占据了,于是回家备课成了每日必须的任务。所以回娘家看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是呀,该常回家看看,哪怕陪父母说说话,给他们锤锤背、揉揉肩……今天身为父母的我们怎么就不想想自己的父母曾经的付出今日的企盼呀,他们不就是盼望儿女多回去看看他们吗?想到这些,我哭了,我对父母有愧呀。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衫,打进的我的心里。

听完邹老师演讲那个周日,我给自己放了一个晚上的假,买点东西,回娘家和爸爸妈妈共进一次晚餐。看着父母看我就跟看久别回家的孩子的神情,我的心里酸酸的。我对父母有愧呀!父母生我养我,我现在生活好了,回去看他们、帮帮他们做点家务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这里,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的话:孝,是稍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是的,趁我们父母健在的时候赶紧尽一份孝心吧,任何理由都是无理由的搪塞。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自己该忙些啥了。学会分配时间,让自己一生无憾,这才是应该做的吧。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又谈何容易?舍就是得?有舍才有得?人生需要抉择!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五】

那一天,就在我看完《国王的演讲》的那一天,我打开搜索引擎在上面输入了两个词组:温莎公爵、乔治六世。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听人谈论过温莎公爵,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国国王,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样一个弟弟。

当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人都会为了博迪的罗格的友情所感动,而我则是为数不多的例外,相比起友情,我更为他们所有人的勇气而撼动。

首先说说戴维吧,为真爱不顾一切地勇气。爱上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人,他没有选择,因为爱情部分早晚,没有对错。但是,面对教会压迫、人民反对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不是放弃了爱情,而是放弃了作为国王的责任,他签下退位协议,卸下了国王的身份,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愿退位的国王。他的一生,不要王位,不要尊荣,甚至是不要儿女,要的只不过是身边那温柔的笑目一直在他身边而已。戴维,他不是英国的国君,他只是那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温莎公爵。

聊完戴维,我们再说说博迪吧,他呢,本身只是一个懦弱胆小的王子,他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他的口舌不清让他极度自卑,但恰恰就是这个胆小又自卑的王子,在哥哥选择退位之时担下了对人民的一切责任,也恰恰是这个懦弱还口吃的王子,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勇敢的站起来向德宣战。即使是面对德军的轰炸、内阁的劝阻,他仍然没有丝毫想过要离开英国、离开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这种承担一切责任的勇气让他变得勇敢。勇敢的人,会赢得全国人民的感动,一个这样的国王,一群爱戴国王的百姓,英国在二战中又怎么会不胜利呢?

最后要谈的这个人,他是这部电影里我最钦佩的人,他是帮助博迪变得勇敢起来的那个朋友,他叫罗格,是一个经历过一战的人,是一个可怜伤兵同情自卑儿童的人,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更是一个为了梦想执着一生的人。他并不富有,也没有任何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他,却是在平凡中闪闪发光的人。

一个历经伤痛、别离、世俗和不公的他,勇敢的追求那个不平等时代的一点点的平等。他是罗格,是我钦佩的那个勇士。

故事说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勇气是什么呢?不管是爱情、责任还是梦想,勇气都会一直伴随着你,让你成功,让你执着,让你成为自己心中的国王。而失去勇气的猎人,等于失去灵魂,他的身躯也会因此快速苍老,直到去。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六】

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那些成功的别人。李开复老师这六个简短的字,难道仅仅是六个普通的中国汉字吗?我觉得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不同于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你觉得呢?

我们向来被灌输着接受新的事物、新的领域,甚至是新的思想。多的都是模仿、复制,最终导致做了失败的自己,丢了成功的别人。然而我们却不知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就如同你永远也做不了最好的别人!李开复老师写的这本《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我们一直做着失败的自己的最好解药。

“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这是这本书里我记忆犹新的一段话,“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是自己,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怎么判断你是否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呢?其实很简单,但做到却很艰难。今天的自己是否要比昨天的你有进步;是否明天的你要比今天的自己更优秀;是否每天都在努力成为比昨天更完美的自己。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七】

登基盛典的前一晚,得知罗格没有证书、没有“医生”的头衔的伯蒂再次被自己内心的未知打败,而罗格的解释则是:“我有的是经验,我能让受到战后创伤的士兵开口,记住他们自己的声音……”这是电影《国王的演讲》最打动我的一幕。

作为一名语言矫正师,罗格帮助伯蒂的是让他顺利地发出声音,并让世界记住;而作为伯蒂的朋友,罗格更多地是在让他记住自己的声音。

因为想要不结巴,伯蒂向罗格寻求帮助,因为见多了“偏方”的荒诞无用,他又对罗格的治疗体系感到不可信,但又是一段录有自己流利朗诵文段的音频,让伯蒂又再次燃起希望,坚定了心中那个“说话流利”的目标,看似由信任连接的一段关系的开始,实则是一份信念笃定的过程。罗格明白,只有他自己想,才有治疗的操作性。这并不难理解,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仅靠外部力量推进的成长过程是被动,而又效果甚微的。正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前提在于“鱼心向于海,鸟心念于天”。

当然,人心并非单向导电的二极管,外部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畏缩、后悔、自卑都是存在的。哥哥的为爱退位、首相的辞职意向和再次公共演讲的压力使伯蒂又一次迷茫。影片中,当伯蒂走向众多议会成员时,镜头呈一个仰视的角度,并有模糊的趋向,这无不体现了这位新国王的畏惧、力不从心。这时,罗格作为一个朋友,与他贴心地交流便成了一个转折点。或许很多人,包括罗格妻子都认为,应该遵从伯蒂自己的意愿。这直戳人心的语言实则也是引导伯蒂的靶向。给自己一个发泄的时间,给自己一段思考的间隙,罗格之举又在为了伯蒂心中的声音向前一步。

而如今,我们也需要记住自己的“声音”。哪怕一开始我们无法发出,哪怕众人等着看笑话,哪怕压力重重倒海而来……也要笃定两件事,一是我愿“发声”,二是有人助我,并期待我“发声”。生活的压抑沉默终与人生的百转之音互为关照、契合,锻造了二战前鼓舞人心的演讲,成就乔治六世。同样,属于我们的波折和千回起伏也彼此缠绕、联合,炼就着独特的自我与唯一的轨迹。

“人要让自己活得像一支军队,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记住自己的声音,让大脑无惧挑战,让心灵坚定不移。

相信,我们都有那一场属于自己的演讲!

关于自己演讲场面的作文【八】

星期六,我和伙伴们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进行一场踢毽子的比赛,我们分别分成两队,比谁踢得多就获胜。

我队圆圆先踢,只见她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毽子,然后向上一抛,漂亮的毽子飞到空中,一会儿就又落了下来,圆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曲腿,稳稳地接住了毽子。毽子那条粗大的辫子左右摆动,好像一位小姑娘,正欢快地舞蹈。忽然吹来一阵风,险情出现了。毽子被风吹到了墙壁上,我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就在那千钧一发的一刹那,圆圆面不改色地向前迈了一大步,机灵地把毽子救了回来,毽子又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地回到了她的脚上。

接着,对方表姐上阵了。只见表姐掂了掂毽子,向上一扔,毽子像小鸟一样飞上去,又稳稳地落在了表姐的脚上。一个、两个……她越踢越多,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翻飞的毽子,毽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表姐的身前身后蹦来蹦去,不停地上下飞舞,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又如同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表姐像只轻盈的燕子,时而转向这边,时而转向那边,身体紧紧地跟着毽子,眼睛始终跟着毽子灵活地转动着。表姐的毽子几次差点没接住,淡定的她都能将它“转危为安”,两次把毽子救了起来。当表姐踢到三十个以后,高兴地笑了。可正当她得意时,毽子被踢到了水池边,表姐想去救,可惜为时已晚。

终于,轮到我了,我拿起毽子向上一扔,毽子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在空中翻了个跟斗,又像降落伞一样轻轻落下来,我仿佛觉得自己好像是个魔术师,毽子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乖乖地跟着我的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与脚伴舞。那毽子一踢起来上下飞舞就像一朵花瓣纤细的秋菊在飞舞,又好像一只长着长尾巴的小松鼠在跳跃。踢到精彩时,它简直像流星,我好像听到了它的心跳,它与我配合默契。正当我数到二十时,自以为已经踢了挺多,便得意洋洋,突然脚一滑,身子一晃,踢了个空。

这样轮回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玩得非常尽兴,输赢已不重要了……

毽子,简直是个小生灵!它快乐我们的心,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不仅能加强手脚的协调能力,还能强身健体,真是一举三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