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写春的散文600字初中)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写春的散文600字初中)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10-25 23:25:13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写春的散文600字初中)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一】

故事中,他们总是悲剧收场,诗人心中愁绪无法排遣,便化作一首首传世佳作。读着这些作品,依稀可以窥见他们的黯然神伤,听见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然而这些故事太让人惋惜,凄美的不像是真的,我们宁愿读不到这些好诗词,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一是一双人。

可人生总是不让人如愿,它不会让人每天都看到花好月圆,它让人看着天边一钩残月思念着满月,看着满地落红思念着春芳潋滟。残缺的爱情就像黄昏时分天边那抹凄艳的晚霞――美丽、哀愁。爱情让人伤痛,可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未曾胆怯过,总是前赴后继,最后遍体鳞伤。

无论盛世如唐或乱世如南宋,无论宫廷深苑或秦楼楚馆,他们的爱情从未金贵完满。

他,才气直上干云霄;她,亦是才情斐然、貌美如花。他们曾经“赌书消得泼茶香”、琴瑟相和。然而,他们究竟错过了。幸运如辛弃疾者,可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一错,就是永远。“十年生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情,太伤痛又太美妙。再坚强的人也会在他面前败下阵来,遣不散的绕指柔情,悠悠在心头。再多无法言说的伤痛,也无法阻止我们飞蛾扑火。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不会痛,也不会有这一场痴狂。可就这么平淡地走过一生的旅程,风平浪静,单调乏味。我宁愿痛,也要赴这一场精彩的盛宴。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二】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乍看是借了纳兰的词,让人提了兴趣而已,但细读,却在这名字中品出了其他的味道,绝不仅仅是个题目而已。上古那些巧笑倩兮的纯真女子,她们在水边遥望,那笑颜在书中绽放。封建社会那些才华横溢的公子才将,那些心思细婉的俏女佳人,即便是薛涛那般的官妓,鱼玄机那般放纵之人,在此也只是柔情下的娇憨可爱。礼教压制下的性情男女和凄婉爱情,偏生他们又绝不是会受那些劳什子禁锢的世俗之人,于是那样恬淡的笑颜,那样哀婉的泣容,便都在这清丽的文字中渐渐明晰。

对于《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承认最初我是因她的名字而爱,就如人们会因一个脱俗的名字而对一个人徒生好感。但读过了,进入了,品味了,我便真的爱上了,不只为她的名,还为那些形形色色,或温和,或倨傲,或娇笑,或哀伤的容颜,为那浅浅淡淡中沁人心脾的言语。说"她",因为她确有如女子一般的恬美,即便有那般凄伤无奈的人生和爱情,也有一份静美透出。

都说理解才能读诗、背诗、懂诗,安意如无疑是个做得极好的人。她以一个年轻女子,却得这样灵动、深邃的文字,如滴水穿石,水轻力却重;如清风拂面,风柔情却浓。文章没有大开大合、恢弘气势,却在细笔柔情间纵横捭阖,将中国几千年诗文纳入文间。

她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写起,想来也是个爱纳兰词的女子,因为她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写班婕妤。班婕妤的确是个贴近"初见"的女子。她和成帝之间,若无飞燕,无合德,该是多么幸福。她错在太正规、太端重,她的静美不像赵氏二女,她希望夫君做个贤君,于是拒绝与之共辇。若时光重来,回到初见时刻,她会怎样?安意如的赏诗早已入了诗,与其说是读诗,不如说在读心。她探入班婕妤的内心,体悟她的哀戚与坚强,她写《怨歌行》一表情怀,后世却出现了一首她定不愿看到的《长信宫词》,因为她不愿被旁人当做哀叹的对象。

其实,说起来,文中这些女子,哪一个不是如她般倔强骄傲,不愿被看轻,又都借着自己的才情抒己情达己意。于是她由长恨写到陈阿娇的无能为力,一曲《长门怨》亦挽不回君王的心。由李白的《妾薄命》转笔思忖,便是武媚娘。同样有过被君王遗忘的时光,武媚娘却借着一身才情扭转乾坤,终成一代女皇。由诗歌写性情、写命运,安意如的不同寻常立现。她从红豆写杜甫,写钱谦益,写《长相思》,进而写李白,写林君复。萧统和慧娘的一段没有结局的凄情,便引出了这么些更深更浓的情。王维作《红豆曲》,会是什么心思,不该只是红豆枝前的一瞬而才情激漾便写下此曲,也许是思及萧统和慧娘之情,于是睹物思人,或许想到了那个心里只有薛绍的太平公主,或许想到了什么家国之思。红豆相思,他却只能相思,那般情进一步是爱情,退一步是相思,他选择离开,只剩相思。红豆树前的一番感慨让这情思在后世被多少诗人仰望感怀。她就这样写出了《红豆曲》的意境,只去读诗体句永远探不到的意境。她由《长相思》写林君复,由林君复写到他的梅,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无人能出其右。因为他爱梅爱的纯粹,就如那个爱梅成痴的女子梅妃江采萍,她宫前遍植梅花,建赏梅亭,作《梅花赋》,比后世那些卫道士们的爱梅相比完全不同。

从梅写到陆游、辛弃疾,写到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安意如真的是以人性体诗,以诗来读人、读情。一字一句,借名人诗句相缀,在人的真情中,在花的风骨中,在世上的浓情蜜意中,安意如叹息一句:"东汉的杳渺水烟里又看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隐约的身影。"我更加明白,读懂了陆游的情,才能读懂他于沈园中写下的那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才读得懂他与唐婉和那一阙《钗头凤》。她写杨玉环,为她和三郎的爱情而感而伤,她说:"红颜祸水总带着些无可奈何的意味。"这话真正是读诗的意味。体味她的爱情、她的人生,再读李白那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才读得出它的美。因为诗中有情,也该以情读诗。"纵一抔黄土收艳骨,数百丈白绫掩风骨",掩不下那份凄凉的绝美,一如他们的情。于是安意如感叹:"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他们仍是他的旷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这样的语句,才最品得出《长恨歌》的意味。

这一切,都以散文的文字娓娓道来,像她所写的内容般静美,如绚美的花,以蹁跹的舞姿开放,又那样平淡轻巧,完全不似那些干枯的讲述,不是学术的阐释。她从不说什么好词、什么手法,不说什么作者认为、描述表达。因为这不像读诗,如此干瘪的种粒,开出的花是伤人心神的,结出的果是涩人口腹的。没有学者的自以为是,没有专家的不容置喙,她只是以时以地以情,讲述着一个个或甜蜜或凄绝,或惊骇或惨烈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敬或怜,都是走进了诗人的心里,揣度着写这诗时他许是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经历什么;在吟出此句时她许是在爱着谁,念着谁,呼唤着谁。她将他们的心思悉数抛出,有猜测,但不是臆断。她说:"不知该如何猜测,才有可能无限的猜测。"诗歌本就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可以去猜测去揣想,去描绘去感触,怎就一定要守着词典字斟句酌的埋头于这诗这句这词这字,如训诂学家们将那些情意绵绵的诗歌解出个气沉沉的颜容。如她写秦观,说:"少游这个人,应是青衫磊落,莹然独立于花廊下,抬头看着楼上的爱人,脸上有阳光阴影的文弱男子,有着暗雅如兰的忧伤。那春草清辉般的邂逅,应是他的。"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眉间愁绪是他爱的某个女子也抹不平的。他骨子里是凄婉的,连思人也是"倚危亭,恨如芳草,过尽飞鸿字字愁。"她以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敏锐,将严谨的史实、精辟的论述连同凄美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不可分离,让时代久远的文字再现,还原了诗情、诗景、诗事、诗史,历历在目,玲珑精致。

素来讨厌朱熹式的解诗,竟将那些美丽的意境诠释的支离破碎,将诗中那最干净纯粹的爱情完全曲解,那般虚伪造作,实在是脱离了诗的本源。难怪安意如会叹一句:"以为可改变很多事,到头来依然没入命运的漩涡;越来越爱做深刻的思考,却越来越远离纯真,不能与自然作最纯粹直接的交流。"当训诂越来越严谨,文字越来越高明,人们的心和最本真的情愫,和那诗歌中栀子花般的清淡洁白一样越离越远。于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不只属于人,属于情,更属于人内心的那份最初的纯美和眷念。沉吟于心,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但愿能挽回几分最初的美!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作文600字【三】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可是,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的好吗?李隆基仍做他的旷世名主,杨玉环仍做她的绝世佳人,两人从不曾介入彼此的人生,这样真的好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两个的人生就会少了许多刻骨铭心,少了许多惊心动魄。我想,就算给唐玄宗和杨玉环再一次的选择,他们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即使最后,有情人不能相伴终生,即使最后,他们两个被迫阴阳相隔。可是,他们爱过,真心地爱过,这样的爱,无关江山,无关社稷,只是两颗真心的心彼此珍惜、相爱。只是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这样的爱,会和江山扯上关系,以致于要李隆基放弃爱人,维护江山社稷;以致于他要亲眼目睹自己最心爱的人于自己的眼前,而无力挽救。

李隆基可是一代君王啊,可是连自己最爱的人都保护不了,对于他来说,这是怎样的痛苦。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自己是一个平凡的百姓,一个普通的男人,而不是一代君王,一个必须要以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先的帝王,那他就不用以心爱的人的生命来换取江山的和平,那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相伴终生。

结局悲凉,然而又如何呢。他们相爱过,真心地爱着对方,没有任何其他因素。虽然最后不能相伴到老,可是人的一生,可以遇到一个自己爱着又爱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这期间的刻骨铭心,命中注定,是怎样地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怎样地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不管是李隆基还是杨玉环,都不会后悔今生和彼此的这段相遇和相爱,如果他们的人生没有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相爱,那就算他是旷世名主又如何,就算她是绝世佳人又怎样,这一切,都比不上让他们即使生相离也绝不后悔的的爱情。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张无忌仍是他的明教教主,赵敏仍是她的蒙古郡主,但是,如果一切没有开始,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种种牵动心弦的经历,他们又怎么知道,在经历风风雨雨后,才蓦然发现,原来一直是自己对头的那个人,竟是此生的最爱!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杨过仍是他的全真教弟子,小龙女仍是她的古墓派弟子,但是,如果一切没有开始,他们又怎么知道,彼此会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杨过又何须辜负郭襄的天涯思君、公孙绿萼的一生守候、陆无双和程英的痴痴等待。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我们会错过多少美好,错过多少刻骨铭心。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这些刻骨铭心,那我们的人生岂不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这些感触是在看《还珠格格》时,紫薇还是宫女的时候,向她的皇帝爹爹描述她娘亲时产生的。紫薇这样这样向乾隆描述她母亲的心情:“我娘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但是,她依然感激上苍,让她遇见这样一个可等、可恨、可爱的人,不然,人生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如果人生只如初见,乾隆仍是他的一代帝王,夏雨荷仍是她的大明湖女,两者从不相识,更不曾相爱,又怎么会有夏雨荷一生的等待,乾隆一生的愧疚。这一切,全因一个情字。

安意如说:“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烟波流传,微笑蔓延,黯然心动。”纳兰的一句“人生若之如初见”,让多少人哑言。爱极了纳兰的词,它是那样令人感动、心疼。每读一遍,总能触动你心灵最深处。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的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真情。纳兰的词情真意切,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新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