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话题的作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话题的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3-20 04:06:0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话题的作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一】

有的人巧舌如簧,有的人却不善言辞,更多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介于两者之间,我自认为属于最后一种。

很多人都会很羡慕巧舌如簧的人,羡慕他们从来不打结的舌头,羡慕他们擦满润滑油的双唇,也很羡慕他们比光还快的思维。在世人眼里,他们有才~~这犹如墨守的陈规,犹如永恒的真理。

庄子不服。《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对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的大家伙来说可是莫大的`鼓励呵。就是!巧舌如簧的人并不是都值得羡慕的啊~~

才华并不需要舌头来展现她的美丽,舌头也无法展现才华全部的美丽。巧舌如簧,不过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不知哪位大侠曾经用嘴皮子坐上了武林盟主的宝座啊?!金庸的江湖好像没有,古龙的江湖好像也没有。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功夫盖世吧?嘴皮子的功夫怎么样?不咋的吧?!武侠小说太虚幻,回到现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贾平凹,在公众场合,他显现出他的“弱项”:不善言辞,说话对他是一种负担。他,没才吗?谁敢说他没有才华?你听说过哪个无才之人能像他这样,写出几十本散文、小说?据说他年轻时,有一年竟创下了每周发表一篇作品的奇迹。这不但与“无才”丝毫联系不起来,而且简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说法,贾平凹是个“鬼才”。鬼才啊~~~世间有几等人可算鬼才?屈指可数。

巧舌如簧,不一定有才;不善言辞,可能内涵深厚。当然,巧舌也有才气横生的非等闲之辈。

《三国演义》读过吧?没读过?诸葛亮总听说过吧?没听说过?今天就说给你听:舌战群儒哪儿来的?诸葛孔明那儿来的,人家可了不得。《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做对,侃侃而谈,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终使“张昭并无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对”, “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严 低头丧气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这可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啊!肚子里的武功秘籍那可是用堆计算的啊,那可是等闲的巧舌所有的?

佩服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吧?羡慕,就要羡慕这样的!

说实话,我偏爱贾平凹那样的。没什么可说的幕布后面,是满腹经典的宏伟场景。

不要总是羡慕巧舌如簧的人嘛~~看看“鬼才”贾平凹,如果你真的很固执,就是要羡慕他们,我也不拦着,但请羡慕比诸葛亮有才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二】

但是《霍顿与无名氏》却做到了,它不仅仅是一部用来让人们开怀大笑的作品,更是一部需要我们去思考人性的作品。它不应该被称作是一部动画,应该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教育片,是一部值得所有人品读的艺术想象的结晶。

初时,我发现:霍顿是可爱的。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憨态可掬;他的每句话,都能叫我们发出内心的笑。

他甚至认为一粒尘土上居住着居民。

他甚至为了救这粒尘土不牺受伤。

然而,恍惚间,我发现:霍顿是勇敢的。

袋鼠是“权威”,他却不畏惧权威,哪怕他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我联想到了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他同样是不畏“权威”,最终为了科学的真理奉献出了生命,或许霍顿是一位幸运儿,他没有牺牲掉生命,只是因为,在这场以生命为赌资的上,他靠着勇敢坚持赢了。

故事发展到后面,可爱与勇敢似乎都成了隐约可见的虚线,而那一条最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实线也逐渐明朗了许多——对生命的珍惜。

所以,霍顿其实是伟大的。

无名氏村的人们终究还是感觉到了他的存在,还是相信了那位被排挤的村长,而这一切都来自于霍顿对生命的珍惜。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纵使他要在花海中找寻那一粒小小的尘土,纵使他的面前是破旧的天桥,纵使牢笼已经把他锁进去了一半。但是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面对艰难选择的霍顿吐露了一句最为震撼人心的话:生命就是生命,无论其多渺小。

没错,没有什么生命是卑微的。不仅仅是在虚幻的神话世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一个个迷途少年走上了不归路,一个个绝望的生命用最悲伤的手法画上了终结的句号。我们不能如此轻视生命,哪怕是一只昆虫,几片花瓣。

其实我们生活不正如无名氏镇一样么?霍顿是我们自己,究竟让生活更惬意,还是就此堕落,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无名氏镇,究竟是高楼林立还是矮房紧密;究竟是繁华热闹还是冷清寂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改变。

霍顿是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诠释了最博大的爱,他阐明了生物与人最亲密直接的关系,他演绎了一段感人泪下的生命篇章。

生命就是生命,无论其多渺小。

我们同样坚信这句话,不但会记住这个伟大的卡通形象,更会铭记住那一份震撼人心的爱。

无论你们怎么做,有生命就是有生命,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三】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这很符合当今盛行的一句话,“沉默是金”。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无声胜有声,安静更恰当。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言,滔滔不绝的人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人。真正优秀的贤者,在别人争论不休或是积极发言的时候,虽然很安静,但确是在静心思考中的。偶尔发出会心一笑,点点头,抿抿嘴。外静内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们发现,在学术交流会上,真正有才学的人并不总是站着发言,只是偶尔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而那只有半桶水的人,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学习,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如何出风头,如何如何吸引人家的眼球。

古人云:“言多语失。”

这更加说明言多,并不是什么好习惯,话语过份的多不仅仅会降低自己的生份,更会显得自己的无知。在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进行显摆,装懂,更会显得你愚蠢,可笑。

很多人认为健谈的人交际就广,我看未必。

一个陌生人,跟你说这说那,我想,你应该不会认为他是一个交际广的人吧,也许,也许,你首先就会想,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他有什么企图,为什么跟我讲这么多话?

这,不仅会使他的交际范围无法再扩大,甚至因为别人的反感,让身边的朋友与其保持距离,从而使他的交际圈缩小,得不偿失。难道,人以善言为贤?

很多人觉得滔滔不绝的人,就聪明。

在职场中,不断拼,你我活。在与别人交往中,话多滔滔不绝,无疑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足,弱处。别人知道了,定会好好利用资源,针对你的弱处,“对症下药”。

同等条件下录取一个人,也许,你所处的地位就落后于他了。

可见善言,善语,害处多多。

同时,话多,也显现出你性格浮躁,难以沉着处事,没事情总想跟别人扯几句就好。既影响自己,又影响他人。

人不以善言为贤。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行自然也包括语,思考之后流来的话,不仅要比不思考吐出来的话更令人信服,同时也不至于言之后悔。

惟有经过周密思考讲出的话才会精炼,因此,贤者才会大多数时间处于思考的状态。

综上所述,因此,我认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四】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眼前的事物,往往与我们的想象差距甚远。《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看来,真正的良犬、贤人,往往都是深沉的。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一个人是否贤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将书本背的滚瓜烂熟,上课可以滔滔不绝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反复讲上四、五遍;但他仍算不上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讲的.东西都是书中的,却毫无自己的创新,那他又怎么称得上“贤师”呢?

有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人抱怨自己大材小用。但很少有人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怀才不遇”,为什么会“大材小用”;他们只是气呼呼地在生活中吵吵闹闹,却总是想不到自己“腹内原来草莽”。

要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就看他炫耀什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卖橘子的人声嘶力竭地炫耀自己的橘子,但却落得一个骂名;原因何在?就在于他炫耀的东西恰恰是他最缺乏的!

我曾碰到一个对狗颇有研究的人,他告诉我说:“咬人的狗往往是不叫的。”正因为狗不叫,所以人们才会被它看似温顺的外表所迷惑,然后贸然的接近它,结果却一不小心被咬了个正着。

人也是如此。一个学者若是天天到外面大肆演讲;谈方法、谈理论、谈感想、谈哲学……那他还有什么时间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呢?看起来似乎嘴上功夫极好,但肚内却依旧是空空。

一个人若炫耀,那是因为他想要掩盖他所没有的东西。

是金子总会发光。

一个人学富五车,他便不会到处嚷嚷:“我很有学问。”一个人富甲一方,他便不会肆意宣扬:“我很富有。”一个人智勇双全,他便不会逢人便说:“我很勇敢。”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正如一块被放置在墙角的金子一般,日日夜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而一旦被人发现,自然是价值连城。

溢于言表,总是让人感到虚浮不定;沉着内敛,则让人体味到安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文素材【五】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不同的结果。

——霍金

每个人一生都会遭遇无数的磨难与挫折,第一类会果断选择逃避,进而一蹶不振;第二类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心翼翼的触碰着那微渺的希望,一点点前行。但他们只要稍微遇到一点点磨难,就会立刻从试探的边缘退回来,将自己全副武装,再不踏出半步。还有一些人,他们不会顾及太多,只会披坚执锐,勇往直前,拼尽全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智者对成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三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志、力、物。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了路。显而易见,其中“志”是最重要的一个。坚定的意志会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清晰的志向会给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凡志不坚者,会像第二类人一样半途而废,落得和第一类人一样的下场。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旨在告诉我们做事须竭尽全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由于自己没有坚定继续游览的决心,为自己留下了莫大的遗憾。由此可见志的重要性。

也许有些人会感到疑惑:你看王安石、桑地亚哥,他们的“志”多么坚定,可他们到最后还不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被半路叫停,桑地亚哥到最后也只带回来一副鱼骨啊。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志”很重要,但有时做事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人为因素我们可以轻易改变,但通向成功的外力和物质基础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虽比不上志的重要性,但有时阻碍成功的还真就在这二者上。如果桑地亚哥能有好一点的捕鱼设备,王安石身边出现一位能说服他慢下来的人,那结果会不会不同?

有些人对这些不屑一顾:不管再怎么样,他们不还是失败了么。还有人要我们向失败者学习,真让人笑掉大牙。

古人说过,不以成败论英雄。桑地亚哥是失败了,但他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失败者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不能一叶障目,片面的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成功,不过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结果,失败也并不那么可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