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怎样用五感法写下雨的作文)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怎样用五感法写下雨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16 09:37:52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怎样用五感法写下雨的作文)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一】

昨天晚上,真是闷热.早晨六点半,妈妈把我叫醒了.夏季,哪怕晚上再热,早晨总是比较凉爽的,但今天早晨热得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我揉着眼睛往外走,听见妈妈在房里自言自语:“热啦,这鬼天气!看样子要下雨了.”要下雨?我赶紧跑到门外, 抬起头看天.可不是,一层灰色的浓云严严实实地遮住天空.一定快要下雨了,我心里一阵欢喜.

上午十点钟左右,天空暗了下来,没有一丝风,我只好走出去透透气.只见房檐下的蚂蚁排成一条黑线,正忙着把食物搬到高处:天上乌云翻滚,似乎要压下来.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下吧,一个多星期的烈日暴晒,小树.小草在烈日下已经奄奄一息,缺乏水源的地皮也干得张开了口,它们都渴望快点下雨.

开始,雨就像粒粒黄豆似的撒在地面和瓦片上留下铜钱大小的齿轮印.片刻,这齿轮印也无影无踪了.又过些时间,雨就像开仓放谷一样连续不断地倾泻下来.

“下雨啦!下雨啦!”邻居几个小孩跑到大街上,摊着手在雨丝中钻来钻去地欢闹……雨点逐渐密集起来.小孩们头发湿透了,衣服淋湿了,才抱着头跑回家,依着门朝外看.一会儿,屋檐水“嘀嘀嘀……”地多了起来,拉成一股线条.

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形成了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素纱.酷热,这时不知躲到哪儿去了;风,这时也一阵一阵地猛刮起来.“素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我看着这一切,觉得怪有意思的.

雨下了很长时间,天开始亮了些.屋内不再闷热了.我家窗外那棵芭蕉树,不但喝足了水,还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淋浴”.瓦片喝够了雨水后就让它哗哗地流下.

中午,屋内已经凉快了,可大雨仍旧持续不停地一个劲地下着.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二】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我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这些传神的心理刻画,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鲜明生动,可见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三】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突出“他”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四】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人物,提起笔来,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写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其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最重要的是写出他的个性来。比如鲁迅《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文中作者对杨二嫂从头到脚进行了描写,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还为情节增添了不少新颖和情趣。

用五感法写雷雨的作文300字【五】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比如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文中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又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艺术家,巍然而立。由此可见,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事件则场面灵活,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概言之,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那么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就诞生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