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为题的作文(以独立自主为话题的作文)

自主为题的作文(以独立自主为话题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12 17:44:13
自主为题的作文(以独立自主为话题的作文)

自主为题的作文【一】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我是一名申请参加重庆大学自主招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信。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父亲是也曾经是教师,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考入法院,成了一名法官。父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挫折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形成了我自强不息、不轻言败的性格。

中考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而且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夷陵中学严谨的学风塑造了我朴实、稳重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我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成绩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它让我相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参加自主招生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找一个“支点”,选择重庆大学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重庆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拥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会受益匪浅。

二是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大学,这符合了我的学科兴趣,我是一个理科生,尤其以数学、物理学科见长,这次推荐我参加自主招生的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我喜欢在这样自主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希望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重庆大学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还有一系列的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不能回避的,但我想,这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可以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我希望这里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的学习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维护一生的,以后如果不再学了,照样会落后,所以,本科读什么专业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据我的学科特长,选择适合我的专业,但是我不会太在意专业的趋向,绝对服从学校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专业调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垂青于我,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我的六月不是黑色!

自主为题的作文【二】

尊敬的招生办公室老师:

您好!

我刚过完17岁的生日,是xx省xxx的一个贫困县——**县一中的学生。在自主招生来临之际,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大学,只因你是中国最为顶端的学府,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的教育,看到那么多的北大学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古朴典雅、文化底蕴丰厚的北大就扎根于我心中,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圣地。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难以抑制的激情澎湃:做为一个贫困县城的中学生我深深知道,在受教育水平和视野拓展上,自己和那些一线城市的同龄人存在着多大的差异,要想踏入名校是多么的不易,但13年的一件事深深地影响了我,邻居家的王**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她梦寐已久的梦想殿堂——北大,有幸的是,王姐姐的班主任老师也成了我的班主任老师,这更加激励着我目标明确,刻苦努力,我要在这三年中完成一次蜕变,实现我的梦想:走进北大!

三年来,我充分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开朗、活泼的性格,同学相处中乐于助人的优秀班干部。在生活中,我阳光向上,兴趣广泛,天文地理、音乐美术都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在我的记忆里,从幼儿园开始,每次学校活动中领舞的那个女孩身影一直都伴随着我,由于自小的乐感,我练就一手行云流水的古筝,并拿到了古筝六级考级证书。我积极地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并在学校活动中荣获我校女子400米接力赛第一名。

学习上,我对知识的渴求皆兴趣使然。自从记忆抽芽,浩瀚的知识所闪耀的人类智慧的光辉就让我迷醉,那种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玩的时候会尽情的忘乎所以,但我在学习的时候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旦面对着困难,便会很本能地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在高中历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遥遥领先,在最近的安阳市二模考试中,我取得了学校年级第三的好成绩。这些都源自我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我工作认真负责,由于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被评为“安阳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

我热爱读书,喜欢写作。除了在课堂上吸取的知识外,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和开阔视野。在家里,受父母的熏陶,我喜欢传统文化自小阅读不少的国学篇,并养成了写和手记心得的习惯。抽出几篇让我班主任进行指导,在国家级CN核心期刊《卷宗》上分别发表了《*****》及《*****》,并获得了《卷宗》编辑部2015年第十二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壹等奖和16年二月份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壹等奖。

我具有创新潜质,我喜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虽然学的文科,爱动脑子,勤于动手是我一大特点。高中期间,历经考试无数,试卷堆放成山,为科学合理而分门别类存放这些试卷,即节省时间更便于自己平时的学习使用和查找,我灵机一动,结合实际,发明了一种《*****》,并在国家知识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并受到科技部门的奖励,在多个学校进行了推广。

我不想成为一个呆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社会实践使我了解社会,生活的甘苦,参加社会实践、义工活动。我到老年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社区帮助残疾人家家庭清扫卫生,被县共青团委评为暑期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我向往北大,所以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向北大迈进更坚实的一步。

自主为题的作文【三】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