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寻幽兰作文(梦中幽兰作文)

梦中寻幽兰作文(梦中幽兰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7-10 00:35:13
梦中寻幽兰作文(梦中幽兰作文)

梦中寻幽兰作文【一】

悠扬的上课铃响了起来,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三百格纸发了下来,接着就是一片寂静。许多同学为了防止老师的“声音干扰”,在耳朵里塞了两颗小棉球呢!不一会儿,老师的“干扰系统”开始干扰。他讲了个谜语,同学们好容易就“上当受骗”,说出了答案。紧接着就是两次“声音干扰”。时间似箭,二十分钟过去了,老师让我们停笔,同桌相互间进行字数统计。我挺有成就感的,仅仅二十分钟我就写了五百二十九个字。

接下来就是我们最欢迎的一个环节——寻宝大行动。老师让全班第一名同学把他的作文拿上讲台,并向大家读一遍他的文章,这文章是一篇九百多字的作文呢!他在读的时候笑得好欢。好不容易把它读了一半的时候,他已经笑出了泪水。他已无法再念下去了。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你问我:“你最喜欢的人是谁?”我会结结巴巴地说:“我最喜欢的`人是XXX。因为他是一……。”他念到这就读不下去了。此文中每个字都有重复,特别是那个“一”字,在文章中“结巴”了上一百多次呢!我打心底佩服他,能有这么别出心裁的写法!还有一位同学,他写了自家的家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舅,二舅……都一列举了出来。呵,这个真“绝”呀,连自己的家谱都列了下去。最后令我赞叹的是另一位同学。他写了他最喜欢的人送他一只可爱的小狗狗,每天都叫:汪汪汪汪……这个同学十分耐心,把一个“汪”字重复了几百次,让我看了这篇作文之后眼前只有一个“汪”字。老师也很幽默,说:“我看这位同学可能在练字,写了这几百个‘汪’字,都工工整整,没有一个写得东倒西歪。”班里的同学本来听了此文章就想笑,听了这句话,全班“轰”的一声在笑开了。

作文课结束前,老师说:“通过这次作文比赛,我想告诉大家,虽然不可以凑字数,但是字数对我们来说不成问题;写作文时不要受干扰,才能专心地写好作文。”这次作文课,我们班同学收获了写作文的道理,也收获了满心的愉快!

梦中寻幽兰作文【二】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就象是长在深山幽谷中的兰花,与世无争,过着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淡生活。怀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看淡了浮名利碌,意短情长,愿意与青山流云同住,与溪涧谷风同眠。这些人就住在美国人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本书中。

通篇读下来,跟随一个美国人的脚步,涉过黑夜的险滩,攀越骇人的崖壁,爬上朱雀山,走过销魂桥。却寻找隐居在大山深处的修行者。

关于隐士,书中记载在很久以前中原的大地上就诞生了,那些人相传为是走着禹步的:萨满。即中国古代的巫师,在旧时器时代,萨满佛占据着宗教的统治地位,他们聚集在昆仑山一带,收集配料炼制长生不老药。后来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导致了萨满的生存危机。一部分人开始与山林为伍,与世隔绝,这便成了中国最早的隐士。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去修道,就要在心中坚信自已的目标,修道意味着孤独的生活,而在古代的一些隐居者中,他们往往通过这样独特的方式,来改变自已的人生轨迹。最早在汉朝,诸葛亮就是一名隐士,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扶助他安帮定国,传为历史佳话。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诫子篇》的一句话。直到今天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哲理。

陶渊明是我喜欢的诗者,经历官场的风雨颠波,毅然抛却政治名利,远离城市的尘嚣,隐于清山绿水间,与菊花为伴飞鸟为邻。此中真意,无法言说。那等惬意如渔父鼓浪而歌。夫复何求?有些人,注定不是眠在金丝笼内的鸟,锦衣玉食亦入不得他们的法眼。只有飞离,才能遇见本真的自已。

据记载《道德经》是道教最早的经典,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对道的阐释能超越它。无疑老子即成了道教的鼻祖。道教分为两个派,其中的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他把禅宗、理学和养生三者结合起来,全真派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另一个正一派,在南方更为盛行。

道教的修行强调一个:无,“无”是道之体,天生万物,都来之于“无”而回归于“无”。在万变中求不变,与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不受外物所左右。这是所有道教徒恒心不变的目标。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个“无”,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过一种非常人的生活。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修行,就一定会脱离肉身,于“无”中永恒。

道教最早起源于终南山一带,其东端的华山因其险峻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成为修道者的聚集地。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花了一万八千年,他倒地去时,躯体化作五岳。经过千年的风化之后,他的脚变得象一朵石头上开出的花,因此早期中国人称华山为“花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称自已是华人的原因。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根。也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写照。因为要攀越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精神。

两千年前,佛教于西域传到中国,佛教被认为是道教的一个特殊的宗派,那个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正是讲述了唐朝(玄奘)远涉西天求取佛法的故事。西天即是现在的印度。有句俗语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佛教的进入越来越多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繁盛起来,从而发展成七个宗派。如今河南的嵩山即是最后一个宗派—禅宗的起源地。而各个宗派中的净土宗无量光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成了最具影响力和信众最多的一个宗派。事实上禅宗和净土宗是两个不同的门派,禅修讲究寻求自已的本来面目,跟着你的心,直到它静下来,无禅可参,无问可问,问而无问,这就是禅。而净土宗的修行是要不停的念佛号,用心去念,心不动妄想就消失,妄想消失也就是一心。无分别心。这两者其实并无太大冲突。在禅宗里你没有念头,在净土宗里你有一个念头,它们的目的却都是要把你的本来面目指给你看。

书中所有修行者,都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他们通常都住在人迹罕见的山谷中,或者凿壁取舍,如同鸟曾。有些人几乎一生不曾与外人接触,以松子野果充饥。也有的自已开荒种地,他们放弃贪欲,冷却热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修行。而在中国的古代,还有一部分富足的隐居者,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和安慰,有意避开车马喧嚣,结庐山野草莽之间,就象现在的都市人闲时去农家院小住几日,换个环境感受下别样的心情而已。然而我们可爱的王维却在终南山盖起一座名传千载的辋川别墅。并把它作为出世的捷径。把这样的隐居变成了艺术,又把艺术融入隐居生活。而当他真的隐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个可爱的艺术家就成了永久的隐士,隐在他的画中了。

通篇读罢,眼前尽是松山岩壁中一个个飘渺的身影。虽衣衫褴褛不堪,却神情凛然坚韧。如山中野生的兰花,有着水流的清决花开的安静,远离俗世的尘烟与拥挤,沉静自敛。却不会失去本真的模样。在我眼中,他们就象住在云端之上,遗世独立,清简自知,看淡了尘缘世相。找到心灵的净土。

佛说:舍得,可凡尘浊世中的我们,哪个又能轻易舍?更多的人也只能把那朵兰养在心中。聊以抚慰斑驳的心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