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以名著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以名著为话题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30 21:29:37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以名著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一】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

孙悟空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可他有时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就是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他对师父也是很忠心的。

沙僧忠厚老实,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吴承恩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四个字“勇者无惧”。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二】

《红楼梦》实际上一部青春之歌。尽写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们打打闹闹,吃吃喝喝,饮酒作诗,吵吵架,使使小性子,很多人不喜欢就因为此,可它的精彩之处,也恰在于此,它非常逼真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当时的贵族生活。当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之际,回想自己的一生,一事无成,而自己十四之前不曾珍惜的琐琐碎碎,到头来,才发现,那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红楼梦》的儿女情长相比,《金瓶梅》更现实,它写尽了世态炎凉,人性的贪婪和荒淫无度尽显于书中。

所以我读《红楼梦》,比较关注书中人物的年龄,虽然作者写得较模糊,但还是有迹可循。林妹妹时,也不过十五岁,所有故事中的人也不过这个年纪上下。

十三四岁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言语和行为,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书这样写青春。所谓,谁的青春不迷茫。贾宝玉喜欢吃胭脂,喜欢漂亮的男女朋友,不喜欢读经济仕途的书,对浓词艳诗却过目不忘,拒绝长大等等,都情有可原。这就是青春期。

林妹妹整日哭哭啼啼,爱使小性子,说话尖酸刻薄,这也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常有的表现。她要的绝对与唯一,是多么难能可贵。

小小年纪的薛宝钗,能藏愚守拙,深藏不露,压抑自己迎合别人,还真有些违背人的天性,青春过早地夭折了,可怜,直沦为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我们所怀念的青春,正在于它的那份真,那份纯,那份痴,那丛中深深浅浅的哀愁和忧伤,令我们一生都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纵其所有去找寻,它早已消失在似水流年中。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三】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闻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而此书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书中首要叙述了简爱的勇于抵挡的终身。

简爱是个孤女,寄住在李德家,并受尽了李德家的各种欺辱。当简爱预备进入渥德校园读书时,李德太太竟说谎告知布斯先生说她是个爱说谎的小孩,然后流言传布开了,简爱也因而受人架空,只要田普尔信任她是被委屈的,并帮他洗刷了委屈。简爱在渥德校园当了六年的学生,二年的教师,然后脱离了这所校园,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在那里,她受尽了温温暖抱负的待遇,并对庄主罗彻先生有了好感。谁知,好景不长,罗彻先生的妻子居然呈现了,而她还背负着凄惨的婚姻。简爱挑选了脱离。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认识了约翰、戴安娜、马莉这三兄妹,并遭到了他们的照料。而简爱毕竟惦记着罗彻先生,并决议从头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担任家教的当地,意外地得知罗彻先生那位患有精力病的妻子放火烧了这个庄,罗彻先生也因而眼睛瞎了。可是简爱并没有厌弃他,她留在他身边照料了他一身生。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这是一个“没有脑筋的国际”,而最使我获益的是简爱自幼受人轻视,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仍然没有倒下,反而在日子的紊乱中越加刚强,越加刚韧。

“在不确定中日子的人,能比较经得起检测,会训练出一颗独当一面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触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氧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尽力成长。”简爱虽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却不能违反天主嫁给一个有妇之夫。人活着就活得实实在在,不能由于一件利己的事而不公正的对待别人,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无知的、愚蠢、自私的。在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善待别人,才干得到可贵的报答。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人的经典,我期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赤贫,仍是赋有;不管是美貌,仍是容颜平凡,都有夸姣的心灵和充分的胸怀,都能以独立的品格和刚强的特性日子。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四】

以前有一个女孩问我是否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女性,因为自己当时还没有看这本书,就临时抱佛脚,去百度了一下大概情节,故事在我脑海中的最初轮廓就是围绕斯嘉丽嫁人,成寡妇,再嫁人,夺走亲妹妹的爱人,对于爱情相当随意,对于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痴痴傻傻分不清……接着我对她回答说:我这么专情的一个人,自然不会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她并没有再回复我。

现在看完这本书,回想一下,斯嘉丽和媚兰是整本书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截然相反的两个性格,如果可以重新回答她的问题,我想说,我会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女性而不是媚兰这种。我觉得这部小说传达一部分女权主义的思想,斯嘉丽重建塔拉的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学期行为学老师上课曾经问过我们班所有男生一个问题:如果将来你们的妻子挣的钱是你们的.三倍甚至更多,你们愿意在家做奶爸吗?事后我还特意问了我一个挺要好的朋友,他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不愿意。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在爱情的基础上,我是心甘情愿的。其实斯嘉丽并不滥情,只是在爱情方面不太成熟罢了。

特别喜欢白瑞德说的一段话: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的拾起一地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碎了就是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愿把它修补好,然后终身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可是就算在找一个新的东西来替代它,也永远无法换回你心中最初的那份美好。就像我的沙画瓶碎了,我买了更贵更华丽的项链,可是,最初买沙画瓶时心中那无可替代的美好,随着它掉落地上的一瞬间,碎的难以接受。

关于文学名著的推荐作文【五】

全书印象深刻的几处是农民刈麦,尼古拉去世,凯蒂生产,安娜与渥伦斯基猜忌争吵,尤其是安娜自前的痛苦挣扎半癫狂(心理描写很逼真)。在背叛了传统道德体系下的无爱婚姻后,安娜这个曾被众星捧月的骄傲女人,被社交圈排斥,被社会孤立。渥伦斯基成了安娜的全部,极度的不安全感使得她愈发敏感猜忌,偏执痛苦。最终,安娜走向了灭亡,用生命证实了渥伦斯基对她的爱。安娜曾想过摆脱困境,可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在卧轨前,她曾想过服用过量鸦片自,但是生的促使她没有那样做。在发现自己几近崩溃时,她曾寄希望于唯一的好友多莉,可惜愧疚和不齿没能让她当着凯蒂的面求助。而后卧轨时,她曾一度想站起,可惜太晚,火车已轰鸣而至。直至,安娜还是留恋着这个世界。

如果安娜及时同卡列宁离婚,似乎结局会是不同的走向。安娜最初拒绝和卡列宁离婚是不愿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有错和不想放弃儿子谢里沙的抚养权,后来想通了,卡列宁却拒绝离婚。有人觉得安娜咎由自取,她太贪心,要自尊,要儿子,还要和情人的爱情。但是这样的安娜才是真实的人,复杂而又矛盾。况且读者用上帝视角,从结局里看出离婚是最优选择,可是主人公不会预知未来,不知道当下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何尝不像生活中做选择的我们?安娜看似为爱情而,实则社会生活的隔绝和个性的被限引导了安娜的毁灭。如果安娜所处的社会包容进步,每个人都独立自由(如婚姻自由,经济、人格独立),结局还会一样吗?

跟安娜一样,列文也是一个希望挣脱社会束缚,完成自我实现的人。安娜热情躁动,以激烈的方式与社会对抗,而列文则通过温和的内省方式摸索着信仰,追求自我价值。在和凯蒂的婚姻中,他找到了爱和责任。反观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印证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爱人爱到七分刚刚好。安娜的这种倾注全部的占有欲极强的爱让渥伦斯基难以消受。爱得太满,会失去自我,也给对方很大的压力,结果爱变成了负担。不过控制爱的度,很难吧,也许需要好好修炼。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