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作文(论语40个必背经典名句)

论语名句作文(论语40个必背经典名句)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8 21:34:36
论语名句作文(论语40个必背经典名句)

论语名句作文【一】

在六年级,我学了许多《论语》,我找出一两条来谈谈我的感想。

第一条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说:“学了之后能经常温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同学从远方来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遇到别人不懂时不嫌弃别人才是君子。”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孔子把复习学过的东西都当成老同学一样。这一方面强调了复习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将学习知识当成结识同学一样的快乐心态。当我们把学习知识当成了结识同学、把复习知识当成同学聚会,当然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态了,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苦差事了。

有人把“学而时习之”理解成“学习之后要经常练习,经常运用”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第三句话,有人理解成“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他”,我对此略有不同的看法。对这句话造成不同理解的关键是怎样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对这三个字的理解是“别人不懂”,理由是,《论语》第二部分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也”,这里的“不知”是同样的意思。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说了怎样学习和复习的问题,然后又说到了怎样对待同学的问题,孔子主张人要谦虚,所以才提出了“一个真正君子”的观点。

论语名句作文【二】

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我应该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

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名句作文【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意思就是孔子去了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那个儿子识礼?他到太庙什么都问。”

孔子听后,说:“这样才有礼貌啊!”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实在是不懂一道题,可是我又怕问了有人会嘲笑我,说我连这个都不会!所以我就没有问。后来一次语文考试,有道题就是我不懂的那道,所以没写。试卷发下来后,我只拿了92分。回家后,妈妈看了试卷,问了我那道题,我说:“我……我不懂!”“你不懂?”妈妈说,“不懂就要问啊!”“我没敢问,怕同学笑我。”我回答。“这有什么好笑的,人人都有不懂的时候,不懂就要问,老师遇到不懂的也要搞懂啊!”

有了妈妈的支持后,我去找了老师问问题。“哦,原来你不懂这道题啊!为什么不早问呢?这道题是这样的……”老师讲完后,我就懂了,

也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学会问问题了。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就要问,不要不懂装懂,要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