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以欣喜为话题的记叙文500字以上)

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以欣喜为话题的记叙文500字以上)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7 09:13:07
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以欣喜为话题的记叙文500字以上)

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一】

那井,就在我家屋后,这些年来,一直被我深情眷念着,清澈、甘洌、幽深,仿佛将永远长流。我渐渐觉察,自己的许多作为,似乎都与那井有关。而现在,它居然就这样老了。

那一天,接到母亲来信的那一天,得知那口井老了的那一天,它的形容、情调、场景,竟又一次在记忆里清晰。那清冽的水,素色的青石板,紧挨着的穷人的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一柱柱炊烟……我跟着那气息走了回去。在薄暮中,在柴烟弥漫的一天结束时。

井水没了,那口老井,或许真是老了。就像一丝涓细的泉流被堵塞,被淤埋,我忽然想不起下面该有什么内容。我只是莫名地想到母亲,在乡下奔波操劳的母亲。然而,父亲上次来我这里时说过:“你母亲这两年,又老了一大截,头发也白了许多。”

记忆中,母亲是有过一头茂盛的长发的。乌黑,柔软,油亮,光洁。那是她的骄傲,是她在乡村里的旗帜。母亲喜欢它们,疼惜它们。即使最困难的年头,她也把它们梳洗得一丝不苟,呵护得无微不至。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再忙的.时节,从田地里,或山坡上归来,洗脸或洗手后,母亲总要抚点水在头上,然后认真梳理,到一丝不乱了,再将它们精心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

劳作或奔走,它们就在母亲肩上,在田边或地埂,在蜿蜒的村道上,一晃一晃地荡着秋千,像极了母亲当年的身影:活泼,轻盈,欢跳。

后来,父亲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母亲每次洗头,都是蹲在井边,用一大盆水,将头发漂着,用皂角荚浸润。这让我总禁不住想象,在那些岁月里,这该是怎样一种风景:黑发披垂下来,该是多么闪亮的瀑布,而当它们飘扬,也该是微风柔柔拂过湖面的感觉吧。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生活,把母亲磨砺得那么粗糙,泼辣,强悍,唯有那一头黑黑的秀发,似乎远离了生活的困厄和挫顿,一如既往地,在乡村里柔顺着、飘拂着。

然而,自几个妹妹依次出世后,母亲就不再蓄发了。她剪了便于梳洗的短发。早晨起来,只需用手蘸水,略微抿抿,再蓬松零乱,也变得顺溜了。贫困,劳累,鸡鸭猪狗的忙乱,养儿育女的烦杂,使她早早告别了年轻和爱美的心境。像她的头发一样,母亲提前进入了枯涩的中年—而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

现在想来,母亲那时实在太操劳了。从我知事起,家里家外,大烦小事,都得靠她奔波,操持。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撑持着我们的家,撑持着那方遮风避雨的天空。她的一生,始终在为我们操劳、操心。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她像母鸡一样,护卫着她的鸡崽。孩子长大后,却鸟儿一样飞走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而母亲,仍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她牵挂的心,始终那样悬着,被我们牵扯着,放不下来。

儿子出世后,我常常在想,母亲究竟是什么?

想不出明确的答案。我只知道,那个在下雨的黄昏,在路的尽头,满眼焦灼,静等迟归孩子的人,是母亲;那个把叮咛缝进鞋垫,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慈爱写在心底的人,是母亲;那个在孩子面前不流泪,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孩子辛苦奔忙,毫无怨言的人,就是母亲—我只知道,这世上有一个最伟大而最平凡的女人,那就是母亲。而在我懂得爱人的时候,我最爱的人,便是母亲。在我仅有的文字里,写得最多,最富感情的,也便是母亲。我在远离她的地方,通过文字诉说,感叹,但母亲只是默默奔忙,像深井一样沉默。

自读大学后,我在家里待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少,离家时,走得也一年比一年仓促。偶尔回家,母亲总是格外高兴,不知疲倦地在菜园、井边和灶台上忙活,为我们做饭,给我们炒菜。在母亲,或许这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记得前年春节,早早写信回家,告诉了母亲行期,却没料到,接连不断线的事情跟在脚边,弄得我一时半时动不了身。待好不容易做完事,回到家中,差不多已是预约时间一周以后。刚进村口,就有乡邻告诉我,你妈天天到街上等你们,把垭口都望矮了。未能如期而归,母亲该是如何着急,这我能够想象。但当我带着风尘和一脸歉意,出现在母亲面前,她却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就好。”我所有的歉意,凝为泪滴落下来。

也就是那时,猛然看见母亲头发中间,凛然生出一撮撮白发,像春天黛青的远山阴影里的一抹抹残雪。这不经意的发现,在我心里,不啻一次剧烈的山崩或海啸。

近年来,母亲常说,她眼涩了,手钝了,缝东西时,穿针都很困难了。而我记得,母亲的手脚,曾是全村里最快的,母亲的针线活,是全村最出色的。无论她缝制的衣服,还是衣服上打的补丁,都会惹得别人夸赞。小时候,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给我们几姊妹做鞋。那时,她的眼睛明亮如镜,她纳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鞋帮和鞋底,都有好看的花纹。可是现在,她却连穿针引线,都感到困难了。

“本来想给孙娃做两双鞋的,眼睛看不清了。”母亲声音里,有些无奈和惶。

我听了,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直想哭。为母亲的苍老,也为自己的粗心。虽然我早知道,南来北往人自老,白发取代青丝,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母亲的变化。每次想到她,浮现眼前的,总是年少时看到她的样子:精神,精明,能干。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一直辛苦奔波,承忍,一直为我们提供着温暖和关爱。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们以为,她会一直如此。让我们一点儿也没觉察到,她会一年比一年老;她的皱纹,会一年比一年密;她的头发,会一年比一年白。也许,我是真的太大意了。连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世界上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是时间,我怎么就没在意呢?

就像那口沉默在屋后的井。那井水,一直那么清澈,纯净,一直那么源源不断,让我们从没想到,它也会有枯衰的一天,也会有再不能让我们汲饮的一天。

记得,读过台湾诗人琼虹的一首诗,叫《妈妈》:“当我认识你,我十岁/你三十五。你是团团脸的妈妈/你的爱是满满的一盆洗澡水/暖暖的,几乎把我漂起来……等我把病治好/我三十五/你刚好六十/又看到你,团团脸的妈妈/好像一世,只是两照面/你在一端给/我在一端取/这回你是泉流,我是池塘/你是落泪的泉流/我是幽静的池塘。”

或者,对我们而言,母亲就是那不停地供我们汲饮、滋润着我们心田的一眼井。

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二】

——题记

忘不掉那一天

好像是很久很久,也好像就在昨天,那时,11岁的我们,带着好奇的眼神,踏着热切的脚步迈进了初中的校门;我记得,那不大的操场上还依稀有高年级活动的身影;我还记得,老师热情的自我介绍后,全班那热烈的掌声,我本以为,所有的老师都是严肃刻板的,但是,我发现我错了;每个老师都像是我的家人,温柔,关爱的对待着每一个孩子。记得那一天,我们走进了憧憬已久的校园,认识了憧憬已久的老师,拿到了憧憬已久的课本…一切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过程,没有刺激的偶遇…就像那纯净平淡的水一般,明明没有一丝修饰,却又让人忘不掉。老师温柔的话语忘不掉,同学开心的笑声忘不掉。平淡,充实,忘不掉的回味…忘不掉,忘不掉那一天,忘不掉的九月一日。

忘不掉那一次

是否还有印象,那是明明已经过了立秋,却依旧阳光明媚,是被我们热情与激昂振奋了么?我还记得,运动会上我们追随着阳光奔逐的天真模样,目光随着运动场上的同学们一同跑近跑远,洋溢着微笑,迸发着青春的色彩。在这潋滟的阳光下,纷飞的汗水挥洒下的,运动会上最受瞩目的一项——接力,而每个接力的最后都会有一名老师,当最后一位同学将明明很轻却又仿佛千斤重的接力棒放在老师手中的时候,我们看见了老师嘴角那抹自信的微笑,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瞬间的升华,一瞬间的安宁。就像是一瞬间的艺术,每个人的瞳孔都深深印下了老师那挺拔,衣角纷飞的身影…。看!老师向终点冲了上去,仿佛风也在送她,阳光迎着她自信的笑容,耀眼的光芒也追随者她。我们的\'世界中,他的身影柔和,明亮…。忘不掉,忘不掉那一次,忘不掉那一次的运动会。

忘不掉那一次

相信们个人都记得那时候,炎炎夏日下,阵阵蝉鸣中,风席卷着炎热的夏气紧咬着我们。我们无法忘记,泥沙纷飞,挡住我们的视线,弄脏我们的双臂,但我们依旧无悔,所有的人高举双手,目光炯炯,神情坚毅,一次次蹲下,又一次的站起,再一次蹲下,再一次站起…。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弯腰,站起…时间飞逝,清风微拂,只剩下最后两个人了!其中一位便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呀,我到现在还可以清楚的想起,你凌乱的发髻上满是微湿的泥土…顿时,所有同学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大喊着:“六班加油!老师加油!”气吞山河,响彻天地……在最后一次,所有人都飞奔向老师,人人早已泪流满面,所有人高举双手,天空一片宁静,只有树叶拍打的沙沙声,突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喊:“老师!!我们爱你!!:忘不掉,忘不掉那一刻,忘不掉我们的团队墙!

尾声

我们忘不掉的有太多太多,忘不掉的也有太多太多,向父母一样爱我们的老师,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老师,你永远在我的心中,老师的身影,我永生难忘!老师,我爱您!

忘不掉的乐土为题的记叙作文【三】

最近看到一部充满文艺情怀又情深意重的微电影——金士顿20xx年形象宣传片《当不掉的记忆》:主人公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青年钢琴师,对音乐乃至生活都丧失了热情,围绕着他的一切似乎皆乏善可陈。一日,他偶然发现一张当票,怀揣疑问来到这家老当铺,却迎接到了一场天籁之声的洗礼,得到了爱的救赎……

在我看来,这部张扬和高歌“父爱”的微电影,其关键词是“救赎”,救赎在此倒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妙义深奥,更像是情感上的和解和回归,精神上的解脱和新生。这场救赎是“昔”对“今”的依依不舍和拳拳眷顾,这救赎也当然是藉由“爱”来完成。

提到“救赎”,影迷们一定绕不开《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多少年过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爱意和敬意从未消减丝毫,它早已被誉为无数年轻心灵的圣经,它也庇佑了无数人的脆弱与迷茫,给予我们无尽的精神力量。对于安迪而言,自我“救赎”的是身体的自由,因为他的灵魂从未被禁锢于肖申克监狱这个牢笼。而在片长仅十余分钟的《当不掉的记忆》中,所救赎的则是一个阴郁的“心灵”。

父亲突然辞世,甚至没有与儿子正式告别。十八年来,儿子的误解化为层层枷锁,日渐作茧自缚,他内心深处充满被挚爱的父亲抛弃的阴影和苦痛。这误解成为一个精神和情感的双重牢笼,也给他的人生涂满了灰暗阴冷的底色,因而电影中的“今时”是冰冷的黑白影像,童年的“回忆”则是彩色视觉,只因那时虽贫苦,却因父亲的陪伴和疼爱而色彩斑斓充满暖意。

儿子的心灵十八年来不曾走出牢笼,谁能将其救赎?这场救赎之旅又该如何完成?或许这将是一场犹如毁灭魔戒般艰难的心路历程,也或许只需要一场春风化雨便可使新的生命茁壮滋生。是的,主人公是何其幸运,在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得到了救赎,救赎他的正是从十八年前至今从未丝毫间断过的父爱。

儿子在钢琴声中回忆,在回忆中追思。原来昔日父亲为完成钢琴少年的梦想,当掉一生才华结晶,置自己重病而不顾,只为为儿子的前程和梦想尽最后一份心力,是谁说春蚕到,蜡炬成灰?皆是天下父母心。于此,儿子重拾父爱,回归心灵的安宁,在父爱的守护中,一定会得以救赎,展开新生。

这枚储存着十八年前父亲演奏的那首钢琴曲的优盘,就像一块美丽的琥珀,凝结了美好回忆,让今与昔“共存”,让爱永恒流传,让爱之光芒普照,驱散所有寒冷和阴暗。

如今,我们忙碌,我们收获,我们自得,同时,我们焦虑,我们迷失,我们渴望诗意的栖居。毋容置疑,只有“爱”可救赎心灵的迷茫,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发现爱,给予爱,储存爱,爱的优盘空间无限。在这个爱的优盘里,串联起昨日,今天,至未来,如一条不曾间断的时光之河,碧水情天间,让我们乘记忆的轻舟,挂爱之云帆,济生命的广阔沧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