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名师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名师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实录)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7 08:59:42
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名师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一】

例3:3米是多少厘米?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师说:我们先看第一问,3米是多少厘米?

师说:由于1米=100厘米,那么米和厘米比较,米就是高级单位,厘米就是低级单位。所以这道题将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我们就说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1米是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300厘米。

(师板书:3米=300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米是100厘米,3米就是3个100厘米,也就是300厘米。

师:3米是3个100厘米,如果列式计算,怎么写?

生:100×3=300

(师将这个式子板书在3米=300厘米的下面)

师:在这个乘法算式里,100表示什么?

生: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师将“进率”二字写在100的下面)

师:3表示什么?

生:高级单位的数

(师将“高级单位的数”写在3的下面)

师:300又表示什么?

生: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低给单位的数”写在300的下面。)

师:通过这道题,谁能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

生: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补在式子中)

评析(像3米是多少厘米这样的题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教师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让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而将重点放在300是怎么得来的?当学生回答是100×3=300得来时,教师接着问100、3、300各表示什么?这样就引入到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上,这样得到的方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了)

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二】

一、教学目标的无序性。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纳,但我们研读大纲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对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分级目标制定得不清楚,未能分出层次,呈无序状态。且看初中二年级教学要求: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再看高中一年级教学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同样是教学说明文,初高中的教学目标却都是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准确性等。教学目标的无序性造成了一个学生在六年中说明文阅读总处在低层次的,重复的,因而也是意义甚小的阅读层面。

二、缺乏科学的阅读质量标准。大纲里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高中阶段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在表面看来似乎已有标准,但怎样才算是阅读?怎样才算是比较熟练的阅读?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初中可以教,高中也可以教;教师甲教一课时,教师乙教两课时,都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缺少可操作性的弹性标准是中学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设计程式化,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程序设计上,程式化现象严重,基本上是解题、分段、概括段意、讲析说明顺序和方法、分析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等。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步骤,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呆板僵化,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而且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程式忽视了让学生整体地感知、体味课文,违背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

四、教材的落后。表现之一是内容陈旧,与高卷中反映尖端科技内容的文章显得很不协调。接触的是旧知识旧内容,考的却是新信息新术语。二是篇目太少。说明文在高中第一册、第二册和第六册各占一个单元,共11篇课文,仅为全部六册149篇课文数的7.4%,比例失当。

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及评价【三】

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 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 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 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 口 诀[1] : (Feedback 为反馈,E (Encouragemen为鼓励, D (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 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 成功。H 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 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 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 沟通能力的形成E]。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