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俗为话题写作文(以年俗为话题的作文大学)

以年俗为话题写作文(以年俗为话题的作文大学)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26 07:42:00
以年俗为话题写作文(以年俗为话题的作文大学)

以年俗为话题写作文【一】

年味是什么呢?年就是新年。

年味是什么呢?在人民的眼中,年味就是一家人吃饭团圆饭,大人们给小孩发压岁钱、放鞭炮、拜年等。

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已经成很遥远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在过年前,我们一家人都会合力把家里的一切打扫干净,这么做都是因为要扫去坏的运气。之后,就会去商场进年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妈妈要去晒咸鱼干,妈妈都是买回来一大堆的黄鱼,用盐泡鱼,再加一大堆的香料下去涂抹,后就经常要拿出去晒一晒,就大公告成。之后我都会帮妈妈手去送些咸鱼给亲人们。每一次,闻到那咸咸的咸鱼就知道要过年,这就是年味。

过年前,还要得把家里打扮成“红堂堂”,当然就是要贴挥春。贴挥春时,先要选择一对漂亮又有意头的。然后把联放在桌子上,把糊在背上涂上对联。但贴对联是都要小心又要开心,因为嘴里要唱着新年的歌,一边要贴对联。瞧,贴对联是多么开心啊!

在家里,不必说奢求些高贵的玫瑰花,也不必说要放些高雅又气质的百合花,单是朴素清香的水仙花就能飘满整个屋子,春意融融。闻,清淡的味就像预说春节的热闹。

光阴似箭,昔日春节的热闹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似乎是一块白白的冰,在回忆里不知不觉地融化掉。

而回忆的年味是什么呢?回忆的年味就是咸咸的黄鱼味,是贴对联的唱歌声,是清淡而又朴素的水仙花味。

以年俗为话题写作文【二】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意义,象征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现在,我发现节日都变了,他们的年俗都变了,他们都变成了“手机节”。

去年的发现

去年春节,我去舅舅家过年,刚吃完晚饭,只见大家伙不约而同地拿出了手机,点开了QQ,满脸严肃。我好奇地蹭了过去,原来大家都在等着抢红包啊,我叹了口气,就像一个没有人认领的小孩一样,孤独地坐在一旁。时针很快就指向了十,大家像饿虎一样,手指拼命地敲击着手机屏幕,整个屋子都回荡着“滴滴”的声音。没过一会,大家如释重负,抬起了头,互相询问着抢到了多少钱,最多也只不过是十几块钱。我实在熬不住了,走到表姐身边,拽着她的衣角,让她陪我出去玩。表姐就像一个没有生机的木偶一样,地盯着手机屏幕,连一句话都不说。我不甘心,把全家人都试了一遍,他们简直就是表姐的完美复制品,都地盯着手机屏幕。无奈,我只好自娱自乐了。走出家门,只见小区里,一个人都没有,显得格外阴森,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这还是以前的春节么?我慢步挪回到了家里,唉,不出所料,家里还在过“手机节”,我心里想着:会不会有人为了抢红包,把手机都摔了啊?想不到第二天,看新闻,还真有把手机摔了的。广告都说过年放下手机好好陪陪父母,可他们就是放不下那些明星给的所谓的“红包”,却对塞在袋子里的红包不屑一顾。唉,就为了这几块钱,值得么?

最近的发现

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广告宣传“小天才电话手表”,里面有一句话“过年我不要红包,就要小天才电话手表”,这句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看来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过年最根本的年俗——过年时,长辈给晚辈红包,以表示祝福。人们已经开始排斥“老年俗”,去追随“新的年俗”的脚步……

现在的.发现

马上就要到2017年的春节了,离我十万八千里的堂哥这还不忘要抢红包,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就发QQ短信提醒我千万不要忘记抢红包,抢到“大数目”一定记得要分他一点,唉,这还是我以前那个堂哥么?

我发现春节变了,它的年俗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离不开手机,仿佛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和家人团聚还要重要。每当过节时,朋友圈里,QQ空间里,到处都有人在晒图片,使得这些传统节日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节”。以前过节大家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而现在我发现大家过年都齐刷刷地抱着手机;以前逢年过节,大家走亲访友向他人表示祝福,而现在我发现大家只是通过微信或者QQ群发信息表示祝福,心意少了许多。

“抢红包”,“玩手机”逐渐成了“新的年俗”,似乎父母之情远逊于红包之热,这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哀?根据我的细致观察,每个老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们回家过年就知道“玩手机”“抢红包”,他们都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默默地掉着眼泪,有谁知道他们会如此伤心呢?回家,就是要把心带回家,而是个“新的年俗”却成为横亘于父子之间的障碍。

可能不仅仅是我发现了这个所谓的“新的年俗”,还有许多人都发现了它。我在此呼吁,请摆脱这个“新的年俗”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