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观后感作文)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观后感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7 04:16:36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观后感作文)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一】

今天很有幸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这套文化综艺节目。在这个节目里,让我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典籍《尚书》。以前在学生时代就听说过这部经典,说实话自己对里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今天这档节目让我这个普通人更好地了解了一些经典知识和故事。

节目通过戏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我看到了两千年前伏生一家人是怎样用生命守护《尚书》的。伏生护书,传书的故事让我感动的流泪了。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经典的守护与传承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这种视书如生命,守书传书的故事在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正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机会读懂,感悟经典里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经典里只有短短几句话,里面蕴含着的智慧却是震撼的。戏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典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了,感人的画面更易让人体会其中的智慧。《禹贡》让我看到禹划九州,华夏九州第一次让我能诵出。分别是:冀州,兖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徐州,青州,荆州。

《牧野宣誓》中的称尔戈,比尔干,立尔予,予其誓。短短几句话却蕴含着治政理国的大智慧。戏剧演员们通过故事的演绎让我更好的理解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构建了华夏文明最早的知识体系,很有幸在今天人人可读。

我们都知道典籍不易读懂,古有“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但今天这个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经典与戏剧表演相结合,每一个场面都感人泪下,这种创新使典籍人人可读,真正做到了文化的传承。节目中主持人穿越历史,以拜见伏生为主线,讲述了尚书几经波折最后被保存下来,而且还薪火相传的故事。这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声声不息。这样的节目大家都很期待,我也会作为铁杆粉丝继续关注下去,因为学习经典可以追本溯源,继往开来。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二】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我和同学们将坐上专车,去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非遗园。这是我们学校本学期的第一次研学游活动,我们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踏上了旅程。

一路上,我们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在车上叽叽喳喳的聊天,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根本没有听到导游在说些什么。

坐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非遗园。我们排好队,按顺序走人独特的大门,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美丽的喷泉和高大的和平柱。

导游说带我们去看“徽梦水舞”,我想:“肯定就是人在水中舞蹈,这种表演太老套了。”我们的座位在一个露天的平台上,我占了一个好位置,但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看到表演者下水?直到音乐响起,表演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想错了,表演者并不是人,而是喷泉。喷泉随着音乐忽高忽低,像跳动的音符,时而狂舞、时而柔和。有的像射出的利剑;有的像盘旋的旋风;有的像蠕动的水母;有的像盛开的花朵,各种各样的喷泉让我们大开眼界。欢呼声、尖叫声连成一片,我们都对喷泉的神奇惊叹不已。

观看完壮观的喷泉表演,我们又来到了比赛场,这场比赛也很独特,因为这不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动物之间的竞争。比如:赛马、赛狗、斗鸡。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斗鸡:一只黑鸡和一只黄鸡打斗,两位“战士”都挺厉害的模样。比赛开始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上擂台,信心十足。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拼命的啄着对手,然后,两只鸡突然不动了,怒视着对方,似乎想用眼神把对手击败。突然,黄鸡腾空而跃,向黑鸡扑来,黑鸡机灵地一躲,黄鸡扑了个空,还差点掉下擂台,只见黑鸡轻轻一拱,黄鸡就惨败了。唉!这么快就分出胜负了,这比赛也太没有悬念了。

到了午餐的时间,我们开开心心的`去吃饭,可是今天的午餐让我们大跌眼镜,同学们都说太难吃了,我们只好把自己带的零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虽说午餐不可口,可是同学们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感觉还是超级好的。

午餐过后,我们去看了西游砖雕,一幅幅生动的砖雕惟妙惟肖,西游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带我们走进了西游记的世界。

最后,我们在大门口的喷泉旁合影留念,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非遗园。

非遗园真是一个好地方,是个能让我们获取知识的好地方;是个能让我们收获欢乐的好地方;是个能让我们打开眼界的好地方。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三】

最近几天,央视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观后我震撼不已。

《典籍里的中国》用表演与对话的方式,演绎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现,让观众更深刻地品读典籍。第一期选择了《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又称为《书》有很多华夏文化的创始性论述,比如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制定历法。《尚书》是“文化元典”,很多很多第一次都在里面。

教授们讲解《尚书》后,大幕拉开,表演开始。说到《尚书》,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胜,是秦朝秦博士,一生守《书》讲《书》,是《尚书》的传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与现代人撒贝宁的对话为主线,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两个书中故事与晁错受文帝之命前来学《书》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尚书》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伏生让人感动。他一辈子爱《书》,一家人用生命保护《书》,年老后在山东一带讲《书》,传承《尚书》。倪大红老师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表演结束了,但我的思绪仍未结束。停留在开场的一句话上。“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

《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品读典籍,体味经典,吸取智慧,汲取精华,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四】

《尚书》被称“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诵其以知先贤治政之本,以知朝代兴废之由,以知个人修身之要。当戏幕拉开,伏生带着她向我们走来。

汉文帝听闻山东的伏生可讲学《尚书》,派晁错前去受教。

年已九旬的伏生缓缓抬起头。

他已老了,忆起往事仍泪水纵横,然典籍可传的喜悦与欣慰又使他止哀,说起大禹定九州和牧野誓师的周武王。他眼早已有些花了,可他分明看见甬道前处是有人挥臂高呼的。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这景象他梦里应是见过,这话他也不知传授讲学过多少次了。他记得大禹定九州,哪九州也清楚得很。他是山东人,是九州人,是华夏人。华夏,自古就为一体。他听到来自两千多年后的声音这样说,默默点了点头。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他险些被声势浩大的军队唬了一跳。周武王挟着天意,在电闪雷鸣中浩荡前进。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意不即天意吗?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他还见到了两千多年后的“藏书秘府”,那的小孩和自己幼时衣服不同,话却是一样。

年已九旬的伏生缓缓抬起头,掺杂纠纷浑浊的眼中光明明灭灭。一生的颠沛、一生的苦难、一生的尊崇、一生的护佑在干涩的眼眶里凝化成了苦之又苦的泪,泪中包裹着楚人一炬留下的焦土,包裹着故宅的残垣,包裹着荒野的遗骸,包裹着先贤字句与华夏人的根与魂,浸润了历史的扉页,经由千朝万代的笔墨重了又重,晕染到了现在,延展到了未来。

事实上的伏生并没有见到20xx多年后的今天,也不知道后来的《书》经历了什么,他以一生所护的《书》是否能一直执在后人手里心里。那时的他似乎没想那么多,又或许早已决定义无反顾。这个决心沉重,沉重到他的妻与子都被埋葬在重重荒野之下。当他几经辗转流离剖开宅中壁的时候,破碎的是墙壁,是他的家人故宅,袒露的是二十八篇典籍,是经历史淘洗、时代冶炼仍旧熠熠生辉绵绵不断的华夏文化。

王鼎钧在《碎琉璃》中有言:“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伏生在被历史洪流冲走时,把《书》还给了天下,他没有被冲走,他的名字与《尚书》与世长存。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伏生来去间,《尚书》也在当今时代破壁而出。

当晁错离开,戏幕落下—

他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以蹒跚的步伐走回历史。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五】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节目,名叫《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让我看得眼泪直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古人的诗词和精神都让我刮目相看呀!

有个两千多年以后的读书人,带着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去,遇见护《书》人--伏胜先生。读书人过来请教伏胜《书》好在哪儿?伏胜首先讲了“禹贡”就是关于大禹治水,大禹不仅治水,还有更大成就,就是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那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广大的冀州是大禹用足迹一步一步地丈量出来的,古人称大禹的足迹为“禹迹”。

讲完“禹贡”之后就开始讲他护《书》的经历了。伏胜壮年时,曾经是秦国的博士,天下的《书》大都被毁了。伏胜,只知道国家藏一部、他家藏一部,一次大火把国家藏的《书》化为灰烬,伏胜把《书》看成一条活的生命,伏胜与他的妻子和儿女为了逃避兵火,带上了一车的《书》,坐马车出咸阳回山东老家。伏胜在中途遭遇兵劫,伏胜的儿子爱护《书》,以命相搏,被乱兵害了,伏胜的妻女颠沛流离。后来,伏胜的妻子病重,那一年天降大雪,小女儿因险冻和饿。为了取暖他们可以烧掉一车箱《书》,但伏胜的妻子宁也拒绝烧掉一车《书》。伏胜的妻子说:“这一车的书,是爱子以命相搏才得到保住的”。伏胜的妻子挨饿受冷已经气衰力竭,伏胜的妻子知道这一车《书》,如爱子的性命,已经比她自己的性命更贵重了。伏胜回到家乡,刚好家乡也遭遇兵火,伏胜只好将《书》藏于故宅墙内外出避难。伏胜无时无刻挂念着家中藏的《书》,伏胜当天下初定,他再回家园,凿开墙壁发现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余二十八篇了。之后伏胜要晁掌故把《书》给带回都城,流传天下,之后读书人带伏胜到现代的图书馆,古人叫藏书秘府。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而《尚书》的光芒之闪耀至今,无论孔子活伏胜,都是用生命去延续和守护这盏灯的人,酌古至今,学史明智,丰富而珍贵的典籍,值得没一个中年国人去品读,也应该与世界分享,让我们从典籍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非遗里的中国的观后感作文【六】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学校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踏上了去“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大巴车。

车厢里,同学们实在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七嘴八舌地猜议着未曾谋面的“非遗园”……“现在准备下车,请同学们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当导游手持扩音器提醒大家时,车厢里一阵欢呼雀跃,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冲向“非遗园”。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座高高的水塔,奇特的是,塔的顶层均“长”着许多五花八门的面具,各式各样。瞧!它们一个个面目狰狞的奇模怪样,使人看了全身发抖。更引人注目的是塔下的水柱,它们纵横交错着摇摆,在长时间里仍能有条不紊地摆弄着各种奇特的造型,有趣极了!接下来导游带我们来到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旁参观“水舞”,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声起,水,便开始了她的舞蹈。一股股清澈、明亮的喷泉犹如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时而急促,时而舒缓,非常有节奏感。“水舞”出色的表演不时赢得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因为此时的水真像一位具有专业水平的舞蹈演员,在用自己娴熟的舞技释放激情。

随后,我们分别去了赛马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斗鸡、赛狗、赛马等节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赛狗了,看!1、2、3号小狗个个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样子像是胜利非它莫属了。“砰”!在裁判的一声“枪令”下,三只小狗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去,途中你追我赶、互不谦让,最后3号获得此次小组赛的冠军。紧接着4、5、6号小狗也在裁判的指挥下顺利完成比赛,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起眼的6号小狗出乎意料的夺得了第二组的冠军。更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根据比赛规则,最终将在3号和6号之间评出总决赛的冠军。一开始,6号小狗一直遥遥领先,就在大家都认定6号是总决赛的冠军时,不甘示弱的3号小狗“汪”的吠叫一声后,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猛追着6号,3米、2米、1米……最后3号小狗一鼓超过6号,摘得桂冠。全场为之沸腾,我们作气都为3号小狗鼓掌喝彩!最后我们还陆续参观了其它场景……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返回的时刻。当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去的大巴车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次游非遗园,不仅让我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还让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让我想起那些为美丽风景无私奉献的安徽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