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在书籍里旅行作文600字)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在书籍里旅行作文6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2-12-12 01:39:54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在书籍里旅行作文600字)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一】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二】

人们常说:“父亲对子女的爱不如母亲那么热烈,那么显而易见。”但是那份爱的程度我觉得并不比母爱浅。

八岁的那年,自己学骑脚踏车,是父亲教我的,但他只是在旁边一直默默地看着我跌倒,甚至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刮伤了皮,流了,他也只是在旁边看着,没有任何反应。他只说了一句话:“自己站起来,继续。”渐渐地,在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中,我学会了骑脚踏车。

十二岁那年,我因为阑尾炎做手术进了医院,手术后六个小时,因为必须要起床走几步,为了更好的疏通肠道位置,但是那时候那份钻心的痛,我现在一直铭记。你在旁边一直搀着我,一步一步,你没有说什么,只有我的哭声一直响彻整条走廊,二十来步路,我和你一起走了一个小时。在你抱我回病床的时候,我看到了你满脸的汗水,要知道那时候可不是夏天。

十六岁那年,我去了高中,要开始住校了,再也不能天天见到他啦。在第一次分别得那刻,他只对我说了一句:“好好照顾自己,想吃什么就买,有事情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我在他的语气中读出了担忧与不舍,那种柔情似水、又充满浓浓不舍的眼神一直被我铭记在心里。看着他那渐渐变白的双鬓,我懂了,我明白了。

父亲默默无闻的一直为我们付出着,他是我们家庭的顶梁柱,他一个人在外面辛苦一天,就为了能够养活我们。也许这就是作为父亲的责任,但更多的,我觉得是一份爱。他无声的爱着我们,在这一刻,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当初能看着我受伤、我留、我哭泣,因为他爱我得更加深沉。

那是一份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爱,那是一辈子的`,自从你出生开始,一直到他人生的结束。“父亲“,一个无声的代名词,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灌溉养育了我们,父爱如山。

我们一直沐浴在爱的海洋中,有母亲光芒四射、感天动地的爱,也有父亲默默无闻、痛彻心扉的爱,无论是哪种,那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因为父母只有一个,随着你的渐渐长大,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其实不多了,好好珍惜现在,学会感恩,不要再让生你养你的父母再为你担心,用你的爱去回报你这辈子唯一的父母吧!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三】

曾经的我,学习努力刻苦,一心一意只有学习,仿佛我的生命就是专门为了学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总是在班里前二十名以内,这让我不必为了学习而烦恼,所以在初中三年里过得没有什么所谓的烦恼没有什么所谓的忧伤,日子过得是有声有色。

可是那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属于过去,而不属于我,或者说曾经属于我现在属于记忆。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记得在来现在我所在的学校之前老师说过到了高中之后一切都从零开始学起,可是没想到这竟是一个用来骗一骗三岁小孩子的把戏而已,什么从零开始全是一些无谓的话。到了这里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不只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学习,不在乎什么课本什么成绩。

我觉得做一个好人比拥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更加更加的重要。想一想这个世界上遍地都是什么人犯什么变态狂,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绝对空前。如果问知识和做人哪个更重要,我想每一个人都会回答是做人,可是,我看到的周围都在心塌地地学习和做着令人伤心难过的事情。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我很想他们能有所改变,能去关心爱护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可想一想,谁又能影响谁,谁又能改变谁哪?还是罢了吧,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开始上网,因为无事可做,学习也学不下去,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一个星期中最让我期待的是星期六,因为这一天是一周学习的结束,我可以去上网了。总是很期待。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有所谓的事情值得我去做。

或许有许许多多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很有意义的事情,可我始终不到这种乐趣这种意义。他是他,我是我。我不是他,他不是我。我和他不是一样的人。如果我和他一样,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一模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就太没有意思了。因此,你,我,他,不必都一模一样。像个克隆。

无聊的日子,我不想再继续了。我要改变。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自求我道。我也要寻求属于我自己的道。而不是只在一棵树上上吊吊。

就要告别了,无聊的日子。

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作文【四】

从学校回来要做的事当然是写作业啦!我打开书包拿出试卷,全神贯注地写了起来。老天不负苦心人啊,我终于完成了回家作业(除了,本想玩一玩电脑,正当打开电脑时,我猛地想起,上次爸爸让我把电脑里的游戏都给删了,我只好把电脑给关了,拿起一本早已看了数百遍的书,看了起来。

今天,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二话不说,立刻叫我把日记给写起来。从昨天到今天,我连家门都没出过,什么事也没有。怎么写呢?我左思右想,想来想去,脑子里一片混乱。以前我写日记都是在星期六写的,很少在星期五写。况且,我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写日记,妈妈就已经给我来下“命令”了!。

我想到每次在家,都没事干,哥哥们的作业多,惟独我的作业少。即使他们写好了,结果对我也是置之不理。从前我无聊时常以电脑解闷,现在我喜欢的一个游戏已经被我爸爸给删了。现在已经没有解闷的工具了,只好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想起了从三年级到现在,我放假的时候没有一次十分开心过,所以,我就把写日记当作解闷的工具。顺便锻炼一下自己的脑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