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多视角转化(作文拓展思路三个维度)

作文多视角转化(作文拓展思路三个维度)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09 13:24:53
作文多视角转化(作文拓展思路三个维度)

作文多视角转化【一】

寒假来临,在家拜读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觉得陶公虽已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但他的思想放在我们今天还是非常实用的,他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颇有独特见解。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和学生做朋友。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无法和孩子沟通,更无法真正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对后进生,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我们班有一个姓张的同学作业完成的非常慢,每次交作业,他都是最后一个,而且要老师和组长三番五次的催,他才会慢吞吞的做完作业。有时他不想做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好,严肃批评也好,他就是无动于衷,好像任何批评表扬都与他无关,你越是急他就越是慢。静下心来我决定不再盯住他,开始几天,他照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什么作业也不做了,我估计他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一天放学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和他聊聊天,问一问他最喜欢干什么,说实话,这孩子见我跟他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以前催作业时的严肃样,他完全放松了警惕,像朋友一样的和我聊起了天,此后,我一有空就找他聊天,上课也多找他的闪光点,并不适时机的当众表扬他,渐渐的,他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的现象。

让后进生体验成功。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与爱迪生。的确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好学生与后进生相比,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扬要更多一些。而后进生就经常成了被人遗忘的对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呵护,他们如同一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被雨淋湿了,如果经常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们定会和那些好学生一样,会成为有用之材。我在上课时,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举手,就喊他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给他一些鼓励。经常会对后进生说:“你真聪明!”“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你的进步真大!”“你真棒”……

班上有一个女生上课时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因为长期养成了上课不听讲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在后进生的行列中。但是她很聪明,只要认真动脑筋,成绩就会上升。一次,在辅导作文时,我说我们写作文时尽量用跟作文有关的\'学过的字词句,如:描写秋天的小河,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段,我让她背那一段,她很快就背出来了。我说:我们今天的作文就可以用这一段。在让学生们试写过后,我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站起来念作文,然后再让她站起来念,结果,她真得把描写小河的那一段写了上去,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看,某某同学真聪明,她真会活学活用。”她听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此,上课比过去进步多了。

给后进生制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称职的老师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他的周围,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我让后进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这样他们上课时心里有了底,我讲课时尽量讲的生动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做作业时多面批,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批语多用褒义词,用老师的热情去融化他们的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坚信,只要老师积极想办法,耐心帮助,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再发动周围的同学帮助他们,组成“一帮一”的小组,后进生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心尽力,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作文多视角转化【二】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就应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决定,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我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务必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作文多视角转化【三】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棒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棒的老师呢?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文多视角转化【四】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作文多视角转化【五】

我站在田地里,一望无际的稻田掀起浪涛,远远的山包与这头的树窃窃私语。我听见风的声音,树叶交错的声音,我看见湛蓝无边的天空扣实在地面上。心中激荡地回响着天圆地方,震耳欲聋。

我感到天地在俯察我,我感到我的卑微与渺小。

佛家偈言曾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意在讲一个人过分聪慧与敏锐容易自伤。其实不如说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便越觉得自己的低下。

苏格拉底常自言无知,他的学生愤愤不平地质问老师为何这么讲。苏格拉底画了个同心圆,说:“这个小圆是你们知道的,这个大圆是我所知道的,这两个圆的外面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因为我知道得越多,我就意识到我不知道得更多。”

是的,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我久久地瞻仰着知识殿堂,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与卑下,我看见无数的伟人来去,时间奔流而过,带走一批,带来一批,留下永恒不变的真理。

在这绵长的时间坐标轴中我淹没其间感到迷失,在广袤的天空下,宽阔的空间坐标轴上我感到渺小。我常常读完一本书,抬起头来感到恍如时过经年的空洞,人大抵都有这样一个时刻,卑下的无法自处,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你的脚落不到实地上。

长长久久地踮着脚尖瞻仰神圣,重心不稳,撑不了太久的。

人的生命就是这么一个万变不离其间的圆,我在边境游走,看看未知,但幸好在我累时,向下看看总有个圆心把我钉在那里。在束缚中追求自由,又在限制下找回自我。

亚里士多德曾说:“即使我身处果核大的世界,我仍自以为王。”这就是我对迷失的答案,在被时间的洪流冲得七零八落时怎么把自己拼回来。

看看下面,那些守在圆心的人和事,在迷茫的时候给了你一个支点,然后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在向上看时永远也无法知道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有多大,或许一望无际又或许只是一个果核,无限大又无限小。我是其中一枚小小的种子,向上看也向下看,在不同的视角给自己以定位。

我低在尘埃里,但我也开出自己的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