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广昌桥的作文(尤溪的桥的作文600字)

写广昌桥的作文(尤溪的桥的作文6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3-26 02:57:27
写广昌桥的作文(尤溪的桥的作文600字)

写广昌桥的作文【一】

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过苏州路,走中御路,来到宿云檐,北边就是半壁桥。此桥横跨于颐和园后溪河上,在风平水静时半圆形的桥拱与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了一个正圆,犹如一块玉璧,桥的造型刚好是半块玉璧,故称半壁桥。

它是一座单孔拱桥,拱高有7.4米,采用高大单拱的原因是桥下要驶过皇帝的画舫。拱之上便是曲折的桥面,桥长30.64米。桥宽4.94米,由砖墙汉白玉打造。这座桥有望柱36根,两望柱之间相距1.34米。望柱高140.5厘米,宽24.5厘米,底部为正方形,上部分为一个圆顶,这象征着天圆地方。这些望柱的矗立也使桥变得丰富。从整体看上去,桥呈两侧对称,正中央刻有龙头,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当观看完半壁桥后,向西望去,林彪桥映入眼帘。这座桥1970年修建,于1971年完成。建造它,是因为当时林彪身体不好,行走困难,为方便他的汽车通行,就修建了这座桥。林彪桥是一座双拱石桥,整体看上去,相对平缓,利于通车。它的拱长16.2米,拱高5.2米。大拱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材料,又为桥的稳定性更上了一层楼。整个桥长26.7米,而桥宽有3.96米,30根望柱,每根高135厘米,宽23厘米,这样可以充分保障行人的安全。与半壁桥一样的是,它的下方也是正方形,上为圆形,代表天圆地方,桥的两侧刻有石云装饰。

向林彪桥东去,经过苏州街,澹宁堂到谐趣园。谐趣园以东便是知鱼桥的位置,桥的名字出自庄子和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牌楼上刻有乾隆皇帝亲手写的御诗。桥是标准的板桥,看上去扁扁长长,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维修方便。知鱼桥的高度极低,几乎贴近水面。游人站在桥上,可以近距离的观水,喂鱼。桥面的望柱拱34根,他们均匀的分布在桥的两侧,每两根间距1.24米,之间用两根纵向的石柱相连。望柱与望柱上石砖的四个面都凹了进去。给人以空间冲击感。这些细节,给这座桥富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颐和园内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结实,文化丰富,它展示了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写广昌桥的作文【二】

美丽的牡丹江像一条玉带,通过宁安这座小城的南部。牡丹江上,有一座横跨南北的大桥——工农兵大桥。今天,爸爸带我去观看它。

微风吹来,两岸柳枝轻轻摆动,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大桥建于1979年,有11个桥墩,12个桥洞,桥长200多米,宽约6米,高约10米。每隔20多米就有一个路灯,他们笔直地站在桥面上,像等待检阅的队伍。建桥的材料是石块和水泥板,非常坚固,远远望去,大桥像一条灰白色的巨龙横卧在江面,非常气派。

我们站在大桥上,俯视江面,江水唱着歌,欢快的向前奔流。放眼望去,两岸杨柳依依,田野碧绿,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每天,行人和车辆在桥面上川流不息,热闹非凡。行人的脸上洋溢着快乐,他们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忙碌着。

家乡的桥,虽然没有武汉长江大桥那样雄伟、壮观,也没有赵州桥那样古老、著名,但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写广昌桥的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海城,在我家乡的西南角有一座巍峨雄伟的十一孔桥,人们都称它为大白桥。大白桥建于1950年4月15日,后来,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个桥,投资了很多钱决定把大白桥重建,大白桥重建与XX年。重建后的大白桥更是巍峨雄伟,重建之后的大白桥长约269米宽约26米,可以并行6辆车。大白桥每天车水马龙,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为了防止淘气的小朋友掉下去,政府决定修建一个1米高的护栏,护栏是用不锈白钢制成的。桥上还有26盏霓虹灯,到了晚上,桥下河滨公园的霓虹灯也亮了,更显出大白桥的美丽。霓虹灯在释放的同时还为人们照亮了路。它是通往全世界的交通要道,是海城的经济命脉之一。家乡的大白桥还是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家乡的大白桥啊!你虽然没有长江大桥那样壮丽巍峨,你虽然没有武汉大桥历史悠久,但是你在默默付出。

我爱你,家乡的大白桥!

写广昌桥的作文【四】

在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作家谈歌写的《桥》。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篇幅不长,意义深刻,干净利落。老汉完全可以逃出洪水的魔爪,当人们惊慌的时候,老汉就站在那座救出全村生命的桥前,可他没有独自逃生,却在指挥全村人逃生。倘若没有老持秩序,人们一定会你拥我挤,这座桥一定不会支撑住,到最后别说是全村人,估计连一半人都逃不出去。

文章中老汉曾从逃生的队伍中揪出了一个小伙子,在此之前老汉曾经让党员们都排在后面,可这个小伙子身为党员却站在群众中间,老汉把他揪出来,充分说明了老汉铁面无私,文章最后才说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都是后话。最后一段全村人都逃了出去,唯独老汉父子还在洪水中。

小伙子体现了尊敬长辈的品德,让老汉先走,可老汉却强迫小伙子先走,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他终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最后两人都在了洪水的手中。老汉前曾喊过一句话,可终究没有说出来,他也许会为自己的儿子去而悲伤,也许会为人们都逃了出去而高兴。无论怎样,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

写广昌桥的作文【五】

我们家乡宝鸡四面环山,一条渭河穿城而过,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渭河上有步行桥、廊桥、吊桥等,我最喜欢的就是新世纪大桥。

新世纪大桥又名彩虹桥,它为中承式拱桥,北接市区经二路,南通广元路。主桥长650米,引桥及道路长800米,桥宽26米,2002年10月1日建成。桥的两侧有红色和银色组成的栏杆,桥下有许多桥墩,像一个个大手把桥托了起来。晚上的桥更美丽,桥上的彩灯闪烁着,给黑暗中又增添了一丝光彩,桥上的霓虹映入河水中,像一幅水墨画。

早晨,桥上的人很多,上班的人背着包,一脸焦急,好像要迟到一样;而桥上的老爷爷在缓缓的打着太极拳,一幅安闲自在的样子;老奶奶在悠闲的散步,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来来往往的车很多,有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真是车水马龙。

桥面下是渭河,小鸟在河面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河水静静地流淌,看着周围的一切,在微微的笑,忽然,一条小鱼跃出了水面,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泛起了波纹,河床下有许多灰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河面望着天,向东缓缓流去。

我望着一切,笑得很开心,彩虹桥,宝鸡的翅膀,带领人们飞向远方!

写广昌桥的作文【六】

九眼桥,古名叫宏济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市政余一龙所见。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四丈,宽三丈,高三丈,桥下有九个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总督李世杰修补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加以重修。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九眼桥一带是热闹的水码头,要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都必须从这里搭船启程。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得在这里上岸。当然,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九眼桥也因此而开始了他的繁荣。 九眼桥码头因木柴而兴

九眼桥水码头坐落在锦江南岸。天刚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准备上乐山。早晨的水码头有点冷清。但到了下午,码头就热闹的原因是因为装满青木冈木的船队从乐山回来了。

其实在当时的成都,还不兴烧煤,老板姓都用木柴烧火做饭,木柴需求量很大。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木、冈木、松木,当地人要把木头卖出去,必须从水路把木头运到成都销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桥的繁荣。

九眼桥衰落的水运

九眼桥码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再也无法繁荣下去了。因为这个时候,成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烧火用木柴,现在用木柴的人家已经不多了,柴铺子一间接一间关门,赚够钱的老板都去转了行业,有的与现在差不多——开了煤店。1951年,有人到九眼桥水码头看了看,河里几乎没有柴船了,往日的热闹,不复存在,十分冷清。这个著名的水码头,可谓因木柴而兴,因木柴而废。

后来的九眼桥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眼桥模样大致没变,只是九眼桥远来拱起的桥背经过整修,变得平缓些,桥的西边则多了一座新桥,也就是现在的“新九眼桥”,至于繁华的水码头,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再后来九眼桥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个桥洞的混凝土桥。而老码头也还派上了用场,有夜航的游船从这里驶往黄龙溪,但成都的水云兴盛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写广昌桥的作文【七】

从雅山回来,我就一直想写写廊桥,写写那座静默在夕阳下的建筑。可我心里的廊桥,如雨水里打捞起来的影子,湿漉漉的,明明存在,读写起来却又那么飘渺,遥远。

廊桥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是一副远观的水墨画。空空的骨架伫在沧桑岁月的尾巴里,自然的寥寥几笔,便把浓淡相宜的轮廓勾勒的栩栩如生。留一段时光的空白随你去猜想,去感悟,去寻一段心灵的厚重,追忆一段时光的匆忙。

踏上麻石阶,仰望思贤匾,阳光下的眼睛有点不真实感。今天的寻踪觅迹,只因为它昨日的繁华与兴盛。而繁华到衰落,是有一段距离的。就像这廊桥上鲜红的油漆在这段距离里斑驳。扎实的檐梁在这段距离里风蚀。平整的木板在这段距离里松动……而这一切原来都是那么鲜活、生动的存在过。

月亮如一把散碎的银子撒在桥下的河沟里。廊桥的阴影里藏着一颗同样荡漾的少女心。雕花的廊窗拉长她的影子,如她此时拉得长长的目光。月亮悄悄爬上了高高的山尖,那吹木叶的阿哥怎么还不来啊?莫非他忘记了白天的盟约?还是被另一个阿妹纠缠?不敢惊动了夜行的路人,不敢坐皱了身上的花彩裙……这是一幕廊桥上的剪影,借着今晚的遐思,我剪辑一段浪漫的时光,贴在岁月的胶片上,回味!微笑便从心头漫上了嘴边。

廊桥,我梦里走入过。远远地,如著着旗袍的女人。向我招手,微笑,我却靠不近她。我踩着一截一截的木板,拂过一扇一扇的窗棂,穿过长长的回廊。空洞的穿越,我读出了她的沧桑。嗡嗡的回音,我体会了她的孤独。她想对人诉说她的故事,就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总想对人讲忆她所见到的那些最浪漫的事。她想借我的笔,把满腹的心事传译,把她馥郁的心结折叠成展翅的纸鹤,任它们去飞翔,去游历。可有些终究是带不走的。她便在风雨里叹息,再长的时光都化不开她隐隐的忧伤。

其实我也说不清自己对廊桥的感情,一幅画?一件旗袍?还是一段缱绻的浪漫?更或是一份道不清的情缘?只觉得时光把它孤零零的'抛在喧哗的一隅独白。

想到终结,原来古老的廊桥就像我的心事。不想被嘈杂的纷繁所打扰,但又害怕被岁月的流沙所掩埋。那么静静的守候,守候在自己的家园。偶尔经过的人总会惊喜的发现,发现一处宁静的美,美得那么不惹一丝尘埃。

风雨廊桥,洞穿岁月而来。沧桑之间,不言不语,静默在现实与梦幻之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