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未逝作文(芳华自难忘作文初中)

芳华未逝作文(芳华自难忘作文初中)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13 13:05:19
芳华未逝作文(芳华自难忘作文初中)

芳华未逝作文【一】

看完《芳华》,想写个,仅此献给我们正在绽放的芳华。先说刘峰,外号雷又峰。正如他的外号一样,活雷锋,生活处处为他人着想,脏活累活抢着干,军队的干部,全军学习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人,为集体奉献着自己。在外人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他,其实内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为他的自卑,善良,导致后来“触摸事件”的结局。

林丁丁,文工团主唱,梦想嫁个首长的儿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这也是后来她被嫌弃的因吧!小曼,一个从小被嫌弃,被牺牲,渴望爱的孩子,自从父亲自后,一直都在唾弃中长大,外号“拖油瓶”,继父家中多余的人,怀揣着摆脱家的梦想来到文工团,以为再不会受到,然而却又成为大家唾弃的对象,直到刘峰的离去,使她彻底对周围的人寒心。小说中刘峰对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对生活的向往小曼对刘峰的心动交织在故事的发展中……

直到触摸事件之后刘峰在越战的勇敢小曼对文工团的放弃及在越战的拼命两位对生活丧失希望,向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的遭遇使他们更能理解对方,我想结婚与否也就无所谓,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两个人能够扶持,回忆起自己已逝去的芳华里,对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点,使痛苦的遭遇回忆起来不再伤人。第一人称的萧穗子与郝淑雯在文工团的明争暗斗,后来两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当时仇深似海,放在当前一笑而过,这是她们曾经绽放过的芳华,不过分后悔当初,也不纠结当下。

我想再有回到从前的话,刘峰依然会选择接受触摸事件,郝淑雯依然会暧昧萧穗子男友,小曼依然会向而生……结尾刘峰的去,并不代表芳华已经结束,毕竟我们的芳华正在以我们的姿态绽放着,无论结局如何。

芳华未逝作文【二】

每个人青春的样子都可以称之为芳华。

哪怕内心的风景是一片持续的坍塌。

芳华,是张扬的流动的跳跃的奔跑的青春,是冲动的暴躁的矛盾的迷茫的年华。

不施粉黛也闪亮娇俏。

不谙世故也凶险可怕。

令人迷醉的曼妙和嫣然,裏挟着挥之不去的跋扈和冷酷,像凌厉的台风,席卷柔弱,露出狰狞的笑,这是电影《芳华》的芳华。

谁的青春又不曾含悲而笑?

谁解何小萍的孤独?

那个如花似玉的团队,只是何小萍凶险的暗礁。

比凶险更可怕的是阴险,如那个一边慷慨陈词一边将何小萍彻底推向深渊的政委。

何小萍自始至终都是个落水自救的人。在被歧视的日子里,刘峰伸出去的那只善意的手,并不能将她拉上岸。

就连何小萍的伯乐,一心搞业务的分队长,也没有多器重她,在文工团的\'那段日子,何小萍更多是在后台负责服装道具。

只有战争,不歧视她的卑微和孤独,也懂得她的善良和隐忍,并在其慷慨赴的牺牲面前,成就了她的决绝和勇敢。

为什么电影会让我们难过和流泪,因为,何小萍的孤独是所有弱者的孤独,刘峰的孤独,是所有委屈者的孤独。

只是何小萍以沉默代替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她的孤独显得格外悲壮。

芳华未逝作文【三】

芳华,顾名思义,芬芳四溢的美好年华。单就这个名字都会令人扶首追忆,令人沉吟回味,令人满心欢喜,令人心生向往。我本也欣欣然想去观影的,不幸没有时间。退而求其次,购买了书籍。看那军绿色的封皮,满是青春气息,又见军旅风貌。封皮上那两条修竹一样挺拔的小腿,传递着活力、激情、优雅、美好。军旅胶鞋的质朴、奋斗,芭蕾舞鞋的精致、高雅,诠释着芬芳年华。

满怀向往,满怀参加青春盛宴的激动,打开扉页,打开每一个篇章,却在阅读中,慢慢地冷却了热情。那平白无奇的铺叙中,我没有看到青春飞扬,只看到一地鸡毛,一片流言蜚语和八卦嚼舌,直到小说的三分之二,都没有新奇可言。于是断言,本书一般,便搁置了。后来本着总要看完的心态,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又再次拿起《芳华》。

读完后,我收回之前对本书草率的判定。一个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一时不难,难在好一世。你好我也好,不难;难在你对我不好,我依然对你好。我好也会对你好,不难;难在我不好,却依然对你好。把无私奉献坚持一辈子,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样的平凡就是不平凡,这样的普通就是伟大。刘峰就是这么一个平凡普通又不凡而伟大的好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好人”这个概念,也是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好人”的事迹,他的一生就是大写的“好人”二字。也正因如此,我改变了对《芳华》这本书的看法。

很多人都会说,当好人能得到什么?当个好人,在某些世俗意义上,不能比别人得到更多,反而付出更多。所以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很多人不再愿意当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好人”变得更加珍贵。我也曾为此困惑。后来有哲学家说“成为好人就是对好人最好的奖励。”我愚昧,还是不甚理解。直到看到这段话,“成为好人,心中自有美好天地,这就是好人最大的福报。”我心中豁然开朗,上天从不曾亏待过善良的人们。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芳华》里的刘峰就是这么一位不计任何因果联系,始终善良的人。他的默默无闻,他的善良,他的人性的光辉,令我深深折服。乃至他的亡,平静坦然面对亡的态度,都彰显了他豁达和超然。

严歌苓貌似擅长从平淡无奇中发掘人生的意义。原来读过她写得《陆犯焉识》也是如此。大量的琐屑的日常生活铺叙,牵引着你走入一个个平凡的普通的人生。却在这平凡普通中,看到不可泯灭的人性光辉和爱的影子。

如果说《无问西东》是伟大崇高,那《芳华》就是普通平凡;如果说《无问》是日月霓霞,那《芳华》就是微风细雨。《无问》用那恢宏史诗般的气度,碾压《芳华》中庸庸碌碌的人生百相,但《芳华》却似燎原野草,恣意在人们心间生长,坚韧顽强,虽杂乱虽渺小,却无法无视和逾越。就像理想与现实一样,《无问》是前者,《芳华》是后者。

芳华未逝作文【四】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影《芳华》昨天上映了,轩主也赶了一回时髦,昨天晚上买票去看了冯小刚这部新片。由严歌苓创作的小说已经看过,电影是严歌苓和冯小刚联手打造的,也是他们对于自己那个时代的一种总结吧。

说实话,电影并不特别吸引人,也没有大片的那种震撼感。可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还是把人带入那个特殊的的历史时代,这也许就是编剧、导演的本意所在吧?

电影浓墨重彩的描写了部队文工团的好人刘峰,还有文工团的几个女演员。好人刘峰被称为“活雷锋”,在那个年代这是个了不起的称号。记得轩主小时候学习就号召“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精神可谓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而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也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一个完人,不能有自己的私生活。这就是刘峰的悲剧所在。女一号何小萍是刘峰带到部队的新兵,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到来却引起了文工团老战士的一致反感,所以何小萍在部队过的并不如意,好像人人都在故意针对她一样,当然,好人刘峰除外。何小萍的一切都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因为身体有味道,跳舞的是时候没有男演员愿意和她跳,还是刘峰出来拯救了她。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恋爱是一种罪过,特别是部队这样一个雄性云集的场所,女性凤毛麟角,而文工团却又是女性集中的地方,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恋爱风气的蔓延。所以当刘峰抱了林丁丁之后,被严肃处理也就不奇怪了。当然,领导还是手下留情了,并没有开除他的军籍,只不过把他调离了文工团。何小萍在唯一的朋友离开之后,也失去了留下来的理由,所以才有了她去卫生所的一幕。最起码在卫生所,通过自己的努力,何小萍融入了所在的群体,这和她在文工团的遭遇大相径庭。

说句题外话,看了好人刘峰的遭遇,轩主有些明白了早些时候退伍军人闹事的原因了。一个过去总是模范的军人,一个战争中立下战功的英雄,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处处受到刁难,怎么能够让军人安心?而我们整个社会仿佛已经忘记了他们,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对整个军人团体也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让英雄既流又流泪!

当然电影也有一些细节值得磋商,比如说电影中说好几个战友的亲人都解放了,言外之意是她们的父母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在那个年代,政审如此的严格,亲友中有问题的人肯定不能进入部队吧?那个年代讲究一个“根正苗红”啊!当然如果是大人物另当别论了。

“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代人的芳华终究会有落幕的一天,愿芳华能够被人重温吧!

芳华未逝作文【五】

大家可能记得,这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简述文工团的电影《芳华》。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何小曼以为文工团可以改变她的命运,然而文工团是她现实的缩影,孤独,不被群体认可。印象深可能觉得“好人没好报”无比怜悯为救队友而散失右臂的刘峰。

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是严歌苓。前几天在写作课上听严歌苓进行了写作分享。所以特别感兴趣她这部原著小说。于是我这几天用碎片化时间认真读完了,才觉得一部电影2小时的内容,太难承载小说一生的内容。

看完之后觉得是心酸,是人的一生在时代下无法逃脱的宿命。里面有人性的复杂性,时代价值观的扭曲…

好人就有好报吗?

里面塑造的刘峰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好人”。他努力在于他是贫民窋里因为翻跟头厉害而被挖掘加入文工团,而他觉得为他人服务可以体现他的价值,他的形象如完美的圣人般,没有人性的一点点丑恶而显得“不像个人”,所以总期待他露出人性的一点点丑陋,直到“触摸事件”被批判的时候,他内心早已失望透了。也因此断送了他的人生。

我们理想的世界里,好人是有好报的。

但现实的答案是“不一定”。

现实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而且更多的灰色。里面充满着人性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

《芳华》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小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