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洋节与中国节作文600字)

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洋节与中国节作文6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1 16:29:38
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洋节与中国节作文600字)

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一】

父亲节,母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洋节与中节。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其一,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天天过年的感觉。而且年轻人有激情,有活力,渴望新鲜的东西,渴望刺激的东西。但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增大,大家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就想找个机会大家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其二,有些洋节,过起来很有人情味。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母亲买一束康乃馨;给父亲买一个精美的打火机,给他们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最真挚的感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也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

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的炎黄子孙都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既不崇洋媚 外,也不固步自封。

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二】

从小我就很孤立了,父母从小让我去什么地方,一个人去,一个人自己孤独的走回来。有一次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唯独我还没走,看着他们都有父母接送,自己心里是多么羡慕,到后面,雨越下越大,我就静静地看着雨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天越来越暗,整个幼儿园都走光了,就唯独我一人,躲在幼儿园屋檐里面,有一个老师正好回家,看到我,关切的问我怎么没有回家,我说没有雨伞,那老师看了我一眼,似乎怜悯我,叹了一口气,便撑着伞孤自一人回家了,她心里,应该在想我多可怜,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自己的父母整天只知道赚钱。突然就在这个时候,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父亲,多久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了,父亲笨拙的拿着伞,匆忙地走了过来,这一路上,我和父亲什么话都没说,偶然间低头一看,看到父亲的裤子湿了,抬头一看,看到父亲的头发衣服都湿了,那时候刚好是冬天,父亲受得了吗?眼圈突然红了,抬头看看天空飘落下来的雨点,眼泪流了下来,好在是雨天,天黑,父亲并不知道我哭了。到家后,谁都没问我一句,就让我自己去换衣服,就各自去睡了。

又是一场雨,抬头望着天空,心想父亲为何还没回来,母亲都睡下了,我是不是该做点事了,于是悄悄穿好衣服,拿起雨伞,偷偷溜出家门。又是一样熟悉的场景,再次看到父亲熟悉的背影,“爸爸!我在这里!”我向父亲挥着手,父亲的.背影似乎很累,他转身的一瞬间,似乎看到父亲的眼眶红了,父亲替我撑伞,又是那次大雨熟悉的场景,父亲总是把雨伞向着我这边,渐渐的,雨淋湿了父亲的背影,这时候,听到父亲说了一句:“我们一家有多久没一起出去玩了?”我眼泪顿时流了下来,淡淡的说了一句:“很久了,特别久,从小时候开始,就没有了。”“将来,我们不在你身边,自己更要孤立。”父亲低头看了我一眼,替我抹掉了眼角的泪,对我突然一笑,有多久没看到父亲对我笑了?又有多久没看到父亲和我这么亲密的时候?那天一回到家,和之前那一次不同的是,他们对我的态度改变了,似乎又回到了很久的时候,他们待我那一般好的时候。

父亲,现在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距离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再也看不见,但父亲在那一晚的背影始终不能忘,现在的他,依然对我冷漠至极,也许忘了那一晚对我说过一切,还是背影对着我,永远都只能看到背影。

过洋节还是过自己的节日作文【三】

排斥洋节首先是从排斥各大卖场做活动开始的,购物狂们跟中了邪一样,眼睛所能看见的,都惊叫着冲将上去,而后一把夺过看也不看只要是打折的商标是英文的一律扫回家去。人头攒动的卖场里据说经常发生走丢了情况,还发生了不少女人跟男人挽错了胳膊的故事。问题是洋节怎么就那么多,卖场的洋节一天一个新花样,今天哈韩、明天哈日、后天哈西洋,再后天没哈的了居然整出个复活节要大家都跟着复活一把。连节日是什么都没闹清楚,就把荒诞当文化来整。

因此老夫认定了中国人是不适合过洋节的,没那个文化氛围,就跟着洋鬼子瞎起哄,无异于舍本逐末,侮辱了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不说,还遭洋鬼子笑话。凭什么洋鬼子没一个过中国节的'呢?老夫一直很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是有的,洋鬼子来中国过一次中国的传统节日,人家那是文化采风,断不会象某些厚颜无耻的国人那般,是不是个节日都拿来策划炒做一把,将满口袋的短期利益装点自己比屁股还肥厚的脑袋。当过洋节充满了铜臭的时候,老夫就想开骂,不管骂什么,反正吐几个脏字好歹是咱民族的语言。

喜欢过传统节日对于老夫来说仿佛与生俱来,特别是过春节,一家人无论走的多远都要回家团聚,无论是否有过隔阂春节总要浅酌一杯冰释前嫌。春节的主旨在于强调家庭的团结,庆祝一年的丰收,盼望来年的功绩!人与人之间的祝福充满了亲情的暖意,而关于生活的向往永远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只有中国的春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聚会的,在这个人心日益冷漠、利益当头的“低温社会”里,春节几乎是绝版的传统情谊!

洋节中可与春节媲美的大约就是圣诞节了,但老夫对圣诞节很不以为然,如果耶稣老头的生日也成为大众的节日,那么孔子、孟子、如来佛、观世音、甚至盘古女娲秦始皇的生日中国人岂不是要过上许多次?而因此衍生出来的感恩节、复活节都是围绕耶稣老头的经历而来。相对来说春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要丰富许多,这也是龙的传人都认可春节,即使已经融进了其他文化也要保持过春节习惯的原因。

曾有前卫的家庭,在自己的三口之家里过洋节,春节的时候则回归大家庭过传统节日,但这么一来二去的过着节总觉得别扭,仿佛两个节日竟都如鸡肋一般。特别是在洋节里洋不洋、土不土的吃着根本不知道礼仪的西餐,心里却拼命想着筷子的用法,一个电话给年迈的老爹老妈想说点什么祝福的话,却将二老弄的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精心安排的、刻意浪漫的洋节索然无味。

而最深刻的排斥来自老夫内心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原本老夫并不反感洋节,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时髦爱过洋节,但当洋节的基调高于传统节日让人乐不思蜀的时候,老夫不由自主的排斥心理就越来越严重!这种排斥多少带点文化缺失的悲哀,亦带着深刻的审美茫然,也许两厢并举与融合是最理想的出路,但是如果一方很霸道的侵蚀了另一方的时候,老夫宁愿选择红绿相映繁花似锦的民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