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这也是梦想作文500字)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这也是梦想作文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1-22 05:50:54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这也是梦想作文500字)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一】

剧末,天鸣的唢呐声中,焦三爷转过身子,缓缓离去……

是赞许?是满意?是欣慰?是惆怅?是无奈?

无从得知。

无论如何,总归是要走的。

应该也罢,不应该也罢;决绝也罢,留念也罢。

对于天鸣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师父,还有一干师兄弟:断指的断指,咳嗽的咳嗽,打工的打工……而他,在成全了妹妹和师弟的两情相悦之后,年近三十仍然未娶,如何传承香火?如何养家糊口?

不能传承的,不仅仅是香火,还有技艺。当初,他也罢,蓝玉也罢,是挤着去磕头拜师的,如今呢?电影没有说。或许说了的,繁华城市的街头,唢呐艺人面前叮当一响的硬币声直刺人心。

或许,还是有希望的:文化局的傅正局长亲自上门要求录制唢呐演奏。有希望吗?我想到了《二泉映月》。

很悲观,是吧?这也是买票前俊大哥建议我不看的原因之一:“《百鸟朝凤》原本是支欢快的曲子,而这部电影太悲凉了,让人看不到希望。”

的确,很早就想看了,一直没有时间。昨天下决心看,开始买票出了问题,但是,即便是在开映前不久,偌大的电影院里也就坐着不到两位数的人。比之同时上映的《美国队长》《愤怒的小鸟》等商业片,的确太寒碜。我要检讨,我先看的《美国队长》,其间睡了一段时间。

悲凉是肯定的,散场后,站在空荡荡的放映厅内,久久不能回神。尔后随手翻到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天18次点击。想到了之前友人的追问:“你的公众号是给谁看的?孩子,家长,老师?”我一时语塞,好像都是,想了想说:“家长。”她笑:“还不如挣稿费。”是呀,想当初每年万元稿费时,从不觉得文字的艰难。如今每天艰难地公众号之后,看阅读量,除了悲凉,还是悲凉。想到这个问题之后,又点开了几个觉得品质挺高的教育公众号,如新教育网师等,也就几十的阅读量。问对教育,情何以堪?

又想起了那句话:这个世界会好吗?

因为,失去的,不仅仅是唢呐。

查姓村长去世,儿孙有钱,而求不得一曲《百鸟朝凤》,虽然他们家不差钱,可是,焦三爷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想起了一段网络追问,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呢?你能坚守到几个零?!倘若能坚守的,大概也要被扣个“食古不化”“不能与时俱进”的帽子罢?亦或是神经病?!在“利”面前,还有多少人能坚守底线?比如,还有多少老师在为了孩子、为了梦想做教育?前两天与友人闲聊说到:“绝大多数老师刚从校门出来时,是想着做一个神圣的人民教师的,但是,最终大多选择了屈从,尔后就变成了顺从,最终成了教育无人性化的帮凶。为甚?模式很简单,教师中,一部分所谓头脑灵活的,当上了领导,然后理所当然地评上了什么特级等等,然后这部分人回头再来领导老师,还有什么正事能干出来?”最近的例子,请看某教育厅的发言人。

与此同时,失去的还有信仰、诚信……

商品大潮之后,似乎,除了钱,什么都不要了。

可是,只有钱,还能做什么呢?

如此,打住。

再听一曲《百鸟朝凤》,想想。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二】

《百鸟朝凤》是流传于鲁、豫、皖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鸟鸣之声,所以得名。

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逝去的故事,而终于公映的那天,来自一位逝去的导演。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生前最后一部电影,既是对这一中国民俗唱哀的挽歌,又是在自己生命历程的终点处画下的一个句号。

电影中的唢呐,以“班”的形式游动着演奏,谁家有红白之事,唢呐班子便替他们吹奏一场,红事不多,白事为主。白事,便是替者演奏,者的身份越是高贵,吹奏的阵势就越是高级,二台,四台,八台,所谓《百鸟朝凤》,便是为最为尊贵的者准备的曲目。排挤过他人的,即便是任职四十年的村长,也担不起这首曲子;为民献身的,哪怕是扛着病重的身躯,也要为他奏完此曲。

老一辈质朴而又纯粹的价值观念,就这样融入了唢呐这一民俗音乐之中。

因为提携过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第五代导演,吴天明在圈内还享有“中国队长”的称谓。当“中国队长”遭遇同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百鸟朝凤》全国排片率仅略高于1%,三天票房才150万元。然而豆瓣评分从映前的7.9分一路升至8.4分,目前仍保持上涨趋势。同时,猫眼电影评分9.5,格瓦拉电影评分9.1,在目前所有上映电影中均排名第一。与此同时,许多影评人、电影类公众号纷纷自发撰文为影片宣传推广。

事实上,《百鸟朝凤》在国内公映之前,已经参展过许多国际电影节,并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大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中成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处,皆获极高评价。

所以文艺片毕竟不是商业电影,没有必要用票房来证明片子的价值和意义。让观众认识、了解、熟悉,并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吧!

看过电影的观众赞不绝口:“影片真的很不错,看了其他人的评论,有人说那么高的评分有可能吗,我觉得没什么不可能,进了影院去看它,绝对值得高分。”

更有观众表示:“影片一开始我就想掉眼泪,看着看着到后面就情不自禁哭的稀里哗啦的,红肿着眼睛从影院出来。” “我觉得这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完全出乎我的预期,从开头到结尾,每一段情节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这部电影的高超与珍贵。”

从专业影评人到普通观众,所有平台和观影人群都对一部电影如此高度好评,实属罕见。

这不免让我感觉,莫非又是一次以情怀为卖点的影片?

电影2019年就拍摄完成,直到现在才得以上映,寥寥千人的评价也许并不够客观,但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值得尊敬。

电影没有偶像明星,没有自带IP的故事,也没有震撼的视觉效果。

故事很老套。讲了一个旧东西,“唢呐”。一个父亲,从小时候就喜欢唢呐,却苦于没有天分,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于是千辛万苦送儿子去拜师。

儿子跟着师傅练功,结果和父亲一样,没有天赋,偏偏这时候来了一个天才小学弟。小学弟学得快,学得好,但最后,却慢慢厌弃了唢呐这个老东西,反而是没天赋却真心爱着唢呐的小子坚持了下来。

他学成出师,却发现世道变了。西洋乐队当道,他一生所学无法糊口。但他还在坚持。当初送他去学唢呐的父亲,却也不再以他为荣,反而嫌弃他无法赚钱。

曾经深谙于心的信仰,逐渐倒塌。师傅也了,他在师傅墓前吹百鸟朝凤,那个时代就这样不声不响,安静谢幕。

不知道诸如此类的安静谢幕,融着多少人过去的青年热,一生坚守,有多少故事多少生命和那些淡出我们记忆的老手艺一样,悄然流逝。

豆瓣网友@山水烟花 说:

传统的匠艺化作一纸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太多的遗憾;

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书页上的记载蕴含了无尽的惋惜;

不再有年轻人愿意继承衣钵扛住无双镇唢呐的最后一脉;

这一刻,《百鸟朝凤》已成绝响,街坊巷陌再无回音。

是否传统文化正在没落,是不是早已没有人记得?但仍有人坚守着,有人传承着,有人喜爱着,不会灭亡,因为它在很多人心里活着。

这不是一部商业片,就像电影中焦三爷酒醉之后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部电影,导演吴天明也不是拍给别人看的,是拍给自己,却也最终真的成为他人生的最终注脚。

吴天明在《百鸟朝凤》拍摄片场

很多人怕是都不认识吴天明,所以自然不懂,为什么一部"土"片子,会引来电影圈无数大咖站台。

在电影首映礼上,谢飞、黄建中、和平、张扬和管虎,几代中国导演分别回忆了已经逝世的吴天明,有关于艺术价值的肯定,有关于慧眼伯乐的赞美,也有生前动人故事的追思。

多年前,《天井》是张艺谋首次主演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让张艺谋屡获影帝,还让中国电影导演首次获得国外A类电影节奖项。

最后放上豆瓣网友@阴灯 的一段评语:看电影,其实也是个寻根的过程,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太急于求成,以至于勾勒出的图景完全是一副光怪陆离的浮华表象,太轻,能给观众的充实感便不多。《百鸟朝凤》能给你什么呢?也许你对唢呐甚至是音乐都不感兴趣,也许你对民俗甚至是文化也无心过问,但至少,这部电影能让你强烈的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即便不是中国的、老一辈的,也必定存在着某样东西,值得你倾力去传承,去保护。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三】

回首往昔,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漫步在小树林里。曾经的小树林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呀!

坐在小树林里,鸟儿在头顶自由自在的飞翔;百灵鸟在尽情的歌唱。山高,树荣,草茂。哎,可是现在呢……

“哇!好痛啊!”我从床上掉了下来。豁然大悟,原来刚才是做梦啊!但是,如果从现在起,人们继续像往常一样,总有一天,地球会被我们亲手毁掉。为了这个悲剧永远不要发生,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呢?因为资源浪费,能源枯竭,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就是因为温室效应。阳光照射地球时,一部分太阳能被云层和地表反射回去,有一些被大气层和地表吸收,已经吸收的一部分以红外线的辐射方式回到了太空,另一部分被温室气体吸收,并把吸收的一部分热能反射回地表。简单地说就是阳光射到地球上,地球会散发热量,而突然一个玻璃杯罩住地球,地球便无法散发热量出去,从而越来越热。罩住地球的罪魁祸首就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就是二氧化碳。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四】

2016年吴天明导演离世后,因为缺乏宣发费用等原因,《百鸟朝凤》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吴妍妍四处奔波,直到遇见了著名制片人方励。“我让方励老师看了《百鸟朝凤》,他看完之后背过身去,半天没有说话,等他转过身来,满眼都是泪水。然后他问你缺什么,我说缺资金,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方励老师说你缺多少钱我给你补多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推出去,哪怕头破流,也要为了这部电影跟市场打一仗。让观众都看到吴天明导演这么好的一部作品,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位艺术家。”

对此方励表示,《百鸟朝凤》是“电影中的电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动落泪,因此毅然决定亲自带领“志愿者”队伍,集结社会各方力量与业内同仁,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

于是,在《百鸟朝凤》制作完成的两年之后,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跟观众见面。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五】

今晚我说,想要写《百鸟朝凤》的观后感,对着电脑却半天下不了笔。虽然因为学过电影知道吴天明是个了不起的导演,他的《老井》《人生》都是中国电影中响当当的作品,但是对吴天明导演本人的了解却并不多。他的电影,除了这两部,还有一部《变脸》,这么一想,似乎这位现在被称为大师的导演,作品却屈指可数。一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又很认真的导演虽然不能以数量来论高下,然而数量确乎是太少了。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吴天明导演的东西,看了一圈下来,便明白了。

再回到《百鸟朝凤》吧。已经过去三天,现在想起这部电影我依然为之动容。电影里出现的八百秦川的大全景,乍一看之下让我觉得有些突兀,但在片尾又出现这片土地时,我也明白了它的含义。这片土地,和焦三爷的唢呐紧密相连,唯有这样的秦川,才生得出焦三爷的唢呐。

唯有这样的电影可以令人动容,你在里面看得到人物的坚守,看得到绝不妥协的任性,你也看得到没有泯灭的良心,金庄查村长的子孙想求一曲《百鸟朝凤》,焦三爷就是不答应,因为查老太爷德行有差,德行有差就是配不上百鸟朝凤。焦三爷守的,不仅仅是唢呐这门手艺,守的是千古之下的良心。

快要结尾时出现的那位文化局的傅正局长姓名上的笑料,大概是吴天明导演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吧。用非遗方式保存下来的唢呐,谁得看得出不是从前的唢呐了,但是在病榻上的焦三爷也意识到,这大概是唢呐在现今能够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所以才会一听到局长的来意,便让徒弟答应他们,吹给他们听。这一情节,不悲却也不喜。

结尾在唢呐声中远去的焦三爷的背影,忽然让我有种感觉,谁说丧礼上的吹打只是形式,唢呐吹出的曲子,是真真正正可以送魂的,是可以让去的人安心离开这个世界的。

《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是真正能够抚慰我们心灵的。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六】

绮丽的山峰,一座座拔地而起,此起彼伏:飞泻的瀑布,哗啦啦向下倾洒,水花四溅;浩瀚的海洋,蓝盈盈裹在岛边,波涛翻滚……这些都是只有在旅游中才能享受到的美景。

然而,有些人却说旅游是只是享乐。他们说旅游仅仅是玩,只是给你短暂的快乐而已。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几乎学不到任何东西,顶多吃了一些当地的美食,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旅游,不仅仅是享乐。

旅游,有时可以为我们送上一份意想不到的友谊。有一次,我们去云南旅游,邻座是德国人,鼻梁高挺,头发金黄,十分帅气。我便和他攀谈起来。谈话不怎么顺利,但我们还是结成了朋友。他告诉我,它来自柏林,是一名学生,暑假来湖南玩。他还向我展示了他自制的中文卡片。这意想不到的友谊使我十分高兴与惊讶。当他下火车时,我们都依依不舍地向对方挥手,俨然如一对好朋友。这次云南之旅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短暂而又愉快的友谊。

不仅如此,旅游还能给予我们一些奇特的见闻。同样在云南之旅中,我们在泸沽湖,了解到了独特的东巴古文。东巴文是世界上现今为止唯一一种仍在被使用的.象形文字。在云南,我了解到了东巴文的历史渊源与当地的特殊文化;在北京,我了解到了有关春饼的内涵以及来由;在曲阜,我了解到了孔子的家世以及历代帝王尊孔的活动;在友谊关,我明白了中法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与结果……如果没有旅游,我怎么能知道那么多的奇特见闻。

旅游带来的不止于此。他还可以让人立志。在北京,我们参观了圆明园。在大水法前,爸爸痛心地对我说:“你看,之前的中国十分落后,就被人家欺负。现在中国强大了,就没人欺负中国了。你们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我对此也深有感触,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旅游也是。除了享乐之外,旅游还能让人增长见识,收获友谊,立下志向等等。所以,让我们正视旅游,不要再只把他当作一种享乐的方式。

这不仅仅是梦想作文【七】

以往在电视上看音乐节目时,见到民乐演出,大都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心态。在我看来,民乐多半是那无止尽的喧闹抑或是沉闷单调的空乏。但在看完《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后,我对民乐的态度不似从前。

游天鸣十三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水庄无双镇上找有名的唢呐师傅,请师傅收天鸣为徒,师傅最终答应了。在其后漫长的十载光阴里,天鸣随师父认真学习唢呐技艺,成为师傅认定的继承人,学到了那极其荣耀的“百鸟朝凤”,懵懵懂懂地担任起了游家班的当家。然而岁月蹉跎,时代已变,吹唢呐这项本领不再风光,游家班解散,师傅病逝,只剩天鸣一人尽余生将唢呐技艺传承发扬。

影片中,天鸣见识的第一次出活是在金庄葬礼上。金庄村长离世,儿子恳请师傅吹一首“百鸟朝凤”,钱不成问题。师傅却笑着摇摇头,不过多言语。专用于白事上的“百鸟朝凤”,排面大,气势足,受用的人必是口碑极好,非常人能享有,师傅不认为金庄村长有这个资格。

天鸣第一次出活是在朋友的婚礼上。已不再是小男孩的天鸣依旧保持着孩提时的淳朴善良,将自己所挣得的钱大多分给了一同出活的伙计,用剩下的钱为师傅买了烟叶,给师娘带了布匹,领着点心去拜访师傅。师傅很高兴,拉着天鸣畅饮珍藏了二十年的佳酿。天鸣未醉,师傅却是醉醺醺的,将一箱师传的唢呐尽数交给天鸣,自己又拿起一只唢呐吹起来。他微眯着眼,摇着身子,陶醉在这跟了一辈子的唢呐声里,好似回到从前风光无限的、吹唢呐的日子,面颊红红的,皱纹舒展,眉目间流露欢欣,头上的白发清晰可见,悠长激越的唢呐声充斥在整间屋子里。突然,师傅一个趔趄跪倒在地,天鸣正欲上前搀扶,师傅却借着酒劲扳开他的手,道:“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说完便呼呼大睡,昏黄的灯光下,师傅咧着嘴憨憨地笑。

时间不舍昼夜地向前奔去,游家班还是不如新来的洋乐队受欢迎。又一次出活,洋乐队一到,众乡邻的目光顿时集中在他们身上,游家班也不服气,与洋乐队似打擂台一般比了起来,纵使他们面前无一人驻足观赏。比到后来,几个年轻人走上前来,冲游家班说愿意出双倍的钱让他们别再吹了,天明定是不同意,几人间的推推搡搡转变成了两伙人之间的混战。师傅坐在后头目睹一切,却见他慢慢走过去,蓦地弯下身子拾起那被踩得变形的唢呐,眉毛拧在一起,不解与忧愁浮现在苍老的面庞上,师傅的时代早已匆匆落幕。

在那之后,游家班几个师兄弟相继离开,虽不直说,但大家都明白当今想靠吹唢呐谋生是近乎不可能的。不久,窦村长驾鹤西去,想请师傅他们吹唢呐,却是凑不齐人。师傅怒火中烧,带着天明一块去找人,正好撞见二师兄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外出打工。二师兄先是一怔,神色再由愧疚转向颓然,颓然转向麻木,他还有家,他也要吃饭啊。师傅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二师兄,猛然夺过师兄手中的行李,将里面的衣服一件一件甩在地上,像是泄愤,又像是在寻找师兄行李中是否有唢呐,寻找唢呐在二师兄心中是否有一席之地。二师兄紧紧抿着嘴唇,跪着捡起衣服,又跪在师傅面前,心甘情愿地挨了师傅一脚。

后来,八台勉强凑齐,就连天鸣父亲也参与了进来。在窦村长的丧礼上,众乡邻身着丧服,跪坐在地,只听师傅高声道:“窦村长过鬼子,剿过土匪,带火庄人修水库,让石头压断四根肋骨。这样的人,受得起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师傅领的头,师傅本想让天鸣来吹,天鸣却发着烧。师傅正襟危坐在木椅上,用苍老的嗓音喊道:“百鸟朝凤,敬送亡人!”说罢便举起唢呐开始吹奏,唢呐声同师傅一般苍老悲凉,古朴而有力,众人注视下,场面肃穆而哀伤。天鸣望向师傅,却惊恐地发现师傅的顺着唢呐滴落在地上,师傅一口猛地喷出来,仍是不准备停下,转过头去冲天鸣无比严厉道:“接着吹!”演奏的伙计都站起身来,师傅坐在中央卖力地打着大鼓,半晌,抬头去望身旁流泪吹着唢呐的天鸣,唢呐声荡气回肠,师傅露出了欣慰的笑。

去了医院,天鸣这才知道师傅已是肺癌晚期,时日已不多。师傅让天鸣卖了自家的牛,为的是让天鸣去置办一套新家伙,他靠在被褥上,面庞再无当年醉酒时的红润,似那燃尽的木柴:“你该把游家班再撑起来,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但这一腔热忱尚未能使师傅的夙愿实现。天鸣去省城着原来的伙伴,他们却再也没了演奏的能力:二师兄在工地上干活断了一根手指,三师兄在石棉瓦场干了半年,咳得厉害。城市里,吹唢呐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乞讨……伙伴们都劝他留下来:“留在城里打工总比在农村吹唢呐要强。”朴实的天鸣只是说:“我跟师傅发过誓的。”城市里的喧闹繁华与他无关,他的心里装着一片净土,一片只有唢呐的净土。

青山黄土间,师傅的墓在一座小山丘上。天鸣穿着参加红事时穿的衣裳,手中的唢呐系着红布,或许是在为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誓言而向师傅证明,想要回到自己第一次出活后与师傅一同庆祝的时光。他直起身子,眼角被泪水润湿,在师傅的墓前再次吹起这荡气回肠的百鸟朝凤。这样的人,受得住百鸟朝凤。恍惚间,他看到少时在师傅家院子里师傅俯身教自己吹唢呐的模样。回过神来,泪光迷了眼,他看到师傅坐在木椅上,深深地望着他,听着曲子咧嘴一笑,便向看不清楚的远方走去。那一笑,同当年师傅喝醉酒的笑不一样。泪水滑落,师傅的时代、唢呐的时代,天鸣无法守住。

师傅一生里,不为富贵的金庄村长奏百鸟朝凤,却自发为火庄窦村长奏上一曲百鸟朝凤,对人品的要求也体现出他对唢呐文化的敬重。这也是师傅当初选天鸣为继承人的原因,天鸣多的是沉稳踏实,坚定执着,朴实善良。拒绝金庄村长是师傅作为唢呐匠人对唢呐艺术的追求,也是他坚守的匠人精神与风范。他与天鸣将唢呐揉进肉,融入生命。

有关传统文化的发扬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仅是师傅和天鸣在倾力奉献,还是无数怀揣着赤子之心的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追求。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社会发展不断向前,传统文化多数抵不过时代更迭下汹涌的浪潮,终是迎来残破甚至消亡的命运。吹唢呐、打太极、唱戏、捏泥人……这些我们看起来陈旧过时、不够有格调的事情,有的人坚守了一辈子,在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时代,他们“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许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禄污浊,悄然驻守着一盏盏属于传统文化的长明灯。无数竭尽毕生心的匠人在新旧文化碰撞的今日奋力在时代的波涛中激起传统文化的浪花,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