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迎财神的日记400字)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迎财神的日记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30 02:47:21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迎财神的日记400字)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一】

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传说:正月初五 接财神的习俗与王元宝有关。

王元宝,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吃发菜等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

王元宝的发迹史

对于王元宝的发迹史,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这样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二】

外地人来青岛做客,看到听到今天好多商家或家庭在燃放鞭炮,感觉到莫名其妙,询问后才知道是青岛的财神节。财神节谁不愿意过呢?于是也加入进来相互问候,都图的是一个发财梦。

财神节也不仅限于青岛地区,胶东好多地方也过这个节日。不过此节因有迷信色彩,多年前并不被看好。也就是十几年前吧,崂山即墨一带的商户开始隆重地过起了财神节,于是其它市区争相效仿,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起源一:缘自道教的增福真君成道日

有学者考查典籍后认为,青岛地区的财神节起源于道教中的增福真君,称七月二十二是真君的成道日,由此产生了财神节。

据道教典籍《玉匣记》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寿诞。”增福财神又称财帛星君,本姓李名诡祖。李诡祖是现在的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人,在北魏孝文帝时为河南新密市县令,廉政有德,爱民如子,常以俸禄布施贫民。唐初,他被封为财帛星君,后又被封为增福相公。而增福财神的成道日,恰恰就在七月二十二。

● 起源之二:光绪年间即墨周掌柜的故事

还有人考查认为,这个胶东独有的财神节,其实起源于光绪年间的即墨。

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虽然半信半疑,但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三】

这一天,经商业户通常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烟台地区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商铺开始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发财、发财,恭禧发财。”

鞭炮花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城区将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下午六时许,鞭炮声再度密集起来,城区乡村的`家家产户便在财神像前摆供燃香,磕头祈祷,供祭庆贺仪式通常持续到晚八时。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四】

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这一天,所有的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

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嬷嬷幢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财帛星君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初一关于财神的作文【五】

民间传说,赵公明家境贫寒,给人打工,因为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老板的赞赏。赵公明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终于自主创业进行经营,因其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深得客户信赖,因此生意火爆积累了巨额财富。据传有人借赵公明的钱做生意,不想亏了本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讲信用、重情重义、学道修行、扶困济贫、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财神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这一天是财神赵公明的祭祀纪念日,但是在民间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从古至今,凡是具有美德的人或物都会被赋予神秘色彩,与其说是祭祀财神,不如说是人们对理想生活和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当然,并不是所有财神都可居家摆放供奉的,这个讲究也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摆放的也是不同的财神。在很多店铺里,家庭里,都供奉有财神,希望通过财神的保佑,给自己带来好的财运。

民间祭供的财神很多。各地、各门各派都有不少不同的说法。最具有普遍性的,供奉最广的当属文财神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武财神赵公明、关圣帝君。这个很多人小时候应该见过,逢年过节家里都会挂上财神的画像。

文财神财帛星君身着锦衣,腰扎玉带,左手捧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有“招财进宝”的卷轴,相貌厚重,富贵无限之相。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帐下的太白金星,是大众最喜供奉的一位财神。

文财神福禄寿三星:福星手抱婴儿,象征子孙昌盛,福泽绵绵;寿星手捧寿桃,满面慈祥,寓意健康长寿;禄星腰围玉带,捧玉如意,象征加官进爵,增财添禄。在这三星之中,禄君才是财神,但自古以来,民间供奉都是三位一体,福禄寿俱全表达着大家的美好愿望。

再说武财神:武财神赵公明法力无边,可降龙伏虎,驱邪斩妖,北方的很多生意人都供奉他。赵公明口黑面黑,有玄坛之说。有武财神赵公明在,群魔慑服,商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武财神关圣帝君,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名将关羽关二爷。他神威凛凛,一脸正气,妖魔鬼怪敬而远之,所以供奉关圣帝君,不仅会招来财运通亨,财源广进,还可保合家安康,所以南方生意人多有供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