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儒家文化作文1000字)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儒家文化作文10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20 06:32:46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儒家文化作文1000字)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一】

渔夫看了看两个还在熟睡的孩子,说:“他们可真可怜,还没懂事就没了爸妈。”桑娜说:“是啊,不过我们可以帮帮她,让她的两个孩子跟我们的孩子一同成长。”渔夫叹了口气,一脸担忧地说:“只不过我们的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了。不过我一定会加把劲工作,养活我们一家人。”

第二天,天气出奇的好,跟昨天晚上的天气完全相反。于是渔夫一大早就出海去打鱼,桑娜则在家里打扫卫生,照顾孩子。

渔夫到了海边,正准备打鱼的时候,海里突然传出一个声音:“你就是渔夫吧?”渔夫很害怕,但还是回答了声“是”。

海里的声音继续穿出来:“我观察你很久了,我发现:虽然你的家境不富裕,但你还肯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其他人,这种精神很令我敬佩。所以,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

渔夫想了想,说:“我只想让我们一家人都平安无事——包括那两个孩子,只要我们所有人不会饿肚子——这就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了。”渔夫说完话后,海里就一片沉寂,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传出。

回到家后,渔夫把事情告诉了桑娜,桑娜惊讶地说:“那就是海神啊!据说海神只有在500年前才出现过一次!”

等到后来渔夫再出海打鱼的时候,收获多得惊人!渔夫把剩下的鱼都拿到城里去卖,赚了很多钱。

从此以后,渔夫一家的餐桌上不止有黑面包和鱼,还多了很多好吃的。七个小孩也一天天地健康成长。

就这样,渔夫一家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二】

书,一向是我的最爱,这不,寒假期间,我一下子把十大名着全买来了。其中,《呼啸山庄》给我的启示最大。

文中亡希刺克厉夫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气恼。他爱凯瑟琳,为了她不顾一切,可因为凯瑟琳的虚荣最终使希刺克里夫成为魔鬼。他报复她,到头来痛苦的是他自己。

上一代的恩怨使无辜的孩子受到牵连,林顿因为父亲的不管不问,最终走向亡。而哈里顿和凯蒂心中有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希刺克里夫不知为何,于非命。故事的结局令人感慨万千,它使我明白,处心积虑地报复别人,不但会使自己身心疲惫,还会伤害到许多人。可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甚至是讽刺的。所以,应该宽容的对待别人。

合上书,心里思潮起伏。我站起身,眺望远方,思绪飞走了好远……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三】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只看了一个开头便被它那深动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便一口气读完了它,我受到了许多的教益,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这本书记叙了一个可爱顽皮的日本小姑娘----黑柳彻子,在自己的母校“巴学园”所发生的一切可笑故事。黑柳彻子的小名非常亲和,叫“小豆豆”,不知是不是与她的名字一样,

她老是像一粒粒的豆子那么顽皮地蹦来蹦去。小豆豆因为十分淘气,而且好奇心也特别的强烈,对每样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所以才上一年级,就因为老师受不了她那“不寻常的逻辑”,

所以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给学校退了回去,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细心爱护和领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人接受并越来越喜欢的好孩子,并尊定了她一生基础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的小林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林先生把他毕生的心都倾注在了学校创办上,同样,他对每个孩子都用心良苦。就拿那泰明来说吧,泰明是一个从小就残疾的男孩,小林先生为了不让他受到心灵上的创伤,便给予了他许多的帮助,让泰明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再说小豆豆吧,小林先生先不停地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她,支持着她,直到小豆豆到现在啊!这句话我想对小豆豆的鼓舞一定是无法计量的。

是呀,如果小豆豆没有进入巴学园,得不到小林先生的悉心照顾与教导,恐怕她无论做什么,

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怎么做才好,就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一直等到长大了吧?没错,有些事情的做法循环反复也未免太老套了,要有勇气去尝试一下新的做法,这样也许会事半功倍,有意外收获,生活,正因为要有创意,有新思想,才变得丰富多彩,才不枉此生啊!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航行,自信是船,勤奋是帆,毅力是风,我们是舵手,要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勤于思考,乐于创新,富有爱心,讲究诚信,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做一个知勇双全的新世纪好少年。花一样的年华属于花一样的我们,我们一定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理想之花!

儒家文化作文800字以上【四】

近来读《中庸》,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知耻近乎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现代专家的译文,感觉我们古人真不简单。原来我的印象中,古文经典无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间,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经过世事的浸润,阅览人事的沧桑,再细细品味古文经典,感觉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时宜。系统地阅读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认识,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文章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

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