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小学作文父母的叮咛)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小学作文父母的叮咛)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6-29 02:34:24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小学作文父母的叮咛)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一】

记得那天,当我陶醉其中时,一位不速之客却打破了这一份宁静。那是一只麻雀,小小的,披着棕黄的外衣。但就是这只麻雀,使我感悟颇深。

小麻雀在阳台上来回乱飞,不停地撞击着玻璃,似是不甘被囚禁,想要寻找通往蓝天的大门……可恶!好好的一份心情就被它这样毁掉。我随手抄起把衣架向它劈去,我要为我失去的.宁静讨个说法。

“你说你飞进来就算了,瞎撞个什么玻璃啊!也不考虑考虑我的感受,你不烦,我还烦呢!”手中的衣架左右乱舞,想要把这个罪人一衣架子给拍下来。我瞅准机会,当头就劈了下去。就在我以为这场宁静保卫战即将落幕时,它却一缩翅膀,以一个漂亮的侧翻身躲过,竟然有惊无险!我气不打一处来,举起衣架就又冲了过去。或许是我的反应迟钝,或许是天有好生之德吧!这次的进攻又失败了。反倒是它,不仅躲过了我的攻势,还不断地撞击着玻璃寻找出路,发出“嘭……嘭”的声音。

“嘭……嘭……嘭”,在它的连续撞击声之下,我一时间竟忘记了挥舞手中的武器。或许是被它的悍不畏所震撼,又或许,是被它的坚持所感动。“嘭……嘭……嘭”,一连串的撞击声响彻我的脑海。终于,它成功了。成功的寻找到了那扇“大门”。不知为何,我竟由衷的为它感到高兴。

我站在阳台,目送着它,看着它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天际。它走了,应该是找它的朋友,它的家园去了。但那“嘭……嘭……嘭”的撞击声却依旧萦绕在我的耳畔。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我知道了,成功与失败,往往只隔着一层“玻璃”,成功与否,就看你能否坚持,能否不间断地“嘭……嘭……嘭”,去寻找那通往成功的“大门”。

“嘭……嘭……嘭”,那声音,仿佛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总会在我耳边想起。我知道,它不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但它一定是最令我难忘的声音!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二】

吃过晚饭,我背上书包就急匆匆的去上补习班。“路上小心点,过马路要当心。”自从我独自上下学开始,妈妈就每天念叨这句话,她不烦我也烦了。“嗯。”我不耐烦地哼了一声。关门时,眼睛往门口瞟了一眼。咦?我怎么看见妈妈的眼角有滴泪?正当我想看清楚时。“砰——”门关上了,在寂静的夜里是多么刺耳。

周末,我和伙伴约好去图书馆看书。同学来找我了,妈妈和往常一样,温柔的叮嘱我:“路上要小心,记得早点回家!”我装做没听见,拉起伙伴就走。路上,伙伴一路唠叨:“你几岁啦,你妈还不放心,当你三岁小孩啊!”

我低下头,无力反抗,心中异常不满。“滴滴——”一辆汽车行驶过来,我感觉全身的液都凝固住了,呆呆地站在那儿,忽然,伙伴拉了我一把,向对面跑去,躲过了这辆鸣叫着与我们擦身而过的汽车,也躲过了神之手。我的面色苍白,差点,我就要告别世界了。

“真险,小命差点没了,还真别说,你妈妈真是料事如神……”她在我耳边叽叽喳喳。而我心中百感交集。

晚上吃完晚饭,我等在门口。妈妈微笑 着走来,摸摸我的头,柔声细语的说:“路上小心点,别迟到了,快去吧!”我点点头,开心地说:“知道了,谢谢妈妈。”我看见,妈妈的眼角又有了一丝泪光,不同的是,那是开心的泪。

路上,我注意着我的每一个脚步,嘴角扬起一个弧线。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三】

从小到大,妈妈的叮咛就像警钟一样,每在我要做错事时及时响起,避免我走了一些弯路,它时时刻刻都在陪伴着我,提醒着我,让我及时的改正错误。

从小到大,妈妈可没少叮嘱我,而我,也是在妈妈的一片叮咛声中长大的。

记得我考初中那时,我每天都要做非常多题,晚上也要做题复习,每当这个时候,你总会端着一杯热水,来到我的卧室,轻声道“累了吧,先喝一口水,休息一下吧,天也不早了,你也快些做完,睡觉吧。”我双手握着温热的杯子,看着杯上那一缕缕的热气,慢慢的喝了一口,听着妈妈的叮咛,觉得十分温暖。

在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和平时一样,来我的房间看我。她坐在床上,面对着我,叮嘱道:“明天考试一定要细心,看完题再做,到时候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我认真地听着妈妈的叮嘱,不时的点点头。妈妈叮嘱完后,见非常晚了,便劝我赶紧休息。

到了第二天,我要去学校考试了,早上,我早早的就起了床,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在为我准备早饭,吃完早饭,我正准备着要走,妈妈便又忍不住叮嘱我,要我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在认真,千万不能马虎……一路上,妈妈一直在说,直到把我送进了学校,进了考场。

“叮冷冷——”开始考试了,发下卷子后,我快速地扫了一眼,哈,基本上都学过,我便放下心来,考试的时间过得飞快,不一会,我便做完了试卷上的题,做完后,一看时间还早,本有些烦躁,但想起妈妈的叮咛,我又迅速静下心来,认真的又做了一遍,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还真发现了不少错误,都是粗心造成的。

终于,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了,我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多亏了妈妈的叮咛,让我静下心来,才能好好的检查,考完这场试。

人生当中有非常多事要自己去探寻,让我们带上父母的叮咛,一起走向未来。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四】

爱是人间永恒的感情。爱是母亲的一声叮咛,一声安慰,一声嘱咐。人间的爱太多太多,可我们做儿女的却没有回报。正如那句话“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清晨,我被厨房的吵闹声吵醒了。望一望窗前的闹钟“哇!已经七点十五了!我一下子从床上跳了下来”。“咦?我的裙子呢?睡前没放好,不知道它藏到了那里去?我找到裙子又找袜子,找到了袜子又找……

“女儿,快过来喝牛奶”。妈妈在厨房叫我,“不行了!我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水彩呢?”这时妈妈又再催我了。可是我已经把书包背到肩膀上了说“我不喝了,妈妈”。妈妈又把奶端到了我的面前,我头也没抬的说“我走了,回来再喝吧”。说完就冲出门外。“站住!”意外的一声,惊得抬起头,这时我看见了一张脸,是那么陌生。妈妈的头发蓬松着,生气的眼神连我都认不出来了。我退后了几步,不甘心的喊道“我要来不及了!你想让我迟到么?”我心想;这下妈妈肯定就能让我走了吧!让我意外的是。妈妈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她对我大声说“今天你非喝不可,要是不喝的话,你就不用上学了!”我感到这杯奶是不喝不行了,于是我不情愿地喝了一口,喝完也没在意它

走到学校也没迟到,就渐渐的忘了这件事。第三节是体育课,我面前的那个女生站立不住就倒了。我们几个女生就给她扶到了医务室,那个医务老师说“因为她没吃早饭而导致体力不支”我心想;咦?我怎么没倒下呢?

这时我想到了那杯牛奶和妈妈那张陌生的脸,和那一番话。

啊!我明白了,我明白妈妈那张凶狠的后面蕴藏了什么。是母爱,这种伟大的母爱让我再次想到了一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啊!母亲叮嘱的心!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五】

“柴米油盐”这四大项,曾经是普通人家日常生活的代名词。民以食为天,“吃”永远是天下百姓的头等大事。古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明显地强调了“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缺少了“柴”,在那个长期以来“谁家烟囱不冒烟”的岁月里,又该如何去“炊”呢?至于“盐”的重要,更不必说,它自古就是国家控制的专卖品。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桓宽就著有《盐铁论》,具体论述了盐铁专卖在稳定国家政局中不可小觑的作用。

这样一来,普通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只有“油”了。常言道:“油水油水,油离不开水。”是的,油离不开水,但水也离不开油。据说,人体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那么“油”对于人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没有了油,饭菜就没有味道,生活就缺少滋味。可是在那个极端贫穷的年月里,乡亲们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割块猪腰身,抽取肋骨,除了大块款待客人之外,剩下的连汤带水熬得半盆猪油来,一年四季,一家人就全凭这个了。

实在是馋得忍不住了,才用锅铲轻轻地撆上薄薄的一层,或用筷子戳上一点。记得当时我们都把这种冬天粘成块的猪油称作“大油”,它属于动物油,吃起来虽香,但总感觉到它没有植物油来得正统,从心理上感到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油”。要说称得上“香油”的,在那时的乡村,只能是小磨芝麻油了。现在想起来,当年的小磨芝麻香油,那才叫做真正的“香油”。不说别的.,就是生调个萝卜,哪怕像点眼药似的点上一点,香味顿时就会弥漫整个饭场。

记得小时候,油梆子“梆梆梆......”一响,整条街都动起来了,也不用谁说,大家都知道是换香油的来了。无论换与不换,无论大人小孩,都慌慌张张地从自家院里跑了出来。不待你走向近前,那略带焦糊芝麻味的清香,便扑鼻而来。有的清清口腔,干咳一声;有的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还有的“阿嚏”一声,精神为之一振。不管这顿饭吃什么,相信你准会胃口大开,吃得又多又香甜。

想当年,我清楚地记得,左邻右舍,无论哪家,厨房里都会有一个香油瓶。瓶子极为普通,常常是人们头痛发热时输液用过的葡萄糖玻璃瓶,洗洗刷刷也就用上了。不过,这种瓶子确实有个好处,瓶塞儿是一个类似于奶嘴样的,肉黄色的皮囊,质地柔软,具有松紧性。塞在上面,能反卷过来,把整个瓶口封得严严实实,连一点气也跑不掉。

当然,人的性格习惯不一样,经营家庭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别。像那种使用软瓶塞瓶子盛油的,一般是传统的比较讲究会过日子的人家。不过,在当时也有随性的,自由灵活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种,临时随便找个酒瓶或酱醋瓶,瓶口塞个木塞或纸塞什么的。但无论是那种,大家好像商量过一样,香油瓶一律放在灶台靠里面的一角。

我想这样,一方面是保证了做饭时不容易碰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小孩子忍不住时随意乱倒,但最重要的还应该是,离灶台近,对一家人来讲,来回盛饭闻香的机会就多一点。有些时候,香油瓶子明明是早已空荡荡的,但人们依旧不愿收起,还毕恭毕敬地放在那里,虽然看来只是个摆设而已,但过过眼瘾,心里就好像舒服很多。

要说那时的乡村,绿树清水环绕,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自然,真的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不要说是夜晚,漆黑一片,即便是白天,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孩子们也上学去了,村里村外一片寂静。只有到了中午饭时,各种各样的小买卖和玩意儿才会陆续出现。

说来还真有意思,乡下自有乡下的路道和讲究。无论干啥,都很少吆喝,家伙一敲,各行其道,然而没有人不知道,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老规矩。拨浪鼓是收破烂换针线的,敲锣的是玩把戏或耍猴的,拉弦子敲鼓的是说书唱唱的,油梆子一响,准是换小磨香油的。无论看的玩的用的都有,但要说最具诱惑力的,还应该首推与吃紧密相关、能让生活更有滋味的油梆子。

油梆子,一般是上面由一截上好的木头镂空而成,下面装有一个一握多长的光滑的木把,敲槌则是一节一头稍粗一头稍细的结实木棍。在我老家那里,油梆子大多是用枣木或榆木等硬料做成,雕凿起来相当讲究,通常需要特别的工艺。否则,就很难敲出浑厚而响亮的声音来。若真要追溯起来,这油梆子,还应该属于我国早期响器一类的广告。据说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找到敲油梆子的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流传甚广。

那时候,经常游乡到我们村里的,是一个五十多岁姓孙的老头。他常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后座上,一边挎着个黑黑的渍泥的油桶,油桶里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油葫芦;另一边挎着一个带绳结的竹篾细筛子和一个喇叭筒状的油制子,前边车把上挂着一杆不长的称,油梆子就插在车把靠外事先用铁条固定好的把手上。

一进村,老孙头先将车子靠在墙上或一棵大树上,停好,拍打拍打衣服;然后取下油梆子,“梆”“梆”“梆”的敲起来。他的敲打,很有特点,不急不缓,节奏分明。一般是三下一轮,敲三下,停一会。见有人出来,才扯着长音,“换——香油——来了——”。那声调,总是让人感到意味丰厚,情趣绵长。他敲梆子是三下,吆喝起来,节奏也是分成三个音部。于是,不远处就会听到小孩的学舌。

时间长了,听听梆音,大家都知道是他。人们说着笑着走来,大声地问道:“您这老头,是卖家来了,买家来了,还是香油来了?”老孙头也报以微笑。咕哝着说:“不是都来了吗?”这时,有饭早的已经端上了碗,走上前来说:“老头,你这油,香不香啊?”老孙头嗫嚅着:“香不香,你还没吃过?”“吃过,但那是上回的;不尝,谁知道这回的!”“你说的好像还真有理,要不尝尝?”“尝尝就尝尝,都是老客户了,谁还客气啥?”接着便拿筷子往油桶里插。

老孙头忙说:“筷子不是膏油的家伙,靠前点,看我的!”说着操起油葫芦,往那人碗里轻轻一抖,几个油嘟噜,顿时在碗里炸开了花,香味浓郁。那人急忙笑着说:“好,好,好了,真香,真香!”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还差点闪了腰。也就在这时,有人送上了芝麻,老孙头麻利地伸过筛子。只见他熟练地晃了几下,拣去几颗细小的碎片,拿来称一吊,斤两油数便清楚了。

对于乡亲们来讲,那时的芝麻,多是自己路边坑沿开点荒或自留地种的,尽把力,收获不大,相当珍贵,但人们似乎并不怎么特别在意。按老孙头的话说,他卖的是门头,卖的是信誉,人老几辈子打下的地盘,他可不想在他手里有个闪失,对不起自己的祖宗,打他也不敢瞎胡来。他还常说,做买卖论的是公平,讲究的人心。以心换心,都是汗,谁也不容易。称芝麻是,他总是把称放平;灌油时,他总是把油葫芦盛得满满,让大家都清楚明白,各自满意。

该往瓶里注油了。只见老孙头左手接过瓶子,插入油制子,将胳膊伸出老远;马步蹲裆,姿正气圆,如练功一般,右手则根据斤两多少,事先已选好定好操油葫芦的次序。一旦开始,抡起右臂,如画弧一般,油一条线注入瓶口,丁点不洒。动作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堪称一绝。而且每完成一次连带动作,其间还都作一下短暂地停留,似乎专意让人看到起落有致,满无分明。尤其是最后的收束,敛气缩身,缓缓而至,绝无拖泥带水之嫌。

老孙头卖油,一向坚守本道,从不变通。芝麻换油,油换芝麻,似乎是不变的通例。谁也从来没见过他收别人的其他东西,也没有见过别人拿其他来换油的。当然,那时的乡亲们都缺钱,很少有人拿钱灌油的。但有时遇到哪家有事急用香油,暂时手头没有芝麻,老孙头却很仗义,也有主动赊账的。不过,那时不像现在,欠账的是爷。记得当时欠账似乎是不光彩的,事过之后,不要说赖账不还,就是还的晚了点,就感觉到极为不舒服。

社会变化真快,现在人们都吃桶装油了,很少享用纯粹的、真正的小磨香油了。油梆子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梆梆梆”清脆悦耳的声音,再也很难听到了。没有了油梆子,油没有原来的香了,人没有原来的实诚了,很多东西变得似是而非,有时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想想当年,那香油梆子,真纯啊!那香油梆子,真亮啊!我怀念那清亮淳厚的香油梆子声,我怀念那欢乐温馨的团聚场面!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六】

清早伴随着母亲的叮咛,我又独自踏上了上学之路。

周一清早,母亲推开房屋的门,冬天的早上天乌黑黑的,似漆黑的深夜,我盖着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母亲推拥着我,叫我起床。看着窗外那漆黑的天色,我恍如傍晚刚睡觉一般,懒散的坐起来,闭着眼穿上衣服。

母亲一早做好了早饭,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床做的。我背上书包要出门,母亲在我卧室四周检查了一番,说:“有没有忘记什么东西,这支笔不拿了么?”我看着她手中的笔,懒散的“嗯”了一声,待母亲确定书桌上没有遗漏的,最终,穿上厚重的羽绒服,锁门,带我去车站。

我们每周都非常早去等校车,用母亲的话来说是“宁愿早一分钟,也不要晚一秒”,这一次又是非常早出发,在车站旁等校车。外面的天色开始泛出一点白光,却还是非常黑。母亲陪我站在灯光下一起等校车来。

“这次小科成绩还是不行,怎么办?”母亲又像往常一样问我,我低着头看着在暖黄色路灯照耀下泛黄的手,默默不出声,一般情况下这种问题我是绝对不会回答的,这次也一样,“唉”母亲一声叹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来的同学越来越多,天色逐渐变白。

“哪里不明白,要问知道么,不能这样下去了。”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眼望着出来做早操的人们,目光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情感,母亲的那双美眸经过时间的锤炼已没有年轻是那样清澈,透明,但却炯炯有神,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

母亲老了,人老珠黄,但却在这柔美的`灯光底下,依旧那么年轻,美丽,人人都说“灯光底下照美人”,可我却觉得这美丽是灯光无法给予的。

“滴滴”校车喇叭发出脆明的声音,给这黑暗的天色增添了一点活跃的气氛。母亲递给我书包,在我耳旁说“好好学啊!”,我点头,带着那缕期望,踏上了上学之路。

清早,我带着那份叮咛出发。

小学生作文最难忘的叮咛声【七】

小时候,母亲总是有太多的叮咛,长大了,母亲还是有那么多的叮咛,就连大学的时候,每次往家里挂电话,母亲总会把从小就嘱咐过的非常多话一遍遍重来重去:晚上睡觉时要注意盖好肚子,小心着凉;这几天天气非常热,出了汗不要用凉水洗脸……

说实在,这些话我真是听得腻烦了,也就随便答应着,挂掉了电话,唉!母亲总是这样子,有时候我就想不通:难道她就一点儿也不厌烦吗?她怎么老是有那么多的不放心,她不知道我已经长大了吗?

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在自己有了儿子之后。因为他跟着婆婆在老家,不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总有些不放心。经常一天打两三个电话询问情况,叮嘱婆婆一些小细节,可惜我每次想到的婆婆早已做了。丈夫说:“有母看着,你就放一百个心好了。”是啊!母亲是那么细心的呵护、疼爱着他,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可是,我就是不放心。比如:那天夜里我好像听见了蚊子声了,可是回家却看到婆婆还没有撑起蚊帐,我就会担心儿子身上是不是被蚊子咬起了疙瘩;天气突然变冷,我就会忍不住打电话“检查”一下,是否给儿子添加了衣服,顺便再叮咛一下,中午如果热了,要给儿子换下厚衣服来……

其实,我也知道每次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可是如果不这样,这心里就老不放心,老为踏实。

做了孩子的妈妈,也继承了母亲的唠叨和叮咛;做了孩子的妈妈了,还在被年迈的母亲牵挂着,叮咛着,但是心里除了幸福 ,还有感动。

是啊,叮咛是成千上万却不厌其烦,叮咛是因为不放心,叮咛是因为有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